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7)
2023(10123)
2022(8878)
2021(8760)
2020(7116)
2019(16971)
2018(17152)
2017(31768)
2016(18324)
2015(20905)
2014(21225)
2013(20263)
2012(18567)
2011(16785)
2010(16714)
2009(14654)
2008(13922)
2007(12051)
2006(10501)
2005(9019)
作者
(49937)
(41204)
(40929)
(39092)
(26290)
(19872)
(18709)
(16350)
(15954)
(14875)
(14316)
(13602)
(12998)
(12902)
(12791)
(12770)
(12408)
(12257)
(11713)
(11711)
(10311)
(10212)
(9812)
(9453)
(9397)
(9193)
(9178)
(9073)
(8202)
(8199)
学科
(61444)
经济(61377)
管理(45899)
(43255)
(35586)
企业(35586)
方法(30273)
数学(26196)
数学方法(25842)
教育(22333)
中国(21303)
(17901)
(16521)
(14748)
理论(14587)
地方(13798)
业经(13735)
农业(11960)
技术(11495)
(11049)
(10331)
贸易(10327)
(9959)
环境(9848)
(9838)
教学(9692)
(9394)
财务(9336)
财务管理(9322)
(9060)
机构
大学(249395)
学院(243337)
管理(95966)
(85020)
理学(84022)
理学院(83002)
经济(82810)
研究(82066)
管理学(81427)
管理学院(80968)
(54628)
中国(54004)
科学(52245)
(42655)
师范(42404)
(40638)
研究所(37461)
(37426)
(36812)
中心(36704)
业大(36586)
教育(36521)
(35409)
北京(35328)
师范大学(34877)
财经(30812)
(29762)
技术(29467)
(29209)
农业(28541)
基金
项目(171852)
科学(135560)
研究(132793)
基金(120924)
(104204)
国家(103150)
科学基金(87975)
社会(79087)
社会科(74489)
社会科学(74470)
(67820)
教育(67486)
基金项目(64863)
(59313)
编号(57713)
自然(56899)
自然科(55514)
自然科学(55503)
自然科学基金(54470)
成果(49286)
资助(49238)
课题(41487)
(39221)
重点(39100)
(37127)
(35743)
项目编号(35513)
教育部(34127)
(33931)
大学(33200)
期刊
(89304)
经济(89304)
研究(78572)
教育(59475)
中国(51098)
学报(37583)
科学(34635)
(32740)
管理(32491)
大学(29128)
(26047)
学学(25673)
技术(24643)
农业(23210)
图书(16500)
(16166)
金融(16166)
业经(14900)
职业(14129)
财经(13757)
经济研究(13032)
理论(12110)
科技(11861)
(11552)
(11470)
问题(11453)
实践(11434)
(11434)
(11374)
(11273)
共检索到352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苏傲雪  
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是内高班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本研究对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和成效进行了实证调查。通过对北京市10所内高班承办学校的主管领导进行访谈,总结出内高班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三种主要途径:一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二是将课堂教学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三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管理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如何有效促进内高班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以及如何增进内高班学生和本地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通过对北京市3077名内高班学生和100名内高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的国家认同态度总体正向、积极;(2)促进族际交往是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的关键,而混合编班更有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族际交往;(3)内高班教师接受的多元文化教育培训相对缺乏;(4)内高班封闭式管理制度"严格有余,理解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混班教学,加强内高班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培训,搭建广泛的社会融入平台等提高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同凯  朱筱煦  
通过梳理近年来内地新疆高中班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可归纳为实践探索的纪实性叙述、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育研究、文化适应与认同的探讨、政策评议四类。未来内地新疆高中班研究可在研究主客位关系、研究视角、理论研究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辉  陈立鹏  
新疆、西藏内地高中班是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是我国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以及促进教育公平而作的一种创新性尝试。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市内地高中班办学与管理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全市交流研讨、统一日常管理制度、教育参观常规化、调整办学经费等政策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觉  吴春宝  
"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是提高民族团结教育时效性的现实需求。通过对西藏青少年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个案分析,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及课堂教育开展的特点及问题,从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入手,建立长效机制与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以解决当前影响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的各种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虹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具有一致性、内容具有交叉性、形式具有重合性,若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促进新疆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新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民族团结教育须注意的几个新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即以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为切入点、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以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创新为结合点、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性,以现代文化引领为落脚点、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时效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罗云   靳文嘉  
本研究以质性方法聚焦内地新疆高中班内派教师的选派,研究发现,内派教师选派的落实,是政策文本逻辑与实践逻辑互动的结果。政策设计层面,以服务内高班为目标,选派被构建为抽离内派教师原有关系情境、秉持强调贯彻落实的行政逻辑的过程;在政策执行层面,新疆基层教育职能部门、学校以及教师个人是选派的直接参与者,基于所处情境的制度环境、日常生活实践的境遇等现实条件,参与各方会对这一事务加以解读评估,并在政策合规框架下以对自身常规活动影响“损失”最小、“利益”最大的实践逻辑协商作出回应,表现为或被动“完成任务”、或主动“抓住机会”;而内高班所在内地学校作为与内派教师有最直接工作互动的一方,在选派实践中却难有参与。现有内派教师选派的制度设计与实践,直接影响到内派教师岗位设置政策的实施效果。对此,研究从三方面提出了改善政策执行效果的行动建议:一是在政策文本内容再生产方面着力完善政策设计;二是充分考虑内派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为政策执行建设相容的支持型任务环境;三是建立一个各管理主体间有效交流沟通平台,从时空面向上弥合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鸿沟,达成政策文本与政策实践的沟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詹先友  杨继军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藏区高等学校作为民族院校的性质与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利于学校及藏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学校要从提高认识、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学生结对帮扶、民族文化物质载体建设、强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民族团结教育效果,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学校及藏区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韦克平  谢俏静  
采用《青少年本民族文化认同问卷》、《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问卷》和《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学校影响因素问卷》等工具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试点学校2427名学生、对照学校2287名学生进行测量,以探讨其民族团结教育场域下民族文化认同水平的差异及广西民族团结教育模式对其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结果显示:(1)试点学校与对照学校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试点学校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学校的水平;(2)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与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相关显著;(3)广西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模式能显著增进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水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欣顺  
作为一项实践色彩突出的公共事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实践相比,学界的基础理论研究不仅滞后,而且较为单薄。对近四十年相关研究文献展开系统性的回顾可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历经实务工作与舆论话语阶段(1980年—2003年)、专业介入与系统梳理阶段(2004年—2009年),现在已经进入多元理论与散化研究阶段(2010年—2019年),具备了前期研究基础,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背景下,提供解读阐释、国家建构、能动结构、文化心理、课程教育等相对聚类的研究范式,从而形成当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主要理论视界。虽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献数量较为丰富、理论图景有所呈现,但究其学理性来说,仍然存在研究概念不清、研究理论匮乏、研究内容缺失、研究话语非学术化等问题,从而影响认知的持续性与深刻性。因此,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反思与展望而言,提炼概念的本土意涵、尝试理论范式的整合、引入他者视域的对应内容以及实现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基本趋势和着力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来仪  
"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高扬的一面旗帜。我国民族高校是各民族人才、多元文化汇集之地,让学生们拥有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成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接班人,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60多年来,通过专门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已经成为民族高校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传统路径。当前,进一步提升这种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民族高校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直面的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珊  魏凯  所亚男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既是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职业指导工作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围绕三所新疆高职院校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狭隘民族意识影响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形成,职业指导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素养不高,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的程度浅显、水平较低,语言问题是影响融入有效性的主要屏障四大问题。为此,建议消除职业指导工作中师生的狭隘民族意识,建设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师资队伍,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职业指导内容,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北京西藏中学教科研小组  张梅  何苗  唐宝军  尚卫东  岳凤云  刘杰  徐可玲  王香玲  
通过研究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的学习动机,采用MAAT对744名北京西藏中学的高中生进行调查(分两组:一是西藏区内的藏族高中生,另一组是内地的汉族高中生),调查表明: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大都处于中等水平,但各动机因素中的动机水平差异较大,男生在成功动机、促进紧张上得分高于女生;高二学生在成功动机,包括知识学习场面、技能场面、社会生活场面上得分最高;高三学生在促进紧张上得分最高,在失败回避上得分最低;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水准得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西藏区内的学生相比,内地西藏班(校)的学生在成功动机上得分高,但在知识学习场面上得分低。与汉族学生相比,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成功动机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亮  苏光正  
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日渐凸显是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密切相关的。近30年来,民族团结教育问题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迅速发展的历程。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存在问题与反思、对策及建议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或不成熟阶段,存在着理论认识尚不清晰、缺乏多学科的联合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结论尚不明晰等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丽萍  覃月弯  
文化认知源于对本民族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感知、认识、知晓和理解,正确而全面的文化认知是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文化认知内容不全、认知路径狭窄等问题,需要建立以"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文化杰作"为核心内容的"三重文化认知",并且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虚拟空间"三大平台"建设,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路径,由此构建中小学生对中华各民族及其文化的整体认知,以理性的文化认知,建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误读和歧见,以心灵相通增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构筑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觉  左岫仙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为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平台,给民族团结教育带来了手段多样化、主体大众化、范围扩大化的机遇。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我国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表现为网络民族主义、网络恐怖主义的兴起,新媒体成为破坏民族团结政治动员的重要工具。我国利用新媒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基础薄弱、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必须将新媒体建设提升到维系国家最高利益的认识高度,通过打造优质资源、夯实基础等手段合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