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4)
2023(10308)
2022(8941)
2021(8170)
2020(7221)
2019(16554)
2018(16571)
2017(31966)
2016(17613)
2015(20101)
2014(20700)
2013(20384)
2012(18999)
2011(17229)
2010(17567)
2009(16579)
2008(16979)
2007(15704)
2006(13602)
2005(12581)
作者
(51899)
(43523)
(43352)
(41635)
(27616)
(21012)
(20104)
(16973)
(16410)
(15771)
(14824)
(14616)
(14033)
(13785)
(13754)
(13658)
(13466)
(12892)
(12758)
(12459)
(10804)
(10717)
(10629)
(9898)
(9891)
(9839)
(9813)
(9704)
(8845)
(8647)
学科
(69333)
经济(69217)
管理(56052)
(53740)
(43402)
企业(43402)
方法(32781)
数学(28726)
数学方法(28443)
(24599)
(20634)
中国(19781)
(19477)
业经(15176)
(15032)
银行(15004)
(14961)
财务(14922)
财务管理(14869)
(14146)
企业财务(14033)
(13669)
(13388)
贸易(13382)
(13185)
金融(13181)
(13023)
(12755)
农业(12155)
地方(12124)
机构
大学(258706)
学院(258448)
(106165)
经济(103697)
管理(98126)
研究(82929)
理学(82871)
理学院(81962)
管理学(80581)
管理学院(80075)
中国(68296)
(56210)
(54190)
科学(49572)
财经(43142)
(42685)
(42627)
(41631)
中心(39629)
(38810)
研究所(37933)
业大(36799)
北京(34395)
农业(33429)
经济学(33276)
(32632)
财经大学(31785)
(31535)
师范(31200)
经济学院(30136)
基金
项目(161807)
科学(126222)
研究(119737)
基金(116672)
(100405)
国家(99514)
科学基金(85096)
社会(75311)
社会科(71149)
社会科学(71128)
(63604)
基金项目(61549)
教育(56141)
自然(54270)
(53064)
自然科(52963)
自然科学(52946)
自然科学基金(52023)
编号(49777)
资助(48520)
成果(41635)
(36648)
重点(36288)
课题(34468)
(34388)
(33507)
(33490)
教育部(31661)
(31629)
创新(31445)
期刊
(120509)
经济(120509)
研究(80254)
中国(54104)
(47060)
(38704)
学报(38613)
管理(35509)
科学(34731)
(30189)
金融(30189)
大学(29419)
学学(27623)
教育(27185)
农业(24880)
技术(23106)
财经(21900)
业经(19140)
经济研究(18695)
(18563)
问题(15791)
理论(13459)
财会(13366)
(13228)
技术经济(13165)
(12876)
(12735)
实践(12169)
(12169)
统计(11997)
共检索到396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许志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收入分配差距也随之扩大并已到了畸高的程度,而初次分配问题尤为突出。养老保险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综合手段和有效工具,不只具有传统认识中的再分配功能,也有助于初次分配公平。养老保险缴费能够调节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格局,但由于企业转嫁缴费负担的可能性,加之缴费基数不实、缴费率虚高的客观存在,养老保险制度使得我国初次分配格局更加难以有效均衡。因此,应改革优化现行养老保险缴费政策,降低企业缴费率,并进行相关综合配套改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庞志  王宇静  
文章将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分为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型和储蓄积累型三种类型,通过分析每种类型代表性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特征,概括总结三种类型养老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资金来源、筹资方式、筹资原则、给付条件、保障水平、再分配效果等多个方面再分配效应上的特征。可以看到,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果最强,社会保险型居中,储蓄积累型最弱。尽管如此,三种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均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适应,只是内容和特征上的差异,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之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薛惠元  张德明  
新农保的筹资机制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该文利用2008年全国人口、财政等方面的数据,分别对个人、集体、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筹资能力做出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全国绝大多数农民有能力缴费,集体可补可不补,中央财政"不差钱",而筹资最困难的便是地方财政,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地方财政。因此,需要重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合理划分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责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志  邢华彬  肖夏璐  
文章通过建立精算模型,运用净转移额和转移率两个测算指标,测算了利率、工资增长率、入职年龄、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的变动对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利率水平越高,职工获得的养老保险收益就越小,代际间的再分配效应就越弱;工资增长率越高,职工获得收益的人数就会越多,收益程度也就越大,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就越强;入职年龄的大小与养老保险收益负相关,缴费年限与养老金收益正相关,这符合养老保险制度"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设计初衷;职工在养老保险中获得的终生收益与退休年龄的早晚直接相关,退休年龄推迟的越晚,职工获得的终生收益就越小,再分配程度就越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志  邢华彬  肖夏璐  
文章通过建立精算模型,运用净转移额和转移率两个测算指标,测算了利率、工资增长率、入职年龄、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的变动对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利率水平越高,职工获得的养老保险收益就越小,代际间的再分配效应就越弱;工资增长率越高,职工获得收益的人数就会越多,收益程度也就越大,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就越强;入职年龄的大小与养老保险收益负相关,缴费年限与养老金收益正相关,这符合养老保险制度"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设计初衷;职工在养老保险中获得的终生收益与退休年龄的早晚直接相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鲍艳秋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制度的整体安排、改革措施的一致性等原因,使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发展中显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导致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差距悬殊的养老保险双轨制,已在近年来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之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运行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大,影响了社会公平,也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付钢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本文对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特殊原则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在改革的具体模式上,三支柱养老保障体制同样适合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公务员职业养老年金是充分体现该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特殊原则的层次,通过设计政策性的团体年金保险展开这一层次的建设,既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又可以保障公务员利益,规范公务员行为,进而实现制度改革目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华  
文章从养老保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演变、我国养老保险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演谈起,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中政府和市场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养老保险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对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韩烨  
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两套完全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即"福利化"的退休金制度和"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称为"双轨制"。自2009年人社部下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来,来自各方的阻力和压力迫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搁浅。伴随着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出台,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的问题又被推到"风头浪尖"。笔者认为,应明确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的价值理念,推进机关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同步协调改革;建立并完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的"社会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公务员群体与其他劳动者群体基本养老金的整合,形成统一的国民基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德浩  
文章借助于"黄金律"的概念,将养老保险计划再分配效应的效率量化,从而建立一个可操作的效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代际交叠模型,对如何实现"黄金率"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搭配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养老保险的制度选择提供了理论上的探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园琪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被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现代保障制度的核心构成之一,在增进民生福祉、共享美好生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养老保险自然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和关注,这也使得对养老保险制度不断进行完善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议,以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不断完善,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达到人民群众的期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许琳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供求严重失衡,个人帐户“空帐”运行,反映了养老制度的转制成本问题。解决这一难题应加大政府投入,变现一部分国有资产用于弥补养老基金之不足,加大收缴、清欠力度,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加大国家对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试发行社会保障彩票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俊杰  任丽芳  魏江锋  
随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高速增长,规模巨大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通过投资股票市场保值增值再次成为热点问题。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必要性分析(一)投资股票市场是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末累计结余近2万亿元。未来一段时期内由于参保在职人群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锁凌燕  
中国正在积极地完善三支柱式的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险个税递延优惠政策出台的共识基础已初步具备人口老龄化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给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精神各个方面都带来重大影响,对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所带来的冲击更是直接而深远。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是,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在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之间求取平衡,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崔玉江  
一、我国农村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一)政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和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各行各业都在思考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