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59)
2023(20805)
2022(17942)
2021(16705)
2020(14333)
2019(32856)
2018(32322)
2017(61144)
2016(33575)
2015(37875)
2014(37621)
2013(37200)
2012(34287)
2011(30993)
2010(30711)
2009(28722)
2008(28449)
2007(25217)
2006(21810)
2005(19113)
作者
(99850)
(83428)
(82841)
(79019)
(52973)
(40183)
(37884)
(32771)
(31610)
(29656)
(28282)
(28108)
(26378)
(26260)
(25882)
(25804)
(25532)
(24715)
(23963)
(23924)
(20866)
(20396)
(20277)
(18917)
(18842)
(18471)
(18453)
(18445)
(16950)
(16546)
学科
(133076)
经济(132846)
管理(93550)
(91072)
(73840)
企业(73840)
方法(64469)
数学(55975)
数学方法(55272)
中国(38125)
(36313)
(35059)
(30150)
业经(29535)
(26586)
贸易(26576)
(25832)
(25414)
地方(24967)
农业(23928)
(22534)
财务(22447)
财务管理(22400)
理论(22149)
(22099)
银行(22012)
企业财务(21208)
(21196)
(20915)
金融(20910)
机构
大学(482787)
学院(478790)
(190898)
经济(186894)
管理(185105)
研究(164151)
理学(160541)
理学院(158695)
管理学(155598)
管理学院(154751)
中国(125208)
科学(104838)
(102903)
(87535)
(87258)
(84137)
研究所(77199)
业大(76833)
中心(75573)
财经(70819)
(69149)
农业(69112)
北京(65075)
(64498)
(61766)
师范(61018)
(58857)
经济学(58086)
(55823)
财经大学(52820)
基金
项目(330848)
科学(257849)
基金(240263)
研究(233145)
(212847)
国家(211099)
科学基金(179272)
社会(147073)
社会科(138878)
社会科学(138838)
(128526)
基金项目(126857)
自然(119417)
自然科(116661)
自然科学(116620)
自然科学基金(114520)
(109466)
教育(107378)
资助(100166)
编号(93412)
成果(75328)
重点(74744)
(72540)
(69512)
(67947)
课题(64548)
科研(64515)
创新(63566)
计划(62163)
教育部(61442)
期刊
(201131)
经济(201131)
研究(137578)
中国(88961)
学报(86030)
(78312)
科学(74729)
(66605)
管理(64562)
大学(63680)
学学(60230)
农业(53328)
教育(47897)
(43234)
金融(43234)
技术(39818)
财经(34107)
经济研究(33329)
业经(32171)
(29208)
(28345)
问题(26190)
(24603)
图书(23828)
统计(23778)
科技(23158)
技术经济(22615)
理论(22039)
(22037)
业大(21970)
共检索到694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欢  张跃华  
在考虑生育子女的经济动机和功能的情况下,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两期决策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养老保险会对生育意愿产生挤出效应。之后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2012年、2013年和2015年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利用泊松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估计了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养老保险使得总生育意愿下降了14.1%,生育儿子意愿下降7.2%,生育女儿意愿下降5.4%。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一负向影响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中,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淑英  田艳芳  
基于3 953份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经济资本负向影响显著,每增加一个单位,参保概率降低13.4个百分点;家庭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显著,每增加一个单位,参保概率提高16.5个百分点;家庭自然资本负向影响显著,每增加一个单位,参保概率降低9.7个百分点;家庭人力资本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玲  刘章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玲  刘章艳  
本文利用CGSS(2010)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压力感知的影响,从心理层面的压力感知这一新视角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效果进行考察,也为深入探究基本养老保险与消费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益思考。研究发现:基本养老保险显著增加了居民在服装、食品、交通通讯、文化休闲娱乐等当期消费项目的压力感知,而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其他消费项目中则无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效应在不同群体中有所差异,低收入、农村群体的食品等生存型消费支出压力感知明显增加,高收入、城市群体则是文化休闲娱乐等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支出压力感知显著增大,这些均表明居民消费压力感知对现阶段基本养老保险以及消费拉动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三峰  杨德才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m-Logit模型检验了农民个体特征因素对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干部利益假说在土地调整过程中并不存在;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年龄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加及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并没有使农民放弃其对土地的占有;基于土地的保障功能和"恋土情结",人均土地较少的农民倾向于通过土地调整来获得土地;农民及其家庭成员在享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后,其土地调整倾向会显著降低。因此,要解决政府稳定土地承包权政策与农民偏好土地调整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一方面要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另一方面要建设和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洪振  钊阳  
本文将CGSS2010微观调查数据与相应的城市宏观水平数据相结合,在深入刻画社会信任和公众环境保护的逻辑关系基础之上,采用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对公众环境保护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任能显著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愿和增加实际环境保护行动,并且环境保护意愿是社会信任影响公众环境保护行为重要的影响机制和作用途径。另外,内生性检验表明,收入再分配制度的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提升等提升社会公平感的举措也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鹏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炜  姬明曦  杨沫  
基于CGSS2013微观调查数据集和2013年省级宏观数据的研究发现,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是导致我国居民社会信任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平均而言,外来人口流入能显著降低人口流入省份的居民社会信任水平,提高人口流出省份的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相比本地居民,外来人口增加对外地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的负向影响更大;相比本地农业户籍的居民,外来人口增加对本地非农户籍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的负向影响更大。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对于提高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曾希灵  刘志铭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快速城市化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社会信任水平下降是可能的负面影响之一。城市化会打破原有的社会网络、引发资源争夺、增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引起原有居民对新移民的排斥,这些均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并恶化社会信任。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任水平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特别是,快速的城市化会显著降低社会信任水平。鉴于社会信任水平下降会导致许多重大负面影响,政府部门非常有必要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关注这一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林森  程思琪  
已有的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的研究多基于宏观层面,较少关注"收入→消费"作用机制的中介和调节因素。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从个体层面分析了收入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收入、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对文化消费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且收入通过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可间接促进文化消费;城市居民收入对其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农村居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马良  蔡晓陈  
本文基于2011-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创业对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能够显著地提升创业者的主观幸福感,并且这种幸福感将随着创业动机、性别差异、创业地区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创业带来的货币回报并没有直接带来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而创业带来的非货币回报如自主权和自我预期的提升才是创业者主观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原因。然而,创业也给创业者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休息不足、学习充电时间减少以及对社会不信任程度增加等。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完善的创业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国的"幸福悖论"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区域和城乡存在的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航燕   任昱昭   李佳佳  
本文通过将省级、城市数据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微观数据相匹配,在测度环境基尼系数基础上,采用Pr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环境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显著降低了居民幸福感,而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却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环境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区域和城乡异质性,环境不平等对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水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对城镇居民的影响比农村居民大,工业废气则相反。在环境不平等影响幸福感的路径中,经济增长和健康状况是重要的作用机制,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健康状况只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加强环境治理,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建设与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对新时代中国政府提高居民幸福感,走出“伊斯特林悖论”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向昉   徐文   张友浪  
探析居民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有助于推动社区构建情感共同体,破解社会碎片化和陌生人社区的困境。本文提出社区共同体情感包含邻里互动、信任程度和公共参与三个维度。借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和一系列二分和有序logit模型,从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和政治面貌三个方面探析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在中国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越高、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倾向于拥有更强的社区共同体情感。根据我国社区和居民的特征,进行分类治理、政府进行引导促进民主协商和社区自治是提高社区共同体情感的有益尝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