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0)
- 2023(2281)
- 2022(1997)
- 2021(1877)
- 2020(1645)
- 2019(3727)
- 2018(3573)
- 2017(6798)
- 2016(4032)
- 2015(3943)
- 2014(3755)
- 2013(3716)
- 2012(3608)
- 2011(3230)
- 2010(3239)
- 2009(3001)
- 2008(2953)
- 2007(2679)
- 2006(2340)
- 2005(2108)
- 学科
- 济(13994)
- 经济(13987)
- 业(7543)
- 管理(6973)
- 企(6007)
- 企业(6007)
- 学(5992)
- 方法(5886)
- 数学(5369)
- 数学方法(5301)
- 结构(4905)
- 产业(3920)
- 地方(3855)
- 财(3823)
- 中国(3626)
- 农(3566)
- 森(3427)
- 森林(3426)
- 林(3404)
- 制(3316)
- 产业结构(2906)
- 业经(2790)
- 体(2780)
- 务(2476)
- 财务(2476)
- 财务管理(2472)
- 体制(2458)
- 企业财务(2427)
- 农业(2340)
- 地方经济(2287)
- 机构
- 大学(55387)
- 学院(54821)
- 研究(25057)
- 济(19758)
- 科学(19512)
- 经济(19378)
- 农(17691)
- 管理(16611)
- 中国(16518)
- 业大(15156)
- 所(15082)
- 理学(14484)
- 研究所(14333)
- 理学院(14264)
- 管理学(13790)
- 管理学院(13701)
- 农业(13636)
- 京(13562)
- 省(10564)
- 院(10268)
- 林业(10142)
- 中心(9789)
- 室(9365)
- 北京(9116)
- 农业大学(9009)
- 实验(8941)
- 江(8585)
- 研究院(8498)
- 实验室(8488)
- 科学院(8075)
- 基金
- 项目(43122)
- 科学(31592)
- 家(30495)
- 国家(30308)
- 基金(30144)
- 研究(24445)
- 科学基金(23321)
- 省(17579)
- 自然(17466)
- 自然科(17000)
- 自然科学(16993)
- 自然科学基金(16715)
- 基金项目(15950)
- 划(15229)
- 社会(14110)
- 社会科(13403)
- 社会科学(13397)
- 资助(12995)
- 科技(11571)
- 计划(11029)
- 重点(10860)
- 教育(10474)
- 发(9799)
- 科研(9031)
- 专项(8607)
- 创(8233)
- 部(8218)
- 创新(7931)
- 编号(7828)
- 农(7392)
共检索到78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牟洪香 张玉珍
林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稳定性和更新苗的存活与分布,因此,研究林分结构与更新格局至关重要。本文运用角尺度、大小比数、趋势面分析对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结构及更新苗分布格局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7 a生落叶松林为随机分布,32 a和39 a生落叶松林均呈均匀分布;更新苗在不同林龄落叶松林下均呈聚集分布,且与林龄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林龄林分结构随着林龄的增加林木分化呈递减的趋势,随着林龄增加林木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化趋于稳定;不同林龄更新苗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随着林龄的增加更新苗分化不明显;草本植物对更新苗的数量和分布影响最大,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结合抚育间伐并对林下灌草及枯落物进行及时清理,促...
关键词:
人工林 空间结构参数 趋势面分析 更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小欣 赵鹏飞 陆贵巧 马娇娇 吴强 杨超 谷建才
以冀北山区4个不同生长阶段的华北落叶松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以及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着落叶松的生长而减小,以成熟林最小,林龄相差较大的林分之间,土壤容重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总孔隙度以近熟林最大,各个生长阶段虽然有变化但是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近熟林与成熟林在渗透性能的大小上不分伯仲。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评价指标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出各个生长阶段的综合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冀北山区不同生长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以近熟林最好,其次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莎 李倩茹 许中旗 贾彦龙 庞瑞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9、18、33 a)和杨桦天然次生林(9、18、28 a)2种林型下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2种林型土壤有机质及氮的差异在不同的林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幼龄和中龄阶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而近熟林则相反;在多数年龄阶段的多数土层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元素含量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除近熟林040 cm土层土壤全钾略低于杨桦天然次生林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其他年龄及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土壤养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瑞英 杨小燕 王恩姮 邹莉 陈祥伟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21、30、40和52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典型黑土区0~2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培养168h时,落叶松人工林地上层(0~10cm)和下层(10~20cm)土壤的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1~1.40和0.20~0.69,且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2)落叶松人工林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即52a>40a>30a>21a,且上层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高于下层。上层和下层土壤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燕 杨淼焱 王恩姮 夏祥友 陈祥伟
以典型黑土区林龄分别为21、30、40和52年生的落叶松人工林以及未经开垦干扰黑土表层(0~1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Qm)、最大缓冲容量(MBC)及解吸率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吸附磷量和磷的吸附率均高于未经开垦黑土,土壤Qm的变化范围为692.24~759.41 mg/kg;Qm、吸附强度因子(K)和MBC随林龄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30年生林地达到最大值,与其他3种林地的差异达显著。土壤解吸磷量和磷的解吸率则随林龄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以30年生林分最小、52年生林分最大。...
关键词:
黑土 落叶松人工林 磷 吸附 解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迪 郭建斌 王彦辉 王晓 马菁 洪流 高艳斌
[目的]探究林龄对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6月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选择4种林龄阶段(16、25、34、43a)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林分结构和测量林下枯落物蓄积量、厚度、持水量等指标,分析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差异。[结果]研究表明:(1)华北落叶松枯落物厚度介于4.5~6.0 cm,总蓄积量在29.08~33.21 t·hm~(-2),且半分解层蓄积量高于未分解层蓄积量,4种林龄枯落物厚度与蓄积量均表现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2)各龄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介于79.47~110.05 t·hm~(-2),成熟林最大;最大持水率变动在273.32%~341.27%,中龄林最大。(3)各龄林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动态变化均类似,枯落物持水过程表现为浸水0.5 h内吸水速率最大,4 h之后吸水速率趋于平缓,10 h后枯落物持水量基本饱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均呈明显对数关系(R~2>0.92)。(4)各龄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在43.64~70.52 t·hm~(-2)之间,成熟林拦蓄能力最强。[结论]综合分析4种林龄枯落物水文效应,成熟林枯落物层水文功能最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敏 马香丽 杨晋宇 黄选瑞 许洪军 孙海静
【目的】研究围封前后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围封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5,7,9月,在河北省围场县龙头山林场,选取围封(2007年围封)与未围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调查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测定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uo均匀度指数(J)、密度-类群指数(DG)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1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13 816头,隶属于3门7纲17目,分为58个类群,其中大型土壤动物398头,分为4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 宁1 梁丽双2 常月梅3 张国强4 郭宾良5 张建华4 谷建才1
摘 要:对冀北山地落叶松四种典型林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树种组成复杂程度上,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而且杉落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比其他三个林分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稳定,在空间利用上也更加充分;(2)在水平结构上各个树种直径大小分布上,均匀程度比较: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除了杉落针阔混交林为均匀分布,其他都比较接近团状分布;(3)在垂直结构上,分层情况比较: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其中杉落针阔混交林和落阔混交林分层比较明显,而落桦混交林与落叶松纯林无明显分层;(4)在林分空间结构格局上,从角尺度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逯军峰 王辉 曹靖 袁宏波
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林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枯落物现存量、持水性及主要营养元素储存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落物现存量为12.23~18.78 t.hm-2,现存量均高于对照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林,其中以23年生油松林的枯落物现存量最大,为18.78 t.hm-2;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的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6~11.40,0.45~0.63和0.74~1.23 g.kg-1,30年生油松林的氮、磷最高,而钾最低;油松人工林枯落物的氮、磷质量分数均低于锐齿栎林,而钾高于锐齿栎林,油松人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邵英男 刘延坤 李云红 陈瑶 田松岩
以3种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尽一致;对土壤养分含量与环境要素(凋落量、现存量、林分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凋落量、现存量和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密切;林分密度为750900株·hm(-2)时,土壤多种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养分含量,有利于该地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养分 林分密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哲 魏浩亮 周庆营 王海东 丁万林 李艳茹 贾晓静 徐满 王超 陈瑜 谷建才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的影响,探究适合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最佳抚育间伐强度,以期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6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及22%、38%抚育间伐强度样地,分别于伐后1 a、伐后3 a、伐后5 a、伐后7 a进行林分结构指标的定期调查,分析各处理样地的林分生长和径级结构。【结果】抚育间伐促进了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22%间伐、38%间伐的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5.6%、52.0%;22%间伐、33%间伐的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9.0%、88.7%。各处理样地的树高年均生长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林分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以及生物量和碳储量年均增长量都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但从时间变化来看,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样地增长率逐渐降低,抚育间伐样地增长率逐渐增加。对照、22%间伐、38%间伐样地直径分布范围分别为6~22、10~22、12~22 cm,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加大,林木向更大径阶方向偏移。KS检验结果表明,对照样地均符合正态分布,22%间伐样地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效果最佳,其次为伽玛分布;38%间伐样地正态分布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Weibull分布。【结论】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分的生长,改善林分结构,使林分结构向更高径阶方向发展,综合考虑采用38%间伐强度为宜。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抚育间伐 生长结构 径级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敏 马香丽 杨晋宇 黄选瑞 吴亚楠
【目的】研究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白桦的不同混交经营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群的影响,为落叶松人工林混交经营及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冀北山地落叶松人工纯林(CK)及其与白桦的幼龄同龄株间混交林(M_1)和异龄带状混交林(M_2)为对象,于2013年5,7,9月用手拣法和Tullgren漏斗分离法调查土壤动物群落,并依据食性将其划分为腐食性、肉食性、植食性与杂食性4个功能群;分析2种混交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组成的影响差异。【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70类49 106头,其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宇 魏曦 梁文俊 刘子琦 李福明 赵怡 冯泳翰
[目的]明确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下天然更新现状,探究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查不同林隙下华北落叶松幼苗幼树密度、生长现状及林隙下幼苗幼树空间分布,应用K2函数进行点格局分析,了解林隙下幼苗幼树的空间格局。[结果](1)华北落叶松更新密度和生长指标随林隙面积的升高呈现正显著影响(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董伯骞 黄选瑞 徐学华 张玉珍
通过对冀北山地退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2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林分的林隙特征和实施封禁后林隙开敞度对林下更新的影响。研究区域林隙分布广泛,且大多数林隙的开敞度较小。封禁3年后,天然更新密度显著提高,树种多样性增加;但更新密度仍然很低,更新群落主要由华北落叶松和山杨组成。总体上,封禁后林隙内更新密度高于林冠下,在开敞度为0.5~0.6的林隙内更新密度最大,华北落叶松和山杨分别在开敞度0.4~0.5和0.7~0.8的林隙内生长状况最好。人工栽植的油松和樟子松分别在开敞度0.4~0.6的林隙中央和开敞度0.6~0.8的林隙边缘生长最好。随时间延长林隙和林隙内位置对人工更新高生长的存进作用趋于明显。单纯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梅 郑小贤
利用金沟岭林场8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标准地1986年、2001年、2008年的更新调查数据,研究了其天然更新的密度和分布格局动态。结果表明:林龄为中龄林(1986年)、近熟林(2001年)、成熟林(2008年)时,天然更新密度分别为1 734、1 956、2 544株/hm~2,中龄林、近熟林天然更新等级均为不良,成熟林更新等级为中等;中龄林更新较多的为云冷杉等针叶树种,随着林龄的递增,阔叶树种的更新增多;全林分在中、近、成熟林阶段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的程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各个树种更新分布格局也随林龄变动而发生变化,成熟林时,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本研究通过分析更新密度和幼苗幼树的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