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5)
2023(10353)
2022(8483)
2021(7596)
2020(6486)
2019(14194)
2018(13782)
2017(26380)
2016(14164)
2015(15328)
2014(14526)
2013(14229)
2012(12897)
2011(11046)
2010(11487)
2009(11038)
2008(11386)
2007(10524)
2006(9260)
2005(8546)
作者
(37144)
(30848)
(30838)
(28898)
(19894)
(14403)
(13682)
(11736)
(11476)
(11210)
(10417)
(10338)
(10061)
(9733)
(9552)
(9276)
(9213)
(8993)
(8844)
(8693)
(7530)
(7460)
(7382)
(7132)
(6919)
(6878)
(6831)
(6741)
(6126)
(5962)
学科
(82468)
(79173)
企业(79173)
管理(68942)
(61860)
经济(61789)
(28204)
业经(26770)
方法(26637)
(21827)
财务(21812)
财务管理(21793)
企业财务(20815)
(20343)
技术(19363)
数学(18692)
数学方法(18604)
农业(15362)
(14809)
中国(14247)
(14131)
(13970)
技术管理(13529)
理论(12677)
企业经济(12374)
经营(12191)
(12098)
(11743)
人事(11543)
人事管理(11542)
机构
学院(200496)
大学(194187)
管理(89404)
(88907)
经济(87509)
理学(76863)
理学院(76265)
管理学(75694)
管理学院(75286)
研究(56203)
中国(47644)
(46054)
(39254)
财经(35621)
(32385)
(31267)
科学(29361)
(27803)
商学(27013)
商学院(26794)
(26256)
财经大学(26202)
中心(26150)
经济学(26096)
(24559)
业大(24480)
北京(24254)
经济管理(23656)
经济学院(23565)
研究所(22730)
基金
项目(125344)
科学(103105)
研究(96429)
基金(93864)
(78646)
国家(77908)
科学基金(71317)
社会(65038)
社会科(61980)
社会科学(61965)
(50306)
基金项目(49812)
自然(44515)
自然科(43667)
自然科学(43660)
教育(43077)
自然科学基金(43033)
(39492)
编号(37608)
资助(36601)
(33759)
(32875)
创新(30285)
成果(29255)
(28104)
(27657)
重点(27080)
国家社会(27071)
(26782)
人文(25678)
期刊
(102994)
经济(102994)
研究(60520)
(42742)
管理(41813)
中国(40370)
(26556)
科学(23100)
学报(20435)
(20305)
金融(20305)
技术(20038)
业经(19120)
财经(18862)
农业(18350)
大学(17489)
教育(17384)
学学(16698)
(16257)
经济研究(16227)
财会(13632)
技术经济(13568)
(13183)
问题(12588)
会计(11876)
现代(11354)
商业(10697)
科技(10475)
经济管理(10356)
世界(9941)
共检索到305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石军伟  于晓琳  万凯  
使用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验证政府创新补贴作为外部的激励机制,需要与科学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相配合,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质量呈现倒U型关系,在有员工持股激励的企业中更加陡峭;股票期权提供的风险激励是弥补政府创新补贴不足的重要机制,从而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员工持股激励在高学历员工比重高、搭便车问题小、研发强度大的企业实施,更能与政府创新补贴形成互补,促进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炜  宗佳妮  蔺楠  
本文将创新需求定义为"企业根据自身创新活动意愿和资金约束情况做出的最优创新投资决策",并从企业创新需求异质性的视角对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果进行了分析。利用Nvivo软件,对2008—2015年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文本分析,得到企业创新意愿的代理变量,并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对创新意愿和资金约束如何影响政府创新补贴与创新投入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创新意愿能显著提升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作用,但只有在资金约束程度较高时,企业创新意愿强化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向作用才最为有效。进一步研究显示,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投入、专利产出显著正相关,且企业创新意愿越强,分析师关注度也越高,说明本文构建的创新意愿是真实可信的。本文丰富了有关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为相关部门筛选创新补贴对象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牟琪  吴柏钧  
机构投资者与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资本来源和制度保障,势必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以我国沪深两市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2010-2015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异质机构持股、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机构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政府补贴可以促进机构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实质性技术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金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券商持股与QFII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分别存在不显著和显著正向影响;政府补贴能够降低基金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有效促进基金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调节作用促进券商持股和QFII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更加显著的正向效应;政府补贴对基金持股与企业非实质性技术创新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对券商持股和QFII持股与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  法成迪  
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作为国家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财税政策,其激励效果一直备受关注,但是两者的配合效应却鲜有论述。文章在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采用2012-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单行与并行激励效果,并进一步采用门槛回归模型讨论了两者在不同区间的配合效应变化。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均能激励企业创新,且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较之政府补贴更胜一筹。但是,税收优惠的创新激励效果会随着政府补贴强度的不断增加而发生变化,即当政府补贴较低时,税收优惠具有强激励效果;当政府补贴过高时,则会产生政策的挤出效应。相比之下,政府补贴的创新激励效果会随着税收优惠幅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昀  滕向阳  冉渝  
文章以2011—2016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利用政府补贴进行研发创新的监督效果,进一步对不同特性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风险投资的加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利用政府补贴进行研发创新能够起到监督作用;不同特征的风险投资发挥的监督作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持股比例的风险投资在监督企业利用政府补贴进行研发创新时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单一风险投资能够更好地监督企业的研发创新;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激励效果较差,更多地促进了企业进行策略性创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永友  叶倩雯  
为实现创新驱动,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政府对创新型企业投入大量财政补贴。那么,政府科技创新补贴政策会带来企业创新行为吗?本文基于国家科技部公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微观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政府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及其实现机制进行研究。结论证实,政府对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财政补贴并没有激励企业更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产出。研究发现,获得科技补贴的创新型企业实际上有两种类型行为反应,一种类型反应是,获得补贴的企业没有实施任何创新活动,这部分所谓科技型创新企业更多是通过虚假"创新信号"骗取科技型创新企业认定和财政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金勇  汤湘希  孙建波  
关键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凯  陈泽平  MENARD Sebastien  
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深入考察R&D补贴、非R&D补贴这两种单项补贴工具及其工具组合对企业创新的真实影响。研究发现:在激励企业提高创新数量方面,补贴工具组合优于R&D补贴;而在激励企业提升创新质量方面,R&D补贴优于补贴工具组合。“大龄”且处于“成熟期”的国有企业往往更易得到政府R&D补贴的垂青,而董监高研发背景以及低杠杆率也会提高企业获得R&D补贴支持的概率。政府倾向于为高新技术企业及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提供补贴组合支持。此外,企业在产权性质、生命周期、行业类别、地域区位等方面的差异会对不同补贴策略的实施效果起到显著调节作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瑶小雪   许恒   于畅  
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以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理论和实证分析政府补助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在政府补助与企业高质量创新关系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市场势力和行业竞争在上述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行业竞争程度适中和较强的样本中市场势力的正向调节作用较大,行业竞争弱的样本中调节效应不显著;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联合申请专利、非国企以及融资约束小的样本中政府补助的高质量创新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基于此,应“因势而异”“因市而异”,对不同市场势力和处于不同市场结构(即竞争程度)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的补助政策;应“因类而异”地根据专利类型给予不同的补助政策,激发独立型专利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应视企业性质和财务状况而异,重点关注民营企业和融资困难的企业;辅以其他扶持政策和监管政策配套实施,以充分发挥政府补助的高质量创新促进效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正卫  赵鑫  王飞绒  
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蓬勃发展,为企业突破式创新带来了机遇。现实中,如何运用社交媒体实现突破式创新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组织学习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从内外部视角探索两种社交媒体可供性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差异化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内部整合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通过组织忘却学习促进突破式创新,外部营销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通过加深跨界用户嵌入促进突破式创新。此外,双元战略导向在两条路径上分别发挥调节作用。创业导向水平越高,内部整合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对组织忘却学习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市场导向水平越高,外部营销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对跨界用户嵌入的推动作用越显著。结论有助于丰富社交媒体与突破式创新相关研究,可为企业应用社交媒体技术实现突破式创新提供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晓妹  刘文龙  王有兴  
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从创新规模和创新质量两个维度对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识别,并测度政府补贴强度的合理区间。结果显示:全样本视角下,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政府补贴位于一定区间时,才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在创新补贴投入过程中,创新激励首先会促进低质量创新,随着补贴规模的扩大,高质量创新行为得到激励,但高质量创新激励效应显著小于低质量创新激励效应。不论是创新规模还是创新质量,"寻补贴""政治关联"影响下的国有企业创新激励效应都弱于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偏向于低质量创新,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不论何种补贴强度都会产生显著的创新激励效应。对于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目前的补贴规模还无法有效发挥创新激励效应;成熟期企业尽管创新规模效应不显著,但创新质量更高。为此,政府应当制定创新补贴的合理区间,引入动态创新补贴调整机制,提升高质量创新的补贴权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同良  周绍东  皮建才  
中国作为技术追赶型国家,政府惯常将R&D补贴作为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关键政策手段,但事实是企业经常发送虚假的"创新类型"信号以获取政府R&D补贴。本文建立了一个企业与R&D补贴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动态不对称信息博弈模型,力图刻画企业获取R&D补贴的策略性行为及R&D补贴的激励效应。研究表明当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且用于原始创新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价格过于低廉时,原始创新补贴将产生"逆向"激励作用。面对企业释放的虚假信号和高昂的甄别成本,政策制定者的最优补贴方案是通过提高原始创新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价格从而形成分离均衡。文章的结论为甄别企业的真实创新类型提供了可信的方法,同时给出了提高政府R&D补贴效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慰  杨珂  梁杰  
通过政府补贴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是长期以来政府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现有研究对该模式能否起到研发激励效用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骗补问题突出,使产业政策有效性再次成为焦点。在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根据政策特性把补贴分为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两个阶段,并通过计量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等实证方法评估其政策实施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的激励效果。结果发现,强度较高的"生产补贴"研发激励效用远低于强度较低的"研发补贴",两种政府补贴方式都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后,结合产业政策实施15年来的现实情况,提出补贴政策缓慢性退坡、建立可信的惩戒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涛  叶元煦  
本文分析了环境技术创新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作用,企业创新活动与政府环保目标的关系及政府激励企业环境技术创新中的博弈环节等,提出了政府激励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美玲  张立杰  张壮壮  
中国政府激励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科学评估激励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双元创新视角,以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激励政策显著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对探索式创新的激励效应较开发式创新更明显。异质性表明:中部地区政府补助对探索式创新的激励效应最明显,而西部地区政府补助更偏向于开发式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普遍激励效应,更适应东部地区,且效果优于政府补助。民营企业较国有企业受到的激励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地,政府激励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预期收益促进双元创新。对此,政府应提高政策激励的靶向性,实施差异化政策;企业应深化双元创新思想,更加注重探索式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