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4)
2023(3676)
2022(3152)
2021(2734)
2020(2286)
2019(5358)
2018(5109)
2017(9404)
2016(5227)
2015(5906)
2014(5555)
2013(5700)
2012(5299)
2011(4933)
2010(4778)
2009(4496)
2008(4348)
2007(3960)
2006(3650)
2005(3316)
作者
(18099)
(15062)
(14889)
(14141)
(9518)
(7268)
(6579)
(5812)
(5799)
(5320)
(5257)
(5123)
(4981)
(4945)
(4933)
(4786)
(4530)
(4420)
(4407)
(4377)
(3878)
(3787)
(3665)
(3497)
(3445)
(3321)
(3277)
(3251)
(3210)
(3076)
学科
(24125)
经济(24100)
(15319)
管理(15049)
方法(12323)
(11825)
企业(11825)
数学(10988)
数学方法(10890)
(6370)
(6201)
中国(5712)
(5427)
业经(5259)
(4388)
贸易(4384)
农业(4303)
地方(4291)
(4264)
环境(4166)
(4139)
技术(3620)
(3542)
(3290)
(3115)
(3103)
金融(3101)
银行(3089)
理论(3076)
(3029)
机构
大学(80063)
学院(78297)
(34817)
经济(34239)
研究(32154)
管理(28642)
理学(24835)
理学院(24550)
管理学(24088)
管理学院(23987)
中国(23324)
科学(21555)
(20655)
(17691)
(17678)
农业(16804)
研究所(16404)
业大(15628)
(13871)
中心(13771)
(12402)
(11801)
经济学(11176)
财经(11096)
北京(10912)
农业大学(10632)
(10593)
科学院(10277)
(10231)
经济学院(10010)
基金
项目(56751)
科学(44295)
基金(42032)
(39546)
国家(39279)
研究(36334)
科学基金(32272)
社会(23757)
社会科(22623)
社会科学(22615)
自然(22548)
(22221)
自然科(22047)
自然科学(22036)
基金项目(21773)
自然科学基金(21682)
(19512)
资助(17958)
教育(16060)
重点(13632)
(12863)
计划(12520)
(12499)
编号(12459)
(11980)
(11584)
科研(11503)
创新(11341)
科技(11200)
国家社会(10412)
期刊
(35587)
经济(35587)
研究(22870)
学报(18373)
(17705)
中国(16786)
科学(15678)
大学(13209)
学学(12661)
农业(12408)
管理(11631)
(10189)
(7501)
技术(6610)
经济研究(6477)
教育(6205)
(6047)
金融(6047)
财经(5840)
业大(5376)
业经(5215)
(5163)
问题(4820)
农业大学(4619)
技术经济(4583)
(4503)
科技(4168)
世界(4107)
资源(3920)
统计(3857)
共检索到118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迈新  黄樟翰  吴锐全  肖学铮  谢骏  
报道了养鳗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养鳗池塘的初级生产量为 3.5 1~ 7.90gO2 /m2 ·day ,高峰通常出现在 7~ 8月。 1米以上水层的光合作用产氧量占水柱总产量的 90 %以上。平均补偿深度为 6 5~ 74cm。池水氧气的消耗 ,池鱼占 2 7.4% ,“水呼吸”占 70 .0 % ,底泥占 3.6 %。浮游植物光合产氧占池塘氧气来源的 6 6 .0 % ,余下的 43.0 %靠空气和加水补给。毛初级生产力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为 0 .38%~ 0 .85 % ;鳙产量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为 1 .0 5 %~ 2 .32 % ;太阳能转移为鱼产量的生态学效率为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广伟  周玮  党子乔  魏亚南  林青  雷兆霖  陈济丰  郭超  张东升  
通过对自然纳潮、微孔曝气、养水机池塘不同水层初级生产力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分析养水机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水质调控方式池塘,初级生产力年均值、P/R值均以养水机池塘最高,微孔曝气池塘次之,自然纳潮池塘最低。养水机池塘、微孔曝气池塘、自然纳潮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年均值分别为(6.22±0.54)、(5.37±0.60)、(4.69±0.53) gO_2/(m~2·d)。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养水机池塘30~50 cm水层和50~100cm水层初级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而微孔曝气池塘和自然纳潮池塘这两水层之间初级生产力差异显著,且养水机池塘50~100 cm的水层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微孔曝气和自然纳潮池塘。研究表明,养水机能显著提高刺参池塘50 cm以下水层的初级生产力,缩小上层和下层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池塘水体总初级生产力,为刺参饵料和池塘物质快速循环提供基本保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迈新  黄樟翰  谢骏  肖学铮  吴锐全  
报道了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种量及其与鳗摄食的关系,论述了水质良好的养鳗池塘浮游生物优势种、养鳗池和传统家鱼池生态学特点和养鳗池水质的有效调控措施。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区别较大。黑仔鳗塘的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为绿藻类,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量的80%以上;成鳗塘的浮游植物则以硅藻类和绿藻类占优势,生物量分别占浮游植物总量的40%和37%。浮游动物则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枝角类的比例很少。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对鳗的摄食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亚军  林文辉  杨智慧  陈东明  石存斌  吴淑勤  
对比分析了6口处于不同养殖阶段的日本鳗鲡(Anguill japonica)池塘水体、水源、底泥及饲料中的矿物元素,探讨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矿物元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生产管理对策,结果表明:1)养鳗池塘水体矿物元素与所处养殖阶段投入饲料的品种相关,底泥中矿物元素部分在养殖过程中积累而来;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钙、镁、铝元素是池塘水体、底泥样本聚类的主因子,而不同养殖阶段投入的黑仔鳗料、幼鳗料和成鳗料三种饲料中铝、镁、钙三种矿物元素含量差异较大,间接证明了养殖过程中投入的饲料品种对池塘生态系统中矿物元素具有较大影响;3)水源和6口池塘水体样本都未检测到锰元素,水源样本中磷元素也未检测到,说明在养殖初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育锋  彭秀真  周嗣泉  张建东  陈述江  
投饵施肥是池塘精养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但随着投入有机质的积累,养殖池塘中普遍存在着的“能量陷井”效应已影响到池塘生态能量转换效率的提高。本研究利用了光合细菌(PSB)所具有的独特生理功能和生态习性,通过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条件和提高养殖对象整体营养水平,促进了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其生态能量转换效率。1989年7月至1991年10月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生态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作发  夏重志  董崇智  赵春刚  
1991~ 1993年水位变化对哈蟆通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能量转化效率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1)浮游植物现存量随水位下降而升高 ;2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水位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3)能量转化效率随水位的下降而降低 ,天然饵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4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水位降低而变小 ,呈明显的相关性 (r =0 .92 5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阎喜武  何志辉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辽宁省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整个养殖期间(5~9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研究。虾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为(5.45±2.36)gO2/(m2·d),日P/B系数为2.39(0.67~6.66),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为0.78(0.24~2.18)%,浮游植物毛产量到虾产量的转化效率为7.41%;回归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太阳有效辐射量是决定虾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大小的主要因子。磷是虾池营养盐的第一限制因子,氮是第二限制因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爱民  朱永祥  王建民  陆仁海  万成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骏  王广军  潘德博  余德光  杨小静  
The effect were examined in vitro of the ionic composition of the incubation medium on the acquisition and loss of the potential for motility were exammined by the spermatozoa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Milt was obtained from male eels that had been artificially matured by repeated inj...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骏  余德光  王广军  刘晓春  朱宏友  林浩然  
降海鳗鲡一直是作为研究鳗鲡人工繁殖的材料,由于降海鳗鲡的资源衰退,选用池塘养殖鳗鲡作为亲本的研究成为热点。尽管人工诱导野生降海鳗鲡获得的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已报道,但人工诱导池塘养殖鳗鲡的胚胎及仔鱼早期发育未见报道。本文应用池塘养殖日本鳗鲡取代野生降海日本鳗鲡进行人工繁殖,2002年的孵化批次共80次,其中大部分为人工授精卵(60次),一部分(20次)为自然产卵。受精率为(44.03±21.99)%,孵化率为(65.76±19.48)%,共计获得苗种349.9万尾。连续记录了鳗鲡的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育过程。在水温为20.5℃时,胚胎发育需要时间为49h,所需积温1005℃.h;在水温为22.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对较高;总能量转化率以鲤模式(CC)和FP较高,TH最低;饲料能转化效率在FP最高,TH最低,而且各放养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FP的N利用率很高,TH最低,N和P利用率在4种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模式的产投比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C、TH的产投比在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最大时有所下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红生  李德尚  徐宁  
用8个3m×8m的实验围隔,研究了静水海水池塘村投何养殖台湾红非鲫(Ore-ochromismossambicus×0.niloticus)的鱼产力和负荷力。放养量为0.67、1.00、1.33、1.67尾/m~2四个水平。每日投喂颗粒饲料(粗蛋白为32%)4次,投饵量以鱼体重的3%为基础,再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加以调整,以1.5h内吃完为准。实验中监测了水体理化因子──水温(WT)、盐度(SAL)、透明度(SD)、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总氨氮(TAN)和非离子氨(UIA)的变化。当放养量较高的组水质超过水质标准,生态系趋于崩溃,即剩余组水质正常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岩  张鸿雁  
1995年和 1996年夏秋季进行的围隔实验表明投饵养殖时浮游植物毛初级生产力较低 ,水呼吸相对较高 ,多数围隔中毛初级生产力 /水呼吸 1,但单养中国对虾、对虾与罗非鱼混养和对虾与海湾扇贝或缢蛏混养的围隔间毛初级生产力差别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 ,养殖管理措施、放养的罗非鱼和贝类以及附生的丝状藻类都能对围隔初级生产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管理措施往往起到较重要的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会民  张韦  梁传辉  樊振中  谢刚  高勇  缴建华  
利用9口滨海型盐碱地型池塘,以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为主养鱼,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400、600、800尾/亩)下池塘能量生态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三个密度组池塘水体光合作用效率差异显著,800尾/亩组显著高于400尾/亩组(P<0.05);在各输入能的转换效率中,光合能毛产转换效率和净产转换效率、鱼种能毛产转换效率和净产转换效率差异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