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7)
- 2023(15286)
- 2022(13245)
- 2021(12524)
- 2020(10522)
- 2019(24060)
- 2018(23780)
- 2017(46431)
- 2016(25490)
- 2015(28512)
- 2014(28542)
- 2013(28009)
- 2012(25965)
- 2011(23349)
- 2010(23502)
- 2009(21931)
- 2008(21509)
- 2007(19243)
- 2006(17167)
- 2005(15404)
- 学科
- 济(95258)
- 经济(95104)
- 管理(77640)
- 业(72539)
- 企(60072)
- 企业(60072)
- 方法(41485)
- 数学(35486)
- 数学方法(35012)
- 财(28649)
- 农(28155)
- 中国(27335)
- 制(23328)
- 业经(22253)
- 学(21976)
- 地方(18671)
- 农业(18545)
- 贸(17542)
- 贸易(17534)
- 务(17217)
- 财务(17140)
- 财务管理(17102)
- 易(17061)
- 理论(16644)
- 银(16537)
- 银行(16479)
- 企业财务(16230)
- 行(15707)
- 策(15623)
- 体(15597)
- 机构
- 大学(363133)
- 学院(360220)
- 济(143002)
- 管理(141037)
- 经济(139699)
- 研究(124720)
- 理学(121417)
- 理学院(120037)
- 管理学(117947)
- 管理学院(117292)
- 中国(93100)
- 京(78025)
- 科学(76987)
- 财(70032)
- 所(63454)
- 农(60894)
- 研究所(57464)
- 中心(55676)
- 江(54637)
- 财经(54490)
- 业大(54481)
- 北京(49596)
- 经(49485)
- 农业(47772)
- 范(47179)
- 师范(46667)
- 院(45562)
- 州(43388)
- 经济学(42562)
- 财经大学(40404)
- 基金
- 项目(243267)
- 科学(190735)
- 研究(177850)
- 基金(176165)
- 家(154067)
- 国家(152745)
- 科学基金(130330)
- 社会(111017)
- 社会科(104959)
- 社会科学(104932)
- 省(94439)
- 基金项目(92704)
- 自然(85476)
- 自然科(83440)
- 自然科学(83415)
- 自然科学基金(81916)
- 教育(81621)
- 划(80222)
- 资助(73319)
- 编号(72532)
- 成果(60524)
- 重点(54624)
- 部(53945)
- 发(51371)
- 课题(50648)
- 创(50336)
- 创新(46980)
- 制(46636)
- 科研(46373)
- 教育部(46097)
- 期刊
- 济(161712)
- 经济(161712)
- 研究(110549)
- 中国(74076)
- 学报(59238)
- 农(56062)
- 科学(54019)
- 财(53730)
- 管理(53352)
- 大学(45111)
- 学学(42446)
- 教育(41742)
- 农业(38267)
- 融(34354)
- 金融(34354)
- 技术(30202)
- 财经(27061)
- 业经(25835)
- 经济研究(25114)
- 经(23053)
- 问题(20612)
- 业(18851)
- 图书(18034)
- 理论(17720)
- 科技(17507)
- 版(17182)
- 技术经济(16726)
- 现代(16471)
- 实践(16132)
- 践(16132)
共检索到541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新亮 张文瑞 郭文光 于文广
依托精算模型系统评估2015年中国养老金并轨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养老金收益的影响,发现实施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收益普遍增加,并据此提出养老金并轨抑制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离职倾向性假说。继而通过2010—2018年CFPS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力流动性下降6.5%。这种流动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从个体层面,养老金并轨对10年过渡期以外退休的员工抑制作用更强;从地区层面,养老金并轨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地区的劳动力作用更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莉
本文采取文献回顾的方法,就养老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在老龄化的趋势下研究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并就此问题国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缺陷作相应描述,最后指出中国关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并非肯定造成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或减少,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公共养老金 私人养老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太富
以工资作为调节机制的劳动力流动是目前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最主要形式。本文在分析工资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与行业差距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完善工资制度的建议,以促进劳动力流动,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而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工资报酬 收入差距 劳动力流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浩俊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调查显示.近四成人认为养老金不能满足其生活,有36.4%的人认为自己的养老金与周围人相比不公平。但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却有80%认为领取的养老金公平。这一调查结果再次告诉我们,不同身份的人,由于享受的权利相差悬殊,因此对养老金政策的认同感也相差很大,对社会公平的满意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事实上,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企业和机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俊波 李文达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和农村劳动力流动性逐渐增强的双重背景下,探究劳动力流动“常态化”趋势下的养老模式选择偏好,对于科学有效应对农村人口养老问题至关重要。为此,文章基于2019—2020年针对四川、河南、湖南、湖北等10余个劳务输出大省的农村居民的问卷访谈数据,通过Probit模型研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行为对其养老模式选择偏好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影响差异。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一、农村劳动力流动能显著改变养老模式的选择偏好,具体表现为流动行为使得农村流动劳动力更加偏好于社会养老模式;二、机制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会通过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不确定性和提高养老社交需求两条路径提升劳动者的社会养老偏好;三、代际差异和人力资本水平均会显著影响流动行为对社会养老偏好的效应水平,具体表现为年龄越小,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劳动者,流动行为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越大。文章为认识未来老年人口的养老意愿、把握乡城流动人口养老的核心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董登新 邓先凤
作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我国企业年金虽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但其覆盖面及参加率始终偏低,基金规模狭小,发展严重滞后,这使得企业年金的社会地位及知名度十分低下,尤其是与第一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比较,其补充养老的保障功能比较空虚。正确认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助养老金并轨后职业年金大发展的机遇,趁势加速推进我国企业年金的大发展,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企业年金 税收优惠 养老金并轨 职业年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晓瑜 薛靖茹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养老保险相关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企业缴费比例有较大的降低。本文从个体角度出发,对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的变化可能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基于地级市层面的缴费比例数据和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我们发现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的下降会带来工资和就业的显著上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我们还利用2016年全国统一下调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这一外生政策变化,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缴费比例下降有利于改善就业、提高工资以及增加劳动力供给。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劳动力市场 缴费比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超 余桔云
根据精算模型测算,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平均替代率达到了制度性目标水平,但与并轨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如果没有企业年金,企业人员平均养老水平偏低,缴费年限最低人群的养老水平不能"保吃饭";当企业年金缴费率为4%时,养老金水平较为合意。两者差距随着缴费年限、投资收益率的增加和工资增长率的下降而扩大;工资水平越高,两者差距就越大,其中男性间的差距更显著。最后,提出如下建议:正视两种年金保障水平的差距;规范缴费基数;取消职业年金个人缴费的强制性;正确处理年金账户的差异性和融合性;构建合意的个账收益率确定机制。
关键词:
养老金并轨 替代率 合意收益率 年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超 余桔云
根据精算模型测算,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平均替代率达到了制度性目标水平,但与并轨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如果没有企业年金,企业人员平均养老水平偏低,缴费年限最低人群的养老水平不能"保吃饭";当企业年金缴费率为4%时,养老金水平较为合意。两者差距随着缴费年限、投资收益率的增加和工资增长率的下降而扩大;工资水平越高,两者差距就越大,其中男性间的差距更显著。最后,提出如下建议:正视两种年金保障水平的差距;规范缴费基数;取消职业年金个人缴费的强制性;正确处理年金账户的差异性和融合性;构建合意的个账收益率确定机制。
关键词:
养老金并轨 替代率 合意收益率 年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飚 李航 乔丹
2015年初,在我国实行20余年的养老金"双轨制"被正式废除。通过构建"并轨"后新入职职员的养老金替代率精算模型,测算其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职业年金替代率和总养老金替代率,以此探究养老金"并轨"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人"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但由于职业年金的补充作用,总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仍然可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改革后"新人"的养老金替代率不仅与缴费年限相关,而且受到缴费基数、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以及职业年金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更加具有激励性。据此,提出要统一养老保险体制、完善养老金筹资模式、采取"保低限高"的养老金调节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政策等建议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员的养老金替代率、维持养老待遇,并促进养老体制公平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沈坤荣
文章通过传统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和现代劳动力流动理论模型的建构,系统探讨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决策动态机制与均衡形成过程,为理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中宏观效应提供一个微观层面的分析框架与视角。文章着重从成本一收益决策模型的建构与修正展开传统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的探究,并基于对劳动力外流成本进行新的细分,提出和建构了涵盖"主观劳动力流动模型"与"理论劳动力流动模型"在内的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研究发现,流动者的主观劳动力流动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决策,即流动者主观视野中的收益、成本与最终效用在流动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而"理论劳动力流动模型"则可以提供真实的劳动力流动净收益与净福利的深入考察。然而,在实践中外流劳动力的净收益与净福利往往因其主观上有意规避理论上应考量的"差量外流成本"而被"高估"。作者的微观调研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侯冰 钟仁耀
在养老保险"并轨"的背景下,以公办教师为对象,基于1992-2014年既定的平均工资、投资回报率,采用并轨前后两种计发办法,分析不同工资水平、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情况下,制度并轨对各教育阶段、各区域的公办教师养老金待遇产生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在新的计发方式下,公办教师的养老金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各教育阶段、各区域教师之间,存在中低收入教师的养老金替代率较高,却与高收入教师的养老金额差距扩大的情况,产生内部的横向不公平问题;提高缴费年限、延长退休年龄将对公办教师养老金待遇的提高具有明显作用;相比于区域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范科才 李亮
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劳动力、调整劳动力价格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劳动力价格现状为切入点,研究劳动力价格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消费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从建立工资增长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消费 产业升级 经济增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流入地和宏观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传统理论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出降低了农业劳动力供给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对于迁出地区存在劳动力的流失效应和选择效应,对农业产出有不良的影响,而对推动城市化和宏观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效应(阿瑟·刘易斯,Todaro)。而新经济迁移理论则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出有利于分散农业风险,通过寄钱回家后改善家庭的投资能力而补偿劳动力的流失效应,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Stark.oded)。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盛来运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引起了生产要素的大流动、大组合,对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不仅没有导致农业生产的萎缩,而且推动了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因此得到持续提高,农村贫困得到极大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向有利于城乡统筹的方向转化。另外,农村劳动力流动还支持了城市发展和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因此,中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为农民迁移进城创造条件,这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农民工 流动 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