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0)
2023(8876)
2022(7561)
2021(6905)
2020(6025)
2019(13086)
2018(12989)
2017(25586)
2016(13829)
2015(15041)
2014(15197)
2013(14799)
2012(13574)
2011(11913)
2010(12001)
2009(11567)
2008(12270)
2007(11225)
2006(9740)
2005(9018)
作者
(38065)
(31781)
(31653)
(30384)
(20451)
(15393)
(14642)
(12113)
(12029)
(11598)
(10941)
(10741)
(10343)
(10153)
(10031)
(9748)
(9369)
(9335)
(9293)
(8994)
(7868)
(7691)
(7619)
(7237)
(7201)
(7169)
(7157)
(7030)
(6352)
(6151)
学科
管理(51246)
(49575)
(49047)
经济(48863)
(43406)
企业(43406)
(25918)
方法(23185)
(19029)
财务(19006)
财务管理(18959)
数学(18625)
数学方法(18448)
(18020)
企业财务(17937)
中国(15528)
业经(12816)
(12745)
银行(12734)
(12465)
(11808)
(11531)
保险(11439)
(11276)
(10891)
金融(10888)
理论(10059)
(9929)
体制(9755)
(8734)
机构
大学(194163)
学院(192283)
(80041)
经济(78277)
管理(74453)
理学(63101)
理学院(62456)
管理学(61518)
研究(61509)
管理学院(61141)
中国(52411)
(48581)
(39669)
财经(36528)
科学(34455)
(33064)
(30467)
(29920)
中心(29014)
(27861)
财经大学(27424)
研究所(26763)
经济学(25611)
北京(24923)
业大(24709)
(23283)
经济学院(22952)
(22005)
(21782)
师范(21553)
基金
项目(122754)
科学(98033)
基金(92432)
研究(90064)
(79292)
国家(78615)
科学基金(68813)
社会(61491)
社会科(57304)
社会科学(57283)
基金项目(48138)
(46271)
自然(43697)
自然科(42738)
自然科学(42726)
自然科学基金(42025)
教育(41589)
(38903)
资助(38157)
编号(34934)
成果(29976)
(29193)
(28858)
重点(27318)
(26361)
国家社会(25560)
教育部(25550)
(25490)
人文(24698)
课题(24129)
期刊
(89376)
经济(89376)
研究(62514)
(44524)
中国(40779)
学报(28686)
管理(28384)
(26709)
金融(26709)
科学(26201)
(25632)
大学(22841)
学学(21797)
财经(19434)
教育(16968)
(16383)
农业(16212)
经济研究(14104)
技术(13959)
财会(13722)
会计(12387)
业经(12335)
问题(11055)
(10423)
理论(9523)
通讯(9232)
会通(9203)
(8995)
(8716)
技术经济(8545)
共检索到299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龙卓舟  
能否妥善解决好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直接关系到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转制的成败。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理论界,在对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的认识上存在着重大的误区,往往将它与养老社会保险隐性债务混为一谈,结果导致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被严重高估。事实上,二者之间是有重大区别的。依笔者之见,不仅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与养老社会保险隐性债务之间存在着区别,而且养老社会保险隐性债务内部本身也存在着转制隐性债务与一般隐性债务之间的区别。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薛惠元  王雅  
本文通过构建精算模型模拟测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与转制成本。研究发现:2015~2073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总额现值(2015年初)为319862亿元,相当于2015年GDP的46.6%;转制成本总额现值为194071亿元,相当于2015年GDP的28.3%;将转制成本分摊到每一年中,2015~2073年各年非现值转制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最高不超过1.08%。建议从制度外进行筹资,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偿还养老保险隐性债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节约的财政资金用于偿还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探索更广泛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渠道;采用转制成本分摊法,逐年化解转制成本。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永斌  
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将制约我国未来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准确全面的估计我国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将会指导我国的财政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此,建立了人口估计模型和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估计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估计了我国未来90年现收现付制下每年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规模。并利用敏感性分析,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可持续性,并提出了养老保险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展凯  彭浩然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文章首先阐述了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基本概念、各种定义、测算方法以及转轨时期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然后分析了隐性债务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最后对解决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君林  蔡慧  宋言奇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固有特征;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显性化问题是源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向基金制的转轨。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成本源于隐性债务,但在量上并不等于隐性债务,只有在制度转轨过程中显性化出来的那部分隐性债务才是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部分基金制,因而只是部分旧制度下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隐性债务的显性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作者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模拟测算,得出中国未来各期的政府清偿隐性债务的估测量值,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晓  
为解决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测算问题,基于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运用社会保障精算的方法,建立了债务精算估计模型。运用此模型可以对2005年我国隐性债务的规模进行测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宜勇  温鹏莉  王赓宇  
养老保险制度通常可以看作一种政府对民众权益的承诺,该制度的转变必然会带来相关人员保障权益的改变甚至减损。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在转变过程中能够稳妥处理其隐性债务,是推动制度变革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选取智利、波兰和阿根廷作为典型样本国家,考察它们养老保险制度隐性债务的处理方式,并提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养老金转制成本通常处理方法,以期为我国处理隐性债务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莉  
隐性债务一般在会计科目中难以发现。隐性债务的这一特征往往被一些转制企业用来规避法律、规避债务,损害有关当事人的利益。明确企业转制中隐性债务的承担,实质上是要理顺转制中的债权债务关系,分清各方当事人的责任大小。隐性债务与一般债务的划分,仅具有会计学上的意义,在法律上,这两种债务的承担应遵循同一原则,即应当按“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处理隐性债务的承担,各方当事人以在转制中处分或接受资产总额为限,承担债务责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荣  
伴随人口老龄化,弹性退休制已成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选项,而解决养老金隐性债务是现行养老金保险制度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作为政策评价的基础,必须对这一养老制度下的养老金隐性债务进行测算。本文根据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非连续的随机精算模型对弹性退休制下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规模进行测算,为相关部门在弹性退休制下应对隐性债务的相应积累基金的建立、防范养老账户债务风险决策等提供了有效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敏  方荣军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源自我国的养老保险改革。此问题是否解决,关系到养老保险改革的成败。本文在对转型期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形成和规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政府在偿还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清偿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途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申曙光  宋世斌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困扰着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核心问题。与国内已有研究主要对计划终止时债务进行测算不同,本文利用精算方法测算了另外两种隐性债务——当前参保人口债务和开放系统债务的规模。通过测算,本文发现:2000年以前参保人口的缴费远远不能满足自身养老金发放的需要;但是,得益于我国养老保险巨大的扩面潜力,持续不断的新参保者会使社会统筹基金的收支状况在未来20多年内不断好转;从新参保者一生的缴费和养老金收益情况看,其能否真正为解决当前参保人口债务作贡献还取决于未来工资增长率与贴现率的相对大小和具体制度设计;在现行制度框架下,若未来工资增长率大于贴现率,新参保者都是纯受益者,且女性的受益程度高于男性,新参保者不会真正为解决当前参保人口债务作贡献,而仅仅是推迟了养老金危机爆发的时间而已。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对建立我国养老保险长效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韦玮  刘永涛  潘瑞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源自我国的养老保险改革。目前,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偿还在政策设计上还存在一些基础性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责任主体的明确和法规的保障问题;第二,债务补偿标准的一致性问题;第三,补偿能力的平衡问题。作者认为,隐性债务偿还的主要措施包括:(1)逐步提高政府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支出;(2)中央或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筹资;(3)通过发售社会福利彩票偿还;(4)通过国有资产变现或证券化来偿还;(5)征收特种税来偿还;(6)通过全国社会保障资金的资金运作受益来偿还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欣茹  赵欣彤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我国养老保险金的隐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困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而我国又进入了"未老先富"的尴尬境地。如何将个人账户的"空账"做实已成为人们的思索对象,出售或划拨国有资产,发行债券,征收社会保障税,为解决隐性债务资金缺口提供了解决方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明镇  
中国养老保险过去实行的是现收现付模式 ,为了防止老龄化危机和适应建立市场经济的需要 ,中国要改现收现付的模式为部分积累模式。在新旧制度转换中 ,产生了许多新问题 ,其中 ,隐性债务解决的需要最为迫切。目前我国是用社会统筹基金来解决隐性债务 ,此举不但难以奏效 ,而且引起了一系列难题 ,使得新制度难以为继。本文从增加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减少支出两方面入手 ,对解决隐性债务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小卓  管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