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9)
- 2023(6215)
- 2022(5494)
- 2021(5080)
- 2020(4645)
- 2019(10936)
- 2018(10870)
- 2017(21017)
- 2016(11787)
- 2015(13588)
- 2014(13829)
- 2013(13847)
- 2012(13239)
- 2011(12009)
- 2010(12084)
- 2009(11293)
- 2008(11520)
- 2007(10627)
- 2006(9034)
- 2005(8063)
- 学科
- 济(51507)
- 经济(51449)
- 管理(31531)
- 业(30990)
- 方法(25305)
- 企(23993)
- 企业(23993)
- 数学(22576)
- 数学方法(22375)
- 农(14891)
- 学(13419)
- 财(12753)
- 地方(12576)
- 中国(11321)
- 贸(10401)
- 贸易(10395)
- 易(10033)
- 农业(10005)
- 业经(9683)
- 制(8494)
- 和(8198)
- 务(7997)
- 财务(7979)
- 财务管理(7950)
- 环境(7521)
- 企业财务(7488)
- 银(6761)
- 融(6723)
- 银行(6722)
- 金融(6720)
- 机构
- 大学(177378)
- 学院(176907)
- 济(70091)
- 经济(68525)
- 管理(65431)
- 研究(62080)
- 理学(56314)
- 理学院(55585)
- 管理学(54436)
- 管理学院(54115)
- 中国(46102)
- 科学(42464)
- 农(39073)
- 京(38358)
- 所(33890)
- 业大(32042)
- 财(31137)
- 研究所(31106)
- 农业(30901)
- 中心(28616)
- 江(27080)
- 财经(24836)
- 北京(24409)
- 范(22810)
- 师范(22549)
- 经(22386)
- 院(21942)
- 州(21543)
- 经济学(21188)
- 省(20559)
- 基金
- 项目(119181)
- 科学(91413)
- 基金(85190)
- 研究(81128)
- 家(76456)
- 国家(75870)
- 科学基金(62833)
- 社会(49483)
- 省(46915)
- 社会科(46718)
- 社会科学(46698)
- 基金项目(46082)
- 自然(43033)
- 自然科(41908)
- 自然科学(41890)
- 自然科学基金(41124)
- 划(40452)
- 教育(37008)
- 资助(35206)
- 编号(32653)
- 重点(27504)
- 发(26218)
- 成果(26109)
- 部(25897)
- 计划(24280)
- 创(24059)
- 科研(23555)
- 课题(22784)
- 创新(22613)
- 科技(21997)
共检索到255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喜龙 蔡强国 王忠科 孙国亮
经对张家口地区梯田地埂植物篱的研究表明 ,其固埂作用非常显著 ,且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及水分状况 ,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及泥沙 ,提高作物产量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当地具有很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梯田地埂植物篱 固埂 理化性状 经济效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茹 真岛征夫 远藤泰造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线状调查方法,对梯田断面结构给予了实地调查.调查地块是梁地形1个区,坡面8个区,共9个区.对梯田的种类、所占比例、梯田的纵断面形状、田面宽度与坡度、田面宽度与地埂宽度的比例、地埂的设置、坡耕地上细沟状侵蚀、侵蚀量与坡长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耀贤 吴发启 贾玉奎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利用年限坝地和梯田土壤氮素的特征与演变,为正确评价土壤供氮能力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不同利用年限坝地和梯田0~20、20~40和40~60 cm土样,用常规方法测定其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矿质氮(NO3--N和NH4+-N)含量,系统研究这些养分指标的特征、变异性及时空演化趋势。【结果】坝地和梯田表层氮素空间变异性较大;表层氮素中只有梯田碱解氮含量属"中"水平,在0~60cm剖面内,有机质平均含量属"很低"水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属"低"水平;坝地和梯田硝铵比均大于1,表明NO3--N是碱解氮的主体。各土壤形态氮素含量间及其与有机质含量间均达到极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希旺 张玉珍 马涛 马景永 武鹏艳
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呼吸仪对陇西县现有梯田和自然坡耕地温室气体CO2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梯田低于坡地1℃左右,土壤呼吸速率,梯田低于坡地0.6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土壤水分在温度最高时,梯田土壤含有较高的体积含水量达0.224%,而坡地处在较低的0.153%,差值为0.071%。土壤呼吸速率在单因子模型下拟合程度不高(R2=0.1~0.5),但是双因子模拟下R2达到0.9以上,表明该区土壤呼吸速率受到这2个因子的共同影响;梯田的土壤呼吸特征更适应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气候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迪 陈海 荔童 张行 耿雨
探究村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对于厘清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态系统复杂特征、从多重服务供给角度提高服务的福祉贡献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为例,基于高斯混合模型识别2009年和2019年村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同时,结合地形分布指数探究服务簇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模式。结果如下:(1)各类服务空间分异明显,且服务之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近10 a间各类服务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调节服务有较大改善,而食物供给与文化服务增幅较小;各类服务空间变化格局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土地利用的空间演变关系密切。(2)利用高斯混合模型识别4类服务簇,包括农业生产簇、农业美学簇、生态保育簇与城镇休闲簇;各类服务簇空间分异明显,且研究期间存在明显数量和空间转移变化;农业美学簇与生态保育簇是当地主导服务簇,且主导性增强,而农业生产簇与城镇休闲簇比重下降。(3)地形起伏度与服务簇的空间关联密切。随起伏度上升,农业生产簇与农业美学簇呈倒U型,生态保育簇优势分布增加,城镇休闲簇优势分布减弱;研究期间农业生产簇与城镇休闲簇向低起伏度的转移趋势明显,而农业美学簇与生态保育簇趋向于向高起伏度转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卫华 韩霁昌 马增辉 雷娜
[目的]空心村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户籍和社保制度,以及管理和规划因素等。由于我国的自然地理和区域发展差异悬殊,不同地形区空心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文章探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交通因素对丘陵沟壑区空心村的产生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澄城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农户、搜集资料等方法,利用交通便利指数、交通距离指数等开展分析,综合考虑了道路崎岖程度、道路质量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对研究区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崎岖的道路极大地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成本和时间,不利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的交通便利程度与村庄空心化程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即交通条件越好,村庄的空心化程度越低。[结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展空心村整治工程时,可以优先考虑交通条件较差、相对偏远的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卫华 韩霁昌 马增辉 雷娜
[目的]空心村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户籍和社保制度,以及管理和规划因素等。由于我国的自然地理和区域发展差异悬殊,不同地形区空心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文章探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交通因素对丘陵沟壑区空心村的产生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澄城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农户、搜集资料等方法,利用交通便利指数、交通距离指数等开展分析,综合考虑了道路崎岖程度、道路质量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对研究区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崎岖的道路极大地增加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纪晓玲 王小林 张静 刘建华 乔文渊 张雄
[目的]通过对榆林市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节水的潜力计算分析,旨在为该地区的农业节水提供定量参考,从而推动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釆用Penman Monteith公式,从计算农作物的需水量出发,选取相关计算模型对榆林市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进行估算,从而分析该地区近、远期时间的农业节水潜力,为该地区农业节水的发展提供指导建议。[结果]该地区农作物种植主要以杂粮、玉米、大豆、薯类、油料、蔬菜等为主。其中,大豆、玉米、油料等农作物需水量较大,薯类、蔬菜等农作物需水量则相对较小,通过合理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业灌溉用水;该地区的农业灌溉系数相对较低,可通过对现有灌区进行改造、配套相关灌溉设施、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该区域的近、远期理论农业节水潜力可分别达到0. 31亿m~3及0. 8亿m~3。[结论]该区域未来农业节水潜力巨大,积极有效地开展农业节水,对克服当地农业水资源短缺,推动当地农业的稳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洋 张文辉
【目的】统计分析燕沟流域不同生态功能景观的斑块构成,为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野外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图,内业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燕沟流域的景观类型分类系统和数据库,统计相关景观指数,分析流域景观构成。【结果】(1)燕沟流域景观类型中,杂灌丛(浓杂灌丛和稀杂灌丛)面积最大,农田、刺槐林、成熟果园和草地面积次之;以上6种景观类型占流域面积的91.03%、占流域斑块数的81.68%,构成流域景观的主体;流域整体景观属于细粒结构。(2)三大景观功能类型中,生态防护型景观的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均最高,占流域景观的近2/3,经济生产型景观次之;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生活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婧祎 赵文武 王军 房学宁
自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以来,在水源涵养功能明显提升的同时径流显著减少,导致该区域出现了水源涵养服务与水供给服务间的权衡问题。为探究径流减少的原因,进而为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提供支撑,本文分析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2006-2011年降水和植被变化对径流影响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汛期降水量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异特征;在研究时段内,植被恢复效果明显,近8成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得到了改善,尤其是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恢复效果更为显著;在各子流域中,降水与径流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二者的相关系数随着子流域面积的增加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子流域面积增大,15°以上土地比例增加,陡坡植被覆盖类型趋于均一化,具有显著截流功能的林地呈现减少趋势是尺度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NDVI与径流的相关性不显著,二者的相关系数随着子流域面积变化的规律性不强,植被对径流影响没有明显的尺度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国梁 刘国彬 周生路
经过20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措施,纸坊沟流域植被得到良好恢复,并对土壤产生正面影响。流域内11种主要植物群落下以及不同生活型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灌木和草本群落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较大,乔木林下较小。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其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及土壤活性孔隙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枯枝落叶层厚度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还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植被建设选择灌草群落较好,天然群落可优先选择铁杆蒿、茭蒿、长芒草和白羊草等,人工灌木群落可优先选择柠条等。由于该区属森林向草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文娟 焦菊英 张振国
为了探讨土壤种子库对植被恢复的影响,该文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典范变量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密度、土壤水分和养分、地形因子以及退耕年限对植物群落变化的影响,量化了土壤种子库对植被恢复的贡献。结果表明:影响植物群落变化的因子有土壤水分、速效磷、土壤种子库和坡向;仅用土壤种子库只可解释植物群落变化的32.1%;由于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的优势种主要为猪毛蒿,其植被恢复潜力与速度比较小。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有必要适当引进一些演替后期物种,如白羊草、铁杆蒿、长芒草等物种,以缩短演替时间,加速退耕地植被恢复进程,促进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的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延平 邵明安
根据台地和26°坡地杏林地连续3年的降雨、冠层截留、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定位观测结果,研究分析陕北黄土区自然降水与土壤水分补给、土壤水分补给与生物量、土壤水分消耗与生物量的关系。提出台地土壤水分可承载的杏树生物量为3728kg·hm-2,坡地为2423kg·hm-2,台地杏林地适宜的果实产量为4714kg·hm-2,坡地杏林地适宜的产量为3064kg·hm-2。建议综合应用水保工程、修剪、保墒、花果控制、生长激素等措施,平衡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陕北黄土区 杏树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秋龙 焦菊英 寇萌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极端强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对2013年7月极端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5种主要植物群落,即刺槐(Robinia psendoacacia)、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长芒草(Stipa 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群落的土壤水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强降雨下,植被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2草本群落的土壤水分明显好于人工林,其中长芒草群落的土壤含水量、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有效贮水量均最高,分别为17.8%、961.2 mm和69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娅 杨胜天 周秋文 陈珂 王志伟
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植被减沙方程是分析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产沙效应的有效工具,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适应性对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研究十分重要。运用数值试验方法,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在小流域、子流域和栅格等3种空间尺度的适应性。结果显示,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在各空间尺度的总体估算偏差(D)由小到大排序为小流域(D=52.26%)子流域(-0.31)>栅格(-0.80)。可见,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植被减沙方程在约500 km2以上的流域单元较为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