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1)
2023(8189)
2022(6177)
2021(5603)
2020(4538)
2019(9842)
2018(9908)
2017(17873)
2016(10233)
2015(11805)
2014(12337)
2013(11429)
2012(10246)
2011(9014)
2010(9244)
2009(8623)
2008(8386)
2007(8045)
2006(7362)
2005(6904)
作者
(30700)
(25389)
(25207)
(24396)
(15918)
(12320)
(11668)
(10000)
(9667)
(9225)
(8734)
(8643)
(8277)
(8131)
(7957)
(7828)
(7806)
(7582)
(7564)
(7407)
(6708)
(6328)
(6307)
(6046)
(5861)
(5839)
(5759)
(5700)
(5389)
(5174)
学科
(40316)
经济(40271)
管理(29245)
(28962)
(23975)
企业(23975)
中国(13980)
方法(13933)
技术(13129)
(12530)
数学(11722)
数学方法(11437)
业经(11122)
教学(10791)
理论(9419)
地方(9212)
(8919)
农业(8718)
(8353)
(8219)
教育(7191)
(7177)
技术管理(6914)
(6506)
银行(6479)
产业(6432)
学法(6407)
教学法(6407)
(6297)
(6185)
机构
学院(145789)
大学(144525)
(54220)
经济(52822)
管理(50952)
研究(50944)
理学(42493)
理学院(42014)
管理学(41004)
管理学院(40741)
中国(37643)
科学(32546)
(31857)
(26123)
(25540)
(25485)
(24620)
中心(24044)
研究所(23668)
(22718)
师范(22448)
业大(21961)
北京(20231)
技术(20015)
(19923)
农业(19725)
财经(18965)
(18616)
(17998)
师范大学(17784)
基金
项目(94296)
科学(72404)
研究(71123)
基金(63411)
(55772)
国家(55274)
科学基金(46399)
社会(43016)
社会科(40546)
社会科学(40531)
(39720)
教育(34638)
基金项目(32721)
(32429)
编号(29754)
自然(28426)
自然科(27775)
自然科学(27768)
自然科学基金(27227)
资助(25146)
成果(25121)
课题(22583)
重点(22158)
(21144)
(19996)
(19838)
创新(18854)
(18568)
项目编号(17768)
国家社会(17545)
期刊
(65475)
经济(65475)
研究(45630)
中国(37466)
教育(29895)
学报(24126)
(24093)
科学(21713)
管理(21277)
(20024)
技术(19088)
大学(18472)
学学(16759)
农业(16365)
(13070)
金融(13070)
业经(10344)
经济研究(9876)
财经(9717)
(9514)
职业(9311)
图书(8992)
技术经济(8903)
科技(8859)
(8560)
(8468)
论坛(8468)
问题(8416)
(7520)
书馆(6638)
共检索到233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磊磊  蒋馨培  代蕊华  
基于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的内涵与逻辑,本研究以内在主义技术伦理为考量视角,提出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的内在主义技术伦理考量框架,即:智能评价主体应关注技术的道德协同性,智能评价技术应关注道德算法设计,智能评价过程应遵循公平伦理规范,智能评价行为应依赖“人-智”伦理秩序。研究发现,内在主义视角下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存在的伦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应用僭越教育主体尊严,智能评价数据挖掘违反信息道德界限,智能评价算法偏误破坏教学决策质量与公平,以及智能化教学评价活动偏离人本伦理轨道等多个方面。为此,从内在主义视角提出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的技术伦理规约路向:关注人文情感与技术理性的结合,树立需求本位的人机关系准则;实现有道德的算法设计与优化,合理保障师生教育自由与隐私安全;聚焦智能技术蕴含的积极伦理,增强对智能评价算法的动态监测;发挥智能评价的行为影响,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价伦理秩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志慧  罗生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伦理困境表征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学生观的价值错位、技术取向的风靡以及伦理文化的缺失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认识图景应超越既存逻辑的拘囿和限制,展现对伦理取向的关照和眷注,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主体性、社会责任感和伦理判断能力的价值取向。伦理取向的实现需要通过确立伦理基准的评价体系、提升评价主体的伦理素养以及创造评价的伦理语境等途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沈苑  汪琼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日渐普及,教育领域所面临的伦理挑战不容忽视。欧盟于2019年4月出台的《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阐释了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及建议的实现路径。基于此文件提出的伦理框架维度,结合AI教育应用已出现的伦理争议案例及相关研究发现,本文从"人的能动性与监督""技术稳健性与安全性""隐私与数据管理""社会与环境福祉""多样性、非歧视性与公平性""透明性"和"问责制度"这七方面分析了面对AI教育应用伦理困境时可采用的防范对策,如伦理嵌入设计、包容性测试等技术手段和建立多层责任分配制度、完善认证系统等非技术手段,为智能教育产品从开发、部署到使用全过程做到"可信赖"提供了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耀怀  
个人的数据隐私问题或信息隐私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凸显的最引人注目的隐私问题。不同的西方学者,为信息隐私保护给出了不同的伦理辩护。这些不同的伦理辩护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基于绝对价值或内在价值的伦理辩护和基于相对价值或工具价值的伦理辩护。在当代中国,与人们隐私观念的变化和对于隐私的法律保护的进展相比较,有关隐私和隐私权的伦理思考相对滞后。中国的学者应当在集体主义的框架中,进一步增加个体利益的权重,赋予个人自由、个人权利以更为重要的地位,以此为信息隐私的伦理辩护提供更为有力的根据,并为大众隐私意识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伦理向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昊宇  
融合于企业文化之中的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大国来说,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更为显著和重要。本文立足于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结合国情,重点从中国传统优秀伦理文化对于金融安全的影响,分析金融风险防范,探讨国家金融安全的创新战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勇  
决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决策的好坏影响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伦理决策愈益成为现代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企业伦理决策何以可能、企业伦理决策的作用表现何在以及如何基于伦理考量开展决策活动成为现代决策者必须思量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天保  周蕊  
先秦儒家运用"名分论",将劳动的自然分工"伦理化",终为中国传统士人搭建起一种脱离田间生产的劳动价值理论;后世儒家又运用文字学的改写策略,分离"劳""思",在汉字文化体系中进一步完善了士人劳动伦理的话语系统和概念范畴。同时,墨家以劳动为本位的积极性劳动伦理的式微,佛、道两家对于劳动和农业的消极态度,也都将中国士人推置劳动场域之外。相较于新教伦理对于西方近代劳动精神的再建,传统中国士人的劳动伦理迄于近代"儒商"的出现,亦稍见转机。但是,在"士道"(非正式制度层面)和王权政治(正式制度层面)的长期规定下,儒家不健全的劳动伦理已成功支持并鼓励了"君子固穷"的财富理念和"守穷"的行为选择。检讨传统士人的劳动伦理,也是应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修正风"的一个极好警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天保  周蕊  
先秦儒家运用"名分论",将劳动的自然分工"伦理化",终为中国传统士人搭建起一种脱离田间生产的劳动价值理论;后世儒家又运用文字学的改写策略,分离"劳""思",在汉字文化体系中进一步完善了士人劳动伦理的话语系统和概念范畴。同时,墨家以劳动为本位的积极性劳动伦理的式微,佛、道两家对于劳动和农业的消极态度,也都将中国士人推置劳动场域之外。相较于新教伦理对于西方近代劳动精神的再建,传统中国士人的劳动伦理迄于近代"儒商"的出现,亦稍见转机。但是,在"士道"(非正式制度层面)和王权政治(正式制度层面)的长期规定下,儒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香丽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都出现很大的变动,由此导致各种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大学生是思想活跃、对社会问题敏感度比较高的一个群体。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也呈日益增多趋势。从政府行政伦理来考量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它暴露了社会转型期政府行政伦理失范。因此,必须建立规范的行政伦理制度,以提高政府防范和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群  
所谓统计责任。是指包括统计主体在内的全体公民以及各类组织团体在运用各种统计方法解决或回答有关统计问题时,对提供的统计数据应承担在法律上和道德上相应后果的统计规定及约束。这个定义有两层涵义:一是统计主体在生产提供统计数据的过程中要以统计自觉依法履行统计职能,亦即依法统计。
关键词: 组织团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帆  陈景  
近代技术的进步,对经济、伦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将从不同思想对于技术、经济与伦理的理解来分析、评述三者的内在关联。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而由此产生的伦理问题又使得经济、技术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技术伦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寻求形而上的解释,由此来规范调整具体的行为、经济交往和技术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的问题。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米川  
<正>回溯人类发展史,技术与伦理历来是个“二律背反”式的亘古难题。而在“技术越来越把人从地球上脱离开来而且连根拔起”的人机世或人工智能世代,随着AIGC在“互动本体论”意义上在人类“主体间性”的嵌入,这种难题更是演变为一种生死攸关的社会风险问题。古今中外从来不乏对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深表忧思甚至痛斥。庄子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视“桔槔”之灌溉工具若敝履,宁愿“抱瓮而出灌”。柏拉图《斐德罗篇》中讲到法老萨姆斯对发明文字的塞乌斯说“文字恰恰促进了遗忘,因为人们依赖于外在的符号,疏于用心记忆”。
关键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吴砥   郭庆  
近年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难得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在智能技术的冲击下面临着诸多伦理挑战。本研究通过分析智能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小学教师、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发现,智能技术融入教学的伦理挑战主要表现在数据安全与歧视风险,学生身心、认知和思维发展受阻,师生交互的关系异化,师生发展机会不公等方面。从技术哲学视角看,这些伦理挑战是社会物质与精神生产的矛盾运动,以及技术扩散现象的必然结果。从实践视角看,这些伦理挑战难以破解的原因包括:算法的固有缺陷与人为偏误、相关制度规范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等。为破解伦理困境,未来我国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底线,将伦理原则嵌入算法设计,完善技术准入和伦理边界的制度规范,建立智能教学产品研发与应用的法律法规,实施技术自我监督和教学应用监管,提升师生智能时代的关键素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吴砥   郭庆  
近年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难得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在智能技术的冲击下面临着诸多伦理挑战。本研究通过分析智能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小学教师、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发现,智能技术融入教学的伦理挑战主要表现在数据安全与歧视风险,学生身心、认知和思维发展受阻,师生交互的关系异化,师生发展机会不公等方面。从技术哲学视角看,这些伦理挑战是社会物质与精神生产的矛盾运动,以及技术扩散现象的必然结果。从实践视角看,这些伦理挑战难以破解的原因包括:算法的固有缺陷与人为偏误、相关制度规范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等。为破解伦理困境,未来我国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底线,将伦理原则嵌入算法设计,完善技术准入和伦理边界的制度规范,建立智能教学产品研发与应用的法律法规,实施技术自我监督和教学应用监管,提升师生智能时代的关键素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雷  
我国企业伦理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伦理建设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企业难以确立合理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在国际间企业的竞争过程中,自身缺乏必要的伦理优势;在经营过程中,反伦理道德的行为不时地出现,等等。为了走出这些困境,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其实相关的策略选择也是多方面的: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充分认识到企业伦理建设的紧迫性,是企业必备的良性的心态;确立"权利"意识是构建企业伦理的前提;重建企业伦理主体性则是企业伦理建设的关键;构建企业伦理规范体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企业伦理规范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