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2)
- 2023(6986)
- 2022(6130)
- 2021(5557)
- 2020(5043)
- 2019(11696)
- 2018(11549)
- 2017(22919)
- 2016(12782)
- 2015(14379)
- 2014(14600)
- 2013(14635)
- 2012(13961)
- 2011(12626)
- 2010(12782)
- 2009(11867)
- 2008(12148)
- 2007(11186)
- 2006(9307)
- 2005(8509)
- 学科
- 济(53206)
- 经济(53153)
- 业(34031)
- 管理(33353)
- 方法(27969)
- 企(26748)
- 企业(26748)
- 数学(25137)
- 数学方法(24897)
- 财(14524)
- 农(14432)
- 学(12648)
- 中国(12477)
- 贸(10420)
- 贸易(10420)
- 地方(10244)
- 易(10113)
- 制(10061)
- 业经(9558)
- 农业(9404)
- 务(9347)
- 财务(9330)
- 财务管理(9303)
- 企业财务(8858)
- 银(8784)
- 银行(8749)
- 融(8460)
- 金融(8458)
- 行(8284)
- 和(7856)
- 机构
- 大学(190531)
- 学院(188849)
- 济(76257)
- 经济(74557)
- 管理(68642)
- 研究(67044)
- 理学(59484)
- 理学院(58742)
- 管理学(57524)
- 管理学院(57170)
- 中国(49253)
- 科学(44518)
- 农(41943)
- 京(40709)
- 所(36531)
- 财(35173)
- 业大(33696)
- 农业(33694)
- 研究所(33520)
- 中心(30855)
- 江(28502)
- 财经(28230)
- 经(25637)
- 北京(25368)
- 经济学(23999)
- 范(23923)
- 师范(23587)
- 院(23261)
- 州(22563)
- 经济学院(21920)
- 基金
- 项目(127200)
- 科学(98113)
- 基金(92099)
- 研究(86953)
- 家(82932)
- 国家(82285)
- 科学基金(68079)
- 社会(53817)
- 社会科(51019)
- 社会科学(50999)
- 省(50091)
- 基金项目(48735)
- 自然(45988)
- 自然科(44918)
- 自然科学(44895)
- 自然科学基金(44124)
- 划(42958)
- 教育(40282)
- 资助(38601)
- 编号(34223)
- 重点(29518)
- 部(28461)
- 成果(28184)
- 发(27450)
- 创(26017)
- 计划(25760)
- 科研(25354)
- 创新(24474)
- 课题(24077)
- 性(23535)
共检索到271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金铬 刘洪岭 李亚军
利用冀84—5418连续四年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及有关资料,分析其稳定高产性能与适应性。结果表明,该品种广泛适应于黄淮麦区,产量潜力大,在环境平均值340公斤/亩以上稳产性好,在品种单产374.5公斤以上超过其它品种。其丰产性、稳产性分别隶属于相互独立的基因系统,产量构成因素自身调节能力强,从而高产性与稳产性能够兼顾。同时表明运用Eberhart-Russell模式的两参数和其它统计数,评价单个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能够较全面、合理地反映品种真实情况。
关键词:
小麦 稳定高产性能 适应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凤云 李伯群 余国东 马强 高志宏 杨明
渝麦13号是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的生产特性,以2007、2008两年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渝麦1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渝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重庆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小麦 渝麦13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心禄 李旭毅 池忠志 叶利 杨福明 陈华 郑家国
为了研究近年育成的10个水稻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选择4个典型生态区作为研究基点开展筛选比较,结果表明:稻谷产量在品种与地点的互作间差异[请指明什么差异显著]极显著;产量稳定性则与品种、地点差异极显著。川优6203、泸香658具有较高的产量,且稳定性好,和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川优6203适宜崇州、绵竹,宜香2115适宜广汉,泸香658在米易、广汉表现较好,川优8377适宜绵竹区域,花香7号适宜广汉,花香1618适应性较强。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丰产性 稳定性 区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代勇 周正邦 朱文华 李向勇 王代谷
对4个果蔗新品种黔蔗00-126、贵引07-15、贵引07-16和贵引07-04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进行了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区试中4个品种(系)的新植蔗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74%~48.15%、宿根蔗比对照增产14.84%~34.32%,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个品种(系)的标准差(49.21~92.04kg)和变异系数(0.56%~1.11%)2项指标值都较低,高稳系数(96%(HSCi(134%)较高。综合说明4个品种(系)的丰产性好、稳产性高,而且适应性较强,可以在海拔800m以下各蔗区大面积应用推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勇 吴振录 张爱民 Maarten van Ginkel 何中虎
目的研究CIMMYT小麦在中国的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春麦区的育种水平。方法10份CIMMYT代表性品种和15份中国春麦主栽品种于2001和2002年种植在中国春麦区的9个试点和CIMMYT的4种不同处理环境,分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CIMMYT品种穗数和穗粒数多,千粒重中等,具有广泛适应性,比中国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优势;黑龙江光敏感品种植株高、抽穗和成熟晚、穗数中等、穗粒数少、千粒重和产量低;中国其它品种株高中等、抽穗和成熟早、穗数少、穗粒数中等、千粒重高、产量中等。CIMMYT品种引种到中国后,株高降低,抽穗和成熟提早,并略减产;黑龙江光敏感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产量 基因型与试点互作 适应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世平 张哲夫 安林利 行翠平 韩东翠 曹亚萍
经过试验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品种的高产稳定性 ,计算简便且分析容易 ,但比较粗放。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较为详细准确 ,缺点是比较繁琐。所以在对区试结果不需详细分析时 ,用高稳系数法较简便容易 ;如需详细分析时 ,则用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较准确可靠。同时对几种品种稳定性参数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品种间回归系数的大小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品种间稳定性差异程度的大小 ,其对稳定性的代表性要准确于其他稳定性参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朱云集 张学林
用AMMI模型对河南省不同地点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影响均显著;在参加试验的6个品种中,对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小偃54、豫麦49的稳定性低于豫麦70、豫麦34;对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豫麦70、豫麦49、郑州9023的稳定性低于豫麦18、豫麦34、小偃54;豫麦49在唐河,郑州9023在开封、郑州表现出较大的适应性;环境IPCA值(交互效应主成分坐标值)和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IPCA值与日照、积温、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小麦品质 AMMI模型 稳定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蒲金涌 张存杰
运用甘肃省西峰、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及环县等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年~2006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西峰等14个气象站1971年~2006年气象资料,建立了估算水分适宜性的水分适宜度模式。计算分析表明,甘肃省冬小麦种植区水分适宜度地域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以陇东南的徽成盆地、天水南部适宜性最好,陇东北部适宜性最差,陇东南地区平均比陇东偏高0.14。其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70年代偏高,80年代偏低,90年代偏高,21世纪初又开始偏低。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适宜性随时间变化较大,冬前生长期的水分适宜度以每10年0.02~0.03的速度上升,越冬期的水分适宜度以每10年0.01~0.02的速度下降。...
关键词:
甘肃 冬小麦 水分适应性 变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景芳 刘彦明 南铭 边芳 任生兰 陈富 张成君
为筛选适宜黄土高原沟壑区种植的高产、抗倒伏、抗病性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以国内外引进的12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产量相关性状、倒伏率和病害发生率,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燕麦品种干草产量为10800.00~15233.33 kg·hm~(-2),平均干草产量13298.61 kg·hm~(-2);种子产量为3095.24~7857.14 kg·hm~(-2),平均值5407.14 kg·hm~(-2);其中,坝燕6号的倒伏率较低,红叶病和锈病发病率最低,为抗倒伏兼抗病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干草产量、叶茎比在灰色关联评价系统中所占权重最高,是品种选择时的重要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2个燕麦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可作为饲草型品种,第Ⅱ类群可作为籽粒型品种,第Ⅲ类群的倒伏率及病情指数低,抗逆性好。综合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宜黄土高原沟壑区种植的产量高、适应性好的饲草型燕麦品种加燕2号,籽粒型燕麦品种坝燕6号和美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位华 陈向东 冯素伟 胡铁柱 王丹 杨艳艳 李笑慧 茹振钢
为了解黄淮麦区几种高产小麦品种穗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为筛选高光合育种亲本提供依据,以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豫麦49和周麦18为试材,研究了其穗部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颖壳横切面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百农419穗部表现出较强的光合特性。在开花期、花后7 d及花后15 d其光合速率分别比矮抗58高14.12%,42.86%,6.11%,比百农418高2.69%,4.65%,4.50%,比豫麦49高11.45%,12.08%,16.24%,比周麦18高22.92%,6.35%,10.64%;其颖壳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较高,Chla/C...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春英 李玉中 梅旭荣 钟秀丽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combustion-isotope ratio masss pectrometry,GC-C-IRMS)测定小麦籽粒氨基酸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方法】以小麦临汾50744为材料,水解得到其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将氨基酸标准样品以及小麦籽粒氨基酸衍生化为N-新戊酰基,O-异丙醇(N-pivaloyl-isopropyl,NPP)氨基酸酯,利用GC-C-IRMS测定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氨基酸标准样品的碳氮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NPP氨基酸酯的平均重现性δ13C为0.47‰,δ15N为0.28‰,并没有产生大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永平 王志敏 吴永成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而穗粒重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开花期的穗面积、旗叶光合速率和单茎叶面积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因素;粒叶比与穗粒重和经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小叶形、高粒叶比是节水高产品种的突出特征。
关键词:
小麦 光合性状 粒叶比 节水高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时晓伟 王淑芬 王继忠 王辉 贾永国
以中、晚熟小麦品种(系)为对照,对早熟高产小麦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和子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高产小麦品种在子粒灌浆期较多地利用了花前贮藏的营养物质,对同化物的利用较协调;灌浆高峰来得迟,高峰峰值高;高峰出现后,灌浆速率下降稍快于中、晚熟类型小麦品种(系),但在花后35 d内,灌浆速率仍显著高于中、晚熟类型小麦品种。
关键词:
小麦 早熟 高产 灌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时晓伟 洪霞 王辉
对陕西关中地区当前推广的早、中、晚三种熟性 8个高产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以探明参试的早熟小麦品种高产的光合生理机能和进一步提高早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性状改良途径。结果表明 ,参试早熟高产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是 :1 灌浆高峰期蒸腾速率高 ;2 花期至灌浆高峰期有持续稳定的高净光合速率 ;3 花前同化产物对子粒干物质累积贡献潜势大 ;4 花后单株生物增长量远高于中、晚熟品种 ;5 花前同化产物转流系数高 ,花后干物质增长系数高 ,光合产物分配性能好 ,收获指数高。同时也进一步明确早熟高产小麦品种的生物学产量低于中、晚熟品种 ,其原因主要在于拔节期至开花期的生物学增长量少。...
关键词:
小麦 早熟 高产 光合生理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