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3)
2023(5043)
2022(4632)
2021(4227)
2020(3916)
2019(9245)
2018(9112)
2017(17958)
2016(10245)
2015(11829)
2014(12135)
2013(12298)
2012(11800)
2011(10809)
2010(11048)
2009(10348)
2008(10509)
2007(9864)
2006(8316)
2005(7513)
作者
(33635)
(28434)
(28085)
(26972)
(18083)
(13789)
(13136)
(11101)
(10571)
(10066)
(9561)
(9489)
(9261)
(9063)
(9054)
(9023)
(8929)
(8350)
(8308)
(8307)
(7279)
(7112)
(7102)
(6476)
(6459)
(6399)
(6385)
(6331)
(5870)
(5775)
学科
(44514)
经济(44476)
(26004)
管理(25351)
方法(23189)
数学(20631)
数学方法(20474)
(20049)
企业(20049)
(12458)
(11553)
(10738)
中国(10432)
(9393)
贸易(9392)
(9101)
地方(8766)
农业(8087)
业经(8043)
(7761)
(7140)
(6559)
银行(6529)
(6495)
财务(6479)
财务管理(6457)
(6279)
金融(6275)
(6177)
企业财务(6059)
机构
大学(156733)
学院(155178)
(62925)
经济(61524)
研究(57070)
管理(55680)
理学(47757)
理学院(47126)
管理学(46241)
管理学院(45957)
中国(41568)
科学(38200)
(36218)
(33465)
(31872)
研究所(29291)
农业(29264)
业大(28120)
(27545)
中心(25954)
(24601)
财经(22061)
北京(20867)
(20055)
(19903)
(19862)
师范(19529)
经济学(19417)
(18973)
农业大学(18810)
基金
项目(101905)
科学(77329)
基金(72110)
研究(69646)
(64514)
国家(64011)
科学基金(52451)
社会(41654)
(40973)
社会科(39336)
社会科学(39320)
基金项目(38477)
自然(35478)
(34858)
自然科(34582)
自然科学(34558)
自然科学基金(33956)
教育(32242)
资助(30616)
编号(28364)
重点(23779)
成果(23593)
(22565)
(22479)
计划(21124)
(20763)
科研(20497)
课题(19894)
创新(19537)
科技(19231)
期刊
(67559)
经济(67559)
研究(41912)
(31937)
学报(31856)
中国(28534)
科学(26012)
大学(22493)
(21933)
学学(21435)
农业(21408)
管理(17946)
教育(13692)
(12817)
金融(12817)
技术(12765)
(11640)
财经(10941)
业经(10911)
经济研究(10842)
问题(9633)
(9401)
(9192)
业大(8322)
(8271)
技术经济(8259)
理论(7708)
统计(7661)
商业(7470)
农业大学(7295)
共检索到226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鲁增辉  李伟  石萍  王志坚  
采用免培养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对单一饲料养殖鲈鲤(Percoypris pingi pingi(Tchang))幼鱼(体重为13.61±1.86 g)肠道菌群(包括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养殖水体、饲料等菌群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养殖的鲈鲤幼鱼肠道内容物菌群与肠道壁的菌群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肠道内容物菌群比肠道壁菌群丰富。中后肠肠道内容物菌群种类高于前肠,前中后肠道壁菌群无明显差别。鲈鲤幼鱼肠道菌群的来源主要是饲料,肠道内容物与饲料菌群相似性最高可达51.6%,肠道壁与饲料菌群相似性最高可达43.0%,因此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来提高鲈鲤营养、抗病能力等是可行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阮瑞  吴金平  李营  岳华梅  李创举  乔新美  熊伟  陈细华  
为了解达氏鳇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采集6尾喂养人工配制饲料4周的达氏鳇后肠内容物分别提取DNA,并利用16S r RNA V3-V4变异区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达氏鳇幼鱼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结果显示:6个样本共获得541575条有效序列,73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73个OTUs隶属于7个门,其绝对优势菌群在门、目、科、属分类水平上分别为厚壁菌门(98.253%)、梭菌目(98.216%)、梭菌科(98.137%)、狭义梭菌属(92.892%)。序列注释发现,梭菌属中绝大部分为具有降解糖类为短链脂肪酸功能的Clostridium colicanis。此外,还分布有少量的分节丝状菌(3.99%)、鲸杆菌属(1.22%)等菌群。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轶南  朱世伟  常亚青  
采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黄海北部刺参养殖池塘(底泥、海水)及刺参肠道的菌群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从刺参肠道、底泥及海水样品分别获得41、31及41条扩增条带,其中优势条带分别为12、9及10条;三者具20条共有条带,其中4条为各样品的优势条带,共有条带在各样品中的丰度不同;三者分别具5、2及13条特异条带,其中肠道中的第34、42条带以及海水中的第25、46条带丰度均较高;肠道与底泥的菌群组成相似性系数(戴斯系数)为77.8%,二者与海水菌群组成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65.9%和55.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金敏  吴志新  曾令兵  王树云  毕鹏  陈孝煊  
对黄颡鱼肠道及所处水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各肠段中好氧和兼性厌氧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5.27±0.74、6.26±0.36、7.56±0.61。厌氧菌数量远大于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相差约2~3个数量级,双歧杆菌为厌氧菌的优势菌。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对数值为4.80±0.73,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不高。黄颡鱼肠道与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基本相同,均为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此外,对患细菌性出血病的黄颡鱼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气单胞菌相比健康黄颡鱼增加18.3%~33.6%,细菌种类明显减少。表明气单胞菌等重要条件致病菌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盛静  赵小金  宋晓玲  张晓静  万晓媛  黄倢  
为深入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和携带病毒情况,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细菌16S rD NA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山东、江苏、韩国不同养殖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orpenaeus chinensis)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优势菌组成和数量,并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方法检测对虾携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各批次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样品肠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在105~109cfu/g之间,并对分离出的优势菌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振丽  宣引明  张皓  蒋明  潘云生  张益明  龚叶平  陆小平  余德山  薛仁宇  胡小龙  曹广力  贡成良  
为了探讨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肠道及其养殖环境中细菌种群组成和分布,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基于16s r rna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对南美白对虾肠道及其养殖池塘底泥、水体中细菌的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南美白对虾肠道、养殖池塘底泥、水体分别检测到206、265和270个细菌属,其中,有90个属在3个样品中均可检测到,底泥和水、底泥和虾肠道、水和虾肠道中检测到的共有细菌属分别为146、128和119个,表明养殖池塘底泥、水和肠道中细菌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在底泥、水和虾肠道样品中丰度大于1%的优势菌属分别有20、17和10个;底泥、水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若男  杨慧赞  黄黎明  黄峥  杜雪松  马元  吕敏  王瑞  
【目的】探讨池塘养殖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个体大小与其肠道细菌间的关系,为筛选虾类肠道有益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后肠样品的总DNA,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大个体组(PB组)和小个体组(PS组)肠道微生物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红螯螯虾后肠样品中,PB组共检出1211个分类操作单元(OTU),PS组共检出587个OTUs,其中365个OTUs为PB组和PS组肠道微生物共有。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PB组红螯螯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极显著高于PS组红螯螯虾(P<0.01)。PB和PS组红螯螯虾肠道微生物排名前十位的优势菌群在门、目和属水平上均相似,但菌群组成和指示物种存在差异,其中,在门水平上,PB组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占比42.87%,而PS组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比59.77%;在目水平上,PB组的优势菌目为梭菌目,占比41.25%,而PS组的优势菌目为肠杆菌目,占比57.01%;在属水平上,PB组的优势菌属为梭菌属,占比30.83%,而PS组的优势菌属为柠檬酸杆菌属,占比36.07%;PB组的指示物种是厚壁菌门和浮霉菌门,而PS组的指示物种是变形菌门。此外,PB组和PS组的菌群代谢功能也存在差异,PB组除影响因子和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的丰度显著低于于PS组外(P<0.05,下同),其他代谢(氨基酸代谢、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及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等)的丰度均显著高于PS组。【结论】与小个体红螯螯虾相比,大个体红螯螯虾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丰度及其代谢功能明显占优。因此,在相同的养殖环境和饲养方法下,红螯螯虾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丰度及其代谢功能是影响红螯螯虾生长性能的内在因素之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艳霞  张靖婧  周叶青  王荦  林志萍  丁君  常亚青  
为探究北方吊笼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及其养殖环境菌群结构的关系,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解析刺参肠道和养殖环境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并初步探讨刺参肠道及其养殖环境菌群相关性。结果显示,刺参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养殖水体(P<0.05)。刺参肠道及养殖水体主要优势菌门均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二者存在13个相对丰度大于0.1%的共有核心菌属。此外,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特异性菌群主要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海泥海球菌属(Halioglobus)、Lutimonas和Woeseia为代表。基于KEGG代谢通路数据库,共注释到300条三级代谢通路,其中146条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刺参肠道菌群差异代谢通路主要表现在代谢方面,具体表现为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蛋白质消化吸收和鞘脂类代谢。研究表明,刺参肠道菌群种类与其养殖水体呈高度相似性,但相对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旨为北方刺参吊笼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琛  王岩  郑侠飞  李云梦  任幸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网箱养殖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肠道细菌组成,同时分析了配合饲料和网箱中海水的细菌组成以确定鱼类肠道细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花鲈投喂冰鲜鱼,日本黄姑鱼投喂配合饲料。从花鲈和日本黄姑鱼前肠、中肠、后肠、配合饲料和网箱内海水中共鉴定出886个细菌OTU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分别隶属8个门、40个属,其中从花鲈和日本黄姑鱼肠道中鉴定出的550个细菌OTUs分别隶属5个门、15个属。在门的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两种鱼类肠道中均占优势;在属的水平上,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 stricto_1) 在花鲈肠道中占优势,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日本黄姑鱼肠道中占优势。花鲈与日本黄姑鱼之间肠道细菌的相似性高于日本黄姑鱼肠道细菌与配合饲料中细菌的相似性,也高于花鲈或日本黄姑鱼肠道细菌与其养殖网箱内海水中细菌的相似性。日本黄姑鱼肠道与配合饲料中共有的细菌OTU数多于日本黄姑鱼肠道与网箱内海水中共有的细菌OTU数。综上所述:(1)花鲈和日本黄姑鱼肠道细菌群落分别独立于其养殖网箱内海水细菌群落,日本黄姑鱼肠道细菌群落独立于其配合饲料中的细菌群落;(2)日本黄姑鱼肠道细菌受配合饲料中细菌的影响大于受网箱内海水中细菌的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贤丰  赵艳飞  宋志飞  钟声平  黄国强  童潼  聂振平  苏琼  杨家林  
采用基于Illumina Hi Seq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肠道及其养殖池塘水体、底泥中细菌种类及丰度进行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3个样品共获得有效序列234575条,可聚类于2812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归属于拟穴青蟹肠道、养殖水体、池塘底泥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个数分别为453、706和2547,其中有184个OTU均能在3个样品中检测到,在青蟹肠道和养殖水体、青蟹肠道和池塘底泥中分别检测到197和309个共有OTU。物种注释结果显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焱  马徐发  吴志新  任雨薇  陈孝煊  
通过大规模养殖试验,研究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养殖前后和不同处理组黄颡鱼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氨氮、总氮和总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养殖前后黄颡鱼肠道细菌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组之间的黄颡鱼肠道细菌种类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优势菌群的组成并没有明显的结构差异,优势菌种的构成相似。在养殖前期黄颡鱼肠道中变形菌门(88.56%)占主要优势,末期对照组(无浮床)以厚壁菌门(48.4%)、梭杆菌门(32.52%)和变形菌门(14.56%)为主,试验组(有浮床)以变形菌门(36.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元  周俊芳  韦信贤  马荣荣  赵姝  李新苍  房文红  
运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凡纳滨对虾虾苗及其在海水和淡水2种养殖条件下生长到体长9~10 cm时的肠道和鳃的菌群结构。结果显示:虾苗、肠道和鳃样品在门水平上菌群均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但丰度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上,虾苗菌群以乳球菌属(36.1%)、未成功分属的γ–变形菌纲的菌株(25.5%)、芽孢杆菌属(13.5%)、Solibacillus(7.9%)、假单胞菌属(5.0%)和节杆菌属(2.5%)为主,鳃的菌群以乳球菌属、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假单胞菌属和节杆菌属为主,肠道菌群在海水养殖中的以发光杆菌属(22.9%)、弧菌属(18.2%)、乳球菌属(13.3%)、纤维弧菌属(8.0%)、希瓦氏菌属(5.5%)和芽孢杆菌属(5.4%)为主,而在淡水养殖中的以希瓦氏菌属(57.4%)、乳球菌属(18.8%)和芽孢杆菌属(6.3%)为主,弧菌丰度小于0.1%。养殖条件对凡纳滨对虾鳃中菌群结构影响较小,但对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较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存玉  徐永江  柳学周  杨洪军  史宝  史学营  朱学武  
为研究池塘和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牙鲆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及其与饵料、水环境及底质等的关系,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构建牙鲆肠道、养殖水体、饵料和池塘底泥等7个样品的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分析不同样品中的菌群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牙鲆肠道(B1)中以厚壁菌门(30.49%)、变形菌门(19.16%)和梭杆菌门(11.11%)为主,其中芽孢杆菌属(27.66%)占绝对优势,弧菌属(0.16%)丰度最小;工厂化养殖牙鲆肠道(B5)中以变形菌门(44.31%)、厚壁菌门(11.57%)和放线菌门(4.79%)为主,其中不动杆菌属(10.37%)丰度最大,弧菌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正  廖梅杰  李彬  王印庚  王岚  荣小军  陈贵平  
为研究疾病发生情况下鱼类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对感染腹水病和皮肤溃疡病的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病鱼及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养殖半滑舌鳎肠道中的细菌种类要明显少于环境中的细菌种类,仅为养殖池进水和颗粒饲料中细菌种类总数的14.3%~44.7%。在疾病发生后,病鱼肠道中的细菌种类数量仅是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肠道细菌种类数量的45.8%和64.5%,病鱼肠道中细菌多样性下降非常明显。进一步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发现,虽然发病鱼和健康鱼肠道中超过60%的细菌种类不相同,但优势菌群的结构组成差异不明显,丰度最高的前10种细菌种类基本相同,其比例超过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萍  田晶晶  张凯  夏耘  王广军  郁二蒙  李志斐  龚望宝  谢骏  
为探讨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脂肪蓄积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配制3组分别含0%(对照组)、10%和20%皇竹草粉的等氮等能纯化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3%,脂肪水平为8%),饲喂草鱼稚鱼[(28.51±0.04)g] 8周,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0%和20%皇竹草粉显著降低腹腔脂肪指数(P<0.05),组织切片显微结构显示,相比对照组,皇竹草粉组的草鱼肝脏脂滴数量均明显减少,脂肪细胞大小明显变小。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随着皇竹草粉水平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添加水平相比对照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皇竹草粉组肝脏中的TG、TC和NEFA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脂肪生成相关5个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下调(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等4个脂肪分解相关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上调(P<0.05),肝脏组织中法尼酯X受体(fxr)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上调(P<0.05)。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结果显示,10%和20%皇竹草粉组草鱼肠道内容物中肠道微生物的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与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皇竹草粉提高了草鱼肠道内菌群种类的丰度和多样性。从门分类来看,与脂肪蓄积相关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比例在皇竹草组中显著降低(P0.05)。综上,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皇竹草粉能够降低草鱼体脂蓄积,其中肠道菌群的改善可能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