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8)
- 2023(10515)
- 2022(9020)
- 2021(8232)
- 2020(7131)
- 2019(16675)
- 2018(16194)
- 2017(31966)
- 2016(17386)
- 2015(19742)
- 2014(19879)
- 2013(19823)
- 2012(18555)
- 2011(16628)
- 2010(16656)
- 2009(15830)
- 2008(15881)
- 2007(14533)
- 2006(12495)
- 2005(11455)
- 学科
- 济(73562)
- 经济(73472)
- 业(50001)
- 管理(47500)
- 企(37975)
- 企业(37975)
- 方法(37736)
- 数学(33822)
- 数学方法(33534)
- 中国(21270)
- 农(20549)
- 财(19802)
- 制(15750)
- 学(15178)
- 贸(15119)
- 贸易(15112)
- 易(14687)
- 银(14582)
- 银行(14537)
- 业经(14117)
- 行(13814)
- 融(13724)
- 金融(13722)
- 农业(13283)
- 务(12618)
- 财务(12598)
- 财务管理(12562)
- 地方(11960)
- 企业财务(11902)
- 险(11455)
- 机构
- 大学(258646)
- 学院(255162)
- 济(110197)
- 经济(108025)
- 管理(97472)
- 研究(87637)
- 理学(83181)
- 理学院(82296)
- 管理学(80887)
- 管理学院(80418)
- 中国(71266)
- 京(54184)
- 财(52951)
- 科学(52885)
- 农(47219)
- 所(45615)
- 财经(42288)
- 中心(41214)
- 研究所(41207)
- 业大(39335)
- 江(38601)
- 经(38548)
- 农业(37723)
- 经济学(35883)
- 北京(34326)
- 经济学院(32686)
- 财经大学(31828)
- 院(30920)
- 范(30444)
- 州(30124)
- 基金
- 项目(167378)
- 科学(131210)
- 基金(123572)
- 研究(118228)
- 家(108916)
- 国家(108022)
- 科学基金(91639)
- 社会(76074)
- 社会科(72065)
- 社会科学(72040)
- 基金项目(64530)
- 省(63449)
- 自然(60404)
- 自然科(59059)
- 自然科学(59033)
- 自然科学基金(58011)
- 划(54729)
- 教育(54224)
- 资助(52471)
- 编号(46663)
- 部(38209)
- 成果(38039)
- 重点(37967)
- 发(35217)
- 创(34299)
- 科研(33105)
- 教育部(32772)
- 创新(32204)
- 国家社会(31909)
- 课题(31871)
共检索到382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行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的养老保险,为广大参与者提供了养老保障。除宏观层面的养老保障之外,养老保险对参与者个体的影响还体现在微观层面,即对个体劳动时间和工资率产生影响。通过对1991~2018年我国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发现,1995年前和1995年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男性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劳动力婚否特征差异等不同情况下养老保险对个体劳动时间和工资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为了验证这些差异,首先通过宏观数据的变化来描述这种差异;其次通过差分回归分析来验证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最后提出提高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效用的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建亮 钟涨宝
基于对中国5省样本农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化与农地重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高,但是社会养老保险的完善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化进程将会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社会养老保险可以消减农地的养老保障功能,从而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劳动力市场化可以消减农地的就业保障功能,从而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而劳动力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又得益于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因而人力资本也直接影响了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奕山
中国乡村劳动力长期存在"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兼业行为。文章以农时为视角,分析劳动力非农转移进程中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及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随着非农就业工资的上升,总体上乡村劳动力先后减少了在农闲和农忙时段的农业劳动时间投入,作为替代的非劳动要素投入的及时性影响其投入效果,部分农业劳动力通过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延长农忙时间并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受农时影响,乡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具有不稳定特征。随着乡村人口的更新换代,农时对乡村劳动力的影响趋于弱化,其非农就业趋于稳定。文章认为,在农时仍然影响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的情况下,促进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重视并结合农时规律。
关键词:
农时 农业生产 非农就业 劳动时间配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安
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只有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物化劳动),没有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活劳动)的耗费。劳动力的生产也有劳动时间的耗费。劳动力的自然再生产时间不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时间、即学习劳动的时间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劳动力的物化劳动,如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等;二是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即学习劳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文太林
劳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劳动力的有效配置离不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市场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流动性方面。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导致老年劳动参与率低、企业供款率高不利于其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劳动力的吸纳、劳动力跨统筹区域流动难。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完善。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劳动力市场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佳弋
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体现在其对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供给质量以及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由此,本文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完善退休政策、保持合理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以及废除养老金双轨制等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劳动力供给 弹性退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军英 刘俊杰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实际所需劳动力、非农就业隐性失业劳动力数量的测算,估算出了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为594.6万人,并结合调查数据对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女性劳动力占剩余劳动力的比重较大,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劳动时间 非农就业 结构分析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苏群 崔悦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2014年两期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消除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的影响,对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差异变动进行分位数分解。通过分析发现,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工资变化的差异,能够由个体特征变化解释的部分所占比例较低,绝大部分都是由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分布顶端的歧视现象更加严重。这说明长期以来与户籍制度相关的资源和利益分配规则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消失,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工资歧视问题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文静
文章利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工资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程度。企业层面的计量结果显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决定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变化并非同步。垄断行业工资、劳动力成本对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变化更加敏感,而竞争行业更倾向于"挤压"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应带来的工资水平的提高,并且不愿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支付更多的劳动力成本。所有制分割状态下的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倾向于"挤压"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高工资收入、支付的高劳动力成本,而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杰 高文书
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放缓对于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构成重大挑战,制度的可持续性、公平性与效率损失问题将在"十三五"期间凸显。养老保险体系暴露出的复杂问题既有体制转型不彻底的原因,也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亦有制度设计自身的缺陷。改革的顶层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体系内部调整,应该置于劳动力市场和整体经济框架之中。制度长期稳定运行始终要依靠持续的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发展,改革方向是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养老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劳动力市场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毅 穆怀中 陈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减少了农民乡城流动就业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集中表现为农民在城乡劳动力市场就业中,不再盲目单以工资收入与社会保障享有量作为稳定就业决策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就业机会、迁移成本、工作环境等因素,提高了劳动就业的理性和自主性。实证分析表明,自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农民工就业流向出现结构变化,中西部和本地就业农民工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外出打工意愿。这有利于挤出人口城镇化的"水分",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颜迪 刘盼 袁璐璐 罗楚亮
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背景下,探究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劳动供给和异质性劳动力的世代交叠(overlapping generations, OLG)模型,来考察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对劳动力市场就业以及不同技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会增加经济中的劳动供给,并且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供给增加得更多。基于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的经验研究发现,养老保险缴费率与企业雇佣人数之间呈现显著的反向变动关系,而与企业员工技能结构呈现显著正向变动关系;异质性结果表明,养老保险缴费率对非国有控股企业的雇佣规模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意味着,“减税降费”导致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有助于增强企业雇佣规模,尤其是促进低技能人员的就业,从而有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
关键词:
养老保险缴费 就业 劳动力结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范如国
本文分析了效率工资的索洛模型和Shapiro-Stiglitz模型存在的局限性,认为由于工资合约具有非完备性特点,通过工资合约对员工进行完全激励是困难的;基于重复博弈理论构建了同时考虑内外部劳动力市场要求的效率工资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企业和员工在效率工资博弈过程中的行为和策略,阐述了效率工资的经济效用,尤其是具有的"事前激励"和"事后激励"两种效率价值;揭示了该模型比均衡效率工资模型具有的更为丰富的经济内涵,认为效率工资需要与其他激励机制相互补充才能实现其激励目的。
关键词:
效率工资 博弈 劳动力市场 经济效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慧卿 周国富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in China.Owing to various reasons,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 is not quite favoring.We establish an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 model in the basis of existing models to accord with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and apply the transfer model established in previous chapt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 in China.Then we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advices.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永照
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劳动收入比重偏低会对收入分配公平、消费投资平衡和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成因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采用我国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比重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二元经济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是二元经济转型的特定发展阶段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约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趋势呈U型规律。
关键词:
农业劳动 劳动力市场 劳动收入 城乡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