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1)
- 2023(10061)
- 2022(8949)
- 2021(8440)
- 2020(7107)
- 2019(16408)
- 2018(16579)
- 2017(31213)
- 2016(17452)
- 2015(19858)
- 2014(19955)
- 2013(19578)
- 2012(17766)
- 2011(15871)
- 2010(15737)
- 2009(13910)
- 2008(13354)
- 2007(11462)
- 2006(9829)
- 2005(8359)
- 学科
- 济(64025)
- 经济(63960)
- 管理(50079)
- 业(48788)
- 企(41057)
- 企业(41057)
- 方法(31987)
- 数学(27600)
- 数学方法(27283)
- 农(17286)
- 技术(16741)
- 学(16304)
- 中国(16201)
- 财(14536)
- 业经(14392)
- 理论(13517)
- 地方(12674)
- 农业(11781)
- 教育(11260)
- 贸(11193)
- 贸易(11189)
- 和(10894)
- 易(10868)
- 环境(10554)
- 务(9662)
- 制(9638)
- 财务(9598)
- 财务管理(9584)
- 划(9409)
- 技术管理(9209)
- 机构
- 大学(243180)
- 学院(242750)
- 管理(98070)
- 济(88560)
- 经济(86422)
- 理学(85816)
- 理学院(84890)
- 管理学(83405)
- 管理学院(82989)
- 研究(80325)
- 中国(55697)
- 科学(53752)
- 京(51873)
- 农(42248)
- 所(41297)
- 业大(39961)
- 研究所(38286)
- 财(37355)
- 中心(35501)
- 江(34610)
- 农业(33612)
- 范(33015)
- 北京(32597)
- 师范(32563)
- 财经(30961)
- 技术(30541)
- 院(29782)
- 州(28370)
- 经(28227)
- 师范大学(26141)
- 基金
- 项目(174797)
- 科学(135615)
- 研究(127445)
- 基金(123642)
- 家(108842)
- 国家(107936)
- 科学基金(91721)
- 社会(76026)
- 社会科(71948)
- 社会科学(71925)
- 省(70488)
- 基金项目(66718)
- 自然(61427)
- 自然科(59973)
- 自然科学(59958)
- 教育(59502)
- 划(59406)
- 自然科学基金(58850)
- 编号(52943)
- 资助(51234)
- 成果(42055)
- 重点(39403)
- 部(37897)
- 创(37411)
- 发(37160)
- 课题(36854)
- 创新(34796)
- 科研(33694)
- 计划(32723)
- 项目编号(32562)
共检索到339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冬梅 李健 王清印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养殖对虾遗传改良研究的现状 ,并对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人工雌核发育和转基因育种等手段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利用现代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改造传统养殖业 ,将传统的育种研究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 ,加快培育优质、抗逆对虾养殖新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对虾 遗传改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健 何玉英 王清印 刘萍 李吉涛 王学忠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新品种耐氨氮胁迫能力强,仔虾Ⅰ期成活率较商品苗种提高21.2%,养殖成活率提高15.2%;生长速度快,收获对虾平均体重较商品苗种提高11.8%。AFLP技术分析获得5代选育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28%、40.64%、40.32%、39.95%和38.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世代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群体选育 黄海3号 氨氮胁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孔杰 罗坤 栾生 王清印 张庆文 张天时 孟宪红 王伟继 阮晓红
选取中国对虾"黄海1号"、"即抗98"2个养殖群体,朝鲜半岛南海群体、乳山湾群体、青岛沿岸群体及海州湾群体4个自然群体,采用不平衡巢式交配设计方案,于2005年建立了中国对虾育种的基础群体。设计并建立了中国对虾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选育的目标性状为生长速度、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感染后的存活时间及养殖存活率。结果显示,养殖170 d收获体质量的遗传力为0.22,抗WSSV存活时间的遗传力为0.14,存活率的遗传力为0.03。采用BLUP法估算个体育种值,通过百分比加权的形式,分别赋予生长速度、抗WSSV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加权值为80%、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成贵 资月娥 陈路华 梅贵华 杨光利 叶琳华 郭肖艳 赵国珍
【目的】探索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科学肥水运筹方案,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6Y-27/银光为母本,陆育1号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育成了常规粳稻新品种陆育4号。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因素A,水浆管理为副区因素B,研究不同肥水管理对陆育4号机插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肥水处理,陆育4号的全生育期、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穗实粒数差异不显著。相同氮肥处理,水浆管控由B_1→B_2→B_3变化,全生育期延长,产量显著降低,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显著。产量为8 733~12 717 kg/hm~2,最高的是A_2B_1处理,最低的是A_5B_3处理。产值最高的也是A_2B_1处理,为33 271元/hm~2,分别比常规栽培(A_1B_3)增产24.7%和增收25.6%。氮肥利用率最高的是A_5B_1处理,比常规栽培高18.5%。综合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好的肥水管理方案是A_2B_1,其次是A_3B_1。【结论】水稻新品种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肥水处理方案为施氮量(尿素)312~351 kg/hm~2,采用干湿交替进行水浆管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兰珍 刘勇
在黄芩野生资源日益匮乏与人类对黄芩需求量日益增长的今天,黄芩资源的培育倍受重视,人工栽培黄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该文对近年来关于黄芩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合理采收及生物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提升黄芩资源的人工培育水平积累基础资料,进而为提高我国人工栽培黄芩的产量与质量,为推进黄芩培育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信息.
关键词:
黄芩 种质资源 培育技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绪 杜美荣 蒋增杰 方建光 赵学伟 张媛
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海大金贝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学芳 孔杰 罗坤 王浩 张瑞标 王清印 许圣钰
以在盐度2~3条件下养殖至9月龄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成虾为材料,研究低盐度养殖对虾在不同盐度驯养条件下的繁殖性能,以期为利用低盐度养殖对虾培育亲虾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盐度梯度设置为1、8、15、23和30。雌虾经剪切单侧眼柄后进行促熟培育,促熟期间的雄虾养殖水温控制在(27±0.5)℃,雌虾水温控制在(28±0.5)℃。定期检查雌虾卵巢和雄虾精荚的发育情况,采用精荚人工移植技术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培育的亲虾进行组合交配,统计受精率和孵化率,组织切片观察卵巢发育,综合评价各实验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盐度梯度范围内,雌虾卵巢都可发育成熟;盐度1组雌虾成熟比例...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低盐养殖 亲虾培育 繁殖性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昇 李仰真 王磊 刘洋 程向明 周茜 杨英明 郑卫卫 陈松林
为了改善半滑舌鳎种质资源现状,本课题组以快速生长和抗哈维氏弧菌为主要目标性状,开展了连续四代家系选育。从第三选育开始,利用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计算了半滑舌鳎抗哈维氏弧菌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并将GEBV和感染存活率都较高的家系作为抗病重点家系。在第三代选育中,筛选到12个重点家系,这些家系的平均感染存活率(85.4%)和平均GEBV(1.13)明显高于对照组(52.2%;0.27)。在第四代选育中,筛选到的5个重点家系的平均感染存活率和平均GEBV分别为71.5%和0.24,而对照组的感染存活率和GEBV分别为30.1%和0.03。连续四代选育后,利用生长速度快和抗病力强的家系大规模繁育苗种,培育出我国首个半滑舌鳎新品种“鳎优1号”。与未经选育的半滑舌鳎相比,“鳎优1号”抗哈维氏弧菌感染能力提高30.9%,18月龄体重平均提高17.7%,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5.7%。此外,“鳎优1号”苗种的生理雌鱼比例高达40%左右。半滑舌鳎新品种“鳎优1号”的成功培育为水产养殖业增添了良种,推动了半滑舌鳎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也为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在水产良种培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家系选育 基因组选择 选择育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燕 陈俊愉
针对月季远缘杂交育种中周期长而且效率低的难题,对一些蔷薇、月季及其杂种种子进行了不同萌发条件下的种子发芽及胚胎培养试验,希望找出加快月季育种进程的途径.结果表明通过成熟胚的培养可以去除抑制种了萌发的因素,略去种子休眠期从而缩短月季育种周期.
关键词:
月季 育种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胚胎培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自1997年,课题组针对花生生产现状,瞄准花生产业的比较优势及自然条件,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花生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筛选、花生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以及提升花生产量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1)针对辽宁省花生品种严重退化、老化、单产水平较低等现状,从国内外引进花生品种330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晓兰 张波
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在陈俊愉、赵守边两位老先生的直接指导下 ,一直致力于梅花新品种培育工作。该文介绍了几种新品种培育方法以及一些代表性的优良新品种。
关键词:
梅花 育种 新品种 国际登录 实生选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德荣 王慧 刘巧 朱冬梅 张晓 吕国锋 张晓祥 江伟 李曼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部分推广品种的冬前及越冬期单株叶片数、茎蘖数,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指标等,筛选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系);2014—2015年,在适期播种(11月5日)和迟播(11月19日)条件下,研究扬麦16和其他4个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结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分析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品种扬麦16迟播高产的生长发育机理。【结果】2012—2013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叶片数、茎蘖数均较高,显著高于镇10216,具有前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后期灌浆速率较慢;宁09-118和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具有后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前期生长发育较慢。2013—2014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茎蘖数均表现较高,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最高,理论粒重最大,2个品系继续分别表现出前端和后端快速发育特性;扬麦16冬前茎蘖数高于富F101,越冬期茎蘖数与富F101无显著差异;后期最大灌浆速率大于2.0 mg/(粒·d),与镇10216差异不显著,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较好地结合了两端快速发育的特性。2014—2015年,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最大,显著高于宁麦13;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扬麦16产量低于扬麦22,与扬麦20、扬麦23和宁麦13差异不显著,但在迟播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扬麦20、宁麦13,与扬麦22、扬麦23无显著差异,与适期播种相比减产幅度最小,减产5.2%,千粒重高而稳定,达40 g以上。【结论】品种间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能够实现迟播高产,同时保证适期播种取得较高产量。扬麦16冬前生长发育快,越冬期能保持一定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平均灌浆速率、峰值灌浆速率大,粒重高;迟播早熟高产,这是其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迟播 早熟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文良
用香菇L867与Cr04两品种单核菌丝体配对杂交,培育出L934;用香菇L33与Cr04两品种单核菌丝体配对杂交,培育出L937。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完全证实它们与杂交亲本的不同,从而确认L934和L937为两个各自独立的香菇新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京 尹子铭 王国英 李丹阳 杨佳 李国学
为实现规模化舍饲羊养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垫料养殖技术在羊养殖领域的应用,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羊垫料养殖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探讨。通过分析羊垫料养殖技术的特点、垫料选择标准、以及垫料养殖对羊只饲养效果的相关参数,期望从源头解决羊场粪污处理问题,为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1)羊垫料养殖技术能及时有效的处理羊粪污、改善圈舍环境,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2)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羊垫料养殖技术可减少羊患病率,实现快速增重等,对促进羊只生长健康和福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垫料的选择与管理是影响动物健康、生产性能以及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垫料养殖 有机垫料 圈舍环境 饲养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