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09)
- 2023(2230)
- 2022(1867)
- 2021(1603)
- 2020(1299)
- 2019(2813)
- 2018(2758)
- 2017(5368)
- 2016(2908)
- 2015(3209)
- 2014(3196)
- 2013(3283)
- 2012(3071)
- 2011(2905)
- 2010(3114)
- 2009(3211)
- 2008(3317)
- 2007(3280)
- 2006(2905)
- 2005(2856)
- 学科
- 济(13619)
- 经济(13600)
- 管理(11070)
- 业(10928)
- 企(10101)
- 企业(10101)
- 财(4680)
- 方法(4362)
- 学(4206)
- 理论(4054)
- 中国(4042)
- 业经(3992)
- 教育(3655)
- 制(3444)
- 农(3236)
- 务(3102)
- 财务(3095)
- 财务管理(3090)
- 企业财务(2954)
- 数学(2697)
- 和(2690)
- 体(2657)
- 数学方法(2657)
- 贸(2567)
- 贸易(2566)
- 易(2487)
- 策(2334)
- 银(2270)
- 银行(2270)
- 融(2259)
- 机构
- 大学(51449)
- 学院(49608)
- 济(19430)
- 经济(19038)
- 管理(16753)
- 研究(15818)
- 理学(13714)
- 理学院(13526)
- 管理学(13378)
- 管理学院(13261)
- 中国(11909)
- 财(11596)
- 京(10982)
- 财经(8835)
- 范(8832)
- 师范(8813)
- 科学(8763)
- 江(8487)
- 所(8037)
- 经(7874)
- 师范大学(7118)
- 北京(7070)
- 研究所(6953)
- 州(6933)
- 中心(6411)
- 财经大学(6344)
- 经济学(6299)
- 教育(5691)
- 系(5558)
- 经济学院(5555)
共检索到83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有源
将各种价值论整合为"泛价值论",体现了兼容并包的精神;用以解释无人工厂和机器人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源泉与决定,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屈先生在《再商榷》中提出的人类劳动的特征属于以偏概全;所做的抽象劳动二重性规定是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的误读;所说的部门内和部门间的竞争"与供求毫无关系"违背了经济常识;供求对价值的参与决定作用既表现在供求相等之中,也表现在供求不等之中;效用价值论填补了劳动价值论的空白;把与指挥劳动创造价值无关的大脑机能界定为问题的本质和要害是"思维错位";新的科学思想的胜利需要人们冲破自身的阻碍,转变思维方式与观念。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有源
劳动价值论是通过商品交换的比较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据此同样可以抽象出自然力价值理论。“因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人的抽象劳动”是把还需要论证的问题当作了科学前提。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具有自然和社会二重性质。泛价值论就是把以往看似对立的各种价值论整合到一个互补的体系之中,“通解”劳动价值论能解释和不能解释的一切对象和领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不可能使价值归于消亡。供求以不同的“社会必要”力量影响价值决定,李嘉图对效用价值论的批判是因为他不了解两种理论的互补性,李嘉图学派的解体是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国理论界研究经济学的任务应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
关键词:
泛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机器 自然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泛价值论”错在:对价值及其相关范畴作了完全的曲解,对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作了不适当的推崇与辩护,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了无端的贬损,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作了种种误导。
关键词:
价值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娄岙菲
以往对蔡元培"兼容并包"的研究,基本上是将其作为论述中的确定结论来使用。其最大问题是,未能看到思想与实践之间的立体互动,使研究陷入某种平面化、静止化的误区。蔡元培对"兼容并包"的诠释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北大改革的最初两年时间里(1917年-1918年),蔡元培主要从扭转北大学风入手,希冀将德国大学崇尚学理之学风移植至北大,通过强调不同学术派别的兼容并存,将北大塑造为研究"高深学问"之所。再加上,这种出发点正与蔡氏本性上"囊括大典"的偏好相契合,由此,学派兼容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兼容并包"真正可"兼容"的范围并非全如人们想象,人事上的争斗以及北京大学在民国初年的特殊地位,都可看作"兼...
关键词:
教育思想史 蔡元培 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社会凝结。劳动,并且只有人的活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机器、土地等一切以物的形式存在的资本,都只能是价值形成的物质条件,而决不是价值的源泉。这些,本来就是马克思早已进行过充分论证、并且反复说明的科学真理。刘有源、田辉玉、郭晓玲三位学友的《机器、土地为什么创造价值暨泛价值论》一文对此提出了异议。与此同时,作者还提出了要用所谓的“泛价值论”,即由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在内的各种价值论的有机整合来代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文中,作者尤以“机器、土地为什么创造价值”为重点作了详细论述,这些问题都值得商榷。
关键词:
劳动 抽象劳动 价值 劳动价值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华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适应十九世纪无产阶级斗争需要而产生的。我国现阶段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历史情况有很大不同。本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如何根据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 ,使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谈了几点认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远凤
《经验学派的方法论研究》一文曾对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价。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验学派方法论的特点,从基本前提和适用范围的角度探讨了经验学派方法论的发展途径,并讨论了经验学派的方法论在管理学多元化研究范式中的意义及其定位。
关键词:
经验学派 方法论 管理学范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于友伟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大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主张。蔡先生一生从事很多教育活动,从他创办第一个学校“绍兴中西学堂”起,就把其毕生献给我国的教育事业。他主办了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子学校,创立了中国教育会;在就任国民党中央教育部第一任部长期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废除了清末的教育宗旨,制定了新的教育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起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笑源
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 ,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如何理解存在不同观点。文章阐述了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 ,对生态旅游的主体行为进行了分析后 ,综合性地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内涵 ,同时 ,简要地分析了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的分类。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内涵 保护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希悦
在当前我国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中 ,有些问题取得了较高程度的理论共识 ,这其中而有些问题如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竟究能否造价值、新价值和剩余劳动问题 ,难以形成理论共识 ,这其中关键在于认识与研究上基本还停留在对马克思的个别判断和结论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时代要求 ,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与时俱进 实践 创新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美莲
再论按劳分配中的等价原则─-答逸红同志的商榷汤美莲拙作《按劳分配中的等价原则》一文在《消费经济》1993年2期刊出后,黄倚衡同志以《按荣分配不是等价交换》为题撰文,在《湖南商专学报》(内刊)提出商榷,今又以该《商榷》文,换了一个标题为《按劳分配与等价...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仁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深化与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种深化与发展应当立于科学的基础上,所谓“突破”,也要符合现实,也要讲究概念与逻辑。“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不是马克思的思想,也不能以理服人。但物化劳动可以增强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方面的助推力和催化作用,应当给予公正评价和充分重视。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物化劳动 活劳动 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