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89)
2023(18337)
2022(15103)
2021(14244)
2020(12125)
2019(27822)
2018(27117)
2017(51892)
2016(27448)
2015(31075)
2014(30745)
2013(30513)
2012(28253)
2011(25376)
2010(25479)
2009(24256)
2008(23434)
2007(20854)
2006(18096)
2005(16327)
作者
(77018)
(64790)
(64310)
(61468)
(40940)
(31113)
(29501)
(25194)
(24607)
(22906)
(22044)
(21862)
(20252)
(20058)
(20039)
(20002)
(19097)
(18873)
(18642)
(18597)
(15793)
(15720)
(15660)
(14941)
(14681)
(14661)
(14203)
(14101)
(13075)
(12860)
学科
(119297)
经济(119166)
(83971)
管理(73779)
(59086)
企业(59086)
方法(54715)
(52291)
数学(49440)
数学方法(48935)
中国(38134)
农业(34665)
(31491)
(30403)
金融(30400)
(29619)
银行(29593)
业经(29021)
(28422)
(26404)
(23926)
贸易(23911)
地方(23368)
(23360)
(19852)
(19734)
财务(19683)
财务管理(19634)
企业财务(18718)
(17126)
机构
学院(390464)
大学(388690)
(171110)
经济(167945)
管理(153219)
理学(132011)
理学院(130687)
研究(130220)
管理学(128518)
管理学院(127814)
中国(110758)
(80227)
(78983)
科学(75506)
(74231)
中心(64450)
(64189)
财经(63272)
研究所(58077)
(57801)
业大(57483)
农业(57130)
(57025)
经济学(53835)
北京(50604)
经济学院(48778)
(48342)
师范(47895)
财经大学(47020)
(45723)
基金
项目(260351)
科学(206638)
基金(192855)
研究(191978)
(167103)
国家(165458)
科学基金(142821)
社会(125746)
社会科(119067)
社会科学(119035)
基金项目(101105)
(99472)
自然(90056)
自然科(88049)
自然科学(88023)
教育(86829)
自然科学基金(86493)
(83179)
资助(79355)
编号(77494)
成果(62243)
(59181)
重点(58010)
(55967)
(53955)
国家社会(53415)
课题(52053)
教育部(51258)
创新(50471)
科研(50335)
期刊
(185852)
经济(185852)
研究(115398)
中国(75774)
(74227)
(59911)
学报(57308)
科学(54762)
(54708)
金融(54708)
管理(51623)
农业(50067)
大学(44952)
学学(42716)
业经(34171)
教育(32341)
技术(32001)
财经(30757)
经济研究(29554)
(26298)
(25118)
问题(24902)
统计(21036)
世界(20626)
(20068)
(19619)
技术经济(19051)
理论(18944)
(18561)
国际(17408)
共检索到586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邓大松  杨晶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了中国居民养老保险、消费差异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养老保险对中国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消费差异损害了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2)养老保险能够缓解消费差异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消费差异既可以直接降低农村老年人幸福感,也可以通过生理健康剥夺和差异感知形成相对剥夺感,造成农村老年人心理上的悬殊差异而影响其幸福感。另一方面,养老保险通过提高心理获得感和收入分配效应给农村老年人带来更高幸福感,进而缓解了消费差异的幸福"挤压"。(3)年龄大、在婚、初中及以上学历、健康状况好、金融资本多、获得过经济支持的农村老年人更幸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红志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3年山东、河南、陕西等8个省(区)农户调查数据,将主观幸福感作为定序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探讨了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健康条件和婚姻状况等个人基本特征,经济条件、社会保障、与过往生活条件的比较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有无儿子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汪连杰  
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系统分析社会治理、环境治理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治理、环境治理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对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既呈现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性别、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同样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文杰  吕康银  
在世界范围内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延迟退休政策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退休对于老年人的影响也受到了普遍关注,但退休后的劳动参与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利用2013年CHARLS调查数据,基于主观幸福感的两个层面(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考察我国强制退休政策下,退休后选择继续劳动参与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休后继续参与劳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在女性老年人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和闲暇均为劳动参与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因素。分群体研究发现,年龄对回归结果有着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受教育程度则显示出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提示我们在退休政策设计时需要考虑群体异质性进行弹性化设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敏  王帅  张莹  张林秀  孙彦  
[目的]目前关于幸福感的文献,多以研究产生幸福感的前置因素为主,但是对幸福感的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幸福感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炊事能源消费的微观数据调查和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对绿色炊事能源消费选择因素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农村居民绿色炊事能源消费背后的驱动因素,以期对农村绿色能源消费引导政策提供指导。[方法]该文基于2016年CFPS的数据,运用描述分析和Binary Logistic回归,并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对个人幸福感的主观幸福感和客观幸福感进行赋权分析,重点分析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和客观幸福感对绿色炊事能源消费选择的影响。[结果](1)农村居民的主观、客观幸福感在选择绿色炊事能源消费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客观幸福感对男性组和女性组选择绿色炊事能源消费均表现出显著正效应。而主观幸福感只对女性组选择绿色炊事消费有显著正效应。(3)幸福感对农村居民预测绿色炊事能源消费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主观幸福感只对东北地区的农村居民绿色炊事消费有显著正效应。(4)年龄小的女性群体更容易实施绿色炊事消费行为。[结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的提升对于预测绿色炊事能源消费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苗国强  
本文在代际团结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14个地市的1094位60岁以上的城市老年人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家庭代际团结与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代际情感团结和代际结构团结对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而代际功能团结中的经济上的"老养小"通过经济满意度间接地影响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代际功能团结中的老年人帮子女做家务和代际结构团结中的心理孤独苦闷感,则间接地影响着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本文对未来社会如何提升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晓冬  方向明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新农保"与老年人福利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对提高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年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滞后项估计、工具变量法和断点回归法实证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并利用路径分析方法检验了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新农保能够显著降低参保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并提高生活满意度,且对女性、低龄和留守老人的主观福利促进作用更加明显;(2)不同养老金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仅领取基础养老金并不能显著提高参保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而当养老金水平超过基础养老金时,新农保的主观福利效应才开始显现,且参保时间越晚,养老金的作用越弱;(3)在影响机制方面,新农保的主观福利效应主要来源于三条途径,分别是绝对收入效应、相对收入效应与时间分配效应。其中,相对收入效应发挥了主要作用。即在当前阶段,新农保改善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物质层面的经济支持,而是精神层面的信心与保障。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王乾领  罗良文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采用政策评估中的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深入探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外溢效应。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政策在减缓农村贫困的同时,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U型”作用,且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总效应为正;(2)精准扶贫政策虽然针对贫困人口,但“造血式”扶贫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对非贫困人口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外溢性,一方面抵消转移支付“输血式”扶贫的局部负外部性,另一方面强化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作用,从而使精准扶贫政策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3)进一步分析发现,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改变居民的健康状况、医疗支出、非农就业、受教育程度和外出就业人数等因素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增加贫困居民对未来的信心而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此外,本研究丰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福利影响的定量评估成果,为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云峰  徐书林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对农村家庭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养老保障和有养老计划对农村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且正向的;不同养老形式选择与家庭幸福感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自己居住养老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最大;拥有养老保障和有养老计划对不同地区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养老保障对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最大。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养老保障公平性,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强家庭幸福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德珠  周丽燕  
幸福满意度作为一种对生活的综合认知和态度,会影响到居民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其金融资产选择。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幸福满意度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情况进行实证分。研究结果表明,幸福满意度与风险资产持有显著负相关、与参与股票交易显著负相关。此外,财富是影响家庭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或者商业健康保险、教育水平的提高、自有住房拥有率增加等,都有助于促进家庭对股票市场的参与及对风险资产的持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洪  徐斌  李洁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家庭金融交易活动的增加,然而当前家庭资产结构仍旧较为单一,投资不足问题依然严重,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意义重大。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3年调查所得数据,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情况对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以及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的影响。基于Probit和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家庭投资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和风险金融资产配额,优化资源配置;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在净资产较低的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在未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其在提高资本市场参与度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在支持水平上有意识地向低净资产家庭倾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洪  徐斌  李洁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家庭金融交易活动的增加,然而当前家庭资产结构仍旧较为单一,投资不足问题依然严重,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意义重大。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3年调查所得数据,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情况对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以及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的影响。基于Probit和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家庭投资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和风险金融资产配额,优化资源配置;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在净资产较低的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在未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欣荣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防范的手段,能对未来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从理论上来说,购买保险能提高居民幸福感。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对购买保险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能提升居民幸福感;而购买失业保险对提升居民幸福感则没有作用,这可能与现行的失业保险领取条件较高、保障作用不大等因素有关。为此,进一步发挥保险对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应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居民受益;积极发展和推广商业保险,尤其是防范意外、保护健康的保险品种;增强失业保险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细化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灵活调整失业保险的补偿金额和给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饶育蕾  冀希  许琳  
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消费不断从生存发展型向享受型过渡。本文根据效用函数理论,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2012、2014和2016三年的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享受型消费如何影响居民幸福感。研究发现,家庭享受型消费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在性别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收入更不平等的省份中,高收入人群从享受型消费中获得的幸福感更大。这些结论可以为政府提高居民消费尤其是进行消费升级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寒  孙文远  郑登元  
本文将保险按照职能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类,构建Tobit模型并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参与商业保险会显著提高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比重,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而参与社会保险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同时,提高保险的参与程度会显著促进家庭对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