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9)
- 2023(14412)
- 2022(12142)
- 2021(10746)
- 2020(9213)
- 2019(21043)
- 2018(20064)
- 2017(39518)
- 2016(20104)
- 2015(22737)
- 2014(22202)
- 2013(22044)
- 2012(20362)
- 2011(18150)
- 2010(18222)
- 2009(17124)
- 2008(15535)
- 2007(13303)
- 2006(11670)
- 2005(10221)
- 学科
- 济(114117)
- 经济(114011)
- 管理(57134)
- 业(56394)
- 方法(47738)
- 企(47182)
- 企业(47182)
- 数学(42641)
- 数学方法(42225)
- 中国(29023)
- 地方(28096)
- 融(27274)
- 金融(27273)
- 银(24448)
- 银行(24442)
- 行(23593)
- 农(23393)
- 财(23298)
- 业经(22941)
- 制(18713)
- 学(16426)
- 农业(16040)
- 地方经济(16030)
- 贸(15694)
- 贸易(15681)
- 产业(15522)
- 务(15183)
- 财务(15141)
- 易(15125)
- 财务管理(15109)
- 机构
- 学院(288003)
- 大学(285550)
- 济(137444)
- 经济(135208)
- 管理(115602)
- 理学(100666)
- 理学院(99719)
- 管理学(98239)
- 管理学院(97701)
- 研究(92897)
- 中国(75690)
- 财(60385)
- 京(56785)
- 科学(50612)
- 财经(49372)
- 中心(45207)
- 经济学(45104)
- 江(45032)
- 经(44877)
- 所(43178)
- 经济学院(40729)
- 研究所(39119)
- 农(37564)
- 财经大学(36961)
- 业大(36661)
- 北京(34290)
- 范(34107)
- 师范(33761)
- 院(33666)
- 州(32893)
- 基金
- 项目(196779)
- 科学(158361)
- 基金(146679)
- 研究(145984)
- 家(124760)
- 国家(123749)
- 科学基金(109620)
- 社会(99192)
- 社会科(94516)
- 社会科学(94495)
- 基金项目(77209)
- 省(77113)
- 自然(67745)
- 自然科(66238)
- 自然科学(66228)
- 教育(65980)
- 自然科学基金(65080)
- 划(62475)
- 资助(60220)
- 编号(56745)
- 部(44420)
- 发(44216)
- 重点(44127)
- 成果(44025)
- 国家社会(42331)
- 创(41625)
- 教育部(39444)
- 人文(39090)
- 创新(38995)
- 课题(38619)
- 期刊
- 济(147741)
- 经济(147741)
- 研究(85715)
- 中国(49405)
- 财(46216)
- 管理(43628)
- 融(39523)
- 金融(39523)
- 学报(35405)
- 科学(35382)
- 农(32589)
- 大学(29036)
- 学学(28028)
- 技术(26853)
- 财经(25785)
- 经济研究(25609)
- 业经(22277)
- 经(22255)
- 农业(21541)
- 教育(20285)
- 问题(19042)
- 统计(17154)
- 技术经济(16443)
- 策(15500)
- 贸(14586)
- 商业(14070)
- 决策(14068)
- 理论(13519)
- 世界(12937)
- 现代(12734)
共检索到423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林 高威
文章探讨了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态势,构建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养老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呈相互赶超的发展势头,助推融合关系持续升温,其中,上游地区融合水平增幅领先;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状况从初级耦合协调迈入良好耦合协调阶段,但与长江经济带“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国家战略定位存在差距;产业融合呈现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协同共进的特点,其中,上游和下游地区分别是文化产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相对突出,中游地区则是同步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智君 张高琼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产出导向型BCC模型及"超效率"模型,根据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及相关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绩效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相对较优水平;但长江经济带内部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且主要问题为纯技术效率无效;除苏浙沪三省份规模收益不变外,经济带内各省份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且财政政策普遍实施较好,发展前景良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浩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和2019年的数据,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利用聚类分析法研究其协调性。研究发现:第一,201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文化产业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11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加大。第二,长江经济带西部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东部和中部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缩小。第三,各省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度有所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快于旅游产业。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因地制宜采取“文化+旅游”或“旅游+文化”的策略,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杨春
文章从融合动力、融合趋向、融合环境三个维度出发解析产业融合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8-2017年的区域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评价,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及其沿线省市的区域产业融合水平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但整体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区域产业融合水平差距明显,大体上呈下游高于中游、中游高于上游的分布格局,但这种差距呈不断缩小的趋势;市场需求、科技进步、人才资源、政策支持和行业竞争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市场需求、科技进步、人才资源和行业竞争的影响效果较为明显,而政策支持则是影响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短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书科 廖莉莉 刘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态势明显,一些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节点城市正在形成。本文选取2004-2015年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及分位数回归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正效应,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而政府支持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负效应。根据实证分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 集聚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小梅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侧重对物流业对长江经济带不同类产业结构支撑作用进行评价,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对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对第三产业支撑不足,同时还发现长江经济带铁路和公路运输联动的相关性强,而水路与铁路、公路的联动性有待提高的问题。并参考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进程,发现了目前物流业在顺应产业结构演变方面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晗
"互联网+"给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地域制约因素被打破,区域造成的经济、文化差距因为互联网而被消除,文化产业成为了次发达地区借助互联网技术"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而长江经济带联通了长江流域的发达地区与次发达地区。因此"互联网+文化产业"将在长江经济带中大有可为,其宗旨是,以"生态发展放在首位;东西呼应共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走特色之路;中部地区发挥传统优势"为发展宗旨,将"创新"与"创业"作为对策,从而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文化产业群,并有效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晗
"互联网+"给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地域制约因素被打破,区域造成的经济、文化差距因为互联网而被消除,文化产业成为了次发达地区借助互联网技术"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而长江经济带联通了长江流域的发达地区与次发达地区。因此"互联网+文化产业"将在长江经济带中大有可为,其宗旨是,以"生态发展放在首位;东西呼应共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走特色之路;中部地区发挥传统优势"为发展宗旨,将"创新"与"创业"作为对策,从而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文化产业群,并有效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智君 刘蕊涵
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认可度较高的创新指数及创新指标体系,从微观、宏观与融合特质三大维度入手,建立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指数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指数差距较大,具体可分为3个梯度;各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情况复杂,三大梯度中各省市都存在不同问题,需要采取不同政策措施。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 创新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辉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3—2021年的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数字化、科技创新对外贸出口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贸出口水平具有自我推动的作用,产业数字化或科技创新单一要素对外贸出口水平有负向影响,两者交叉融合对外贸出口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因此,应当维持外贸出口的良好势头,加速国际循环新格局的形成;牢固树立系统协调发展观,促进产业数字化等全面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宗顺 郑军 汪发元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4—2017年数据,构建PVAR模型,通过GMM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产业结构、金融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产业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正相关,尚不显著;金融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负相关,但不显著;产业结构和金融规模彼此间存在正向冲击效应,金融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要高于产业结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红贵 赵路
以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为研究视角,从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7—2016年长江经带11省(市)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所得数据从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在-0.4~0.37之间。其中,上海最优,四川最差,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从下游地区到中游地区再到上游地区呈逐渐递减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指数显著为正并呈现空间正相关特征。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必须发挥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下游地区和中、上游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承接产业转型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桢钰 吴杰 别凡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2003—2019年的数据,在嵌套矩阵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文明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表现为正相关。因此,应当继续推动以提高能耗效率为主要内容的环境规制政策实施,稳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坚持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以资源消耗为主向以科技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不断促进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强化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合理分工和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晨露 张凡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生态保护、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流域的碳排放具有空间效应,生态保护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且两者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为此,应当坚持优化生态保护措施,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做到低碳减排;严格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低碳循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和转移升级等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借助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对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集聚的作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均对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产生了显著推动作用,在政府干预行为的支持下这一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二者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产业集聚产生了不同的作用结果:在中、上游地区两者均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下游地区在区域融合对其起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外开放表现出抑制作用。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当合理协调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实施开放战略,利用产业政策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
关键词:
区域融合 对外开放 地区保护 产业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