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6)
- 2023(9597)
- 2022(8697)
- 2021(8255)
- 2020(7020)
- 2019(16517)
- 2018(16432)
- 2017(31726)
- 2016(17311)
- 2015(19351)
- 2014(19198)
- 2013(19133)
- 2012(17418)
- 2011(15646)
- 2010(15435)
- 2009(13989)
- 2008(13411)
- 2007(11453)
- 2006(9908)
- 2005(8593)
- 学科
- 济(65443)
- 经济(65375)
- 管理(46742)
- 业(43954)
- 企(37272)
- 企业(37272)
- 方法(31521)
- 数学(27063)
- 数学方法(26715)
- 学(17605)
- 农(16415)
- 中国(15999)
- 财(15197)
- 业经(14052)
- 地方(13438)
- 理论(11858)
- 贸(11233)
- 贸易(11227)
- 和(11090)
- 农业(10938)
- 易(10869)
- 制(10287)
- 技术(10278)
- 环境(10078)
- 务(9829)
- 财务(9764)
- 财务管理(9748)
- 教育(9454)
- 企业财务(9232)
- 划(9157)
- 机构
- 大学(241473)
- 学院(237931)
- 管理(95751)
- 济(87534)
- 经济(85461)
- 理学(83825)
- 理学院(82860)
- 研究(81857)
- 管理学(81258)
- 管理学院(80848)
- 中国(57856)
- 科学(55069)
- 京(52024)
- 农(43495)
- 所(42715)
- 业大(40067)
- 研究所(39503)
- 财(38572)
- 中心(35825)
- 农业(34463)
- 江(34203)
- 北京(32720)
- 范(31562)
- 财经(31506)
- 师范(31170)
- 院(30315)
- 经(28692)
- 州(27828)
- 技术(27110)
- 师范大学(25333)
- 基金
- 项目(171856)
- 科学(133278)
- 基金(123555)
- 研究(122186)
- 家(109334)
- 国家(108456)
- 科学基金(91916)
- 社会(73548)
- 社会科(69554)
- 社会科学(69534)
- 省(67874)
- 基金项目(66350)
- 自然(62591)
- 自然科(61126)
- 自然科学(61106)
- 自然科学基金(59971)
- 划(57604)
- 教育(55475)
- 资助(51493)
- 编号(49652)
- 成果(40174)
- 重点(38382)
- 部(36869)
- 发(36062)
- 创(35581)
- 课题(34272)
- 科研(33712)
- 创新(33128)
- 计划(32802)
- 大学(31603)
共检索到337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慧 谢建军 汪玮 王庚申 何杰 许文军
运用组织病理学、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近年来网箱养殖大黄鱼暴发的"白鳃病"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引起养殖大黄鱼"白鳃"关联病毒的致病机理。临床解剖观察显示:患"白鳃病"的鱼表现出极度的贫血症状、鳃丝苍白色、血液稀薄且血细胞数显著减少;内脏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鱼的肝、脾、肾脏内脏组织发生严重的病理变化,组织内红细胞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同时鱼体的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采用针对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al virus,RSIV)的引物对病鱼内脏组织核酸样本进行PCR检测,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国良 袁思平 金珊
首次报道了大黄鱼诺卡氏菌病的发生情况。病鱼以体表和心、脾、肾等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平均死亡率15%。对病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光镜、电镜检查,均发现长或短的丝状分枝状杆菌。用分离菌株作回归感染,证实为该大黄鱼结节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病原为诺卡氏菌。
关键词:
大黄鱼 诺卡氏菌病 诺卡氏菌 网箱养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施慧 陈卓 丁慧昕 谢建军 汪玮 王庚申 何杰 许文军
运用组织病理切片、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2017年在舟山采集到的临床表现"白鳃"症状的发病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开展了病原学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患病鱼的肝、脾、肾等内脏组织发生严重的病理变化,尤其是组织内红细胞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同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在病鱼组织的电镜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直径约300~600 nm的孢子虫样结构。提取病鱼内脏组织总基因组DNA样本,采用1对针对寄生原虫的通用引物进行SSUrDNA的PCR扩增,最终获得大小为1471bp的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对发现,该条带与GenBank中1种黏孢子虫Sinuolinea sp.的序列同源性最高,达89%。根据获得的SSU rDNA序列,建立了适用于该病临床检测的巢式PCR方法,最小灵敏度可达0.5 pg。研究表明,引起此次网箱养殖大黄鱼"白鳃"症状并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的是一类寄生性黏孢子虫。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沈锦玉 余旭平 潘晓艺 许文军 尹文林 曹铮
浙江宁波、台州等地相继发生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大量死亡,主要症状为脾脏、肾脏有许多白色结节,大小为0.1~1mm。从病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极强的菌株GYCWS,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大黄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8.5×104CFU/ml。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ID32GN)及16S rRNA分子鉴定。经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1.5Kb的16S rRNA部分基因片段,产物经回收纯化,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G1,对阳性克隆子进行酶切及PCR鉴定确认阳性重组质粒,将测定的序列递交NCBI进行BLAST同源序列比对,与恶臭假单胞菌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捷敏 高滢 高超 高健
采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法,对宁德地区养殖产地的市场结构类型、产业市场集中度和产业进入壁垒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宁德地区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市场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宁德农户养殖的市场集中度指标CR4约为0.87%,市场集中程度很低,处于Ⅵ原子型——不存在集中现象;20余家较大规模养殖企业的CR4约为12.55%,也为Ⅵ原子型;市场竞争性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产业进入壁垒较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产地市场的养殖产业内部集中度较低(Ⅵ原子型),应提高产业内部的集中度;竞争性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应控制过度竞争以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进入壁垒弱是导致集中度低和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主要原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倪海儿 王国良
以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根据对2001-2005年间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情况的观察分析、养殖水域环境因子的监测及其收集的气象资料,对大黄鱼溃疡病的发生规律和养殖环境的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溃疡病的发生不仅与季节有关,而且还与环境因子的状况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大黄鱼溃疡病发生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筛选出与大黄鱼溃疡病发生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从而建立了网箱养殖大黄鱼溃疡病发生的预报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对预报大黄鱼的溃疡病是否发生及发生的程度有高度显著的效果。用该模型对舟山市2005年大黄鱼溃疡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预报,预报的正确率达到81.2%。为能有效、适...
关键词:
大黄鱼 疾病 环境因子 预报模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祝璟琳 王国良 金珊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浙江省养殖大黄鱼(Pseudnosciaena crocea)弧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选择针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胶原酶基因,哈维氏弧菌的部分ToxR基因的特异性,优化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进行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多重PCR产物的测序鉴定与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建立了一种检测致病性弧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条带分析判断,可以在一个PCR管中同时成功地检测这3种病原细菌,含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芝娟 楼丹 闫茂仓 楠田理一 陈昌福
在 5月下旬用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灭活菌苗对大黄鱼 (Pseudosciaenacrocea)幼鱼进行浸泡免疫 ,7月至 8月高温季节投喂添加防病药物或者V .harveyi灭活菌苗的配合饲料 ,进行了综合防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V .harveyi灭活菌苗浸泡免疫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V .harveyi对受免大黄鱼的感染 ,但是 ,受免鱼对副溶血弧菌 (V .parahaemolyticus)的感染则没有显著的保护 ;高温季节投喂添加药物的配合饲料能够有效地降低大黄鱼的死亡率 ,而将药物添加在鱼糜中后的投喂方式则不能获得明显防病效果 ;对受免鱼口服灭活菌苗后在 5 6d...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郭进杰 陈国平 黄振玉 吕为群
研究了低盐度(盐度为5)条件下,室内循环水养殖8月龄大黄鱼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同龄正常海水(盐度为35)网箱养殖大黄鱼生长情况以及肥满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海水盐度网箱养殖中的大黄鱼体质量显著大于同期淡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黄鱼的体质量(P<0.01),而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肥满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上下波动,并且在繁殖季节大黄鱼的肥满度高于非繁殖季节。大黄鱼长期生长在盐度为5的海水中其卵巢可以发育成熟,但性腺指数低于正常海水中的大黄鱼的性腺指数,并且在成熟的大黄鱼卵巢中,淡化组的大黄鱼卵巢中成熟卵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正常海水组的大黄鱼。本实验为大黄鱼的淡化养殖和淡化养殖条件下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
关键词:
大黄鱼 淡化养殖 性腺发育 性腺细胞分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祖运 王珊 李婉茹 王胜蓝 陈玉红 母尹楠 陈新华
自噬是维持真核细胞稳态的重要过程,在细胞分化、发育、免疫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目前,人们对于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ATG)在鱼类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从大黄鱼中克隆得到了自噬相关基因ATG5(LcATG5),其开放阅读框(ORF)全长828个核苷酸,编码27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为32.3 ku,等电点为5.7。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LcATG5与其他物种ATG5之间的序列一致性较高,含有1个高度保守的APG5结构域,并且与棘头梅童鱼ATG5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ATG5在所检测的11个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在脾脏中表达量最低;LcATG5在来源于大黄鱼头肾组织的原代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细胞系LYCK细胞中也均有表达,在原代粒细胞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巨噬细胞中相对较低;病毒类似物poly(I:C)刺激后,这4种免疫细胞中LcATG5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上调,其在LYCK细胞中变化最为显著,刺激后12 h上调了3.93倍。过表达LcATG5的鲤上皮瘤(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EPC)细胞受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 SVCV)感染48 h后,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 CPE)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中SVCV的滴度为10~(13.82 )TCID_(50)/Ml,高于对照组10~(9.27 )TCID_(50)/mL,同时细胞内SVCV标志基因SVCV-G、SVCV-M和SVCV-P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13.77倍、15.72倍和11.39倍,表明LcATG5过表达促进了EPC细胞中SVCV病毒增殖,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在鱼类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黄鱼 ATG5 免疫细胞 病毒增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祖运 王珊 李婉茹 王胜蓝 陈玉红 母尹楠 陈新华
自噬是维持真核细胞稳态的重要过程,在细胞分化、发育、免疫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目前,人们对于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ATG)在鱼类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从大黄鱼中克隆得到了自噬相关基因ATG5(LcATG5),其开放阅读框(ORF)全长828个核苷酸,编码27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为32.3 ku,等电点为5.7。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LcATG5与其他物种ATG5之间的序列一致性较高,含有1个高度保守的APG5结构域,并且与棘头梅童鱼ATG5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ATG5在所检测的11个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在脾脏中表达量最低;LcATG5在来源于大黄鱼头肾组织的原代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细胞系LYCK细胞中也均有表达,在原代粒细胞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巨噬细胞中相对较低;病毒类似物poly(I:C)刺激后,这4种免疫细胞中LcATG5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上调,其在LYCK细胞中变化最为显著,刺激后12 h上调了3.93倍。过表达LcATG5的鲤上皮瘤(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EPC)细胞受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 SVCV)感染48 h后,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 CPE)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中SVCV的滴度为10~(13.82 )TCID_(50)/Ml,高于对照组10~(9.27 )TCID_(50)/mL,同时细胞内SVCV标志基因SVCV-G、SVCV-M和SVCV-P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13.77倍、15.72倍和11.39倍,表明LcATG5过表达促进了EPC细胞中SVCV病毒增殖,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在鱼类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黄鱼 ATG5 免疫细胞 病毒增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Owen M bokigwe Kibona 倪海儿 王国良 吴雄飞
为预报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以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根据2001—2008年间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情况的监测数据和各采样点海洋环境因子的测定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了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了灰色预报模型GM(1,1)和GM(1,N),预报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时间和发病率。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与养殖水域的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把水温、悬浮物、无机氮和COD选作先行指标,用这些因子的不同组合建立了GM(1,5)、GM(1,4)和GM(1,3)模型,比较这些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由无机氮和CO...
关键词:
大黄鱼 细菌性疾病 灰色模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月英 曾德年 张学文 胡仕凤
对湖北某地出现的一种皮下和内脏形成广泛性肿块的成年鹅的传染病病原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成年病死鹅和病鹅肝组织悬液接种12日龄鹅胚,48~72h鹅胚死亡,再用第一代鹅胚尿囊液连传3代均死亡.电镜检查经处理的这些鹅胚尿囊液,观察到大小为50~100nm有囊膜的病毒颗粒;接种鸡胚,48~96h死亡;回归到成年母鹅,出现与自然感染类似的病变;并对该病毒进行了核酸型鉴定,初步确定为微小RNA病毒,结果表明本病的病原是一种鹅的新病毒.
关键词:
鹅 病原 新病毒 传代 核酸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月英 曾德年 胡仕凤 宁玲忠 晏美清
为更好地了解鹅病毒病病原的形态和理化特性,用鸡胚尿囊液(EVF4)进行试验:用2种红细胞(1种用甲醛醛化,另1种不醛化)进行吸附和纯化,最终得到EVF4-1和EVF4-2,并用电镜观察,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毒力及理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形态近似球形,有囊膜,直径大小为120~220nm;其血凝效价从高到低依次为鹅、豚鼠、山羊、牛、兔、猪、鸡、鸭、人的“O”型红细胞,对小白鼠红细胞不凝集;血凝抑制试验时,发现能被相应的血清和鸡新城疫血清所抑制;对ELD50为10─5.3,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96h;对乙醚、氯仿敏感;胰蛋白酶不敏感;不耐酸,对热较敏感.
关键词:
鹅 病毒 形态 理化特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利明 张禹 周应祺 蔡厚才 方金 叶鹏
对770尾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生物学参数体宽(B)、体长(L)与体重(W)进行测定,运用幂函数拟合方法获得体重与其他两个参数的关系方程。为了达到按重量300g的分级要求,选择体宽为确定分级栅间距的依据,运用几何形态法l、ogistic曲线模型方法确定分级栅间距的理论值为34.66mm,用幂函数拟合方法得理论值为38.21mm。分级试验采用平均间距为33.01mm3、7.95mm二种规格分级栅,对大黄鱼分级,结果表明:经过5~10min分级,间距33.01mm分级栅留存的大黄鱼中,达到分级标准的鱼(W≥300g)的最高比例为50.00%,平均为42.96%,留存下的鱼的平均体重296g;间距37.9...
关键词:
网箱养殖 大黄鱼 分级栅间距 分级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