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
- 2023(695)
- 2022(666)
- 2021(626)
- 2020(526)
- 2019(1104)
- 2018(1171)
- 2017(2055)
- 2016(1139)
- 2015(1320)
- 2014(1377)
- 2013(1303)
- 2012(1139)
- 2011(1060)
- 2010(1021)
- 2009(908)
- 2008(801)
- 2007(782)
- 2006(609)
- 2005(539)
- 学科
- 济(3044)
- 经济(3038)
- 管理(2870)
- 业(2187)
- 企(1742)
- 企业(1742)
- 学(1346)
- 农(1139)
- 方法(1072)
- 理论(1012)
- 中国(984)
- 体(959)
- 教育(924)
- 地方(913)
- 数学(827)
- 数学方法(816)
- 制(799)
- 业经(782)
- 农业(710)
- 和(680)
- 财(670)
- 环境(604)
- 技术(590)
- 教学(566)
- 研究(548)
- 银(532)
- 银行(525)
- 融(521)
- 金融(521)
- 工作(517)
- 机构
- 学院(15878)
- 大学(15666)
- 研究(5931)
- 管理(5799)
- 理学(5007)
- 理学院(4963)
- 管理学(4813)
- 管理学院(4793)
- 济(4728)
- 经济(4538)
- 科学(4360)
- 中国(3962)
- 农(3653)
- 京(3560)
- 所(3202)
- 业大(3192)
- 研究所(3028)
- 农业(2904)
- 中心(2587)
- 技术(2468)
- 江(2389)
- 院(2315)
- 北京(2175)
- 范(2116)
- 师范(2084)
- 州(2009)
- 财(2008)
- 省(1974)
- 农业大学(1931)
- 研究院(1853)
共检索到22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丹丹 田秀平 韩晓日 卢显芝 张伟洁 郝建朝 王芳
以天津市东丽区和西青区养殖池塘为对象,采用对照、沸石、脲酶抑制剂、芽孢杆菌及其组合处理,经过培养后,分析了底泥中脲酶活性与底泥和上覆水中NH4+-N含量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处理对脲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底泥脲酶活性与底泥铵态氮含量以及底泥脲酶活性与上覆水中铵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都达到显著相关关系。底泥和上覆水中NH4+-N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在养殖水体中加入脲酶抑制剂、沸石及去磷脱氮的芽孢杆菌均能抑制脲酶活性,从而减少上覆水中NH4+-N的含量,并且以加入脲酶抑制剂效果最好,其脲酶活性减少量2.12g·kg-1,上覆水中NH4+-N含量减少6.09mg·L-1。
关键词:
养殖池塘 底泥 脲酶 NH4+-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赖子尼 余煜棉 庞世勋 杨婉玲 魏泰莉 夏莲
对广东省新会与南海16口鳜鱼(Sinipercachuatsi)养殖池塘水体叶绿素a、水温、pH值、溶解氧、总铵氮、磷酸盐、亚硝酸盐等17项水生态因子的水平变化进行测定,取62次测定数据,讨论P10~P90百分位数区间各因子对叶绿素a的影响,求出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建立叶绿素a(y-因变量)与其他16项水生态因子(xi-自变量)间的3种数学模型:Y=f(x1,x2,……x16),Y=f(x1,x12,x2,x22,……x16,x162),Y=f(x1,x12,x13,x2,x22,x23……x16,x162,x163)。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68.9%、82.7%和90.1%。结果表明,叶绿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倪蒙 张雷鸣 顾志敏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背景值)和112.42 mg/kg(处理组)培养120 d,通过定期采集根际土壤和收割根茎叶部位测定各相关指标,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1)这3种沉水植物对Cu胁迫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植物对Cu的富集差异很大,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且差异显著;(2)试验结束时,Cu处理组中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u去除率依次为55.72%、48.62%和39.27%,对照组底泥中去除率分别为19.90%、21.88%和16.23%;(3)通过进一步分析三种沉水植物SOD和POD活性及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苦草对重金属Cu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适应机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曦沛 宗良纲 孔和云 陈来金 陈双全 徐财福
采用室内模拟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有机和常规养殖底泥中氮、磷的溶出规律。结果显示:有机组氨态氮溶出总量明显高于常规组,覆水前期,底泥厚度是决定氨态氮溶出总量的主要因子,中后期底泥类型成为主要因素。相同厚度底泥中有机组硝态氮的污染负荷明显低于常规组。常规组较有机组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溶出硝态氮和亚硝态氮。5 cm和10 cm底泥厚度下有机组溶出总磷量分别高于常规组60.5%和56.5%,但在前4 d有机组的溶出速率低于常规组,应提早换水以有效控制总磷浓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卓佳 郭志勋 张汉华 杨小立 杨莺莺 陈康德 贾晓平
本研究通过对斑节对虾养殖系统中的异养细菌、浮游微藻进行为期3个月的监测,发现浮游微藻和异养细菌的总量都表现为养殖后期高于养殖前期,其中浮游微藻增加了2个数量级,异养细菌增加了1个数量级,施放有益芽孢杆菌群对池塘菌群和藻群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施放有益芽孢杆菌群的池塘,异养细菌总数略低,弧菌数量维持在10~3 CFU/mL以下,浮游微藻平稳增长,蓝藻占20%以下;对照池异养细菌的总数略高,弧菌数量达到 10~4CFU/mL,浮游微藻数量波动,养殖后期蓝藻占60%,为绝对优势种群。表明有益芽孢杆菌群有促进浮游微藻平稳繁殖的作用,但对浮游蓝藻和弧菌的繁殖起抑制作用,浮游蓝藻与弧菌之间具有一定的繁殖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振雄 李德尚 张曼平 董双林
用六个面积25m2,不同对虾放养水平:52000、60000、75200尾/hm2的池塘围隔进行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投放的饵料、肥料分别占氮总输入的49.7%~54.5%和47.5%~50.1%;占磷总输入的30.0%~34.7%和65.1%~69.9%。在支出项目中,收获对虾占氮磷总输入百分比分别为9.06%~11.5%和3.02%~3.94%。沉积氮磷量为其主要支出项目,分别占总输入的19.4%~64.6%和21.7%~95.9%。底泥中氮磷的渗漏只占其支出的很小部分,分别占其输入的5.0%和0.5%左右。
关键词:
氮磷收支,对虾养殖池塘,围隔实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秀兰 张宇 刘相全 王育红 宋向军 王爱敏 刘刚 杨建敏
研究了采用蓝网、白纱、绿纱、编布、瓦片、石头制成的各种人工参礁对刺参池塘生态系统中底栖藻类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底层溶氧和营养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颜色较深的蓝网与绿纱附着底栖藻类的生物量较大;水深小于150cm时附着生物量较大;小型底栖藻类在编布、瓦片上的生物量较大;大型底栖硅藻在蓝网、绿纱、白纱等有孔网片上的生物量较大。NO3--N远远大于NH4+-N并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极小;而底层NH4+-N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为0.7176;PO43--P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介于二者之间。人工参礁的材料、设置方式与水深是刺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条件,并具有显著的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奎 程家骅 毕朱 张寒野
[目的]探究江苏省水产养殖池塘县域集中度空间分异特征及池塘养殖业地理分布格局,为该省优化池塘养殖业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遥感影像提取江苏省水产养殖池塘空间位置及面积等数据。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6个景观格局指数的江苏省水产养殖池塘县域集中度空间分异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渔业统计年鉴数据,选取养殖面积、产量等池塘养殖业典型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对该省池塘养殖业进行研究。[结果](1)江苏省水产养殖池塘县域集中度空间分布综合水平地区差异显著,分布不均匀。空间上分布相对集中的3个县域(市辖区)为金湖县、苏州市辖区及连云港市辖区,相对分散的3个县域(市辖区)为如皋市、灌南县与丰县;(2)江苏省池塘养殖业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分布呈现出非随机的地理集聚格局。中部的洪泽湖、高邮湖流域及南部的太湖流域为该省池塘养殖业的主要产区。[结论]基于景观格局指数与空间自相关的研究方法将数量统计与空间分析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较好地揭示江苏省水产养殖池塘县域集中度空间分异特征及池塘养殖业的基本特征与地理分布格局,为该省优化池塘养殖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景华 李谷 张世羊 陶玲 张春雪
应用Biolog Eco微板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质理化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循环塘与对照塘具有不同的水质理化特征;池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细菌总数BN与微生物代谢活性正相关,TN、BN与微生物代谢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循环塘的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与对照塘具有明显的差异,且TN、化学需氧量COD Mn、总溶解固体TDS、TP等环境因子对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差异性贡献最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晟 杨正勇 杨怀宇 张海清 郭宗香
养殖池塘在为人类提供水产品的同时通过水面水汽蒸发及周围植被的蒸腾作用发挥增湿调温小气候调节功能。对其生态服务价值做出准确的评估,可为利益相关者正确衡量水产养殖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继而制定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讨论的基础。为此,以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水源保护区养殖池塘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区常规鱼类养殖池塘的跟踪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和估计模型,定量分析了该区域池塘养殖的小气候调节生态服务价值。研究表明该区养殖池塘小气候调节生态服务价值约为1.794亿元/a(183 437.67元/(hm2.a))。池塘养殖的小气候调节生态服务价值季节性变动明显。
关键词:
养殖池塘 小气候调节 生态服务价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戴恒鑫 李应森 马旭洲 王武 朱欣云 李祖军
在晴天、强风和阴雨天等不同天气,对高温季节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水草稀疏区和水草密集区的水体溶解氧进行昼夜测定,并对强风天,池塘上下风处溶解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溶解氧14:00~16:00最高,4:00~6:00最低。高温季节无风晴天10:00~16:00河蟹池塘上下水层存在热阻力现象,导致上下层溶解氧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
河蟹 溶解氧 水温 生态养殖 水草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梁友 柳学周
利用现有的工厂化养殖设施养成半滑舌鳎,以不投喂人工饲料的室外池塘养殖作为对照,评估一种自制沉性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在9个月的养殖期内,初始平均体重为37.2g的半滑舌鳎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平均体重达到566.4g,成活率95.5%,而室外池塘中不投饵的自然条件下养殖,平均体重仅为464.6g。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工厂化养殖 池塘养殖 沉性饵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雷 高建操 聂志娟 郑兆伟 胡佳雯 邵乃麟 孙毅 徐钢春
为评估水产养殖中小球藻在调控水体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的应用前景,实验以普通小球藻为对象,饲料废水为培养液,首先检测了曝气、光照、光照+曝气条件下普通小球藻细胞密度及水体中NH_4~+-N和NO_2~--N的时间变化规律,其次分析了时间(X_1)、光照强度(X_2)或初始藻密度(X_3)对2种氮盐去除率(Y)的影响,最后评估了普通小球藻去除水体中NH_4~+-N、NO_2~--N和NO3--N的效果,并解析了普通小球藻同化水体NO_2~--N的潜在途径。结果显示,普通小球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具有极佳的氮盐去除能力,其在18 000 lx时对NH_4~+-N去除率高达96.23%,在9 000 lx时对NO_2~--N去除率高达99.19%;初始藻密度在2.5×10~5个/mL时对NH_4~+-N、NO_2~--N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4.92%和99.05%。氮盐去除率与处理时间和光照强度的回归方程:YNH_4~+-N=1.189X_1+5.79×10~(-4)X~2+24.158(R~2=0.664),YNO_2~--N=1.562X_1+1.909×10~(-3)X~2-26.078(R~2=0.762);氮盐去除率与处理时间和初始藻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NH_4~+-N=0.888X_1+1.02×10~(-5)X_3+32.555(R~2=0.408),YNO_2~--N=1.746X_1+1.64×10~(-5)X_3-17.250(R~2=0.613)。普通小球藻去除氮盐顺序为NH_4~+-N>NO3--N>NO_2~--N;NH_4~+-N同化阶段普通小球藻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低于NO_2~--N同化阶段。研究表明,普通小球藻能显著降低水体NH_4~+-N与NO_2~--N含量,NO_2~--N可能是由藻细胞内亚硝酸盐还原酶还原成NH_4~+-N而被普通小球藻同化吸收。该研究结果可为养殖水体原位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旭娜 江敏 钟锐 缪一恒 吴涵长 余苗苗 吴丹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化特征及其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16年4月至9月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水质及浮游植物的监测,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113种浮游植物(包含20个未定种),分别属于7个门、59个属别,从种的数量上来看,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18种(含3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一批次共鉴定出10种(含1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二批次共鉴定出14种(含2未定种)优势种,养殖初期优势种为硅藻门,之后是绿藻门,最终以蓝藻门为优势种。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可知,绿藻门主要受pH、无机氮的影响(包括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蓝藻门主要受磷含量的影响(总磷和活性磷),硅藻门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格外关注温度、pH以及氮磷含量的变化。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水质 浮游植物 典范对应分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守海 刘材材 徐韧 秦玉涛 邓邦平 季晓 袁一鸣 夏利花 何培民
根据2012年12月~2013年5月对江苏沿岸陆上养殖池塘内绿藻的调查,通过分析陆上养殖池塘绿藻成体和显微繁殖体的分布、种类组成,结合养殖池塘的社会调查结果,讨论陆上养殖池塘作为绿潮源头的可能性。结果显示:从区域分布上看,养殖池塘中出现绿藻和绿藻显微繁殖体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的南通地区。从时间上来看,蓄水河道中的绿藻出现在3月、4月以及5月;养殖池和蓄水河道的绿藻显微繁殖体出现在2~5月。在池塘养殖工艺中,进水后养殖户会对池水进行消毒,这一措施将抑制甚至杀灭绿藻显微繁殖体,显微繁殖体不会长成绿藻。养殖活动结束后,排水时养殖户在取排水的闸口处放置筛网,绿藻会被过滤在筛网上,很少被直排入海。本...
关键词:
绿潮 陆上养殖池塘 南黄海 源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