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6)
- 2023(12335)
- 2022(10251)
- 2021(9211)
- 2020(7487)
- 2019(16641)
- 2018(16342)
- 2017(29423)
- 2016(16649)
- 2015(18247)
- 2014(18048)
- 2013(17452)
- 2012(16526)
- 2011(14999)
- 2010(15030)
- 2009(13790)
- 2008(13300)
- 2007(11991)
- 2006(10674)
- 2005(9798)
- 学科
- 济(65542)
- 经济(65464)
- 管理(42032)
- 业(41654)
- 企(30600)
- 企业(30600)
- 中国(22660)
- 农(21708)
- 地方(20575)
- 方法(20391)
- 学(17462)
- 数学(17308)
- 数学方法(17150)
- 业经(16310)
- 农业(14929)
- 财(14380)
- 制(13558)
- 贸(12989)
- 贸易(12978)
- 银(12730)
- 银行(12670)
- 易(12515)
- 融(12504)
- 金融(12497)
- 行(12304)
- 环境(11693)
- 发(11413)
- 技术(11398)
- 地方经济(11274)
- 体(10202)
- 机构
- 学院(234644)
- 大学(231280)
- 研究(91606)
- 济(90429)
- 经济(88437)
- 管理(81005)
- 理学(68946)
- 理学院(67972)
- 中国(67475)
- 管理学(66593)
- 管理学院(66191)
- 科学(61733)
- 农(57762)
- 京(50918)
- 所(50040)
- 研究所(45932)
- 农业(45859)
- 业大(43787)
- 中心(40399)
- 财(40265)
- 江(37857)
- 院(33462)
- 省(32529)
- 北京(32015)
- 范(31865)
- 师范(31263)
- 财经(31126)
- 技术(29923)
- 州(29871)
- 农业大学(29073)
- 基金
- 项目(161188)
- 科学(123727)
- 基金(113169)
- 研究(110387)
- 家(103510)
- 国家(102587)
- 科学基金(84615)
- 社会(68185)
- 省(66678)
- 社会科(64446)
- 社会科学(64431)
- 基金项目(59981)
- 自然(56477)
- 划(56161)
- 自然科(55149)
- 自然科学(55120)
- 自然科学基金(54128)
- 教育(49791)
- 资助(45272)
- 编号(43441)
- 发(40762)
- 重点(37553)
- 成果(34743)
- 创(34182)
- 计划(33325)
- 部(33070)
- 课题(32429)
- 创新(32028)
- 科研(31332)
- 发展(31113)
- 期刊
- 济(106450)
- 经济(106450)
- 研究(67385)
- 中国(55135)
- 农(53924)
- 学报(51275)
- 科学(42647)
- 大学(36701)
- 农业(36607)
- 学学(35182)
- 管理(30334)
- 财(29526)
- 教育(28313)
- 融(23203)
- 金融(23203)
- 业经(20110)
- 技术(19286)
- 业(19019)
- 经济研究(17464)
- 业大(15062)
- 财经(14960)
- 问题(14032)
- 版(13995)
- 科技(13289)
- 农业大学(12938)
- 经(12930)
- 商业(11248)
- 贸(10566)
- 世界(10360)
- 资源(10290)
共检索到364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夏耘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郁二蒙
从鳜(Siniperca chuatSi)出膜仔鱼阶段开始向养殖水体添加5×10~7cFu/L的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利用pcr-dGGe技术对鳜受精卵、出膜仔鱼、仔稚鱼和其开口饵料白鲢仔稚鱼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dGGe图谱的条带克隆测序结果显示,组成鳜鱼苗各阶段的细菌主要隶属于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其中黄杆菌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阳 张家发 李保明
研究饮用添加微酸性电解水对蛋鸡肠道内微生物的影响。选取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104日龄京红父母代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对比饮用添加微酸性电解水、常规酸化剂、水质达标自来水对蛋鸡肠道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饮用余氯0.3mg/L微酸性电解水和1mg/L酸化剂与未处理组相比较蛋鸡正常粪便率提高10%;蛋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pH值降低,大肠杆菌数量减少以及乳酸菌数量增加;微酸性电解水除具有杀菌作用,还可改变肠道内微环境,微酸性电解水与酸化剂相比更能提高肠道乳酸菌数量,对蛋鸡的健康有积极影响,但添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耘 王一飞 郁二蒙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吉红
将无纺布生态基应用于草鱼养殖生产中,研究生态基对草鱼生长、免疫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草鱼肠道和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草鱼的末重、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了在第30天时实验组T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整个过程挂设无纺布生态基对养殖水质参数影响不...
关键词:
草鱼 生态基 微生物群落 生长 组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柯虹瑜 王瑗瑗 张鑫 姚文祥 李小勤 冷向军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复合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肝胰腺酶活、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在含鱼粉10%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的有机酸复合物(organic acids complex, OC,主要成分为富马酸、三丁酸甘油酯),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OC-0,OC-5,OC-10,OC-15)。将1 000尾(1.0±0.1) g对虾随机分配到20个网箱(每组5个网箱,每网箱50尾虾)中,分别投喂上述4种饲料8周。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0%和0.15%有机酸复合物,增重率分别提高了18.7%和17.9%,饲料系数分别降低了16.1%和18.5%。在全虾成分方面,添加OC显著降低了全虾粗脂肪含量,OC-5,OC-10的粗蛋白含量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复合物对凡纳滨对虾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肠道菌群的分析表明,饲料中添加0.10%OC增加了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丰度。综上,在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复合物可以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机酸复合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清甜 李平华 汪涵 石磊 牛清 林明新 吴望军 周波 黄瑞华
为研究粪肠球菌替代饲用抗生素的可行性,将150头25日龄断奶仔猪[(8.41±0.17)kg,杜×长×大],随机分为基础日粮、1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Ⅰ组)、2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Ⅱ组)、4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Ⅲ组)和抗生素组共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或8头仔猪。试验1~14 d和15~28 d测定各组猪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基础日粮组、抗生素组和处理Ⅱ组血清IgA、IgM、IgG含量,同时试验结束时测定上述3组肠道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14 d阶段,各处理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和腹泻率较基础日粮组均显著改善(P<0.05),且与抗生素组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晨 李烨 孙启睿 张明明 王资生 叶仕根 乔帼 李强
前期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适于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为进一步优化BFT养殖模式,本研究设置3个实验组:BFT模式下EM菌添加组(BB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添加组(BI组)和BFT对照组(B组),以均体重(1.60±0.50)g的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探讨BFT模式下外源添加益生菌对养殖动物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益生菌添加组异育银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益生菌添加组(BB组和BI组)的消化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P<0.05)。益生菌添加组间,BB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BI组(P0.05);(3)益生菌添加组肠道肌层厚度和黏膜下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P0.05)。研究表明,BFT养殖模式下外源添加益生菌可以更好地促进异育银鲫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琛 李发弟 李飞 周巨旺 段鹏伟 刘绘汇 樊海苗 朱威力 刘婷
【目的】观察代乳粉中添加单宁酸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同质性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1个重复,分别饲喂对照代乳粉或单宁酸含量为0.2%的代乳粉,试验期21 d。羔羊28日龄时饲养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分离胃室和肠段,分别称量各胃室和各肠段净质量以及含内容物质量,并量取各肠段的长度,计算各胃室和各肠段的相对质量和相对长度及内容物分布。肠道组织形态学和上皮细胞凋亡率用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 1)mRNA表达量用采集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测定。【结果】除十二指肠指数(%活体质量,P=0.012)和相对质量(%全肠质量,P=0.034;%全胃肠质量,P=0.017)、空肠和结肠相对长度(%全肠长度,P=0.030,P=0.004)及结肠内容物分布(%活体质量,P=0.039)外,单宁酸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以及小肠claudin 1蛋白mRNA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肌层厚度并降低绒毛宽度(P=0.013,P=0.001),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03),此外,单宁酸有上调羔羊空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以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的趋势(P=0.077,P=0.073,P=0.062,P=0.097,P=0.052)。【结论】单宁酸显著降低7—28日龄湖羊羔羊十二指肠相对质量和空肠相对长度,但可通过提高十二指肠肌层厚度、上调空肠ZO-1蛋白和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隐窝深度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来改善肠屏障功能。
关键词:
单宁酸 羔羊 代乳粉 胃肠道 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方正 孙大川 郭衍硕 姚妙兰 刘文畅 谭洪新
为了解硝化型和光合自养型生物絮团对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养殖效果,设置清水组(CW组)、硝化组(BFT组)和光合自养组(ABFT组)生物絮团养殖泥鳅45 d,比较泥鳅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两类絮团的营养组成情况,以及养殖水体和泥鳅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BFT组和ABFT组的饲料转化率、特定生长率和末均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W组相比,两实验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BFT组的终末密度与CW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W组相比,BFT组和ABFT组生物絮团可以提供(36.69±1.17)%和(40.20±1.05)%的粗蛋白;与BFT组相比,ABFT组的生物絮团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并且促进脂肪酸由饱和向不饱和转化。ABFT的泥鳅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添加藻类对成熟生物絮团Alpha多样性指数、群落门水平和属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泥鳅摄食生物絮团会导致肠道菌群sobs指数显著降低。BFT组肠道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ABFT组为变形菌门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属水平上,ABFT组检测到高水平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本研究表明,硝化型和光合自养型生物絮团养殖均适合作为泥鳅绿色健康养殖的新模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文畅 谭洪新 罗国芝 陈伟 张南南 于永霞 姚妙兰 PIMPRON Pronapinyakun
采用中试规模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比研究碳源连续添加的微生物悬浮生长反应器(SGR-Con)和碳源分次添加反应器(SGR-Sev)的水处理效果。典型反应周期内的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变化,SGR-Con反应区处于较高的稳定水平,SGR-Sev在反应周期的第0小时至碳源瞬时添加时快速上升至SGR-Con的水平,并且在反应周期的第4小时以后降至较低的稳定水平。实验期间,SGR-Sev反应区和沉淀区的溶解氧含量分别显著高于SGRCon的反应区和沉淀区;2个反应器的反应区pH无显著差异,沉淀区pH在2个反应器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碳源分次添加的方式显著提高了反应器的脱氮效果,SGR-Sev对硝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出水碱度分别可达63.91%±14.31%、64.07%±12.11%和(278.18±80.33)mg/L。相较于SGR-Con,SGR-Sev的出水总氨氮和亚硝氮浓度较高。反应器采用碳源分次添加的方式可使絮团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研究表明,微生物悬浮生长反应器宜采用碳源分次添加的方式。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营 王福强 邵占涛 王斌
在牙鲆稚鱼中投喂添加由单一鼠李糖乳杆菌P15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黄霉素,在60d的投喂期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好氧性异养菌的总数、总弧菌数和乳酸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在投喂菌液和冻干菌粉后,养殖水体和牙鲆肠道的乳酸菌数均呈上升趋势,在30d后乳酸菌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植。同时,由于乳酸菌的抑制作用,弧菌的数量下降,以肠道中的弧菌最明显。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牙鲆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任何影响。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表明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代抗生素应用在牙鲆的养殖中。
关键词:
乳酸菌 牙鲆 定植 肠道菌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丹 李蛟龙 邢通 张林 高峰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XOS)和包膜丁酸钠(CSB)对肉鸡肠道发育、黏膜免疫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在基础日粮设2个XOS添加水平(0和150 mg·kg~(-1))和2个CSB添加水平(0和400 mg·kg~(-1))。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的罗斯308肉鸡19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XOS组(150mg·kg~(-1)XOS)、CSB组(400mg·kg~(-1)CSB)及XOS+CSB组(150mg·kg~(-1)XOS和400mg·kg~(-1)CSB),每组6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为42 d。[结果]添加CSB可显著降低十二指肠、回肠的相对长度,增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单位长度重量,XOS和CSB对回肠的单位长度重量存在互作效应( 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力 侯生珍 张峰硕 吴振岭 高占红 桂林生
【目的】研究颗粒饲料中小麦添加比例对青海藏羊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发育及空肠消化酶活性、免疫机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90只体质量相近((21.87±2.35) kg/只)、发育良好的3月龄高原型藏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分别饲喂小麦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10%(试验Ⅰ组)、15%(试验Ⅱ组)的颗粒饲粮,饲喂试验为期9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测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从每组中随机挑选5只羊进行屠宰,采集小肠各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制备石蜡切片,测量绒毛高度(VH)、绒毛宽度(VW)、隐窝深度(CD)和肌层厚度(MT),并计算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隐比,V/C);测定空肠食糜α-淀粉酶、纤维素酶(CE)、糜蛋白酶、脂肪酶、胰蛋白酶(TPS)活性,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IgG、IgM、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量浓度及抗氧化特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浓度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1)试验Ⅱ组藏羊的终末体质量、平均日增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Ⅰ组藏羊的十二指肠V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十二指肠MT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藏羊的空肠VH、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藏羊的空肠MT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各组藏羊间回肠的VH、VW、CD、MT及V/C差异均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藏羊的空肠CE、糜蛋白酶及TPS活性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对照组的空肠α-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各组间空肠的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4)试验Ⅰ组藏羊的空肠IgA、IgG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各组间空肠的IgM、IL-1β和TNF-α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5)对照组藏羊的空肠T-AOC及GSH-Px、CAT、SOD活性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各组间空肠的MD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颗粒饲料中小麦质量分数为10%时,不会损害青海藏羊的生长发育,且会显著提高小肠发育能力、空肠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机能和消化酶活性,可考虑在藏羊育肥中推广应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锦裕 韩蓓 卜弘毅 胡俊涛 张鑫 刘令军 苗淑彦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肠道菌群组成和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豆粕替代0、25%、50%和75%的鱼粉配制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65±0.25) g的幼鱼(分别命名为G1、G2、G3和G4组),养殖实验在室内纤维玻璃钢桶中进行,实验周期为21 d。结果显示,各组间幼鱼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G4组乌鳢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G1和G2组,而G3组幼鱼生长性能与其余3组差异不显著。厚壁菌门在G1和G2组乌鳢肠道中的比例显著高于G3组,且在G4组中的比例最低;变形菌门在G1和G2组中的比例显著低于G3和G4组;G4组中乳球菌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余3组。另外,G4组幼鱼肠道微生物谷丙转氨酶、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而G1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研究表明,豆粕替代鱼粉除了对乌鳢幼鱼的生长产生影响外,也显著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的活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从微生态角度进一步理解豆粕在乌鳢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聂国兴 王俊丽 朱命炜 周洪琪
以尼罗罗非鱼[体重(106.16±16.77)g]为实验对象,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作为试验饲料。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雄性尼罗罗非鱼。饱食投喂,饲养75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肠道食糜粘度以及前、中、后肠的肠绒毛显微与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对照组与0.05%、0.10%、0.15%木聚糖酶试验组的肠道食糜粘度分别为(15.21±0.29)cps、(13.75±0.45)cps、(12.23±0.16)cps和(11.92±0.22)cps,试验组的肠道食糜粘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木聚糖酶添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钟幼平 酆伟 张丽莉 黄世玉 王国栋
为比较紫海胆不同家系间幼体生长发育的差异,本研究构建了9个紫海胆全同胞家系,比较了其受精率、孵化率、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开口率、幼胆生长、性腺发育和消化道微生物组成。方差分析表明,各个家系的受精率均在95%以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指标在不同家系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孵化率、早期幼体存活率、晚期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和开口率最高的家系分别为3号(58%)、1号(83%)、4号(90%)、2号(75%)和9号(100%),最低的家系分别为6号(0%)、3号(42%)、2号(76%)、9号(6%)和5号(24.5%)。幼胆生长率最快是3号家系为146%;最慢的是5号家系为76%。3号家系在实验结束时,性腺发育明显;而其他家系性腺未见发育。3号家系的消化道微生物拟杆菌门丰度较高,而变形菌门丰度低;生长较慢的5号家系则与之相反。研究结果表明紫海胆不同家系间的生产性状存在差异,具有选育改良的潜力,论文为紫海胆良种培育积累了相关数据。
关键词:
紫海胆 家系 早期发育 生长 变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