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3)
2023(7282)
2022(5988)
2021(5696)
2020(4613)
2019(10512)
2018(10646)
2017(19682)
2016(11292)
2015(13149)
2014(13678)
2013(12760)
2012(11975)
2011(10834)
2010(11293)
2009(10652)
2008(11082)
2007(10622)
2006(9495)
2005(8886)
作者
(33206)
(27367)
(27263)
(26110)
(17713)
(13124)
(12545)
(10614)
(10460)
(10194)
(9312)
(9281)
(9090)
(8922)
(8831)
(8257)
(8182)
(7949)
(7937)
(7923)
(7208)
(6783)
(6736)
(6624)
(6373)
(6175)
(6055)
(6036)
(5680)
(5484)
学科
(43160)
经济(43081)
管理(41426)
(37562)
(37428)
企业(37428)
(19146)
方法(16277)
(14303)
财务(14268)
财务管理(14230)
(14222)
企业财务(13693)
业经(13232)
理论(13066)
中国(11788)
(11651)
数学(11643)
(11635)
数学方法(11483)
(10762)
教育(8928)
体制(8740)
(8619)
银行(8603)
(8168)
(8027)
(7971)
金融(7963)
(7205)
机构
学院(168964)
大学(168961)
(60959)
管理(60226)
经济(59299)
研究(53571)
理学(49889)
理学院(49349)
管理学(48500)
管理学院(48181)
中国(43311)
(36810)
(36631)
科学(31406)
(28351)
财经(27711)
(27450)
(24809)
中心(24214)
(24114)
研究所(23992)
师范(23870)
北京(23488)
(23360)
(23016)
业大(20601)
财经大学(20312)
(19144)
技术(19043)
师范大学(18656)
基金
项目(95666)
研究(75350)
科学(73995)
基金(66261)
(56498)
国家(55902)
科学基金(47516)
社会(45418)
社会科(42621)
社会科学(42611)
(38042)
教育(36757)
基金项目(34047)
编号(32996)
(31659)
成果(30300)
自然(28821)
自然科(28072)
自然科学(28063)
自然科学基金(27579)
资助(27420)
课题(24041)
重点(21966)
(21356)
(20908)
项目编号(20686)
(19899)
(19416)
(19331)
教育部(18703)
期刊
(80632)
经济(80632)
研究(55944)
中国(38423)
(35169)
教育(28490)
学报(26767)
管理(25121)
科学(22536)
(21891)
大学(20672)
学学(18989)
(17272)
金融(17272)
财经(16145)
技术(15216)
(13874)
农业(13838)
业经(12809)
经济研究(11660)
财会(10765)
图书(10557)
问题(10202)
会计(9779)
(9495)
职业(8564)
(8111)
论坛(8111)
(7974)
现代(7907)
共检索到273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海航  
本文基于历史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由于内部人和外部人这两类主体不平衡所造成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特殊困境,并根据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的特殊规律性,提出了完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两个到位一个平衡"的理论。两个到位,即"所有者具体化理论"和"所有者直面化理论";一个平衡,即"内外主体平衡论"。该理论既不同于委托代理理论中的"股东至上论",也不同于众多利益主体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而是适应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特殊规律性的理论,国有独资公司有效治理,必须从外部引入一种足够强大的治理力与强大的"内部人控制"力相抗衡。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的历史,也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从失衡到平衡的历史。作为公司治理理论的新突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力行  
平衡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动态稳定,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法则和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惊涛拍岸,经济社会活动变化加剧,应对国内外复杂的不平衡形势,需要研究平衡规律,妥善选择着力点和支撑点。本文研究事物发展的平衡规律,探究平衡规律的内涵及其对事物联系和互动的作用,揭示平衡规律"根本化、结构化、系统化、对应化、对称化、反射化和节奏化"等基本特征,比较平衡规律与其他规律的关联和差异,分析平衡规律对国际格局、经济发展、科技变革的重要作用。本文共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平衡现象和平衡思想渊源;第二部分探究平衡规律的内涵;第三部分揭示平衡规律的重要特征;第四部分分析平衡思维的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立  肖兴志  卢昌崇  
正确把握国有独资公司的性质,认识其职能作用,分析其利弊,并适当地作出政策性和法律性的调整,对于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会  王国亮  
国有独资公司治理是我国理论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而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国有独资公司的运营效率,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制度安排。文章根据公司治理理论,针对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的特征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的股权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其整体上市的途径,为增强国有独资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提供些许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雷  刘绪光  
本文首先提出并用实验检验了经济主体自我主体价值理论。实验结果显示,经济主体对自己有本能的认同和欣赏,具有自我主体价值感,从而表现出违反完全理性假定的行为特征。进而,本文创立了基于自我主体价值的行为公司治理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主体意识)、外部董事制度(主体无涉)、高管持股(主体融合)、家族企业治理(主体同一)、控制权之争(主体互斥)和政府控制(主体错位)等重要问题进行了一以贯之的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树清  
一、公司治理的难点问题 中国诚通集团(中国诚通控股公司,简称中国诚通集团)是一个国有独资企业的集合体,原所属19家二级公司及几百家三、四级公司基本都是国有独资或变相国有独资形式的企业或公司。由于缺乏或者根本没有组织上、制度上及人事安排上的治理,导致多数公司内部管理失控,投资失误,企业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琼  苏恒轩  
公司治理是通过一整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 ,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 ,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现阶段 ,国有保险公司的治理机制最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内部治理不到位 ,外部治理仍缺位”。国有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理想模式应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文  
研究目的:确定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的外延内涵并对其利用方式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通过确立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的区分标准,并对三者作对比分析,辨析公益性用地的基本属性。研究结果:(1)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与其他用地的共同属性在于其经济属性,其经济属性虽在降低农业活动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村民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有巨大发挥空间,却因其名称中所包含的"公益性"而产生了市场化要素不得进入的假象,从而处于未开发的状态;(2)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与其他用地的不同属性在于其政治属性,其政治属性在服务土地征收上已得到彰显,却因征收条件的宽泛和征收补偿的缺位而可能沦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淑琨  席酉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海航  戚聿东  吴冬梅  
本文以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00多家大型国有独资公司为对象,调查研究了其董事会、监事会及相互关系。提出必须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科学界定董事会的职能和权力,引入外部董事制度,创建外部董事为主的超脱型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模式以及加强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建设和董事的职业化建设;通过建立三个结合的监督模式,加强对监督对象的评价权,建立对监督者的监督激励制度,使外派监事制度系统化、科学化;就董事会和监事会共同监督经理层,监事会对董事会制衡机制设计,监事会董事会沟通机制设计等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建新  欧阳河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作为职业教育特定办学形式的一种新现象,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兴起中的多层次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作者就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概念、研究假设、理论命题、治理理论和模式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一些带有综合性的看法。首先,双主体办学治理作为多中心治理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是国家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现实回应。这使得双主体办学治理实际上是特定对象内部和外部的协同治理,即一种双重治理进程。其次,双主体办学治理进程是国家和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多元行为体共同推动的,但是政府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核心行为体,即"领导者"。再次,校企双主体办学治理的启动和持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年志远  夏元琦  史册  
国有独资公司所处领域的特殊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与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权力机关、决策机关和监督机关三方面。在不同机关之间形成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治理结构缺乏制衡性,导致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决策机关缺乏独立性、公司内部监督乏力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重构。本文在提出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重构四大原则的基础上,从公司整体层面、公司各机关内部层面、和外部法律支持层面,对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重构做出了科学的设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胜  肖月强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一种静态治理理论,关注的是股东等所有者的利益。相机治理理论是一种动态治理理论,强调的是股东、债权人、职工、各级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文章在前人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企业相机治理模型,并对模型作了基本诠释和解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泉  
美国劳动关系平衡理论不仅继承了美国多元主义理论的传统,又提出了依靠"权利平衡"实现"利益平衡"的理论逻辑。然而,大量劳动关系的实践证明,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与不同主体所持参考系(frameofreference)的不同对该理论解释力提出了理论挑战。基于对该理论贡献及缺陷的分析,本文以中国劳资冲突为例,认为需要融合"主体逻辑平衡"概念从而增强平衡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解释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倪红红  王松江  
为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我国尝试了多种运作模式。TOT项目运作模式作为新兴的运作模式,近几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应用。该模式以转让主体利益双赢的原则为基础,分离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地解决我国国有资产在经营权转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平衡和协调主体双方的利益,在我国国有资产经营权转让中应积极引入该运作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