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4)
- 2023(1904)
- 2022(1561)
- 2021(1551)
- 2020(1232)
- 2019(2792)
- 2018(2797)
- 2017(4837)
- 2016(2514)
- 2015(2731)
- 2014(2673)
- 2013(2547)
- 2012(2488)
- 2011(2182)
- 2010(2327)
- 2009(2128)
- 2008(2039)
- 2007(1918)
- 2006(1605)
- 2005(1465)
- 学科
- 管理(8365)
- 业(7258)
- 济(7224)
- 经济(7196)
- 企(6534)
- 企业(6534)
- 财(2572)
- 业经(2558)
- 农(2407)
- 人事(2354)
- 人事管理(2353)
- 制(2262)
- 方法(2238)
- 理论(2084)
- 中国(1976)
- 融(1912)
- 金融(1912)
- 划(1820)
- 技术(1790)
- 农业(1775)
- 教学(1746)
- 策(1690)
- 银(1687)
- 银行(1677)
- 数学(1649)
- 学(1648)
- 体(1646)
- 行(1631)
- 务(1602)
- 数学方法(1602)
- 机构
- 大学(37199)
- 学院(35693)
- 管理(13701)
- 济(13001)
- 经济(12624)
- 研究(11753)
- 理学(11705)
- 理学院(11542)
- 管理学(11302)
- 管理学院(11226)
- 中国(9899)
- 京(7922)
- 科学(7134)
- 财(6806)
- 中心(6016)
- 所(5721)
- 范(5449)
- 财经(5345)
- 农(5305)
- 师范(5273)
- 江(5253)
- 研究所(5125)
- 北京(5084)
- 经(4929)
- 业大(4828)
- 师范大学(4437)
- 院(4360)
- 州(4325)
- 农业(4204)
- 财经大学(4058)
共检索到53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国东 汪翔 蒲勇健
不恰当的外在激励可能会挤出员工的内在动机,从而导致外在激励适得其反。当员工具有互惠动机时,企业可以利用"互惠"这个要素,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形成和谐共赢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
内在动机 外在激励 互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威 邓鸿
在员工拥有内在激励的情形下,探讨企业对于外在激励的最优供给策略。研究表明:随着员工内在激励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于外在激励的最优供给水平并不一定因此而降低;在员工内在激励发生变化的情形下,企业是否增加、减少或维持其外在激励的供给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收益函数对员工努力水平的二阶导数;随着员工内在激励的提高,无论企业所提供的最优外在激励是增加、减少或不变,员工的总激励总会提高;且企业利润是员工内在激励的增函数。
关键词:
内在激励 外在激励 努力水平 企业利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文婷 韩优莉
目的:从维护利他性角度为构建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激励制度提供思路。方法:将经济学领域的互惠利他理论和礼物交换博弈实验引入医生利他行为激励。结果:提出医疗领域医、患、管三方委托代理关系的间接互惠利他理论和注重健康价值衡量的薪酬激励设想,构建基于三方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的医生利他行为激励机制模型。结论:采用价值医疗理念对医生利他行为进行激励,构建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激励制度,可促进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互惠利他 礼物交换 医生激励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范秀成 王静
服务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驱动力,而顾客在服务创新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已经成为服务创新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顾客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创新过程中,企业需要科学、合理地管理顾客参与,其中对顾客参与激励的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借鉴内/外在动机理论,企业应挑选对服务创新具有较强内在参与动机的顾客参与并给予奖励,建立即时、有效的反馈机制,来自企业和其他顾客群体的社会认可及创新平台体验等是保持顾客参与积极性的手段,且这种激励不应限制或损害顾客参与的内在动机,不应降低顾客的创造力水平。借鉴机制设计理论思路,企业可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使顾客群体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创新努力得到保...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迅 李东升
法国国有企业高管主要是来自于知识精英阶层,政府做为选拔的主体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合同制对享有高度集中控制权的高管进行制约,并根据高管在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薪酬,而知识精英阶层的声誉机制,确保了激励方式作用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高管 激励 法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雪松 陈维政 吴继红
如何激发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管理学界以及实务界一直不懈探索的问题。我国与西方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决定了我国的管理实践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理论。为此,我们对中国背景下的组织激发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通过与双因素理论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以期对我国的管理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
人才资源 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聪 贺骏
本文从分析社会中介机构收入着手,力争消除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社会中介机构和审计机关在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通过制度构建和契约设计,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和权衡,确定审计机关应该采用的策略和方法,努力达成社会中介在项目审计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和可操作性的措施,期望实现投资审计"真实、合法、效益"三大目标和审计机关与社会中介的"双赢"。
关键词:
投资审计 激励相容约束 博弈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如陵
公平问题是教师积极性激励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公平激励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先后出现了经典公平理论、内容型公平理论、公平差别阈理论和群体公平理论。回顾并反思公平激励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高校教师激励的管理目标上,要努力创造公平感产生的条件;在激励的方式与手段上,要合理拉开薪酬差距,兼顾绩效公平;在学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践中,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公平观,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结合。
关键词:
教师积极性 激励 公平理论 公平差别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董艳 宋光辉 钱崇秀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公司高管最大限度地为股东创造财富的重要工具,其激励效应究竟如何一直是实务界和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股权激励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股权激励效应。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公司内外部环境对股权激励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环境视角的股权激励效应研究展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远燕 李雨乔 张剀
天使投资税收激励政策是促进天使投资、完善投资体系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通过税收激励政策促进天使投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作为天使投资发展相对成熟的代表性国家,以企业投资计划(EIS)、创业投资信托计划(VCT)和种子企业投资计划(SEIS)为核心的税收激励体系较好地促进了英国天使投资的发展。我国在天使投资的税收激励政策方面经验比较匮乏,因而可借鉴英国的经验,从实行优惠税率、亏损弥补、鼓励再投资等方面建立健全我国的创业投资税收激励体系。
关键词:
天使投资 税收激励 英国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宏昌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契约集,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远燕 李雨乔 张剀
天使投资税收激励政策是促进天使投资、完善投资体系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通过税收激励政策促进天使投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作为天使投资发展相对成熟的代表性国家,以企业投资计划(EIS)、创业投资信托计划(VCT)和种子企业投资计划(SEIS)为核心的税收激励体系较好地促进了英国天使投资的发展。我国在天使投资的税收激励政策方面经验比较匮乏,因而可借鉴英国的经验,从实行优惠税率、亏损弥补、鼓励再投资等方面建立健全我国的创业投资税收激励体系。
关键词:
天使投资 税收激励 英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解莹 树友林
股权激励方式起源于美国,近年来也为我国不少企业所采用,但由于各国社会制度、经济水平等的差异,股权激励也不尽相同。文章通过比较中外股权激励制度,探寻产生差异的原因,旨在为完善我国股权激励制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股权激励 激励方式 经理人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超 郄海霞
在日益严重的科研倾向主导下,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工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漂移,但这种漂移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基础和中心地位。通过设立教学奖、资助教师发展项目、认可高品质的教学、将晋升和薪资扩大到教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等措施,美国研究型大学较好地维持和挽回了教学的基础地位,协调了教学和科研的辩证关系,推动了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教学地位 教学激励 团队建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晓玲
内容提要:我国股票期权薪酬激励的实践刚刚起步,而美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本文介绍了美国在1990年代期权薪酬盛行的几个原因:将股票期权激励视为强调股东价值的一个新重点、公司治理的变化、牛市、管理人员的寻租、税收和会计规则的影响、基于“可观察成本”的决策。21世纪后美国的期权激励开始下降,这一趋势可以从关于期权费用化的会计准则的改革、信息披露要求更加透明、严格、熊市的来临和期权的脆弱性、期权激励的负面效应不断凸现、期权激励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激励效果不同等方面加以解释。最后作者根据美国经验谈了几点对中国期权薪酬激励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股票期权 薪酬激励 期权费用 经理人期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