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3)
2023(8242)
2022(6872)
2021(6213)
2020(5269)
2019(11723)
2018(11190)
2017(20708)
2016(11501)
2015(12667)
2014(12051)
2013(11983)
2012(11274)
2011(10239)
2010(10040)
2009(9271)
2008(9024)
2007(7920)
2006(7072)
2005(6466)
作者
(39242)
(32670)
(32637)
(30593)
(20775)
(15971)
(14478)
(12743)
(12527)
(11400)
(11345)
(10898)
(10829)
(10737)
(10440)
(10228)
(10107)
(9763)
(9595)
(9524)
(8602)
(8128)
(7999)
(7595)
(7508)
(7327)
(7096)
(7086)
(6803)
(6689)
学科
(41743)
经济(41650)
管理(31632)
(29450)
(22687)
企业(22687)
方法(18512)
数学(16425)
数学方法(16232)
(14414)
(13305)
(11560)
中国(11009)
(9914)
(9437)
贸易(9435)
业经(9275)
(9214)
农业(8619)
环境(7018)
(6825)
技术(6748)
(6743)
银行(6680)
(6620)
金融(6617)
地方(6414)
(6405)
财务(6394)
财务管理(6376)
机构
大学(171739)
学院(167778)
研究(66536)
(65893)
经济(64637)
管理(58769)
理学(51633)
理学院(50944)
管理学(49839)
管理学院(49577)
中国(48894)
科学(47263)
(47184)
农业(38468)
(37393)
(37247)
业大(35847)
研究所(34854)
(28778)
中心(28743)
(25711)
农业大学(24902)
(24683)
财经(23057)
(22893)
北京(22831)
(21646)
(21155)
科学院(21065)
(20658)
基金
项目(122973)
科学(94617)
基金(90726)
(86082)
国家(85400)
研究(77029)
科学基金(69532)
自然(49589)
社会(49081)
自然科(48404)
自然科学(48382)
基金项目(48158)
自然科学基金(47559)
(47131)
社会科(46351)
社会科学(46339)
(42318)
资助(36610)
教育(33875)
重点(28907)
计划(27877)
编号(27252)
(26610)
(25790)
(25502)
科研(25416)
科技(25138)
创新(24081)
(23584)
(22436)
期刊
(68662)
经济(68662)
研究(43954)
学报(43253)
(40943)
科学(35661)
中国(34762)
大学(30011)
学学(28968)
农业(27706)
(21093)
管理(20303)
(15357)
(13042)
金融(13042)
业大(12686)
经济研究(11656)
教育(11643)
财经(11607)
业经(11179)
(10774)
农业大学(10735)
技术(10245)
(9937)
问题(9622)
科技(9366)
林业(8867)
资源(8698)
中国农业(7870)
(7743)
共检索到244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梦颖  吴志强  肖英平  胡向萍  肖鸣鹤  涂彭文  
以体重(0.015±0.004)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特定生长率、平均日增重、存活率和蜕壳率都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日增重由(0.007±0.002)g下降为(0.002±0.001)g,蜕壳率由(100±0.000)%下降为(37.222±3.928)%,降幅明显;体长、体重变动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每组个体的平均摄食量和摄食率均与养殖密度成反比。此结果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大总体来...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天时  孔杰  刘萍  张庆文  王清印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9±0.0005) g克氏原螯虾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 0.05),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P> 0.05)。(3)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4)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 9±0.000 5) 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3个实验组仔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无显著差异,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鸣鹤  肖英平  吴志强  胡向萍  
以体质量(0.015±0.004)g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终末体质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表现出减小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在5种养殖密度下变化规律不显著(P>0.05)。克氏原螯虾幼虾体内水分含量在5种养殖密度下差异较小(P>0.05);粗蛋白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升高呈增高趋势,由54.02%增高至60.75%(P<0.05);粗脂肪含量不断减少(P<0.05),由26.19%...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亚青  王子臣  王国江  
对虾夷马粪海胆在10.0~25.0℃水温下单独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及15.4~17.8℃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铜藻、角叉菜的不同组合和21.6~27.4℃饥饿状态下的摄食、生长及成活进行了试验研究。海胆体重与壳直径的关系为G=0.43132D2.9958。海胆对海带、裙带菜、石莼的日摄食率依次降低且随水温变化而异。1.0~3.6cm幼海胆在10.0~25.0℃下摄食上述海藻均可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0.5×10-2~3.0×10-2cm/个·天),1.0cm幼海胆在19.0℃时生长最快,而3.6~5.0cm成海胆在16.0℃时最快。水温上升至25.0℃,5.0cm以上成海胆体重出现负生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士  臧维玲  侯文杰  张煜  杨明  戴习林  丁福江  
通过室内60 d罗氏沼虾幼虾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150 ind/m3、400 ind/m3、550 ind/m3、800 ind/m3)对水质与幼虾生长特点的影响。试验发现,各密度组水质指标pH、DO、TAN、NH3-N、NO2--N和CODMn均控制在罗氏沼虾生长的适合范围之内,密度对主要水质指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不同养殖密度对幼虾生长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低密度组成活率和增长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次低密度组增长率与最高密度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最低密度组的增重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种密度组的罗氏沼虾幼虾体重(w)和体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大鹏  庄平  严安生  王明学  章龙珍  
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周期,水流速度,养殖密度对史氏鲟摄食、生长和行为的影响。光照周期在一定的照度和时间范围内对史氏鲟稚鱼的摄食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水流和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高水流速度和低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积极的影响,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随流速的增大和养殖密度的降低而增大,条件系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净增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各密度组的史氏鲟稚鱼的生长离散没有加剧。在流速为0.06m·s~(-1)和0.18m·s~(-1)范围内,稚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GE=46.106+142.04V(r=0.5216)。特定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明  成永旭  李威  孙颖  刘小飞  奚业文  李嘉尧  
为探究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环境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适宜的养殖密度,在伊乐藻覆盖率约为60%的环境中,采用不同养殖密度(10、15、20、25、30尾/m~2)养殖初始体质量为(4.35±0.95)g的克氏原螯虾45 d,比较了各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食源贡献度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0尾/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及增重率最高,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当养殖密度高于15尾/m~2时小规格虾(10~15 g)的占比明显增多;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平均食源贡献度范围为12.8%~26.9%,且对大规格虾(20~25 g)的食源贡献度高于小规格虾;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的活性均无明显差异,仅10尾/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组,说明保障一定的伊乐藻覆盖度能有效降低密度带来的胁迫,并且摄食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具有积极作用。综上表明,伊乐藻(约60%的覆盖率)环境中,克氏原螯虾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5尾/m~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柳敏海  彭志兰  张凤萍  罗海忠  傅荣兵  李来国  
在水温23~24℃的条件下,研究了养殖密度对条石鲷生长、摄食和行为的影响。试验设置D1、D2、D3和D4共4个养殖密度组,初始密度分别为1、2、3、4 kg/m3。结果表明:长期的密度胁迫导致条石鲷幼鱼死亡率急剧升高,长期高密度养殖不利于条石鲷的存活。低密度条件下,条石鲷幼鱼生长迅速。长期高密度的胁迫下生长非常缓慢,特殊生长率显著下降(PD2>D3>D4。条石鲷最适宜养殖密度在6 kg/m3左右,密度达到9 kg/m3后不适宜条石鲷的生长。研究亮点:目前国内外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帆  张世萍  韩凯佳  李贤  王春芳  谭肖英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体重分化、鱼体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2、3、4、12次/d和24次/d),每组3个重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4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各试验组组内个体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黄鳝的规格趋于整齐。试验各组黄鳝的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秦浩  王仁杰  来守敏  李娜  李玉全  
本研究设置10、25、50尾/m2 3个养殖密度,人工饵料、鲜菲律宾蛤仔肉两种饵料,不喂(N)、少喂(L)、饱喂(F)3个处理,分别于投喂前1 h、投喂时、投喂后1 h测定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争斗次数、平均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对日本囊对虾争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对虾的争胜行为逐渐增强,投喂时与投喂前、投喂后对虾的争胜行为差异显著(P<0.05);投喂时对虾的争斗次数最多;饵料种类和丰度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投喂菲律宾蛤仔肉的争胜行为强于投喂人工饵料(P<0.05),少喂与不喂、饱喂处理间差异显著(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卫军  董根  李焕军  刘兆存  李彬  冯艳微  杨建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滨  魏开金  马宝珊  徐进  朱祥云  刘伟  
为几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模式的优劣提供数据参考,对池塘单养克氏原螯虾、虾鱼混养、虾蟹混养、稻虾养殖四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了其水体理化指标、幼虾生长、体成分、血淋巴生化等指标,试验周期60 d。结果表明:体长和体重均呈现虾单养组>虾鱼组>虾蟹组>稻虾组;克氏原螯虾的体长增长率随时间大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体重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虾单养组、虾鱼组及虾蟹组的体重增长率均在30 d达到最高,而稻虾组在40 d达到最高。四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体成分组成差异较大,全虾的粗蛋白含量虾蟹组显著高于另外三个组,粗脂肪含量虾单养组显著低于另外三个组,水分含量稻虾组显著高于虾单养组、虾蟹组,灰分稻虾组显著低于另外三个组。血淋巴生化指标分析表明虾蟹组和虾鱼组在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糖高于虾单养组和稻虾组,甘油三酯和转氨酶低于虾单养组和稻虾组。研究表明,从生长角度看虾单养组生长最快,从虾体成分看稻虾组最接近野生群体,从血清生化指标看虾蟹组最健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小波  库夭梅  罗静波  
于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3月对均重为 1.78g、5 .6 3g和 9.5 5 g 3种规格的克氏原螯虾在 15℃、2 0℃、2 5℃和 30℃ 4种温度条件下的代谢进行了测定 ,以探讨体重、温度变化及摄食状态对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耗氧率 (Ro)和NH4+ N排泄率 (RN)与温度正相关 ,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 ,其关系式可分别表示为 :Ro=0 .1382e0 .0 43 5t和Ro=0 .5 70 6W-0 .2 0 13 ;RN=0 .812 7e0 .0 2 2 3t和RN=0 .92 4 3W-0 .12 42 。不同体重试验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代谢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