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5)
- 2023(10564)
- 2022(9525)
- 2021(8982)
- 2020(7484)
- 2019(17396)
- 2018(17473)
- 2017(33548)
- 2016(18582)
- 2015(20801)
- 2014(20599)
- 2013(20433)
- 2012(18690)
- 2011(16686)
- 2010(16471)
- 2009(14829)
- 2008(14190)
- 2007(12137)
- 2006(10532)
- 2005(8896)
- 学科
- 济(69743)
- 经济(69670)
- 管理(47631)
- 业(45999)
- 企(37301)
- 企业(37301)
- 方法(32672)
- 数学(28428)
- 数学方法(28098)
- 农(19669)
- 学(19450)
- 地方(18297)
- 中国(16812)
- 财(15898)
- 业经(15113)
- 农业(13501)
- 环境(11764)
- 和(11588)
- 贸(11509)
- 贸易(11504)
- 理论(11212)
- 易(11086)
- 技术(10713)
- 制(10634)
- 务(9987)
- 财务(9930)
- 财务管理(9915)
- 划(9517)
- 地方经济(9440)
- 企业财务(9399)
- 机构
- 大学(256826)
- 学院(255626)
- 管理(101532)
- 济(93250)
- 经济(91065)
- 研究(89478)
- 理学(88769)
- 理学院(87706)
- 管理学(86025)
- 管理学院(85599)
- 中国(63199)
- 科学(61778)
- 京(55659)
- 农(48962)
- 所(46944)
- 业大(45196)
- 研究所(43799)
- 财(40322)
- 中心(39952)
- 农业(38501)
- 江(35460)
- 北京(35416)
- 范(34932)
- 师范(34549)
- 院(33122)
- 财经(33045)
- 经(30080)
- 州(29700)
- 省(28496)
- 师范大学(28126)
- 基金
- 项目(188766)
- 科学(146156)
- 基金(135089)
- 研究(132408)
- 家(121198)
- 国家(120250)
- 科学基金(100954)
- 社会(79525)
- 社会科(75091)
- 社会科学(75068)
- 省(74781)
- 基金项目(73574)
- 自然(69464)
- 自然科(67752)
- 自然科学(67735)
- 自然科学基金(66476)
- 划(63938)
- 教育(59421)
- 资助(55157)
- 编号(53771)
- 重点(43078)
- 成果(42474)
- 发(40907)
- 部(39920)
- 创(38557)
- 计划(37287)
- 课题(37186)
- 科研(37078)
- 创新(36004)
- 大学(33779)
共检索到356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红 康峰峰 韩海荣 程小琴 胡景东 韩树文 池桂杰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以辽河源地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的林分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山杨在0~100 cm各土层土壤容重(1.07~1.69 g·cm-3)和土壤全K含量(4.32~4.72 g·Kg-1)均表现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而土壤含水量(7.35%~24.39%)从高到低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土壤全n含量(0.28~2.76 g·Kg-1)、土壤全P含量(0.46~1.37 g·Kg-1)先增加后降低,即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而土壤P H值(5.03~5.98)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伟红 康峰峰 韩海荣 程小琴 胡景东 韩树文 池桂杰
【目的】明确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Populus davidiana)0~10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垂直分配特征,为评价其碳汇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山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7个土壤剖面(0~100cm土层)的土壤样品,对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的体积质量为1.07~1.69g/cm3,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中龄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昕 邓娇娇 周永斌 殷有 魏亚伟 白雪娇 朱文旭
为探究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比较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QMs)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QMp)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QMs土壤的全碳、全氮含量分别为84.62g·kg~(-1)和7375.33mg·kg~(-1),都显著高于QMp,QMs土壤的pH值为4.89,显著低于QMp。QMs和QMp土壤细菌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酐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芽单胞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种;真菌主要包括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QMp土壤细菌的Shannon指数为10.04,Simpson指数为0.9964;真菌的Shannon指数为7.30,Simpson指数为0.97,都显著高于QMs,ACE指数和Chao1指数都无显著差异。土壤pH值,全碳、全氮、速效氮含量是影响该区蒙古栎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土壤pH值和全碳含量是影响该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控因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舒 韩海荣 康峰峰 赵金龙 立天宇 高晶 宋小帅
【目的】探究3个龄级油松天然次生林去除凋落物后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方法】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仪测定中龄林(HF)、近熟林(NF)、成熟林(MF)3个龄级油松天然次生林生长季总土壤呼吸速率、去除凋落物后土壤呼吸速率,并同步采用自带的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测定5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T)和湿度(W)、近地面大气温度(Ta)和相对湿度(RH);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5cM深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结果】各林龄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环境因子均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6-8月较高,5月和9月较低。测量期间,油松HF、NF、MF去除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2.45,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邵方丽 余新晓 吴海龙 黄枝英
分析冀北土石山区典型天然次生阔叶林中的山杨、白桦种群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种间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山杨、白桦均以中径木为主,林下缺乏可供更新的幼苗、幼树,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山杨、白桦的全部个体在本研究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大其聚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随机分布;山杨、白桦种群随龄级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以幼树的聚集强度最大;不同生长阶段同种个体间的关联性随尺度的变化,出现正关联、负关联和相互独立的空间关系,以负关联为主;不同生长阶段的山杨和白桦种群间未出现正关联,大多数种对在本研究尺度上为负关联或者在大部分尺度上为负关联;山杨、白桦的种内/种间竞争激烈,群落整体结构不稳定,处...
关键词:
山杨 白桦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空间关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娟 陈丽华 郭文体 李胜男 高洪翠 李长暄 李海燕
【目的】研究辽宁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天然山杨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保护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山杨天然次生林建立50m×50m的标准地3块,通过分析标准地中山杨、蒙古栎、黄桦、刺楸的胸径结构和树高结构,来反映其林分水平的竞争状态,同时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1.0对标准地内各树种的混交度、角尺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山杨、蒙古栎、黄桦、刺楸的胸径和树高分布特征表现出一致性,整体上都呈现正态分布的特点,且山杨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全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5,处于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比例达60.0%,作为优势树种的山杨混交度最小,仅为0.45。林分平均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涛 王霞 王振猛 杜振宇 王守国 刘德玺
为探讨人工柽柳林对滨海盐碱地的改善效果,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3种不同林龄(8 a、6 a、3 a)人工柽柳林为对象,采用多点混合采样法,对生长季土壤微生物量C、N及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利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原位监测了柽柳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人工柽柳林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C、N变化受林龄和季节影响明显,其中8 a林地含量最高,3 a林地最小,夏季较高,春季较低,且8 a与3 a差异显著,夏季与春季差异显著(P 放线菌>真菌,而3种微生物数量季节变化规律不一致。3)3种林龄土壤呼吸速率的大小为8 a> 6 a> 3 a,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其中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日变化则呈现出低-高-低的单峰曲线,最大值则出现在12:00―14:00。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盐量与土壤微生物量C和呼吸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细菌、真菌呈极显著负相关,是主要限制因子;土壤微生物量C、N与微生物商、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呈正相关;除土壤湿度外,土壤温度与其它指标均呈正相关;而土壤湿度与各指标间均不显著。5)综上所述,不同林龄人工柽柳林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数量及呼吸速率均可反映土壤环境状况,可为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和土壤质量演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斌 虞应乾 李望军 邹顺 白晓龙 薛晓辉
【目的】为了解华山松对西南喀斯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养分循环机制,本研究探讨华山松根际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和根际效应对林龄的响应,为西南喀斯特地区人工林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在贵州省毕节地区选取4个林龄(10、16、22和47 a)的华山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 ,分析各林龄下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根际效应,以及pH值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随林龄增加,根际土壤TC、TN、SOC含量先降低后升高,TP、TK、AN和AK逐渐升高,AP逐渐下降,TC_a和pH值先升高后降低。C∶N和C∶P比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N∶P比波动性变化。不同林龄华山松土壤养分的根际效应不同,幼龄林(10 a)和中龄林(16 a)对土壤养分的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而近熟林(22 a)和成熟林(47 a)对土壤养分的根际效应显著降低,TN、AN、TP和TK在22 a时均表现为负效应;pH值无明显根际效应。根际土壤SOC与TN、TP和AN呈显著正相关,与TC_a呈显著负相关;pH值与SOC和TN呈显著负相关,与TC_a呈显著正相关;TK和TC_a含量与C∶N、C∶P、N∶P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根际土壤C、N、P、K和C_a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自肥”作用;幼林龄阶段根际土壤的C∶N和C∶P显著高于其他阶段,华山松生长可能受到N和P限制;林龄对华山松根际土壤有效养分的富集效应大于全量养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紫薇 焦鹏宇 高李文 郭文 刘先 胡亚林 王玉哲
[目的]探讨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及根际效应随杉木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为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7、15、24、34 a)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转化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BG)、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水解酶(PRO)、脲酶(URE)、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硝酸还原酶(NR)),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根际效应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林龄和根际对6种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杉木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均随林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不同林龄杉木根际土壤BG、NAG、PRO、URE和LAP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15 a杉木林土壤NR活性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7 a和34 a杉木林(p<0.05)。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素是碳氮比与铵态氮含量。[结论]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在中龄林阶段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最低,说明在受氮沉降影响严重的中亚热带地区,氮仍可能是杉木速生期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今后的营林施肥措施上,应把重点放在中龄林阶段,以满足杉木对氮的需求,达到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
杉木 林龄 氮 土壤酶 根际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雷丽群 卢立华 农友 明安刚 刘士玲 何远
[目的]研究了马尾松从幼龄林至成熟林生长序列中的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丰富该区域马尾松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方法]以广西凭祥4个林龄(6、16、23、35 a)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每个林龄选取3块林分,每个林分内设置一个400 m2的调查样地,按照0 20、20 40、4060 cm三层土层取样,采用不同林分土壤化学计量的对比实验测定土壤CNP,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4个林龄马尾松人工林0 20 cm土壤有机C、全N、全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林龄 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文丽 雷丕锋 戴凌
对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和汨罗桃林林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三个林龄的樟树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SOC、N含量和贮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维斌 王幼奇 刘鹏 夏子书 白一茹
[目的]分析宁南山区不同林龄杏树地土壤的干层特征,明确林龄对该地区杏树地土壤干层、干燥化程度的影响。[方法]以自然条件下农田为对照,分析比较宁南山区彭阳县王洼流域3,17,23,35年林龄杏树地土壤0~600 cm土层含水率、干层起始深度、干层厚度;采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及干燥化指数对土壤干层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同时对土壤干层影响因素进行冗余分析。[结果]3,17,23,35年林龄杏树地土壤平均含水率分别为15.58%,12.79%,11.54%,11.24%,林龄越长的杏树地土壤含水率越低,3年林龄杏树地与其他林龄杏树地土壤含水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东锋 吴桂藏 王一三 杨喜田
为探寻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动态特征对不同森林抚育强度的响应,采用近自然森林抚育作业法对栎类天然次生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并设置轻度(21%)、中度(35%)和重度(54%)3个抚育强度处理水平以及对照样地,抚育2年后进行样地调查,研究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林地表层(020 cm)细根形态结构特征参数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细根结构特征参数和Bray-Curtis相异距离的不同抚育强度样地PCo A排序图,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抚育强度样地之间的细根生长发育差异特征;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吕世安 冯广 刘峻城 黄永涛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FDP),运用聚类分析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并通过指示种分析辨识不同群落类型指示种,然后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星斗山森林样地分为3种群落类型:亮叶水青冈群落(分布在海拔1 460~1 670 m处)、灯台群落(分布在海拔1 230~1 500 m处)和川陕鹅耳枥群落(分布在海拔1 360~1 450 m处);非维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原雅楠 李正才 王斌 张雨洁 黄盛怡
[目的]了解不同林龄榧树Torreya grandis林地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为榧树的经营管理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浙江省诸暨市香榧T. grandis 'Merrilli'国家森林公园4个不同林龄(0~100、100~300、300~500和>500 a)的榧树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榧树林地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不同林龄榧树林地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1)不同林龄榧树林地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分别为10.90~24.22、1.22~2.22 g·kg~(-1),各土层碳、氮质量分数随林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林龄榧树林地土壤磷质量分数为0.24~0.80 g·kg~(-1),各土层土壤磷质量分数随林龄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不同林龄榧树林地土壤碳氮比、氮磷比均值分别为8.59~10.89、3.06~6.16,各土层土壤碳氮比、氮磷比随林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林龄榧树林地土壤碳磷比为31.54~63.72,各土层土壤碳磷比随年龄变化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部分林龄碳磷比差异显著(P<0.05)。(3)榧树各林龄林地土壤碳、氮、磷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碳和氮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林龄土壤磷与碳磷比和氮磷比均存在负相关,碳磷比和氮磷比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榧树生长主要受到土壤磷的限制,因此对榧树林经营时,可考虑合理添加磷肥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土壤与植物之间养分的良性循环。表4参34
关键词:
榧树 林龄 土壤 碳 氮 磷 化学计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