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09)
2023(17228)
2022(14472)
2021(13781)
2020(11790)
2019(27273)
2018(27295)
2017(51415)
2016(27947)
2015(31778)
2014(31818)
2013(31079)
2012(28691)
2011(25758)
2010(25724)
2009(24175)
2008(24032)
2007(21437)
2006(18446)
2005(16901)
作者
(78585)
(65978)
(65548)
(62858)
(41729)
(31456)
(30027)
(25765)
(25048)
(23336)
(22442)
(22284)
(20936)
(20852)
(20660)
(20658)
(19697)
(19486)
(19070)
(18852)
(16393)
(16056)
(16035)
(15020)
(14849)
(14799)
(14569)
(14426)
(13271)
(13037)
学科
(111236)
经济(111073)
管理(80414)
(76627)
(62757)
企业(62757)
方法(51300)
数学(45257)
数学方法(44742)
中国(34062)
(32820)
(30213)
(28461)
业经(24239)
(22161)
贸易(22147)
(21738)
银行(21699)
(21629)
(21550)
(20710)
(20159)
金融(20151)
(19720)
(19716)
财务(19656)
财务管理(19601)
农业(19027)
地方(18985)
企业财务(18577)
机构
大学(395045)
学院(392066)
(166549)
经济(163175)
管理(150072)
研究(134618)
理学(128239)
理学院(126856)
管理学(124653)
管理学院(123914)
中国(107591)
(83767)
(81586)
科学(79138)
(67326)
(63986)
财经(63483)
中心(62716)
研究所(60771)
(58977)
(57780)
业大(55860)
北京(53125)
经济学(52250)
农业(50211)
(50014)
师范(49482)
(48701)
财经大学(47257)
经济学院(47022)
基金
项目(259092)
科学(204675)
研究(190308)
基金(189985)
(165413)
国家(164053)
科学基金(140754)
社会(122162)
社会科(115777)
社会科学(115751)
基金项目(99305)
(99073)
自然(89835)
教育(88744)
自然科(87790)
自然科学(87762)
自然科学基金(86222)
(84252)
资助(78578)
编号(76290)
成果(63360)
(59130)
重点(58584)
(54658)
(53665)
课题(53367)
国家社会(51513)
教育部(51118)
(50444)
创新(50355)
期刊
(180384)
经济(180384)
研究(120672)
中国(82396)
(65349)
学报(60100)
(57836)
管理(55876)
科学(55418)
大学(46616)
学学(43708)
教育(43652)
(42038)
金融(42038)
农业(38820)
技术(34965)
财经(32001)
经济研究(29694)
(27482)
业经(27336)
问题(23653)
(21658)
(20868)
统计(19580)
(18878)
技术经济(18790)
理论(18591)
世界(18496)
国际(18208)
(17483)
共检索到595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邹铁钉  
本文从历史演变视角对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历程及其改革阻力作了系统梳理和点评。研究发现,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初创期、暂停冻结期、恢复重建期、筹资模式调整和缴费激励机制建设期以及新的改革探索期等五个时期,虽然历次改革的重点在不断变化,先后聚焦于对统筹层次、覆盖面、账户结构以及政策统一性等养老参数的调整,但目标始终没有偏离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财政可持续性和养老福利分配的公平性。当前,面对老龄化、市场化、城市化以及对外开放扩大化等诸多因素交互冲击的复杂环境,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并轨不同所有制单位的养老政策、延迟退休以及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上。历史经验表明,要减轻改革阻力,就得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新办法加补贴"的策略,真正做到公平、有效地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韩烨  
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两套完全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即"福利化"的退休金制度和"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称为"双轨制"。自2009年人社部下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来,来自各方的阻力和压力迫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搁浅。伴随着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出台,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的问题又被推到"风头浪尖"。笔者认为,应明确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的价值理念,推进机关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同步协调改革;建立并完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的"社会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公务员群体与其他劳动者群体基本养老金的整合,形成统一的国民基本...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邹铁钉  叶航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期迭代模型分析了养老改革在运行效率和分配公平之间的两难抉择,模型分析过程中特别考虑了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对运行效率和分配公平的影响。文章还利用1978-2011年的数据,对模型结果和我国的养老改革实践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统账结合制应对老龄化的能力要高于现收现付制而低于基金制,而其投资收益率和分配公平性则要高于基金制而低于现收现付制;劳动生产率的快速上升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要求统账结合制养老保险体系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当以统筹账户为主,政府在改革中提高统筹比率突显分配公平的做法是符合国情的正确选择;无论是提高制度的运行效率,还是增强制度的分配公平性,都应当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人力资本的数量及质量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关键因素,所以要不断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普及和发展对国民的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怀中  
2001年7月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试点在辽宁省开始实施。文章重点研究了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试点中的关键经济条件和支撑能力,分析养老保险试点方案的现实可行性,为试点方案的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文中用定量方法分析了个人养老保险费用负担能力、企业养老保险费用负担能力、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支持能力及宏观经济条件对养老保障支持能力,提出了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东升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促进政府职能的转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养老保险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其改革方向和走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认真研讨。一、我国养老保...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新华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 ,各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差异很大 ;由于现行养老保险体制的覆盖面不同 ,现行体制内的赡养率也有较大差异。如果必须对现行养老保险体制进行改革 ,那么从最小化改革成本的角度看 ,立即对现行体制实施改革也许并非最佳选择 ,而应根据各国的现状妥善选择实施改革的时间。本文通过分析给出了以 OL G模型方法计算改革成本的一个公式 ,在对该公式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了对现行养老保险体制进行改革存在最佳改革时机的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铁钉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时间一致性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动态时间一致性做了经验检验和动态预测。研究发现,按照帕累托效率标准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参数或结构进行调整只是手段,而提高动态时间一致性才是目的。一项养老改革只有在能够同时增进社会福利和个人投资收益率时,才符合动态时间一致性原则;经验检验表明,1978~2012年间,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轨是不符合动态时间一致性原则的;而1994年之后,将统筹比率控制在0.6~0.75之间,则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动态时间一致性。预测结果表明,中国政府在2014~2037年和2038~2044年间应将统筹比率分别控制在0.6~0.9和0.25~0.6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寇明风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是在2018年迈出第一步,先实行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然后再向养老金全国统筹过渡。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由提出到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距离越来越近了。从政策层面来看,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提出要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殷俊  
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对制约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改革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应着力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且能与城镇养老保险体制衔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毓铭  
《"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国家发改委将"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列为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然而,25年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并不顺利,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走向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路径还异常艰难。理顺体制,完善机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多管齐下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聪  
2009年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到2011年将试点扩大到全国60%的县级地区中的农村,而到了2012年则开始覆盖全国。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看似波平浪静,而实际上却隐含着诸多阻力:一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调节中的复杂利益关系。在实现全国统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小峰  唐益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当前 ,人口预期寿命的极大提高、老龄化日益严重、离退休人员数量庞大、养老金严重不足 ,如何缓解这一“瓶颈”?本文从历史与现实 ,国内与国际等方面研究了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提出了一些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曾益  李晓琳  杨思琦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指出今后我国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当其他条件不变,征收体制改革可能会提高社会保险征缴率并增加企业缴费负担。那么,为对冲征收体制改革带来的企业负担,我国社会保险政策缴费率可否进一步降低?本文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运用计量模型和精算模型,分析征收体制改革对社会保险政策缴费率下调空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征收体制改革可使我国养老保险征缴率提高13.5个百分点;征缴率提升使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加,在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养老金待遇不变的同时,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在2019—2025年间可降至21.82%;与征收体制不变和未降低政策缴费率的情况相比,征收体制改革与降低政策缴费率可使企业缴费负担下降16.79%。综上所述,征收体制改革为降低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创造了契机。可见,我国应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险政策缴费率,以达到减轻企业缴费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目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房连泉  
自20世纪90年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统筹制度一直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以资金统收统支为界定标准,考察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变迁的四个历史阶段:20世纪90年代县市级统筹的制度初创阶段,2000年以来实行省级调剂过渡制度阶段,2017年以来省级统收统支的深化改革阶段,2022年以来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阶段。在此过程中,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动力在于国家顶层设计和地方内生需求的推动,主要的统筹政策措施包括信息化系统建设、采取激励性征收措施和实施绩效考核办法等,统筹制度运行的核心逻辑在于解决激励约束问题。2022年我国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来,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也面临制度目标不明确、基金调剂力度受限、政策碎片化和执行难等问题。围绕解决激励约束问题这一主线,未来改革应从优化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建立全国统一信息网络、明确央地事权关系、完善激励合约和加大基金调剂力度等方面入手,最终实现全国统收统支的制度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