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6)
2023(14820)
2022(12926)
2021(12614)
2020(10290)
2019(24264)
2018(23827)
2017(43932)
2016(24406)
2015(27741)
2014(27909)
2013(26630)
2012(24225)
2011(21713)
2010(21481)
2009(18965)
2008(18105)
2007(15024)
2006(12790)
2005(10785)
作者
(65176)
(54241)
(53649)
(51283)
(34413)
(26041)
(24637)
(21530)
(20804)
(19006)
(18622)
(17982)
(16870)
(16859)
(16794)
(16519)
(16250)
(16096)
(15422)
(15373)
(13308)
(13220)
(12922)
(12428)
(12054)
(12040)
(11964)
(11875)
(10770)
(10646)
学科
(86490)
经济(86400)
管理(64153)
(59632)
(49784)
企业(49784)
方法(43404)
数学(38255)
数学方法(37686)
中国(27874)
(23399)
教育(23197)
(22107)
(20683)
业经(18991)
理论(18075)
地方(17127)
(15674)
贸易(15668)
农业(15490)
技术(15314)
(15197)
(14789)
(14299)
(14151)
财务(14082)
财务管理(14052)
环境(13534)
企业财务(13279)
(12019)
机构
大学(328204)
学院(322905)
管理(127858)
(121077)
经济(118195)
理学(112296)
理学院(111001)
管理学(108822)
管理学院(108213)
研究(107641)
中国(73807)
(70023)
科学(66765)
(53528)
(51971)
(51558)
师范(51174)
中心(49346)
研究所(47916)
(47801)
业大(47523)
(45499)
北京(44323)
财经(43862)
师范大学(42081)
教育(40288)
(40236)
(39750)
技术(37399)
(37218)
基金
项目(231172)
科学(183537)
研究(174280)
基金(165991)
(143714)
国家(142424)
科学基金(123039)
社会(107347)
社会科(101467)
社会科学(101442)
(90900)
基金项目(88469)
教育(86670)
自然(80061)
(78372)
自然科(78211)
自然科学(78192)
自然科学基金(76746)
编号(73251)
资助(67516)
成果(59805)
重点(52759)
(52494)
课题(51808)
(49480)
(48515)
教育部(45861)
项目编号(45074)
创新(44975)
大学(44390)
期刊
(124112)
经济(124112)
研究(99099)
中国(66564)
教育(64460)
学报(49750)
科学(45856)
管理(44330)
(41788)
(39976)
大学(39211)
学学(35286)
技术(32496)
农业(29965)
(21189)
金融(21189)
业经(20647)
财经(20181)
经济研究(19890)
图书(19088)
(17227)
职业(16156)
理论(15520)
(15392)
问题(15354)
科技(15284)
实践(14474)
(14474)
(14427)
技术经济(14200)
共检索到464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内地西藏班的教育成效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中首届毕业生对这一政策的态度和评价更能直接、客观地揭示其成效。在借鉴并适当改造态度ABC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人类学方法深入研究30年后首届毕业生对内地西藏班政策的态度发现:在认知层面上表现为认同仍需完善;在情感层面表现为真诚与难忘;在行为层面表现为支持下一代到内地学习,其成效是积极和显著的。同时,内地西藏班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引导教育成效回归到人的发展这一根本上来,才能促进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健康成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阳妙艳  尼玛顿珠  
内地西藏班毕业生选择"返藏工作",是外部定义与内部自我认同达成统一的结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和区域性政策,内地西藏班从一开始就明确了"智力援藏"的宗旨。该宗旨隐含着"内地培养,支援家乡"的教育理念。一方面,相对优质的内地班教育培养了学生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性格和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不断形塑着学生作为"西藏人"和"藏族人"的身份,这种身份渐渐被内化为一种情感、使命和现实选择。通过从"内地求学"到"返藏工作"的转型,内地班毕业生重新联结了藏区社会,重建了个人经历的连续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少双  严庆  
内地西藏班开创了民族教育内地规模化办学的先例,它起步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业已经历了30年的发展。内地西藏班的办学历程与西藏自治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步,并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回溯内地西藏班发展的历程,以发展的视角评估其办学效能,才更能凸显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巧妹  张诗亚  
藏区内地办学是根据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困难而采取的特殊办学方式,目前主要有内地西藏班(校)和四川藏区"9+3"两种办学模式。在具体实施和推进这一特殊的民族教育办学方式过程中,采用的政策工具从以命令为主到综合运用命令、激励、能力建设、系统变革和劝告等,促使藏区内地办学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在发展民族教育方面不断提高治理水平的进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10月23日,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迎来首届毕业生。其中包括江苏、福建、湖南、湖北、浙江、广东、广西、安徽、辽宁9个省、区40个学习中心的2659名学生,有52人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原无锡轻工大学成为正式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同年,江南大学(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组建)网络教育学院正式成立(以下简称江大网院),并与中华学习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伟  郑旭兰  张琼  张基广  
传统的基础教育"基础性"的研究范式期待补充与突破,从而呼唤基于生命历程的回溯性研究。在终身发展的视野之下,对W小学1958届毕业生的生命历程回溯研究发现:基础教育对受教育的个体具有终身的生命享用功能与价值;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基础教育对于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二次作用"的生长机制;小学阶段基础教育最本质的教育品性应该是"宽松、愉快、包容、温暖、自信";一定意义上,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相比知识本身更容易留给个体终身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影响;小学阶段基础教育对个体最大的终身影响是"做人美德"的熏陶、浸润和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确保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10月21日在京召开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晓聪  
西藏大学认真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多项措施,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促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周密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实施"西藏大学2012届毕业生就业推进工程",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北京西藏中学教科研小组  张梅  何苗  
目的:探寻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特点。方法:采用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487名内地西藏班(校)的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随年级的升高而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性别、文理科、生源地对学习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随年级的升高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宋乃庆  沈光辉  陈婷  
内地西藏班(校)是党和国家对西藏教育发展的一个特殊举措,为西藏地区培养了大量人才,内地西藏班(校)的研究文献为内地西藏班(校)的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本研究运用CiteSpace、UCINET等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1993-2019年内地西藏班(校)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总体趋势、文献来源、作者、研究内容四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文献数量总体上呈增长态势,2004年以后趋于稳定,但2018年有所下滑;研究热点从素质教育扩展到学校办学、教材、德育到社会化与跨文化再到新高考;博硕研究生学位论文主要来自西南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期刊论文主要来自《民族教育研究》和《中国民族教育》;严庆的两篇文章被引率最高;研究重点是跨文化教育和社会化问题,研究领域覆盖跨文化心理与教育、学科教学、教育政策等13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莹  武毅英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3年12月近年来,在劳动力市场分割明显与就业难度日益加大的双重影响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已不仅限于传统的"体制内"就业,出现了向不同行业和区域流动的趋势。高校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趋势对人力资源的初次配置(流动)结构产生了影响并形成了最初的社会分层,即:毕业生通过就业市场被配置到各个行业,进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冉苒  王逸博  
本文采用《简易初中生应对方式自陈量表》对江苏省某西藏民族中学284名藏族初中生进行量表测量,结果表明:西藏班藏族初中生的应对方式依次是改变认知积极评价、求助、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否认与忍耐、幻想,表明其以主动应对为主,较少采用被动应对;采用"否认与忍耐"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采用"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式无显著生源地差异;汉族朋友多少与采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汉族朋友多的学生比汉族朋友少的学生更多地采用"求助"、"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等主动型应对方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向东  
文章以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研究内容,运用网络调查的形式对浙江省2011—2014届毕业1年后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指标进行了调查统计。就业质量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与同期浙江省本科和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同指标数据相比各有优劣。为有效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政府、高职学院、毕业生需共同努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杨歌舞  谭日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胡桂英  
择业观念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呈正相关;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端正择业态度,转变择业观念,从而有利于其职业地位的获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