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1)
- 2023(8592)
- 2022(7029)
- 2021(6305)
- 2020(5420)
- 2019(12136)
- 2018(12050)
- 2017(23946)
- 2016(12520)
- 2015(13737)
- 2014(13534)
- 2013(13725)
- 2012(12412)
- 2011(11002)
- 2010(11336)
- 2009(10996)
- 2008(11124)
- 2007(10225)
- 2006(9293)
- 2005(8472)
- 学科
- 业(79718)
- 企(63236)
- 企业(63236)
- 济(61413)
- 经济(61323)
- 管理(49874)
- 农(44649)
- 农业(29638)
- 业经(26769)
- 方法(24344)
- 财(22419)
- 数学(17245)
- 数学方法(17189)
- 务(16089)
- 财务(16084)
- 财务管理(16066)
- 贸(15226)
- 贸易(15220)
- 企业财务(15161)
- 易(14982)
- 技术(14969)
- 制(14149)
- 策(13548)
- 中国(13385)
- 出(11838)
- 体(11643)
- 划(11293)
- 土地(10989)
- 和(10474)
- 企业经济(10365)
- 机构
- 学院(188403)
- 大学(178714)
- 济(87772)
- 经济(86491)
- 管理(83286)
- 理学(71828)
- 理学院(71305)
- 管理学(70702)
- 管理学院(70380)
- 研究(54231)
- 中国(48074)
- 农(46093)
- 财(39171)
- 京(36214)
- 农业(34775)
- 业大(31499)
- 财经(31116)
- 江(30275)
- 科学(29548)
- 经(28251)
- 中心(26815)
- 所(26160)
- 经济管理(25678)
- 经济学(25663)
- 经济学院(23477)
- 研究所(23075)
- 商学(22974)
- 州(22842)
- 商学院(22788)
- 财经大学(22228)
- 基金
- 项目(120438)
- 科学(98034)
- 研究(92554)
- 基金(90572)
- 家(76329)
- 国家(75461)
- 科学基金(67776)
- 社会(63638)
- 社会科(60109)
- 社会科学(60094)
- 基金项目(48806)
- 省(48365)
- 自然(41502)
- 自然科(40598)
- 自然科学(40591)
- 自然科学基金(39948)
- 教育(38891)
- 编号(38582)
- 划(37405)
- 资助(34938)
- 业(32577)
- 成果(28531)
- 创(28440)
- 部(27720)
- 农(27558)
- 国家社会(26706)
- 发(26693)
- 制(26476)
- 创新(25612)
- 重点(25096)
- 期刊
- 济(106869)
- 经济(106869)
- 研究(51893)
- 农(50694)
- 中国(37986)
- 农业(34007)
- 财(32535)
- 管理(30943)
- 业经(25958)
- 科学(25221)
- 学报(21992)
- 融(20121)
- 金融(20121)
- 大学(18656)
- 学学(18190)
- 业(17433)
- 技术(16688)
- 财经(15449)
- 问题(15142)
- 经济研究(14697)
- 农村(14029)
- 村(14029)
- 农业经济(13692)
- 经(13361)
- 技术经济(12437)
- 世界(12381)
- 贸(10900)
- 经济问题(10554)
- 商业(10278)
- 现代(10211)
共检索到285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同山 孔祥智 张云华
农户土地退出是城镇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兼业经营程度和农户对土地权益的期待,是影响土地退出的重要因素,且地权期待可能是兼业经营影响土地退出意愿的中介变量。为了分析兼业经营程度、土地权益期待与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之间的联系,本文选择了12个可测指标,运用223个全国范围的抽样数据,在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虽然"兼业能够改变农户的土地权益意识进而影响其土地退出意愿"这一路径在统计上不显著,但兼业经营程度和土地权益期待都对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二者与退出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都较大,表明它们是土地退出意愿的重要解释变量。具体来看,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同山 张云华 孔祥智
研究目的:探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能力及其权益认知对农户土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和适当性检验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市民化能力、权益认知都对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有统计上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二者与土地退出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都较大。研究结论:市民化能力的改善和权益认知程度的提高都能强化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同山 牛立腾
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农户的分化。分化产生的异质性农户对土地有不同的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和产权偏好,也就必然具有不同的土地退出意愿。本文立足于农户人口分化、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的现实背景,运用全国23个省(市、区)6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把农户退出农村土地的方式分为长期出租、政府征用、宅基地换城镇房和承包地换养老保险等四种,在多重共线性和模型适当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量分析人口、职业和经济因素对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及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除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耕地亩均收入外,劳动供养率、脱离农业的程度、成员在城镇定居、参与土地流转等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佳 李世平
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的58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发现,43.62%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占有权,95.2%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使用权,94.5%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收益权,63.1%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流转权。而49.48%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经济补偿,24.83%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城镇户口,14.14%和11.55%的农民愿意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和城镇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险。另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民对土地占有权的认知状况对其土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朱要龙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退出是农民农村退出的关键。对云南省9个县(区)调研资料的分析表明:农户的政策认同会显著增强其退地意愿;非农化能力对农户退地意愿具有门槛效应,非农化能力处于中间水平时与退地意愿显著正相关,但较低或较高时对退地意愿无显著影响;承包地与宅基地的功能分异使农户"两地"退出意愿存在差异,宅基地退出意愿弱于承包地退出意愿;农户更愿意选择低风险和收益稳定持续的退地方式,承包地退出偏好"货币化补偿"方式,而宅基地退出偏好"实物置换"方式。应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农户的政策认同度;要警惕非农化边界效应陷阱,厘清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要构建和完善一种分期、稳定、持续的退地补偿机制,并基于承包地与宅基地的功能分异因"地"施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子坤 邹伟 王雪琪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忠明 钱文荣
本文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兼业程度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予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存在显著差异,纯农户流入意愿和二兼农户流出意愿相对较强;户主年龄和社会养老保险是影响兼业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决定性因素,其并没有因兼业水平不同而表现差异;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兼业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但不同兼业程度农户注重的服务项目有所差异;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和被雇务农收入对纯农户流转意愿具有一定影响,而兼业用工量所占比重则对一兼农户意愿影响显著;影响二兼农户流转意愿的因素相对较多,主要包括婚姻、农用固定资产存量、年生活开销、土地流转制度规定及被雇务...
关键词:
农户 兼业 土地流转 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兆林 杨庆媛 张佰林 藏波
本文以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分析框架为基础,并基于重庆市182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承包地、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已定居城镇、家庭是否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土地是否有撂荒或闲置、退地补偿或补助是否按时足额发放、退地后生活质量预期的高低对农户承包地和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是否在外非农务工、土地是否位于城镇规划范围内、退地政策是否多变、退地后是否担心就业问题对农户承包地和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反向影响;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参加新农保、退地后医疗与养老保险预期的高低仅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
关键词:
农户 土地退出 意愿 影响因素 户籍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佳 李世平 宋戈
鼓励部分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已成为有效提升农村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途径,为研究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并考虑到农户退地意愿同时受家庭特征和所处村庄特征的共同影响,利用广义多层线性模型和陕西省关中地区583户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受村庄特征和农户特征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受所处村庄特征影响;2)除农户家庭特征影响其退地意愿外,农户所处村庄的交通便利程度、土地流转的顺畅程度对其土地退出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村集体是否经常举办非农技能培训对农户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丹丘 丁志超 周蒙 李军
为检验"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论是否受具体研究特征影响,利用荟萃回归分析方法对该领域主要实证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调研对象""调研地区""有效样本量""自变量个数""回归方法"的差异是影响"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结论分歧的重要因素。2)漏斗不对称检验发现,样本文献存在发表偏倚问题,发表偏倚主要发生在"性别""非农收入占比"和"是否有城镇住房"3个指标。据此,建议后续研究更加谨慎选取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以期得出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意义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新华
现行的户籍制度黏附着城乡差别化的入学、住房、养老保障等权利配置功能,严重制约着农村宅基地的社保功能向资产功能转化,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基本假设,并运用加入控制变量的"双差"分析法,以重庆(实验地区)和武汉(控制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户籍制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时间哑变量和地区哑变量的交叉项(即户籍制度改革效应)通过了1%的正显著性检验,说明户籍制度改革对实验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使得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比例增加了37%;而且在户籍改革力度较大的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对较大。另外...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宅基地退出 双差法 影响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亚胜 程久苗 吴九兴 费罗成 徐玉婷
基于安徽省金寨县农户的调查数据,选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宅基地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其差异。结果表明:(1)整体上农户退出意愿较高,明显大于退出行为,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呈现整体一致、局部差异的特征;(2)退出意愿是农户处于理想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退出行为是农户处于现实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提高其指令性规范;赋予农户利益诉求机会,同步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开展宅基地价值评估,给予农户足额全面补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亚胜 程久苗 吴九兴 费罗成 徐玉婷
基于安徽省金寨县农户的调查数据,选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宅基地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其差异。结果表明:(1)整体上农户退出意愿较高,明显大于退出行为,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呈现整体一致、局部差异的特征;(2)退出意愿是农户处于理想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退出行为是农户处于现实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提高其指令性规范;赋予农户利益诉求机会,同步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与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晋洪涛 刘巧娜
结合农户对宅基地的功能认知,分析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风险感知以及风险态度如何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发现:在宅基地功能认知上,农户普遍认为宅基地保障价值高于资产价值;农户大都认为宅基地退出存在风险,且风险感知程度越高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对于资产风险,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保障风险感知程度更高;农户的风险偏好态度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基于此,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应高度关注宅基地保障功能,平衡保障和资产功能之间的关系,降低农户对宅基地退出风险的感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新华 蔡俊
研究目的:检验感知价值、可行能力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及其代际差异。研究方法:渐进适应模型和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第一,感知价值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户退出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而"弊大于利"的感知对农户具有负向作用;而且,"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作用存在代际差异。第二,可行能力的提高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在感知价值和退出意愿之间起着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也存在代际差异。研究结论:提高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改革的认同感和感知价值、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可行能力、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代际差异需求以实施差别化的农村宅基地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