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0)
2023(8550)
2022(7298)
2021(6740)
2020(5859)
2019(13426)
2018(13104)
2017(26128)
2016(13501)
2015(15223)
2014(14720)
2013(14414)
2012(12980)
2011(11460)
2010(10986)
2009(9878)
2008(9326)
2007(7658)
2006(6140)
2005(4900)
作者
(35378)
(29586)
(29506)
(28009)
(18932)
(14186)
(13532)
(11638)
(11391)
(10305)
(10305)
(9878)
(9382)
(9010)
(8964)
(8947)
(8850)
(8637)
(8590)
(8569)
(7181)
(6986)
(6967)
(6801)
(6656)
(6641)
(6423)
(6159)
(5828)
(5750)
学科
(62392)
经济(62332)
管理(42465)
(41491)
方法(38977)
数学(35898)
数学方法(35463)
(35299)
企业(35299)
(17212)
(13193)
中国(12554)
(12008)
财务(11971)
财务管理(11942)
企业财务(11486)
业经(11378)
(10394)
贸易(10392)
(10119)
技术(9186)
(9134)
地方(9068)
农业(9016)
(8772)
理论(8223)
(8104)
金融(8103)
环境(7995)
(7759)
机构
大学(189972)
学院(187921)
(82779)
管理(81638)
经济(81529)
理学(72816)
理学院(72212)
管理学(71033)
管理学院(70681)
研究(51927)
中国(39741)
(37741)
(36490)
财经(32166)
(29699)
科学(29046)
经济学(27355)
中心(26469)
业大(26152)
经济学院(25171)
(24793)
财经大学(24689)
(24047)
商学(22549)
商学院(22348)
(22336)
经济管理(21956)
北京(21507)
(21297)
师范(21090)
基金
项目(138465)
科学(112662)
基金(106342)
研究(100077)
(91167)
国家(90514)
科学基金(81347)
社会(67754)
社会科(64709)
社会科学(64695)
基金项目(56073)
自然(53081)
自然科(51994)
自然科学(51985)
(51931)
自然科学基金(51096)
教育(47431)
资助(44515)
(43946)
编号(38463)
(32453)
重点(30384)
国家社会(29559)
(29443)
教育部(29092)
成果(28840)
人文(28392)
(27880)
创新(27559)
科研(27413)
期刊
(72883)
经济(72883)
研究(48511)
(29777)
管理(28450)
中国(25812)
学报(25436)
科学(23886)
大学(20931)
学学(19910)
(19078)
技术(17934)
财经(16234)
(15278)
金融(15278)
(13799)
教育(13746)
农业(13126)
经济研究(12903)
统计(12745)
业经(11535)
(11182)
决策(10258)
问题(10149)
技术经济(10010)
理论(9548)
财会(8678)
实践(8668)
(8668)
商业(8518)
共检索到245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何冬梅  
基于2003—2016年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对以兼并重组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兼并重组整体上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企业性质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民营企业的自发兼并重组行为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国有企业的行政性兼并重组行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效果不明显;重工业企业和产能过剩企业不宜采取兼并重组手段化解产能过剩,轻工业企业和产能不过剩企业以兼并重组手段化解产能过剩效果明显。因而政府应减少直接干预企业兼并重组的行为,并从体制上消除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应里孟  阳杰  高曼如  
智能制造是驱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4~2018年实施智能制造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检验智能制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智能制造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实施智能制造的时间越长,其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智能制造的实施如果能与企业其他互补性要素相结合,则可以实现更高的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杰  强国令  
文章利用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实施的对口援助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考察对口援助对欠发达地区新疆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口援助显著促进了新疆经济增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援助的边际效应在逐渐减弱。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援助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对新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中央和援助省(市)的资金投入,尚未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因此,要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制度环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其次,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有效提升人才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第三,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受援地产业集聚;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援疆工作指标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援助省(市)的工作积极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绍平  李帆  董永庆  
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现阶段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其减贫成效决定了整个脱贫攻坚战的成效。利用2007~2015年2079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减贫政策对片区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双重差分法(PSM-DID)分析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减贫政策提高了片区县人均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县域居民存款余额的增速,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随着片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减贫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逐渐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减贫政策不仅促进了脱贫攻坚主战场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降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永梅  王孟卓  
产能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对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兼并重组被认为是治理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基于产业SCP理论,利用2000-2014年我国16个产能过剩工业行业数据,对产能利用率与并购活跃度和行业集中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并购活跃度和行业集中度与产能利用率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重工业中兼并重组和行业集中度对产能利用率提升作用更明显;在低集中度行业中兼并重组对产能利用率提升效果更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荣  顾乃华  
本文基于服务业价值链视角,通过区分生产性服务业上下游活动,构建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结合依托于"准自然实验"的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建设与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的高铁建设显著降低了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高铁建设并不是有效促进城市上游服务业发展的充分条件;相较于东部地区,高铁建设对西部地区的负效应更强,而在中部地区高铁建设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不显著;高铁建设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且边际效应呈逐步递增趋势。本文研究为进一步借助高铁建设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航  朱承亮  
基于西部大开发战略(WDS)对产业结构的"结构趋优演化"和"转型升级拖累"效应逻辑框架,利用PSM-DID法对WDS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净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WDS能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未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即未有效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WDS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先正后负,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转型升级拖累"效应逐渐加强;(3)WDS存在"人力资本挤出"及城市化抑制效应且未有效利用外资,对基础设施具有正影响但因布局不合理等并未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4)WDS对西部高行政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显著,对西部一般城市不显著。因此,未来WDS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力及资源禀赋,兼顾城市等级发展各地具有自生能力的优势产业,带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闪  王生年  
借助2009年国企"限薪令"的实施为薪酬管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检验了薪酬管制政策的实施效果。实证研究发现:薪酬管制政策有效地提升了地方国企高管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但对高管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未产生影响;且薪酬管制政策显著增加了地方国企高管的在职消费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薪酬管制政策提升了高管薪酬内部公平性的价值激励效应,但同时也强化了高管在职消费的价值抑制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但鲜有文献同时分析企业这两种行为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运用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以既出口也对外投资的企业为样本,同时分析企业出口和OFDI的学习效应。首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为样本企业(处理组)寻找合适的控制组企业,并计算平均处理效应(ATT),结果显示对外投资企业的处理组生产率明显高于控制组,即企业OFDI学习效应明显,而企业出口的学习效应不显著。并进一步运用倍差法(DID)分析出口及对外投资对生产率的影响,倍差法结果仍然显示企业对外投资具有明显的学习效应,出口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有时甚至为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青青  
自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走出去"战略以来,大量中国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合作,而通过跨国并购能够迅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层面的数据,采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对研发能力的影响,并使用动态模型进行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但提升效应在企业并购之后的年度中存在一定波动性,并最终呈现减弱的趋势。进一步地,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了企业性质和地区分布对于企业跨国并购的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跨国并购对研发能力的提升效应更强;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跨国并购对研发能力的提升效应较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青青  
自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走出去"战略以来,大量中国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合作,而通过跨国并购能够迅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层面的数据,采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对研发能力的影响,并使用动态模型进行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但提升效应在企业并购之后的年度中存在一定波动性,并最终呈现减弱的趋势。进一步地,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了企业性质和地区分布对于企业跨国并购的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跨国并购对研发能力的提升效应更强;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跨国并购对研发能力的提升效应较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先明  张玉梅  
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现有文献对这一问题还缺乏明晰的答案。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与制度基础观整合的视角,利用Wind数据库2007~2015年国有企业财务数据与海外并购数据库Zephyr、SDC Platinum相匹配,借助倾向得分匹配(PSM)与双重差分(DID)方法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海外并购对企业价值(综合价值、融资能力、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外并购与国有企业价值之间存在关系,海外并购提升了企业综合价值,但存在至少5年的滞后期。在5年存续期中,海外并购对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甚微;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积极发展态势;对企业增长能力的影响则由显著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为没有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曾莲  原亚男  
文章以2013-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参与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rivate-Public-Partnership)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企业为样本,通过PSM-DID检验发现,参与PPP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的创新;同时,参与PPP项目的数量越多,降低上市公司创新的幅度越大;较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创新挤出效应更明显。因此,既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PPP项目,也要激发参与PPP项目的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恩专  李津  
中欧班列开通以来,凭借绿色、安全、快捷的优势,已成为中西部城市通往欧洲除水路、航空外重要的运输方式。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中欧班列也暴露出种种不足,如返程空箱率高、班列辐射不广、线路布局不合理,特别是班列沿线城市出口附加值偏低、外贸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参考随机试验的检验方法,使用回归分析法、倾向匹配倍差法、合成控制法,得出如下结论:中欧班列对于沿线城市加工贸易额的促进作用大于一般贸易;对于起点城市的贸易促进作用大于班列途经城市。以上结论验证了沿线城市出口产品附加值价值偏低,途经城市产业参与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不足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外贸服务能力、吸引境外投资、发展跨境电商、改善境外基础设施等政策措施,为中欧班列未来线路布局和沿线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畅  蔡海静  刘梅娟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各项环境政策的不断落实,碳排放权交易与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对微观层面的企业财务绩效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选取了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匹配得分(PSM)与双重差分(DID)方法,从微观层面考察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证据表明: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价值与企业财务绩效。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的实施尚不能促进我国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资收益的影响不够显著,但确实提高了纳入交易体系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