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0)
2023(10447)
2022(9247)
2021(8797)
2020(7451)
2019(17277)
2018(17228)
2017(33892)
2016(18322)
2015(20737)
2014(20705)
2013(20657)
2012(18800)
2011(16686)
2010(16435)
2009(15176)
2008(14732)
2007(12512)
2006(10749)
2005(9347)
作者
(51743)
(42840)
(42457)
(40435)
(27294)
(20515)
(19417)
(17046)
(16350)
(15291)
(14777)
(14359)
(13407)
(13368)
(13337)
(13058)
(12847)
(12786)
(12154)
(12071)
(10588)
(10323)
(10275)
(9722)
(9648)
(9454)
(9440)
(9416)
(8550)
(8322)
学科
(69027)
经济(68932)
(53208)
管理(51873)
(42107)
企业(42107)
方法(35245)
数学(30792)
数学方法(30454)
(21969)
中国(20076)
(19262)
业经(15080)
(14938)
(13734)
地方(13514)
农业(13066)
(12606)
财务(12546)
(12544)
财务管理(12521)
银行(12511)
理论(12331)
企业财务(11877)
(11787)
(11737)
贸易(11725)
(11397)
(11382)
保险(11306)
机构
大学(254811)
学院(251869)
管理(105772)
(98029)
经济(95791)
理学(91800)
理学院(90842)
管理学(89294)
管理学院(88844)
研究(80341)
中国(63238)
(54081)
科学(50330)
(47168)
(39352)
(38119)
财经(37739)
业大(37677)
中心(37364)
研究所(36038)
(35196)
北京(34467)
(34405)
(32211)
师范(31950)
农业(29677)
(29278)
(29019)
经济学(28811)
财经大学(28403)
基金
项目(177311)
科学(139244)
研究(129919)
基金(129400)
(112044)
国家(111084)
科学基金(96053)
社会(81199)
社会科(76758)
社会科学(76734)
基金项目(69334)
(68074)
自然(63385)
自然科(61925)
自然科学(61910)
自然科学基金(60776)
教育(58817)
(57663)
资助(53791)
编号(53412)
成果(42808)
(39024)
重点(38651)
(36531)
(36301)
课题(35611)
科研(34208)
创新(34022)
教育部(33696)
大学(33343)
期刊
(103061)
经济(103061)
研究(76474)
中国(45573)
学报(39161)
管理(36773)
科学(36494)
(34906)
(34281)
大学(29825)
学学(27998)
教育(26190)
(24831)
金融(24831)
农业(23895)
技术(21149)
财经(17500)
业经(16336)
经济研究(15927)
(14619)
理论(14203)
图书(13955)
实践(13290)
(13290)
问题(13088)
科技(12274)
技术经济(12178)
(11747)
现代(11458)
(11244)
共检索到361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穆怀中  闫琳琳  张文晓  
本文从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入手,根据养老金计发办法及约束因素,提出"基础养老金收入再分配系数"原理和数理模型,据此延伸出分层平均统筹类型与分比例统筹类型下全国统筹各方案,测算全国统筹各方案下的收入再分配系数,并依据希克斯改进、生存公平、劳动公平三种检验,评估全国统筹各方案的收入再分配效果。研究表明,选择10%替代率的中央统筹分比例统筹类型作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起步方案,实现了适度的收入再分配,可以稳妥地衔接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省级统筹向全国统筹的合理对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穆怀中  宋丽敏  
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集中体现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缩小收入差距和有利于流动人口养老金异地接转两大主要功能。本文从收入再分配入手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合理性及实现路径,构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系数总模型和分系数模型,提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两类型"和"五方案",并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给付水平、收入再分配系数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生存公平和劳动公平检验确定了替代率10%的中央统筹模式为现阶段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起步最优方案,进而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文广  李冰  卢舒  宋可  
推动基本养老保险由省级统筹向全国统筹过渡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心,对于实现经济的公平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2006—2017年全国3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基础养老金省级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后,不同地区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为研究对象,从统支视域出发,采用渐进式计发办法预测2041年统筹层次提升后,各地区不同收入群体的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并结合泰尔指数和离散系数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结果发现:养老金统筹层次提升存在着显著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但各地区养老金待遇差距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无必然联系。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苏明  杨良初  王敏  李三秀  赵大全  
如何通过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解决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参保与转移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本文从研究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对流动人口影响的分析入手,对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和流动人口的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解决流动人口参保和转移接续的简要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彬斌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多年维持着统筹层次低、地域分割明显、区域互济功能欠缺的状态。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国家政策多次敦促要升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但执行进展缓慢,其中涉及到诸多瓶颈制约因素,以及统筹层次提高可能导致的潜在成本—大量提前退休现象的产生。可以说,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最大难处在于统一各方的认识,这涉及到打破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现有的利益格局。因此,推动全国统筹不能采用一蹴而就的休克式疗法,而应当从总结现有的经验着手,权衡得失、扬长避短,在巩固省级统筹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实现全国统筹的路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德浩  
统筹层次作为贯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过程的难点问题,其实质是如何合理配置政府间的养老保障责权。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和单一制国家结构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统筹层次的提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统筹层次问题,为最终实现全国统筹打下基础,应该在明确转轨成本筹资渠道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在财政补贴方面的责任,并建立有效的养老保险结余资金管理体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冬敏  
当前绝大多数新农保试点地区都实施了县级统筹。在县级管理过程中,由于地域和人数的局限性,基金只能在小范围内管理运行、自我周转,且不同统筹单位间政策不统一,难以互通互联。这种较低的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导致政策碎片化,抗风险能力差,不利于人员流动。基于现阶段新农保试点工作经验,加之城镇养老保险提高统筹层次工作的示范,应建立起"统一政策、分级实施;统一预算、分级调剂;统一考核、属地管理"的新农保全国统筹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登新  周亚娇  
文章基于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变迁过程的梳理,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总结变迁的基本特点,分析省级统筹安排下制度的非均衡状态,探讨当下推进全国统筹的动力和条件。通过研究发现,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应以全国统筹为导向推动制度渐进式变迁;政府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供给主体,政府应该在制度供给中处于中立地位,兼顾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同时,在推进全国统筹过程中,应顺势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分担,避免制度被"锁定"在无效率的状态而导致停滞。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登新  周亚娇  
文章基于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变迁过程的梳理,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总结变迁的基本特点,分析省级统筹安排下制度的非均衡状态,探讨当下推进全国统筹的动力和条件。通过研究发现,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应以全国统筹为导向推动制度渐进式变迁;政府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供给主体,政府应该在制度供给中处于中立地位,兼顾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同时,在推进全国统筹过程中,应顺势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分担,避免制度被"锁定"在无效率的状态而导致停滞。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登新  周亚娇  
文章基于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变迁过程的梳理,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总结变迁的基本特点,分析省级统筹安排下制度的非均衡状态,探讨当下推进全国统筹的动力和条件。通过研究发现,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应以全国统筹为导向推动制度渐进式变迁;政府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供给主体,政府应该在制度供给中处于中立地位,兼顾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同时,在推进全国统筹过程中,应顺势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分担,避免制度被"锁定"在无效率的状态而导致停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彬斌  吴要武  
借助于双差分模型分析框架,在平均水平上估计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政策与退休发生率变化的因果关系,并基于政策执行模式的省际差异化,进行了分省估计。实证结果显示,不同政策的实施所导致的提前退休效应在不同的改革省份存在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省份采取了不同的统筹改革模式,统收统支模式比预算管理模式诱导了更多的提前退休。这一研究结论为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改革的成本评估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范君晖  
由于最初制度设计时的路径选择,我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偏低,而低层次统筹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将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到全国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要求。虽然目前我国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还存在制度上、财政上的阻力,但从客观条件看,中国的财力有能力实现全国统筹。应明确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改革目标,划清养老保险机构的责任界限,并改革统筹账户的基金分配办法,调动发达地区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明  杨良初  王敏  李三秀  赵大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2000年流动人口为1.4亿多人,2014年已经达到2.5亿多人,即全国有1/5的人口在流动。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和增加引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问题。而当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统筹责任不明确,制约了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接续转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优化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布局,改革户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卢建平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保障措施尚未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正由低向高艰难推进。全国各地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计发办法和计发基数、待遇水平均存在一定差异,短期内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重大的阻力与困难,可以尝试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责,改革养老保险计发制度和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将养老保险机构改为垂直管理体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寇明风  
目前,由于日益严峻的基础养老金财务隐患和支付压力,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面临着严重的冲击。作为养老保险改革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从理论上讲,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中央政府才能在全国各地养老金之间实现调剂余缺,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