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4)
2023(11119)
2022(9186)
2021(8406)
2020(6573)
2019(14733)
2018(14607)
2017(27741)
2016(15203)
2015(17446)
2014(17580)
2013(17527)
2012(16496)
2011(15146)
2010(15662)
2009(14863)
2008(14722)
2007(13530)
2006(12366)
2005(11544)
作者
(44671)
(36596)
(36592)
(34728)
(23316)
(17340)
(16782)
(14070)
(13843)
(13553)
(12429)
(12120)
(11733)
(11698)
(11323)
(11216)
(10802)
(10764)
(10729)
(10509)
(9497)
(9023)
(8903)
(8565)
(8390)
(8300)
(8259)
(8147)
(7446)
(7269)
学科
(67912)
经济(67844)
管理(45284)
(43771)
(34073)
企业(34073)
中国(24906)
(21200)
方法(20641)
地方(19671)
业经(17418)
数学(17052)
数学方法(16878)
(15425)
(14842)
(14494)
银行(14480)
(14028)
农业(13867)
(13414)
贸易(13398)
(13341)
金融(13339)
(12975)
(12316)
(11652)
环境(11319)
地方经济(10756)
理论(10708)
(10668)
机构
学院(223994)
大学(217727)
(91446)
经济(89282)
管理(79917)
研究(77463)
理学(66141)
理学院(65358)
管理学(64375)
管理学院(63938)
中国(61942)
(48070)
(45850)
科学(44689)
(39484)
(37011)
中心(35016)
研究所(34709)
财经(34450)
(32704)
(32365)
师范(32068)
北京(31867)
(30805)
(30349)
(28220)
业大(27726)
经济学(27238)
技术(25524)
师范大学(25124)
基金
项目(130604)
研究(104300)
科学(101344)
基金(88850)
(75056)
国家(74243)
社会(64019)
科学基金(62675)
社会科(60512)
社会科学(60502)
(53775)
教育(48377)
编号(45845)
基金项目(45601)
(44051)
成果(38758)
资助(36457)
自然(36178)
自然科(35192)
自然科学(35185)
(34704)
自然科学基金(34518)
课题(33247)
重点(29574)
发展(28694)
(28197)
(28161)
(28093)
项目编号(27468)
(27465)
期刊
(117562)
经济(117562)
研究(75183)
中国(52854)
教育(35009)
(34931)
管理(32606)
(32066)
学报(28016)
(27202)
金融(27202)
科学(26983)
技术(22394)
业经(22237)
大学(21995)
农业(21867)
学学(20081)
经济研究(18785)
财经(16730)
问题(15620)
(14449)
(13127)
商业(12676)
图书(12404)
国际(11717)
(11266)
论坛(11266)
(11027)
理论(11014)
现代(10854)
共检索到368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磊  
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新发展阶段下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贸易保护要求我国及时调整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同时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价值链重组。这就需要正确发挥庞大国内消费市场和完善工业体系的优势,补足技术创新的短板,加强区域间经贸往来。通过不断地改革调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数字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基于内外双循环的良性循环,赋能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婕  任保平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虽然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参与和依赖传统国际大循环实现了"增长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价值链攀升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全球竞争力提升;但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世界格局日趋错综复杂,外部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化,"三重效应"均呈现边际递减的态势,传统参与国际循环的模式面临诸多挑战,也面临着转型和改变。新时代中国应从"内外兼修联动、供需两端发力、改革畅通双循环"的视角和思路构建国内外双循环互动发展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陆小成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丰富的生态价值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价值,成为推动经济与环境脱钩的新引擎。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生态产品定价难、生态价值核算难、市场化交易难等困境。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北京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应创新价值核算体系,明确生态产品产权,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强化绿色政绩考核,助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陆小成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丰富的生态价值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价值,成为推动经济与环境脱钩的新引擎。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生态产品定价难、生态价值核算难、市场化交易难等困境。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北京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应创新价值核算体系,明确生态产品产权,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强化绿色政绩考核,助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洲  
2006—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下降了9.3个百分点,而人均GDP并未达到能够主要依靠服务业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水平,制造业比重的过早、过快下降引发了广泛的担忧。研究认为,在满足工业化一般规律、符合当前技术革命时代特征和中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制造业比重存在一个“合意”区间,这一区间低于发达国家同等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高于中等发达国家当前平均水平,略高于日德韩等制造强国当前水平、显著高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制造业比重的峰值,同时能够保障在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战略目标的实现,即在2025年为26.8%~27.3%、2030年为26.3%~26.6%、2035年为25.6%~26.0%。技术进步、国内市场增长、要素配置优化、产业政策改进、区域布局调整能够为我国制造业在产值规模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增加值比重稳定在“合意”区间提供支撑,而要释放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则需要着力培育把握新工业革命机遇的能力、发展动力稳定转化的能力和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若旭  
高校美育教育植根于现实发展的大环境。迈入新发展阶段的高校美育教育核心要求也呈现新的变化,各高校要全面推进美育教育的实效性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大势,从理念升华、课程体系、活动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优化高校美育教育。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红  
为深入考察我国农村电商实现“稳供应”的路径,本文结合2010-2021年农村电商供应链稳定性水平,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农村电商供应链稳定性的时序发展、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观测期内,我国农村电商供应链稳定性波动性较大,亟待通过“稳供应”提升稳定性水平;我国农村电商供应链存在较强空间异质性,整体呈现“东南-西北”空间趋势走向;市场环境、产业结构、政策环境和品牌建设是影响农村电商供应链稳定性的三个核心因素。文章指出,要分别从稳市场、稳产业、稳发展三条路径实现农村电商“稳供应”目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远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相辅相成,体现进一步扩大内需,打通经济循环中需求潜力释放的堵点、优化全局统筹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思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社区团购理论溯源与成因符合新业态发展的三要素,即内外经济环境的必然因素、技术进步的演进逻辑和创新营销的原始动力,中国社区团购类型、特点、优势各具特色,但社区团购的品类、组织、供应链等存在不足,建议优化路径从战略、组织、环境、技术几方面入手,更好地顺应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梦雪  徐冬先  
“三农”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治理农村相对贫困是“三农”工作发展的关键。基于新发展阶段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从内外联动、立足长远、创新发展的眼光去增强农村相对贫困群体继续脱贫的主动性,保障相对贫困群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建立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城镇化。本文在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四个内涵及其战略意义的前提下,提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确保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重、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最后,文章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市镇体制改革等推进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爽  陈凯  刘春学  李春雪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逆全球化的叠加影响的必然选择。锡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本文从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规模3个视角入手,选用多种方法识别中国锡产业所处的演进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锡产业表现出明显的衰退期特征;不同视角下的产业演进阶段识别结果代表着锡产业在各个层面的具体特征表现。根据锡产业在各个层面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有利于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把握资源型产业发展脉络、明确不同阶段矿产资源战略重点,为双循环发展注入新动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磊  支大林  张友祥  
从问题意识出发,新发展阶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其具体构成进行差异性分析,才能获得更加科学和有实践意义的认识。从产业发展基础及其特性出发,可将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分为脱贫地区的非粮农业(简称脱贫地区农业)、其他地区的非粮农业(简称非粮农业)和粮食产区的粮食产业(简称粮食产业)三个组成部分,三者存在着不同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于非粮农业,除相关种业等关键环节需要实现自主可控外,高质量发展需要探讨的是进一步开拓市场和转型升级问题。对于脱贫地区农业,可通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促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粮食产业,保证粮食安全是整个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前提,可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推动保障农民收入增长、稳定粮食供给、保护耕地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多重目标有机结合。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佳薇  
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是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教育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教育服务对象、内容、过程与效益均鲜明彰显着教育的公平性、公共性、普惠性、共享性等内在属性,深刻蕴含着新发展阶段教育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的理论内涵。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要紧扣新发展阶段教育服务需求,挖掘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知识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价值,澄明教育促进人力资本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美好生活建设、高水平共同富裕等价值向度。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和新发展阶段,教育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理应遵循以红利释放机制作为动力源泉、以融合发展机制凝聚整体合力、以结构优化机制拓展重要渠道、以政策调整机制保增总体效益等行动原则,主要通过优化共享发展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健全多位一体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创设普惠全纳的教育服务供给系统、构建全域覆盖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等路径来实现,以期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萍   李娟娟  
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即在稳定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要不断适应人民对个性时尚、安全健康、绿色环保、更好体验商品服务的需求;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通过不断提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来增加消费总量;优化市场环境,通过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和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消费环境等助力新消费模式。本文就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