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13)
- 2023(15622)
- 2022(12945)
- 2021(11945)
- 2020(9798)
- 2019(22344)
- 2018(22405)
- 2017(42876)
- 2016(23457)
- 2015(26369)
- 2014(26794)
- 2013(26393)
- 2012(24359)
- 2011(21900)
- 2010(21996)
- 2009(20007)
- 2008(19402)
- 2007(17208)
- 2006(15292)
- 2005(13802)
- 学科
- 济(101688)
- 经济(101587)
- 管理(63139)
- 业(62509)
- 企(50631)
- 企业(50631)
- 方法(39188)
- 数学(32252)
- 数学方法(31917)
- 中国(31174)
- 农(28830)
- 地方(28196)
- 业经(26056)
- 学(21070)
- 财(20337)
- 农业(19658)
- 制(17023)
- 理论(16883)
- 贸(16761)
- 贸易(16747)
- 和(16709)
- 技术(16391)
- 易(16126)
- 环境(15829)
- 产业(15755)
- 发(15750)
- 银(15644)
- 银行(15602)
- 融(15228)
- 金融(15225)
- 机构
- 学院(331847)
- 大学(331475)
- 济(131708)
- 管理(129646)
- 经济(128730)
- 研究(116255)
- 理学(111132)
- 理学院(109830)
- 管理学(107984)
- 管理学院(107384)
- 中国(85726)
- 京(72565)
- 科学(72482)
- 所(58738)
- 财(58458)
- 农(54796)
- 研究所(53426)
- 中心(51883)
- 江(49814)
- 业大(49500)
- 范(46964)
- 师范(46530)
- 北京(46459)
- 财经(46265)
- 农业(42606)
- 院(42329)
- 经(41901)
- 州(41236)
- 经济学(38645)
- 师范大学(37498)
- 基金
- 项目(224733)
- 科学(176331)
- 研究(167190)
- 基金(160105)
- 家(138927)
- 国家(137665)
- 科学基金(117918)
- 社会(104435)
- 社会科(98875)
- 社会科学(98850)
- 省(89777)
- 基金项目(85336)
- 教育(75681)
- 自然(74993)
- 划(74426)
- 自然科(73187)
- 自然科学(73172)
- 自然科学基金(71827)
- 编号(69332)
- 资助(64699)
- 成果(56711)
- 发(52517)
- 重点(50489)
- 课题(48454)
- 部(48231)
- 创(46704)
- 创新(43466)
- 国家社会(42220)
- 项目编号(42201)
- 发展(42194)
- 期刊
- 济(153140)
- 经济(153140)
- 研究(101772)
- 中国(68499)
- 学报(52226)
- 农(51856)
- 管理(49479)
- 科学(48831)
- 教育(42842)
- 财(42016)
- 大学(39561)
- 学学(36843)
- 农业(36280)
- 融(30020)
- 金融(30020)
- 技术(29700)
- 业经(26976)
- 经济研究(23655)
- 财经(22004)
- 问题(20458)
- 图书(20044)
- 业(18855)
- 经(18829)
- 科技(17047)
- 技术经济(16251)
- 理论(16166)
- 现代(15852)
- 商业(15426)
- 版(15183)
- 实践(14825)
共检索到501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成锴 杨珅珅 周跃军
冀南新区煤炭文化积淀深厚,比较优势明显。充分发掘冀南新区煤炭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探索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路径,推动煤炭文化产业化发展,对于加快冀南新区"绿色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煤炭文化 开发利用 文化产业 冀南新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严荔
文化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世界及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资源产业化已经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是将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要素,与其他经济发展要素充分结合的经济活动,进而催生文化传媒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娱产业、网络产业等新的文化经济现象和产业形态。
关键词:
文化资源 产业化开发 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亚宏 高振鹏 史亚歌
概述了红枣的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 ,总结了我国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我国红枣产业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
红枣 资源现状 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龙海波
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与城市关系的良性状态,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目标要求。城市新区是我国推进产城融合的主要场域,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新区通过以产兴城、以城促产逐步达到产城融合。相比国家级新区,中小城市新区面临的城市功能薄弱、现代服务业配套不足等问题更加突出。通过对邯郸冀南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进程的深入研究,总结产城融合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完善和产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新区 产城融合 冀南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洪蔚脍 张佑林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落后,关键在于没有将文化资源优势很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章以西安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为例,提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机理框架,分析其主线、重要载体、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具体路径和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对策建议: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加强高新技术、创意对文化资源的转化;提炼文化特色,塑造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化经营水平。
关键词:
文化资源 产业化开发 开发机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庆山 王雯 李瀚瀛 冀志贤
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产业生态结构,提出文化产业生态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遗产资源的生态关系。然后,本文站在生态平衡和战略发展的角度,指出当前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资源产业保护和开发的生态战略。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遗产 生态战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庆山 王雯 李瀚瀛 冀志贤
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产业生态结构,提出文化产业生态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遗产资源的生态关系。然后,本文站在生态平衡和战略发展的角度,指出当前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资源产业保护和开发的生态战略。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遗产 生态战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林连升 方辉 潘咏平 韩磊
随着我国鲟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加强鲟鱼深加工产品开发,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成为鲟鱼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鱼籽酱作为鲟鱼加工的主要产品,加快实现其规模化生产将是我国鲟鱼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在阐述全球鲟鱼籽酱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鲟鱼籽酱加工研究及其产业化前景,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鲟鱼 鱼籽酱 加工 产业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放明 尹华 李精华 洪亚辉
综述了黄花菜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 ,分析了黄花菜贮藏加工利用现状 ,提出了黄花菜产业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
黄花菜 成分 贮藏加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彬 常庆瑞 赫晓慧
客观评价新疆地域资源优势 ,分析制约新疆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的障碍因素 ,提出新疆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对策 ,认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科教兴新、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业是实现新疆地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疆 地域资源 资源优势 产业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锦秀 边世平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民族文化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玉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开发模式,以促进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旅游产业化 青海玉树州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承武 朱英
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矿区当地居民财产、健康造成损失,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既要考虑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经济价值损失,还要结合具体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补偿主体的实际经济承担能力。从理论上讲,生态补偿标准要以修复矿区生态环境成本费用为下限,以生态环境服务价值损失补偿为上限。从生态补偿下限的角度建立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并以新疆阜康市西沟煤矿为例,从生态破坏损失补偿、环境污染补偿以及居民损失补偿3个方面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煤炭资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邵帅
文章针对我国煤炭城市普遍存在的煤炭资源大量开采输出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并存的反差现象,运用资源诅咒学说,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讨论了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炭城市长期经济增长产生的四种不同效应,并利用我国28个地级煤炭城市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煤炭资源开发与煤炭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煤炭资源的开发确实束缚了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入对煤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均不显著;煤炭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利用效率偏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表现明显;煤炭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冲槐 董泽琼 马杉杉
在煤炭资源开发外部负效应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以吕梁地区为例概括了新兴煤炭资源型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的特点,并从资源环境、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投资三个角度分析了吕梁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负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破坏、产业结构失衡和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水平降低等负面效应在新兴煤炭资源型地区初露端倪,影响了这些地区的资源环境可承受能力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并指出引入低碳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是规避负效应的主要措施。该研究为吕梁地区等新型煤炭资源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煤炭资源 资源环境 环境污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