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20)
2023(6704)
2022(5504)
2021(5612)
2020(4411)
2019(10538)
2018(10695)
2017(18151)
2016(10821)
2015(12400)
2014(12298)
2013(11423)
2012(10736)
2011(10132)
2010(10239)
2009(9136)
2008(8943)
2007(7868)
2006(7180)
2005(6819)
作者
(26316)
(21925)
(21915)
(21359)
(14065)
(10468)
(10038)
(8610)
(8498)
(7766)
(7659)
(7311)
(7216)
(7123)
(7057)
(6973)
(6598)
(6384)
(6270)
(6206)
(5916)
(5333)
(5114)
(5051)
(5033)
(4926)
(4809)
(4788)
(4459)
(4366)
学科
(37851)
经济(37799)
管理(21884)
中国(20697)
教育(19410)
(18385)
方法(14871)
(14353)
企业(14353)
数学(13704)
数学方法(13597)
(10793)
(10023)
(9620)
贸易(9615)
(9511)
(9493)
(8246)
理论(8111)
(8099)
(7576)
业经(7318)
(7235)
银行(7228)
教学(7209)
(7119)
体制(7025)
(6831)
金融(6831)
发展(6511)
机构
大学(146138)
学院(138475)
(62818)
经济(61737)
研究(60567)
管理(43879)
中国(41910)
理学(36932)
理学院(36383)
管理学(35870)
管理学院(35568)
(33939)
科学(31333)
(30014)
(29882)
教育(29493)
(28420)
师范(28300)
研究所(27133)
中心(24398)
师范大学(23876)
北京(23462)
财经(22651)
(21575)
经济学(21259)
(21074)
(20708)
经济学院(19061)
(18130)
财经大学(17059)
基金
项目(85258)
研究(71698)
科学(69630)
基金(61508)
(53235)
国家(52699)
社会(45655)
科学基金(43619)
社会科(43096)
社会科学(43091)
教育(40989)
基金项目(30308)
(29657)
编号(29629)
(28783)
成果(28046)
资助(25411)
课题(24410)
自然(24031)
自然科(23499)
自然科学(23493)
自然科学基金(23131)
(23118)
重点(21153)
教育部(20964)
中国(20776)
(20096)
(20031)
(19992)
国家社会(19598)
期刊
(69116)
经济(69116)
研究(60536)
教育(50077)
中国(42362)
(21925)
管理(17733)
科学(17625)
学报(17477)
(16274)
大学(15142)
技术(14496)
(13508)
金融(13508)
经济研究(12723)
财经(12521)
学学(12402)
职业(12088)
农业(11287)
(11078)
(10379)
世界(9659)
国际(9477)
问题(9070)
(8178)
论坛(8178)
技术教育(7897)
职业技术(7897)
职业技术教育(7897)
业经(7828)
共检索到235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阎亚军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最重要主体,它在推进实施教育改革时,"内外有别"地采取激进与保守的方式,总体上是对教育内部的改革"激进",对教育与外部关系的改革"保守"。政府"内外有别"地采取激进与保守,主要依据是教育改革的难易复杂程度以及与其利益关涉程度。中国教育改革今天面临很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而这种"内外有别"的激进与保守改革方式应及时调整和改变。激进或保守要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性、迫切性和可能性,要根据教育改革不同领域的特点。新的"内外有别"的激进与保守改革方式是:对于教育内部的改革,应遵循教育的"章法",守正创新;对于教育外部的改革,则应用理念战胜利益,大胆革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兰花  
近年来 ,随着企业制度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日益突出 ,再加上“入世”后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现行的所得税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所得税制度 ,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就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初步改革构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民虎  杜立欣  
密码作为保护政府敏感信息的手段和现代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在世界各国都受到高度重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调整其密码政策和法律规范,力争取得信息社会的霸主地位。在这场竞争中,美国可谓独领风骚。美国一方面通过积极推行密码标准,发展密码技术,为实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红霞  聂克·福斯克特  
教育重演论与中国教育改革●张红霞聂克·福斯克特一、教育重演论的概念与历史教育重演论(Recapitulationtheoryofedu-cation)的基本原理是,第一,一个人的教育发展是一个过程。进入高一级的教育阶段一定是以通过了低一级的教育阶段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崇文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从2006年3月初向社会公布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到4月中旬宣布预录取名单,两校的改革如同巨石击水,激起层层波浪,引发了各种评论。本期特组织“高校招考制度改革”专题相关文章。其中,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孙崇文从研究者的角度分析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此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意义,进而对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进行了阐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改革举措。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则以此次自主招生组织者的身份畅谈了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意义和复旦的具体实践。同时,本刊还以访谈或笔谈形式,约请了四位不同层面的人士对这一问题发表见解,希望能引发您更深入的思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晖  
探讨商标权利用尽的问题,必须首先从商标权利的内容谈起,尤其要从国际公约谈起,《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下称“TRIPS协定”)明确规定了商标所有人的权利,即注册商标所有人应享有独占权,以制止任何第三人在存在混淆可能的情况下,在贸易活动中未经其同意,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记,以标指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相应地,商标权利是否用尽的问题就是指,在商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余翔  
专利权耗尽是指,由专利权人自己或经其同意由第三方投放市场的专利产品,不再受专利权中的限制权的约束,售出的专利产品可以被他人再销售或使用,不构成专利侵权。在欧盟范围内,专利权耗尽原则是通过司法判例和法学理论发展而来的,迄今为止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在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梦想是通向未来的道路。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教育界也开始构想和讨论中国的教育梦。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用四句话加以概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这一概括,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也具有鲜明生动的时代气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金绪泽  
“终身教育”,本世纪最有意义的教育概念,它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郎(P·longrand)先生于1965年提出,当时因受多种因素制约,进展缓慢,只是一种国际教育思潮而已,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已经上升为教育理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慧敏  
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对认识二战后美国的教育变革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研究者都视其为对"苏联卫星事件"的回应,是冷战时期国防政策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重新发掘与分析,指出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这场教育改革不是"刺激-反应"模式的产物;此外,该法案立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是对联邦政府干预教育权限的再讨论;法案通过后,在宣誓政治忠诚和学术自由问题上也受到广泛批评。国家安全不能概括法案的全部,至于联邦政府如何干预教育,以法案为代表的每一次讨论本身就是答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维娜  
中国教育改革释绎的时空逻辑,是进入中国教育改革分析现场的方法论铺垫。在历史的"时间之流"中,无论"社会时间"还是"哲学的历史",都是对历史的整体的或全面的拿捏,也是对历史演进中变与不变因素的把捉。在解释的"空间格局"中,无论教育还是教育改革,都是社会的日常生活,并对社会主体、社会生活产生深刻而巨大的意义;日常生活决不意味着必须仅在一定时空中,而是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日常生活,只有在空间与时间中才会具体而现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纲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现平  
中国教育改革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存在于教育领域的左倾幼稚病,表现为急功近利的工作态度和理想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平均主义等有害的工作方法。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是告别二元对立思维,运用可持续发展智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实际出发,实施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创造者教育,推动中国公民、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加速度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勇  
面对西方入侵引发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怎样通过教育改革使中国成为富强国家,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世纪难题。起初,中国教育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还能根据"大变局"的深切认识及国家富强需要启动改革。但至19世纪末及至民国年间,文化自信被"尊西趋新"取代,教育改革异变为追求西化政治及文化革命,远离了中国"大变局"的现实及国家富强的切实需要。由此,中国教育改革不仅难以增进国家富强,反而加剧了社会分裂与动荡。当代中国仍在西方主导的历史中寻求国家复兴,教育改革因此需要重温历史教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