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2)
2023(6600)
2022(5376)
2021(4735)
2020(3909)
2019(8484)
2018(8021)
2017(15195)
2016(8344)
2015(8758)
2014(8253)
2013(8083)
2012(7244)
2011(6290)
2010(5934)
2009(5410)
2008(5155)
2007(4367)
2006(3744)
2005(3165)
作者
(24939)
(20834)
(20758)
(19525)
(12963)
(10163)
(9185)
(8228)
(7965)
(7154)
(7101)
(6728)
(6583)
(6492)
(6385)
(6383)
(6313)
(6196)
(6012)
(5893)
(5368)
(4984)
(4891)
(4723)
(4638)
(4508)
(4435)
(4392)
(4273)
(4089)
学科
(31589)
经济(31515)
(23976)
管理(22243)
(16786)
企业(16786)
方法(15803)
数学(14626)
数学方法(14552)
(11251)
中国(9807)
(8320)
农业(7794)
(7726)
贸易(7724)
(7564)
业经(6894)
(6247)
(6080)
劳动(6063)
(5193)
(5078)
技术(5077)
财务(5075)
财务管理(5071)
人口(4981)
企业财务(4842)
环境(4836)
地方(4700)
产业(4687)
机构
大学(116186)
学院(114738)
(49366)
经济(48688)
管理(45069)
理学(40594)
理学院(40144)
管理学(39467)
管理学院(39272)
研究(38857)
中国(27993)
(26706)
科学(25333)
(22897)
业大(22428)
农业(21515)
(20533)
(19960)
研究所(18688)
中心(17653)
财经(17510)
(16211)
经济学(15959)
(15454)
农业大学(15094)
经济学院(14740)
北京(13744)
(13593)
财经大学(13321)
(13187)
基金
项目(87132)
科学(68880)
基金(66057)
(60431)
国家(59887)
研究(56686)
科学基金(50856)
社会(39865)
社会科(37761)
社会科学(37752)
基金项目(35539)
自然(34153)
自然科(33468)
自然科学(33455)
(33304)
自然科学基金(32903)
(28843)
资助(25883)
教育(25477)
编号(20194)
重点(19640)
(19102)
(18382)
(18010)
计划(17731)
科研(17583)
国家社会(17576)
创新(17284)
教育部(16237)
(16103)
期刊
(45068)
经济(45068)
研究(28283)
学报(24919)
(23159)
中国(21141)
科学(21124)
大学(18211)
学学(17795)
农业(15440)
(14437)
管理(14007)
经济研究(8689)
(8596)
金融(8596)
财经(8386)
(8299)
业经(7988)
业大(7357)
(7152)
技术(6902)
(6854)
问题(6457)
农业大学(6436)
教育(6305)
科技(6078)
商业(5942)
统计(5458)
(5365)
资源(5168)
共检索到153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明  王晓军  李子文  
构建养老金水平对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影响的理论模型,综合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值得分匹配法,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究二者之间的影响效应,以期弥合当前研究中的观点冲突。研究发现,养老金水平对中国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参与时间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收入弹性较小,与养老金水平之间呈现出较为平缓的“U型”关系;配偶同住、健康状况和隔代照料3个因素与养老金水平之间存在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影响的交互效应;养老金水平对女性和农村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效应相对较高,这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和城乡二元结构密切相关。研究结论为提高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宏伟  展进涛  陈超  
文章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1年抽样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当前新农保养老金不足以使农村老年人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但新农保养老金收入仍能明显减少农村老年人的劳动供给、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增加1元的家庭新农保养老金收入,老年人平均少从事劳动0.01天;(2)相对于本地非农劳动和外出就业劳动,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大,提高养老金收入会更多地减少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3)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不同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地区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建议逐步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并根据年龄和地区差异设置梯度基础养老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永辉   刘慧  
以经济动机为主的家庭劳动力流出如何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事关老年人生活状态,对实现积极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2020年CFPS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流出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并且显著增加了较年轻、身体健康、受教育程度低和收入低的农村男性低龄老年人就业。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及农村低龄老年人的就业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在中介效应检验中发现,代际经济支持在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用。因此,应创造利于就业和创业的市场环境,促进家庭流出劳动力就近就业;提高低龄老年人养老保障,更好实现老有所养;提升低龄老年人就业保障,助力老有所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晶晶  李放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 2013),本文对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和其他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和商业养老金等其他养老金收入二者均对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有显著影响,但对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不显著,即相对于非农劳动,提高养老金会更多地减少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此外,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主要影响60岁左右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且对男性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大于对女性老人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晶晶  李放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 2013),本文对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和其他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和商业养老金等其他养老金收入二者均对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有显著影响,但对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不显著,即相对于非农劳动,提高养老金会更多地减少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此外,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主要影响60岁左右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且对男性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大于对女性老人的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永辉   刘慧  
以经济动机为主的家庭劳动力流出如何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事关老年人生活状态,对实现积极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2020年CFPS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流出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并且显著增加了较年轻、身体健康、受教育程度低和收入低的农村男性低龄老年人就业。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及农村低龄老年人的就业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在中介效应检验中发现,代际经济支持在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用。因此,应创造利于就业和创业的市场环境,促进家庭流出劳动力就近就业;提高低龄老年人养老保障,更好实现老有所养;提升低龄老年人就业保障,助力老有所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翠芬  
本文运用2015年CHARLS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受教育程度对于中国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以及这种作用在各年龄段、性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教育会对中老年人劳动参与产生积极显著的影响,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概率显著增加;受教育程度对于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积极作用在性别间表现出差异:对于中老年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升作用相对于男性更大、更显著;这种积极作用在不同年龄段也表现出差异:相比于退休后年龄段的个体,受教育程度对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积极作用在个体退休前的年龄段中体现的更为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涵   丁宇刚   陈华  
本文运用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养老保险:(1)显著减少了老年人的每周工作时间,使断点附近获得养老保险金的群体要比未获得养老保险金的群体每周少工作5.32小时;(2)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要比男性更显著;(3)在2011年,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2013年和2015年随着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的上升则陆续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收入水平较低或者预算约束越紧的群体,养老保险对其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加显著,即政策福利的主要受益者为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这符合政策初衷,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价值。这些发现对优化养老保险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佳   薛凯文   赵建国  
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实现“银发红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严重影响老年人平等享受数字红利的权利,阻碍了城市低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再就业。聚焦于“数字鸿沟”,选取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鸿沟”和其他特征变量对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选择的影响,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变化。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会抑制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且数字技术使用程度加深会增加其再就业的概率。在未来更多的城市低龄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且“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将加深。研究结论为填平老年人“数字鸿沟”,释放老龄人口二次红利,实践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艳芳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浙江和甘肃两省的预调查数据,分析了两省45岁及以上人群的健康状况对其劳动参与的影响。考虑到健康和劳动参与的联立性以及健康状况的内生性问题,建立了健康和劳动参与的联立方程,使用二阶段估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对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劳动参与有显著的正影响;劳动参与不仅无损于健康状况,反而有利于健康,说明存在理由内生性。因此,在老龄化压力日益增大的当今社会,要保持劳动力市场中有足够的老年劳动力供给,加强健康保健服务、加大对卫生部门的投入十分必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童玉芬  廖宇航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和延迟退休政策即将出台的背景下,研究老年人健康状况对退休后的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2014年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退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其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和退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显著正相关;健康的恶化降低了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健康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具有城乡、性别和年龄的异质性,农村、男性、高龄组的个体更容易因健康恶化而降低劳动参与;城镇、女性、低龄退休老年人会因健康改善而增加劳动供给。因此,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关斐  李麦收  
中国正面临快速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双重挑战,探索健康与老年人劳动参与之间的公共医疗保险调节效应对于释放老年人口红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7-2015数据,使用面板数据logit模型实证分析健康对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慢性疾病和健康冲击阻碍了老年人劳动参与,慢性疾病相比健康冲击对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影响更大。享有公共医疗保险在老年健康与劳动参与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参加城居保能够正向调节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劳动参与,但对遭受健康冲击的老年人劳动参与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新农合对慢性疾病和健康冲击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上述效应在农村老年人群体中更为显著。未来应逐步健全以提高老年人就业技能为核心的社会政策,加快落实弹性退休制度,优化均等化公共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江一  李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识别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且主要是降低了农业劳动参与率,并未降低非农业劳动参与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是通过收入效应降低了劳动参与率的。具体体现为,新农保养老金水平越高,其对劳动参与的负向影响越大,但收入效应仅体现在私人储蓄较充足的群体,这表明新农保养老金只是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催化剂",它仅仅使养老筹资能力较强的老年人提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江一  李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识别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且主要是降低了农业劳动参与率,并未降低非农业劳动参与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是通过收入效应降低了劳动参与率的。具体体现为,新农保养老金水平越高,其对劳动参与的负向影响越大,但收入效应仅体现在私人储蓄较充足的群体,这表明新农保养老金只是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催化剂",它仅仅使养老筹资能力较强的老年人提前退出了劳动力市场。研究还发现,男性、身体健康以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概率更大。这表明,新农保养老金可能扭曲了劳动力市场,它使人力资本相对较高的劳动者提前退出,而剩下更多的人力资本相对较低的劳动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弓秀云  王嘉维  
老年人就业或再就业问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以及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面。老年人的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制定有关老年人就业政策时我们应当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文章运用北京市16个区的抽样调查数据,对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开展研究,首先通过交叉表描述老年人再就业的基本特征,然后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检验各个因素的显著性。通过Logistic回归检验,发现在影响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诸因素中,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是否有养老金等自身因素对就业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子女数量、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再就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