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3)
2023(5902)
2022(4803)
2021(4288)
2020(3591)
2019(7554)
2018(7174)
2017(13294)
2016(7212)
2015(7625)
2014(7196)
2013(7077)
2012(6255)
2011(5473)
2010(5193)
2009(4672)
2008(4496)
2007(3780)
2006(3189)
2005(2647)
作者
(22425)
(18788)
(18603)
(17360)
(11684)
(9189)
(8316)
(7361)
(7068)
(6448)
(6263)
(6080)
(5952)
(5928)
(5650)
(5622)
(5622)
(5591)
(5395)
(5197)
(4828)
(4443)
(4284)
(4237)
(4180)
(4049)
(4027)
(4015)
(3921)
(3699)
学科
(26528)
经济(26465)
(21064)
管理(20497)
(15727)
企业(15727)
方法(13150)
数学(12061)
数学方法(11992)
(9294)
(8476)
中国(7170)
(6745)
贸易(6744)
(6597)
业经(6071)
(5900)
农业(5658)
(5085)
(5008)
财务(5007)
财务管理(5003)
企业财务(4792)
技术(4764)
收入(4726)
环境(4497)
(4172)
银行(4139)
产业(4113)
地方(4030)
机构
大学(102151)
学院(101060)
(42187)
经济(41547)
管理(39813)
理学(35968)
理学院(35523)
管理学(34913)
管理学院(34738)
研究(34105)
中国(24719)
(24420)
科学(22888)
业大(20233)
(20226)
农业(19647)
(17974)
(17568)
研究所(16498)
中心(15647)
财经(15145)
(14028)
农业大学(13684)
经济学(13474)
(13439)
经济学院(12451)
北京(12147)
(12031)
财经大学(11472)
经济管理(11459)
基金
项目(77561)
科学(60963)
基金(58645)
(54192)
国家(53706)
研究(49678)
科学基金(45440)
社会(34637)
社会科(32812)
社会科学(32803)
基金项目(31798)
自然(31079)
自然科(30435)
自然科学(30422)
自然科学基金(29940)
(29680)
(25744)
资助(22680)
教育(22046)
重点(17544)
编号(17498)
(16777)
(16531)
计划(16215)
(15999)
科研(15667)
创新(15514)
国家社会(15276)
(14644)
教育部(14122)
期刊
(38701)
经济(38701)
研究(24384)
学报(23306)
(21016)
科学(19269)
中国(17335)
大学(16867)
学学(16520)
农业(13988)
(13227)
管理(12345)
(7769)
金融(7769)
(7597)
经济研究(7443)
财经(7327)
业大(6908)
业经(6860)
(6443)
(6220)
农业大学(6067)
技术(5695)
科技(5626)
问题(5435)
商业(5277)
教育(5197)
(4464)
技术经济(4435)
资源(4383)
共检索到133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建国  温馨  
养老金作为老年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够调节老年群体的收入结构,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对保障全生命周期国民健康、实现全体国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采取集中指数估算老年人健康差距的程度,并使用集中指数分解和RIF-I-OLS分解方法考察养老金对健康差距的贡献和作用。研究表明:中国老年人群体中存在健康差距,且收入较高的老年人通常表现出更好的健康状况;养老金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但也扩大了老年群体的健康差距;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家庭的日常保健消费能力能够削弱养老金对老年人健康差距的扩大作用;异质性检验显示,养老金扩大了中低龄和低养老金收入老年人群的健康差距,但缩小了高龄和高养老金收入老年人的健康差距。基于此,应当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强化养老金收入的健康促进作用、缩小健康差距,使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实  杨穗  
文章利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和2007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养老金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2002~2007年,随着养老金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相比其他家庭人均收入,养老金对保障老年人健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养老金通过家庭内部老年人口之间的再分配,发挥的作用更明显。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城市贫困问题的凸显,不平等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开始显现;对于单独居住老人,养老金的健康保障作用越来越重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詹鹏  
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逐渐完善的背景下,女性从养老保障体系获得的福利相对较少。根据CHARLS2015年数据研究了老年人养老金收入的性别差异问题,对引起性别差距的主要来源进行了分解,对不同性别的养老保障参与和养老金收入差异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发现,男性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大约是女性的1. 9倍,养老金收入的性别差异极为显著。根据分解模型的结果发现,养老金制度和退休前工资是引起性别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分别贡献了53%和19%,制度差距主要表现在养老金制度参与分布差异和养老金受益程度差异。为了弥补养老金收入的不足,男性老年人会通过劳动参与增加个人劳动收入,而女性老年人更需要依赖子女或其他亲戚朋友的私人转移收入。根据结论,女性老年人的福利状况远差于男性,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应得到政府政策的更多关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鹏  杨翠迎  周彩  
医养结合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CHARLS2015和2018两期数据,以2016年确立国家级医养结合服务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对于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评,优化了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水平,并显著促进了慢性病管理与门诊就诊随访概率,但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和精神健康层面的改善并不明显。(2)服务效果受到老年人的个体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婚姻状况等)与代际因素(居住区域、子女个数、是否有子女照料、子女受教育程度等)的异质性影响。(3)机制检验方面,体检、日间照料、上门巡诊、娱乐活动服务等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评,优化了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提升了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文章研究认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应当重新梳理其主体行为逻辑,逐步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关联制度衔接,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机制与需求多维度衔接的动态调整机制,弄清不同层次人群在医养结合服务中的现实需求,打破制度壁垒,提高资源与政策制度的衔接能力。文章的研究为进一步形成医养结合的基本制度,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红云  陈晓华  董叶  
文章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采取因子分析法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划分为医疗保健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文体娱乐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四个维度,描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城市老年人健康的现状,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除了生活照料服务外,其他服务对生理健康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所有的服务项目对心理健康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除了医疗保健服务外,其他服务对社会健康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宣如  章晓懿  
文章基于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 HARL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考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水平。(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抑郁得分。(3)异质性检验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60~69岁、受教育水平较低、独居及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健康改善效果更为突出。(4)与健康服务相比,生活照护和精神慰藉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的改善作用更明显。文章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针对差异化老年群体精准施策,重视生活照护及精神慰藉服务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强化健康服务的实质成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国斌  于翠婷  鲁万波  
本文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库,重点分析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及其不平等程度对于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相比社会养老对健康的边际效应,家庭养老的边际效应更强。相比二者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无论是基于基尼系数还是泰尔指数测算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不平等指标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地负向影响。随着新农保政策的推进,社会养老保护老年人健康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其附加的老年人养老金收入不平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勤  黄洁  
我国老龄社会呈现出"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衰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乡差距明显的特征,本文利用CHARLS 2010—2012年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探讨了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收入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显著,尤其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大于对城市老年人的影响;国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报销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作用较显著。为了实现全社会健康老龄化,我国应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稳定而独立的总体收入;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提高农村新农合的覆盖率和报销比例;四是推进养老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鲁万波  于翠婷  高宇璇  
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分析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及其不平等程度对于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实证发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相比社会养老对健康的边际效应,家庭养老的边际效应更强;相比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躯体健康的影响,二者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无论是基于基尼系数还是泰尔指数测算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不平等指标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随着新农保政策的推进,社会养老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地位日益凸显,伴随产生的老年人养老金收入不平等问题值得进一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琳  范艺馨  杨莹  严程棋  曾娟  钟志平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通过干预措施提升步行距离阈值,是促进身体活动并提高健康水平的可行路径。基于日志数据,运用行为序列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可得:30min是健康视角下老年人步行距离极限阈值,5min、15min为步行距离拐点,依此将老年人划分为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3组;活动目的地数量、个体特征、健康状况、建成环境感知和社会关系存在组别差异;心理健康、朋友关系、休闲性步行活动空间满意度是影响步行距离阈值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鲍伟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作为两种基本的养老保障,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怎样的影响?基于CHARLS2013年和CHAR LS2015年的数据,主要从养老提供的经济支持视角,实证考察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和精神健康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家庭养老的作用大于社会养老,两种养老保障对精神健康的作用均大于身体健康。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翔  赵昕东  
文章基于CHARLS数据库,实证研究了教育对我国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教育对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能力与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尽管老年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已经下降,但教育对健康的影响结果可以启发人们从年轻人开始就加强教育,使下一代在年老时能够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第二,教育对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均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与区域差异。第三,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教育的提升对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能力的影响除直接作用外,还能通过个人经济状况的中介作用得以改善;而教育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效应,则主要是通过日常行为习惯产生。虽然教育对躯体健康未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但是能够通过生活行为习惯产生显著的中介效应。另外,教育对老年人躯体健康与日常行为能力的中介影响还会受幸福感的调节。基于以上结论,除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提高对潜在慢性疾病的忧患意识外,政府还应加大对"空巢"老人的精神抚慰,建立健全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增加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韩保庆  王胜今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分析照料孙子女的时间对中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特征。由于随着照料孙子女时间的增加,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健康有利影响的增加速度在逐渐降低,对中老年人健康不利影响的增加速度反在逐渐增加,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健康的总影响呈现出先有利后不利的倒U型关系。文章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截面数据对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无论是总体样本回归结果,还是分样本回归结果都表明随着照料孙子女时间的增加,中老年人健康自评变差的概率先下降后上升。通过比较中国中老年人实际照料孙子女时间和最优照料时间以及与不照料孙子女无差异照料时间,发现中国中老年人在照料孙子女时间方面存在过度照料。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姝蓓  邓小昭  
[目的 /意义]探索网络环境下我国老年人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相关概念框架模型,为更合理化地开展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予以理论指引和支撑。[方法 /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35位老年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健康信息查寻活动的相关数据,通过扎根理论归纳出影响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14个概念范畴并聚焦为4个核心范畴。基于对概念范畴的分析,指出影响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4个主要因素,并构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结论]个人心理因素、个人实施成本、信息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中,个人心理因素和个人实施成本是内部因素,直接决定老年人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要要  
本文基于2017—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CLHLS),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家庭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比较影响效应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等不同组群下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支持中的日常照顾和情感慰藉对老年人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日常照顾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效应高于情感慰藉,经济支持的作用并不显著。此外,组群差异分析表明,相较于城市、女性和低龄老人,家庭支持对农村、男性和高龄老人健康的促进效应更高。上述研究结论对实施积极的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挥以“家庭”为基点的非正式照顾资源的作用提供了学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