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0)
- 2023(15241)
- 2022(12660)
- 2021(11912)
- 2020(9985)
- 2019(22619)
- 2018(22178)
- 2017(42015)
- 2016(22123)
- 2015(24950)
- 2014(24160)
- 2013(23861)
- 2012(21891)
- 2011(19841)
- 2010(19399)
- 2009(18003)
- 2008(16978)
- 2007(14585)
- 2006(12635)
- 2005(10973)
- 学科
- 济(93035)
- 经济(92915)
- 管理(60873)
- 业(59869)
- 企(45113)
- 企业(45113)
- 方法(44796)
- 数学(41076)
- 数学方法(40675)
- 农(29974)
- 中国(29891)
- 财(24305)
- 贸(21049)
- 贸易(21036)
- 业经(20968)
- 易(20672)
- 农业(19797)
- 制(18595)
- 银(15857)
- 银行(15821)
- 学(15558)
- 行(15238)
- 地方(14392)
- 融(14185)
- 金融(14184)
- 务(13845)
- 环境(13814)
- 财务(13811)
- 财务管理(13783)
- 技术(13387)
- 机构
- 大学(319388)
- 学院(317003)
- 济(140460)
- 经济(138155)
- 管理(125332)
- 理学(109688)
- 理学院(108526)
- 研究(107414)
- 管理学(106856)
- 管理学院(106263)
- 中国(83857)
- 京(66407)
- 科学(63265)
- 财(63182)
- 农(54019)
- 所(52155)
- 财经(51706)
- 中心(50007)
- 研究所(47839)
- 业大(47783)
- 经(47458)
- 经济学(44778)
- 江(42759)
- 农业(42534)
- 北京(41731)
- 经济学院(40742)
- 财经大学(38857)
- 范(38481)
- 院(38460)
- 师范(38020)
- 基金
- 项目(220846)
- 科学(175251)
- 基金(165510)
- 研究(158053)
- 家(146129)
- 国家(144943)
- 科学基金(123984)
- 社会(105661)
- 社会科(100329)
- 社会科学(100307)
- 基金项目(87291)
- 省(81914)
- 自然(79457)
- 自然科(77692)
- 自然科学(77666)
- 自然科学基金(76315)
- 教育(71318)
- 划(70746)
- 资助(67126)
- 编号(61472)
- 部(50410)
- 重点(49552)
- 成果(48415)
- 发(47175)
- 创(46080)
- 国家社会(45981)
- 教育部(43476)
- 创新(43231)
- 科研(43161)
- 人文(42096)
共检索到451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雨婷 水钰杰 李晓萍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三年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Probit回归,实证探究不同养老期望对我国城乡居民退休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子女养老与我国城乡居民的无休止劳动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结果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相对于选择个人养老主体,选择子女养老主体的退休意愿倾向于"活到老,干到老"。进一步基于教育和性别的视角进行分阶段回归后结果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我国选择子女养老或仅从事农业工作的中老年群体的劳作意愿。研究建议将鼓励子女养老与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完善社会养老保障相结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相森 谢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供给结构恶化以及养老保障基金缺口增大等问题越加严峻。为应对这些问题,学术界与政界建议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政策形式。我国老年人的退休行为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此问题的答案是制定有效的延迟退休政策的基础和依据。为此,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probi t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经济类及经济类因素对我国老年人退休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经济类因素中教育水平对老年人退休的影响最为明显,经济类影响因素中家庭净收入对老年人退休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而且,城市和农村老年人退休行为有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老年人退休 养老保险 老龄化 教育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春平 葛莹玉
文章以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为基础,通过构建代际支持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运用分组的广义结构方程模型(GSEM)分析代际支持的三个方面和老年人个体特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健康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水平,可以提高代际经济支持效果;农村文化资源的匮乏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门的资源,农村地区子女照料效果相对较差,农村社区养老设施和人员、养老机构建设、专业护理、医疗设施和人员的规划投入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建军 胡继连
农地流转已成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其对农民收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对农地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反事实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对我国农民收入和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构建多元Probit模型计算倾向值,依据倾向值分别对租入与未流转、租出与未流转两组农户进行匹配,得出每一个流转户的反事实收入,利用反事实收入研究发现,农地租入与农地租出均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对比流转前后农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发现,整体而言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俊 韩非池
养老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较多文献揭示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水平,但作为强制储蓄性质的养老保险是否具有同样的积极作用尚不明晰。本文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消费水平,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高收入家庭的消费不存在显著影响,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养老保险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家庭的消费水平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总体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改善低收入群体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
养老保险 收入 消费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湛泳 李国锋 陈思杰
依据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智慧城市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发展通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居民医疗满意度,增加公民互联网参与等提升居民幸福感,并且对中东部地区、高收入家庭、强政策支持力度城市的居民幸福感影响更大。在采用“所在地区与杭州的球面距离”以及“所在地区与省会的球面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稳健。鉴于此,应重点关注城市居民的民生问题,警惕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数字鸿沟”,缩小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差距,提升居民幸福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紫荆 王天宇
长期以来,基于户籍身份的公共福利权利差异使农村外出务工群体处于“流而不迁”的状态,无法真正融入城市。2016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打破了医疗保障的户籍壁垒,使农村居民在迁移到城镇地区后能够享受和城镇居民同样的定点范围、医保目录和报销待遇。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和2016的数据,利用各地区城乡医保整合时间差异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居民迁居城市意愿和购房意愿的影响,提出“福利导向定居”和“工作导向定居”两种机制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城乡医保整合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定居城镇和在城镇购房的意愿。机制检验表明,“工作导向定居”的影响占主导,即医保整合提高了农村居民在城市务工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其定居意愿。本文证实现阶段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打破公共服务壁垒有助于就近城镇化,并且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减轻劳动力流动阻力实现的,并不会出现福利磁铁效应,对以公共服务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锐 官小容
如何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和老年劳动者劳动参与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问题。文章使用Harmonized健康与退休追踪数据测算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劳动者的社会养老保险财富,以及累计值、峰值、期权价值3个退休激励指标,运用久期模型估计其对退休的影响,据此比较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提前退休的激励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累计值和峰值对提前退休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较大,而在美国,二者对提前退休的影响不显著;中美两国期权价值对提前退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中国劳动者的提前退休影响更大,对美国劳动者提前退休影响较小,其中中国男性和女性提前退休激励程度分别是美国的2倍和2.5倍。文章建议,通过改革退休年龄结构和养老金支付结构,优化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温兴祥
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都高于城市地区,收入不平等会增加个体遭受到的相对剥夺,而人口老龄化是否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取决于中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以村内其他居民为参照组构建相对剥夺测量指标,考察相对剥夺对中国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多层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较强程度相对剥夺的农村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精神抑郁程度较高,且这种影响在以不同指标来测量相对剥夺的情况下均存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客观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影响,且相对剥夺对健康状况的不利影响主要作用于45~60岁的中年人、男性和来自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地区的农村中老年人。收入不平等引致的相对剥夺给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农村中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本文研究为深化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相对剥夺和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关系视角的经验证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光 李放 黄俊辉
基于2008年和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浙江、甘肃两省数据,运用倍差法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民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发生土地流转行为的农民比例较低,2012年转出过土地的农民占总人数的15.04%,转入土地的农民仅占总人数的10.05%。但新农保的引入对于土地流转无论是在土地转出还是土地转入方面,都是有积极的正向作用,表明新农保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促进是十分有效的。2×2方格分析法得出新农保的促进作用在土地转出和土地转入方面的净影响仅在0.0306和0.0542的水平上,幅度仍比较小,说明当前新农保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子鹏 周韵晨 夏蕾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2013、2015年两年的基线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对我国中老年人群商业健康保险的健康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商业健康保险总体上改善了参保人群的健康水平。此外,区分农村样本和城镇样本来看,农村和城镇参保人群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得到提升,但是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评价健康水平的不同维度方面具有不同表现。本文不仅实证检验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健康绩效,同时也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及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重点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苏毅清 王志刚
本文通过识别出农业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四种中间传导机制,构建了"农地确权—中间传导机制—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全国追踪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农户农地转出,但会抑制农地转入;(2)对于发生过农地调整、有公交车到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3)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易费用机制抑制农户农地转出,并通过交易价格机制对其产生促进作用;(4)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促进农地转入,并通过交易费用机制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苏毅清 王志刚
本文通过识别出农业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四种中间传导机制,构建了"农地确权—中间传导机制—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全国追踪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农户农地转出,但会抑制农地转入;(2)对于发生过农地调整、有公交车到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3)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彬策 李晓春 王电双
基于2015年、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的微观调查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农地转出,且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地流转的正向作用在户主接受义务教育、农地规模适中、地理位置位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家庭中表现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既可通过提高非农就业缓解“既失地,也失业”的隐患来影响农地转出,又可通过推动农户积极参与农地确权降低农地流转市场的交易成本来影响农地转出。因此,应大力投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注重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和对农业农村的渗透赋能以及对农民的数字培训,促使数字经济为下一阶段农地流转提供助力。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明霞 仇春涓
面对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挑战,如何通过医疗保险实现"老有所医"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本文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1~2012年基线调查数据为样本,对参加三种基本医疗保险的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特征与过去一年住院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从住院行为、住院支出以及住院自付费用比例三个方面进行医疗保险的绩效评价。其中对住院行为和支出分别建立两部模型和样本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较为一致的结果,医疗保险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群的住院率和住院支出,并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相对于城镇居民和新农合而言,提高的比例更大。对自付比例建立OLS进行实证,基本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群住院医疗费用的自付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乡居民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测量及保障路径分析——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居民感知视角下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基于安徽省城乡居民问卷调查数据
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差距估算——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
中国城乡差距对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
家人照料会让失能老人更幸福吗?——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
通勤时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社会资本决定健康状况吗——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证据
收入、个体收入剥夺对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健康公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