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7)
2023(9505)
2022(8093)
2021(7401)
2020(6586)
2019(15416)
2018(15112)
2017(29499)
2016(16436)
2015(19070)
2014(19056)
2013(19287)
2012(18152)
2011(16357)
2010(16723)
2009(15761)
2008(16363)
2007(15056)
2006(12996)
2005(11680)
作者
(49686)
(41905)
(41721)
(39804)
(26908)
(19989)
(18996)
(16288)
(15648)
(15070)
(14261)
(14153)
(13421)
(13289)
(13189)
(12968)
(12938)
(12310)
(12258)
(12250)
(10477)
(10363)
(10256)
(9530)
(9530)
(9487)
(9323)
(9313)
(8514)
(8396)
学科
(72813)
经济(72730)
管理(58710)
(53010)
(45546)
企业(45546)
方法(40197)
数学(35504)
数学方法(35227)
(23437)
(17679)
中国(16319)
(15836)
财务(15802)
财务管理(15759)
企业财务(15004)
(14723)
业经(14531)
(14079)
(13454)
贸易(13453)
(13026)
地方(12292)
(11883)
银行(11846)
农业(11753)
(11158)
(11102)
(11049)
(11002)
机构
大学(251068)
学院(247072)
(102979)
经济(100803)
管理(99385)
理学(84667)
理学院(83717)
管理学(82459)
管理学院(81946)
研究(78944)
中国(61819)
(52337)
(50992)
科学(48502)
(42548)
(40635)
财经(40413)
(38380)
中心(37779)
研究所(36890)
业大(36857)
(36772)
农业(33852)
经济学(32739)
北京(32427)
(31003)
师范(30661)
财经大学(30268)
(30038)
经济学院(30037)
基金
项目(161306)
科学(127150)
基金(119332)
研究(114678)
(103954)
国家(103141)
科学基金(88540)
社会(73567)
社会科(69913)
社会科学(69890)
基金项目(63280)
(61760)
自然(58177)
自然科(56871)
自然科学(56850)
自然科学基金(55899)
教育(54143)
(52656)
资助(50155)
编号(45288)
(37316)
成果(37233)
重点(36355)
(33181)
(33172)
教育部(32198)
科研(31757)
课题(31261)
创新(31122)
人文(30832)
期刊
(109939)
经济(109939)
研究(69607)
中国(45177)
(42619)
学报(40210)
管理(36804)
科学(36670)
(36446)
大学(30175)
学学(28450)
(24142)
金融(24142)
农业(24132)
教育(21909)
技术(20980)
财经(20976)
(17973)
经济研究(17360)
业经(16639)
(15236)
问题(14803)
技术经济(13513)
统计(12592)
(12507)
(12209)
理论(12064)
商业(11775)
财会(11698)
图书(11279)
共检索到363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颖  赵佳佳  杨兆仁  
管理层会被许多不准确和默认的激励所影响,在大量的研究精力放于如何选择激发经理努力的机制、分配各种形式契约的效应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这些可选择的行动是可以相互替代或是相互补充的问题时,通常强调内在激励的核心作用。本文从外在激励契约存在隐藏成本出发,认为对一个经理的平衡激励,可能比全方位的外在激励更加重要,进而对具体的内在激励因素进行了管理效应的实证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剑  程勇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效的内在激励是提升双元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安徽省部分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内在激励对双元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内在激励对组织的双元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应,组织承诺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管理人员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任务绩效和关联绩效在激励机制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红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术界却讨论得较少,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跨国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业1986—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琳  李珍珍  
外在激励的增加能够正向促进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产出,是传统经济激励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从心理学中引入内在激励的概念,发现外在激励可能对内在激励产生挤出效应;外在激励内生化和其匹配效应的存在,还将对最优合同和整个经济体的机制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内在激励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进行了回顾整理,并指出这一研究不仅对市场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的改革有重要启发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岳中志  
一、引言关于诚信的讨论早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造成诚信缺失、参与主体采取机会主义策略的主要原因,是相比于其他可行策略,这种策略能给理性的参与主体带来更高的净收益。我们首先用“囚徒困境”(见表1)来说明诚信缺失的产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胡蓓  邱敏  
绩效考核目的取向不仅是组织绩效考核过程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还是员工态度及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绩效考核目的取向对员工工作卷入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来自421位员工的数据进行分析,剖析了绩效考核目的取向对员工工作卷入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评估型绩效考核对员工工作卷入、内在激励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发展型绩效考核对员工工作卷入、内在激励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内在激励在绩效考核目的取向与员工工作卷入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自主性倾向在绩效考核目的取向与内在激励之间不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威  邓鸿  
在员工拥有内在激励的情形下,探讨企业对于外在激励的最优供给策略。研究表明:随着员工内在激励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于外在激励的最优供给水平并不一定因此而降低;在员工内在激励发生变化的情形下,企业是否增加、减少或维持其外在激励的供给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收益函数对员工努力水平的二阶导数;随着员工内在激励的提高,无论企业所提供的最优外在激励是增加、减少或不变,员工的总激励总会提高;且企业利润是员工内在激励的增函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伶  张正堂  
双因素理论和工作特性模型都揭示了内在激励因素对员工激励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同群体员工的内在激励因素是有差异的。本文基于对知识员工的特性分析,提出内在激励因素包括工作自主权、上级支持、晋升机会以及人与组织匹配等4个方面,建立了这些内在激励因素对知识员工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影响关系的假设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工作自主权、晋升机会、上级支持、感知的人与组织匹配通过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建平  
建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则应坚持物质利益的原则和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奕林  尹贻林  钟炜  
以场动力理论与认知评价理论为基础,引入内在激励作为中介变量,对不同维度的BIM技术创新支持与建筑业管理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样本统计分析,结果表明:BIM技术创新支持中技术支持及组织支持对建筑业管理创新行为具有正向作用,而环境支持与建筑业管理创新行为缺乏关联性;此外,内在激励在技术支持对建筑业管理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环境支持对建筑业管理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山行,江旭  
激励是管理人员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基本手段,激励应当适时,迟延激励不仅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甚至还会带来负的效应。本文通过构建迟延激励的博弈模型揭示激励的迟延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激励迟延的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勇  廖冠民  王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军  
法人股股东具有最强的积极性权益激励去改善公司绩效和提升公司价值,流通股股东具有最弱或最消极的权益激励和治理权力,国家股股东的权益激励介于两者之间(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在缺乏有效投资者保护机制的环境下,分散化股权结构不能成为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国家股并非是最无效率的制度安排;较之分散化的流通股,它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另外,同为非流通股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之间的显著激励差异表明:股权的非流通性并不是影响公司价值及其成长性的根本性问题,股权持有人的性质和身份才是影响股东治理激励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晨宇  韩永春  魏冰  
文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高管的管理权力、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三者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1)股权激励要发挥正效应,取决于管理权力与大股东的控制权的权衡;(2)管理权力较大的情形下,管理权力与大股东的控制权的冲突可能更大,进而高管会更倾向于通过较大规模的并购,达到提高自己薪酬的机会主义目的,但公司绩效并未显著改善。同时,研究结果解释了股权激励效果出现负效应的现象,同时也验证了并购行为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洪云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状况近三年没有明显进步,其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不足。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有相关性,现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更多地看到两者的负相关性,但两者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以企业利益为内在动力构建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发挥法规、政府、第三方力量,构建以企业利益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相容机制,企业才能真正自愿履行社会责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才能长足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