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53)
- 2023(2222)
- 2022(1703)
- 2021(1554)
- 2020(1292)
- 2019(2668)
- 2018(2529)
- 2017(4685)
- 2016(2504)
- 2015(2694)
- 2014(2624)
- 2013(2602)
- 2012(2443)
- 2011(1991)
- 2010(1884)
- 2009(1595)
- 2008(1527)
- 2007(1465)
- 2006(1252)
- 2005(1060)
- 学科
- 济(8598)
- 经济(8463)
- 业(6950)
- 管理(6348)
- 农(4560)
- 企(4182)
- 企业(4182)
- 财(3895)
- 方法(3502)
- 中国(3293)
- 数学(3160)
- 数学方法(3142)
- 收入(3054)
- 人民(2972)
- 社会(2744)
- 农业(2709)
- 保险(2167)
- 险(2167)
- 障(2160)
- 保障(2155)
- 社会保障(2155)
- 福利(2129)
- 制(2094)
- 业经(2024)
- 结构(1965)
- 消费(1818)
- 水平(1751)
- 消费水平(1748)
- 各种(1672)
- 类型(1638)
- 机构
- 学院(33817)
- 大学(33641)
- 济(14767)
- 经济(14478)
- 管理(12984)
- 理学(11543)
- 理学院(11377)
- 管理学(11178)
- 管理学院(11107)
- 研究(10662)
- 财(8285)
- 中国(7840)
- 财经(6610)
- 京(6585)
- 经(6158)
- 科学(5554)
- 经济学(5254)
- 中心(5115)
- 财经大学(5084)
- 经济学院(4861)
- 范(4853)
- 师范(4829)
- 所(4745)
- 江(4690)
- 农(4420)
- 研究所(4276)
- 北京(4108)
- 业大(4056)
- 师范大学(3951)
- 院(3804)
共检索到48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倪志良 李琦
养老保障公共转移支付和家庭内部代际支持具有系统互补性,提高民生福祉和个体幸福是宏观调控和微观主体的共同目标。从养老保障政策的外溢性切入,将研究视角推进到养老保障对家庭内部代际支持的作用,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面板数据,从参与式养老保障和领取式养老保障类型探究养老保障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障的参与和领取显著提升了个体主观幸福感,且因个体异质性该政策效果在城乡、隔代照料方面呈现差异。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和时间代际支持在养老保障幸福效应中存在中介调节机制,代际经济支持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应加强对居民生活水平的感知并兼顾个体异质性,提高制度"人文性",关注社会保障对家庭代际支持的促进作用,推进"民生倾斜"与"幸福倾斜"的一致性,从"共治老龄化"理念出发,构建养老多元共治体系。
关键词:
养老保障 幸福感 代际支持 中介调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屈沙 刘孝斌
基于CGSS2018及2021年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户籍转换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转换有助于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自致型农转非的幸福感提升效应高于外致型农转非。户籍转换对低收入层次或低教育层次自致型农转非群体和高收入层次或低教育层次的外致型农转非群体的幸福感起到显著提升作用。户籍转换可通过社会资本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且较外致型农转非而言,社会资本对自致型农转非幸福感提升的中介作用更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梅霞 杨柠泽
公民对主观幸福感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治理的主要价值追求。从财政支出效率视角对中国的伊斯特林悖论进行解释。基于CGSS数据和省级宏观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实证探究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有助于增进居民主观幸福感;财政支出效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到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性别影响;与其他群体相比,低收入、东部地区和女性群体在财政支出效率提升的过程中拥有更高的幸福感。机制分析发现,财政支出效率还会缓解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相对剥夺感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而增进居民主观幸福感。据此,提出加强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进而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锋 郭锦墉
幸福是共同富裕背景下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最终追求,其影响因素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拓展。探寻居民幸福感提升路径始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网络购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购物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且各维度的幸福感效应具有差异性;相对于城镇居民和高消费水平居民,网络购物对农村居民和低消费水平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更显著,说明网络购物不仅能够提升整体居民幸福感,而且能够缩小居民间幸福感差距,共享幸福。因此,政府应重视网络购物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提升居民互联网使用技能,以提升居民互联网使用意愿和使用能力,从促进居民网络购物视角发挥互联网使用的幸福感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阳一漪 张骥
本文利用cgss2015的调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的房价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房价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房价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住房面积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住房产权与居民幸福感显著相关,且拥有房产越多,居民的幸福感越高;房价上涨对有房产的居民来说,增加了资产价值,具有财富效应,但对于房价上涨预期强烈、住房改善需求大、所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居民来说,仍然会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主观幸福感 住房产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叶秀 宁艳杰
采用社区环境调查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的方式,对北京市城区的457名社区居民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15.6368±3.9625)良好。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社区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景观优美"、"邻里关系良好"等5个指标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社区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反映了居民对社区环境的需求,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来规划、建设和管理社区,让社区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关键词:
社区居民 社区环境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踪程 陈立文
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供给与居民居住体验互动的视角,综合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理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将居民福利认同、能力空间上的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三者间的影响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作用路径;保障性住房的住房品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住房品质的改善未必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保障性住房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明显的福利效应;住房满意度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最后,从综合供给体系、新型分配模式、信息管理制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洁菲 姚树洁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OrderedProbit、IV Probit、2SLS和OLS模型研究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主观评价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构造努力指数探讨了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之一的努力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社会客观收入差距越高、居民对社会收入差距主观评价越高,居民主观幸福感越低。(2)收入差距扩大会损害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城市居民对收入差距的主观评价会通过“负向预期”作用机制削弱其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损害当下幸福感。(3)努力指数对城乡、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努力指数对最低收入组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一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技能不足等原因,努力程度的提高并不能有效提高这类居民收入水平;二是对于部分努力程度较低的最低收入居民来说,政府转移支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没有劳动报酬所产生的负幸福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新东 宫舒文
文章在构建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武汉市、宜都市和神农架林区三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莹莹 彭代彦
文章利用中国CGSS(2011—2013)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了腐败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降低了中国居民幸福感,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相对收入来实现。分组分析结果表明:腐败显著降低了低收入阶层、城市地区(或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腐败对其他收入阶层、农村居民(或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腐败 幸福感 收入阶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苏梽芳 王海成 郭敏
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应用半参排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食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社会人口、经济和情形性因素之后,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分组检验还发现,食品价格上涨对农村户籍和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幸福感影响更大;由于家庭仍然是抵御通胀风险冲击以平滑消费的重要来源,生活费用分担人数越少,食品价格上涨对幸福感影响越大;相对就业不稳定的人群,就业稳定者因为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性较小而幸福感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更小。文章认为政府应该稳定食品价格,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加大对弱势群体的食品价格补贴,以增强居民抗食品通胀风险的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华强
文章依据北京市居民幸福指数调查的问卷数据,根据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相关理论选取变量指标,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因素及其变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主要受到六个生活评价指标的影响,并且发现物质条件状况满意度的评价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基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为探索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因素提供一种研究方法,并且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冰涛 毛桂蓉 苏剑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增进人民幸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实证分析个体慈善捐赠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慈善捐赠行为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正向且稳健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提升社会关联能力、提高社会地位以及增加积极情绪是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慈善捐赠行为对居民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在高收入满意度人群、城镇人群、低学历人群、中年人群,以及北方和西部地区样本中表现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当下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党云晓 张文忠 余建辉 谌丽 湛东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重视自身生活的幸福程度。学术界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注虽然由来已久,但是鲜见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尤其是评价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本文以北京为例,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构建了个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框架,分析了不同社会属性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度了制度与政策等因素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社会经济属性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明显;制度因素对个体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拥有本地户口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外地户口居民;工作时间和通勤时间的增加都能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迁居能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然而频繁迁居和更换工作却会降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生活开心度 北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新东 程翔宇
文章在构建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调查数据,分析湖北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发现,社交关系、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二级指标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工作压力、贫富差距、保障体系、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交通出行和政府效率等三级指标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结构方程模型 指标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