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9)
- 2023(11881)
- 2022(10492)
- 2021(9950)
- 2020(8206)
- 2019(18753)
- 2018(18726)
- 2017(36289)
- 2016(19546)
- 2015(21791)
- 2014(21389)
- 2013(20864)
- 2012(18736)
- 2011(16622)
- 2010(16303)
- 2009(15049)
- 2008(13875)
- 2007(11800)
- 2006(10002)
- 2005(8327)
- 学科
- 济(71409)
- 经济(71297)
- 管理(54993)
- 业(51864)
- 企(43238)
- 企业(43238)
- 方法(34536)
- 数学(29734)
- 数学方法(29401)
- 农(20141)
- 财(18941)
- 中国(18595)
- 业经(16707)
- 学(15573)
- 地方(14164)
- 农业(13324)
- 贸(13198)
- 贸易(13192)
- 理论(13023)
- 易(12803)
- 制(12300)
- 和(12133)
- 务(11968)
- 财务(11901)
- 财务管理(11881)
- 技术(11613)
- 环境(11611)
- 企业财务(11201)
- 银(10435)
- 银行(10402)
- 机构
- 学院(264113)
- 大学(263502)
- 管理(108574)
- 济(100465)
- 经济(98222)
- 理学(95302)
- 理学院(94303)
- 管理学(92676)
- 管理学院(92220)
- 研究(82659)
- 中国(59997)
- 京(54747)
- 科学(52265)
- 财(45449)
- 所(39843)
- 业大(39338)
- 农(38672)
- 中心(37760)
- 财经(37509)
- 研究所(36685)
- 江(35897)
- 范(35292)
- 师范(35008)
- 经(34208)
- 北京(34090)
- 院(30423)
- 农业(30343)
- 州(29858)
- 经济学(29634)
- 师范大学(28265)
- 基金
- 项目(189165)
- 科学(148959)
- 研究(140909)
- 基金(136821)
- 家(118022)
- 国家(117008)
- 科学基金(101409)
- 社会(87969)
- 社会科(83154)
- 社会科学(83135)
- 省(74141)
- 基金项目(73471)
- 自然(65945)
- 教育(64705)
- 自然科(64394)
- 自然科学(64381)
- 自然科学基金(63191)
- 划(62131)
- 编号(58952)
- 资助(55464)
- 成果(46712)
- 重点(41671)
- 部(41291)
- 发(39741)
- 创(39733)
- 课题(39387)
- 创新(36877)
- 项目编号(36706)
- 科研(36183)
- 教育部(35830)
- 期刊
- 济(106467)
- 经济(106467)
- 研究(74970)
- 中国(43743)
- 学报(40086)
- 管理(37671)
- 科学(37189)
- 农(35118)
- 财(32963)
- 教育(30706)
- 大学(30388)
- 学学(28537)
- 农业(25022)
- 技术(22283)
- 业经(19397)
- 融(19265)
- 金融(19265)
- 经济研究(17539)
- 财经(17023)
- 图书(14837)
- 经(14452)
- 问题(13518)
- 理论(13345)
- 科技(13065)
- 实践(12488)
- 践(12488)
- 商业(12263)
- 业(12014)
- 现代(11957)
- 技术经济(11905)
共检索到363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鑫 王玖河
我国正在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为帮助居民做出合理储蓄决策应对未来养老开支,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描述居民养老和退休财务安排状况。利用家庭调查数据,计算各年龄组的储蓄和储蓄率,并把收入分为不同的来源,分析各个年龄组的收入构造,发现居民从51岁开始,储蓄率开始不断下降;61岁后居民储蓄率明显下降。年轻人的收入中,劳动收入占比比较大,一般都在50%以上;61岁后老年人收入以转移支付为主,主要是退休金的领取。通过两期世代模型研究居民的养老财务安排,对中国居民的储蓄动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储蓄是养老安排的重要渠道之一。基于此,建议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养老金融知识教育,健全覆盖养老医疗的社会保险体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王德祥 陈凯
从地位寻求视角对中国居民高储蓄动机背后的微观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当今中国居民高储蓄动机,与人们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密切相关,追求社会地位会促使人们增加具有"显示性"特点的地位性支出以维持或提升现有社会地位,这种地位性支出越大,就越会对人们的总体消费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促使人们增加储蓄以获得进行消费攀比的能力。直白一些说,人们进行储蓄的目的或动机就是为了进行相互之间的攀比,可以将人们之间的这种消费攀比看作是地位攀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解释了现阶段中国居民的高储蓄动机。使用CHIP2002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也支持了该分析结果。通过对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和不同收入阶层人群的影响差异的实证分析,发现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对年轻人地位性支出的促进作用要强于老年人;对于富人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间阶层次之,低收入人群最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杜国强
适应居民储蓄动机变化 转变储蓄工作思路杜国强储蓄分流,在市场上表现为受居民金融资产形式多样化的冲击,而实质上却是受居民储蓄动机变化的影响。因为货币是一种无意识的价值符号,但作为货币占有者的居民,却是有思想意识的。其动机不同,货币的流向也就不同。储蓄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随淑敏 彭小兵 肖云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否发挥了养老保险的"财富替代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对居民家庭消费和储蓄产生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故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从预防性储蓄视角,实证分析统筹之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居保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率;在考虑遗漏变量、自选择等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受消费惯性的影响,居民往往倾向于将城乡居保(预期)增加的家庭收入结余下来而转化为储蓄,导致储蓄率增加;另一方面,受不确定性因素和城乡居保"低保障"水平的交互影响,居民在面对收入波动、医疗、教育和婚姻等不确定性事件时仍倾向于增加家庭储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居保对低收入家庭、45岁以上的参保居民以及农村家庭储蓄率提高的促进效应更大。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评估城乡居保制度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茜茜
中国储蓄的超常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基础,基于理性消费者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假设,推导出衡量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新公式。随后,运用30个省际地区1992~2009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不同省份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德宝
当前,我国面临着消费不振、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现实问题。最新消费模型表明影响消费行为和储蓄动机的主要为预防性储蓄和遗赠性储蓄。利用该模型,并应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收入差距所导致的遗赠性储蓄动机对城镇居民的高储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引起消费不振。
关键词:
储蓄 预防性动机 遗赠动机 不确定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白茹
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降息等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收效甚微。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的迅速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相关理论和我国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相关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储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这种"挤出效应"还不明显,同时认为储蓄的增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养老保险 个人储蓄 养老保险制度 老龄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舒凡
文章以2009—2020年中国各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居民创业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居民创业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不确定性越高,居民创业率越低;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社会失业率显著提升,同时居民因预防性动机将增加其储蓄,最终社会创业率下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将恶化企业融资环境与经营环境,潜在创业者积极性受挫使社会创业活动受到显著抑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可以显著地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业活动的负面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
储蓄 生命周期动机 遗赠动机 预防性动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阳
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居民储蓄,养老保险在其中作用重要。本文将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纳入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的作用机制中,根据世代交叠模型提出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存在着倒U型影响的命题,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分析发现我国正在跨越储蓄由升至降的倒U型的拐点,养老保险制度是导致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异于生命周期假说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未来储蓄率很可能持续降低,政府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关键词:
老龄化 居民储蓄 养老保险 拐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阳
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居民储蓄,养老保险在其中作用重要。本文将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纳入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的作用机制中,根据世代交叠模型提出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存在着倒U型影响的命题,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分析发现我国正在跨越储蓄由升至降的倒U型的拐点,养老保险制度是导致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异于生命周期假说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未来储蓄率很可能持续降低,政府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关键词:
老龄化 居民储蓄 养老保险 拐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德旭
2003年2月末,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10 03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这一前所未有的金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对10万亿元居民储蓄的规模与结构、历史与趋势以及分流居民储蓄的渠道等进行了多视角分析。
关键词:
居民储蓄 直接融资 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乐一 李春风 李玉双
将流动性约束条件纳入Dynan(1993)模型对其进行扩展,构建出包含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实际利率变量的新预防性储蓄模型。理论与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更能体现我国收入等级不同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特征;在不确定性存在条件下,新引入的流动性约束变量会对面临流动性约束不同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甚至不同方向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随居民面临流动性约束的不同而变化。同时发现转轨时期仍然偏紧的流动性约束和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是抑制我国消费需求增长,加大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根源。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不确定性 流动性约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程漫江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最显著、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私人储蓄的急剧增长。经济发展本身,早已就超越了储蓄是否“笼中虎”之类的传统观念,而要求经济理论深入分析储蓄与消费、收入和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确立储蓄与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