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1)
- 2023(4812)
- 2022(4425)
- 2021(4045)
- 2020(3760)
- 2019(8884)
- 2018(8841)
- 2017(17103)
- 2016(9859)
- 2015(11439)
- 2014(11806)
- 2013(11998)
- 2012(11414)
- 2011(10406)
- 2010(10568)
- 2009(9872)
- 2008(10086)
- 2007(9421)
- 2006(7910)
- 2005(7071)
- 学科
- 济(41677)
- 经济(41641)
- 业(24976)
- 管理(24779)
- 方法(22534)
- 数学(20333)
- 数学方法(20180)
- 企(19123)
- 企业(19123)
- 农(11947)
- 学(11671)
- 财(10474)
- 中国(9402)
- 贸(8657)
- 贸易(8657)
- 易(8375)
- 地方(7965)
- 农业(7752)
- 业经(7469)
- 制(7305)
- 和(6798)
- 务(6530)
- 财务(6515)
- 财务管理(6494)
- 企业财务(6085)
- 银(5752)
- 环境(5743)
- 银行(5708)
- 理论(5493)
- 融(5467)
- 机构
- 大学(151591)
- 学院(150293)
- 济(58897)
- 经济(57493)
- 管理(53952)
- 研究(53856)
- 理学(46425)
- 理学院(45836)
- 管理学(44903)
- 管理学院(44627)
- 中国(38970)
- 科学(37415)
- 农(36425)
- 京(32458)
- 所(30399)
- 农业(29351)
- 业大(28564)
- 研究所(27992)
- 财(25918)
- 中心(24835)
- 江(24118)
- 财经(20903)
- 北京(20185)
- 农业大学(19064)
- 范(18877)
- 经(18871)
- 院(18695)
- 师范(18538)
- 州(18375)
- 省(18292)
- 基金
- 项目(100377)
- 科学(75731)
- 基金(70661)
- 研究(67445)
- 家(63650)
- 国家(63158)
- 科学基金(51607)
- 省(40587)
- 社会(39923)
- 基金项目(37774)
- 社会科(37685)
- 社会科学(37669)
- 自然(35467)
- 自然科(34578)
- 自然科学(34559)
- 划(34489)
- 自然科学基金(33951)
- 教育(31112)
- 资助(30104)
- 编号(27335)
- 重点(23357)
- 成果(22351)
- 部(21922)
- 发(21858)
- 计划(21297)
- 科研(20415)
- 创(20275)
- 科技(19713)
- 课题(19220)
- 创新(19097)
共检索到215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二龙 汪开毓 陈德芳 王均 贺扬 刘韬
从患内脏结节病的四川眉山地区养殖乌鳢腹水和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致病菌,经形态结构、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 RNA基因和特异性序列的PCR检测进行菌株的鉴定,并进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发现,该分离株具有与诺卡氏菌Nocardia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16S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较高,与诺卡氏菌Nocardiaseriolae的16S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诺卡氏菌的特异性引物N5F1/N5R1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该菌为诺卡氏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王庆 常藕琴 梁慧丽 王芳 潘德博 石存斌 吴淑勤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系统细菌自动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舒伯特气单胞菌。采用16S rRNA基因、DNA促旋酶的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分离菌株与GenBank上登录的舒伯特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莫金凤 姜兰 吴灶和
为了解乌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WL-4菌株的生理生化、生长特性、致病因子等生物学特征,以及其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使用细菌生化鉴定仪检测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比较不同温度、盐度及p H条件下菌株的生长特征;通过人工回归感染分析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相关的毒力因子并采用pCR方法扩增毒力基因;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试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发现,与模式菌株(ATCC43700)相比,两菌株的大部分生理生化特性相同,16S R RNA基因比对,相似度达99.9%;WL-4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C,最适生长盐度为5,最适生长p H为7;29°C时,腹腔注射感染乌鳢苗种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兴浪 丁戈野 张秋实 侯金亮 刘智明 陈中元 向建国 肖调义 李军华
从湖南省醴陵市某大口黑鲈工厂化养殖场患烂身病大口黑鲈体表溃疡处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MS315509,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MS315509对大口黑鲈鱼苗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47×10~(7 )cfu/mL;MS315509携带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act)和黏附素基因(aha1) 3种毒力基因。采用12种抗生素与12种中草药对菌株MS315509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S315509对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和石榴皮、苏木和五倍子等中草药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唑啉、卡那霉素、苯唑西林、恩诺沙星、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抗生素和黄连、艾叶和熟地黄等中草药耐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兴浪 丁戈野 张秋实 侯金亮 刘智明 陈中元 向建国 肖调义 李军华
从湖南省醴陵市某大口黑鲈工厂化养殖场患烂身病大口黑鲈体表溃疡处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MS315509,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MS315509对大口黑鲈鱼苗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47×10~(7 )cfu/mL;MS315509携带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act)和黏附素基因(aha1) 3种毒力基因。采用12种抗生素与12种中草药对菌株MS315509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S315509对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和石榴皮、苏木和五倍子等中草药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唑啉、卡那霉素、苯唑西林、恩诺沙星、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抗生素和黄连、艾叶和熟地黄等中草药耐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璋 张振国 郝爽 白晓慧 贾文平 高谦 冯守明
2017年8月,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养殖场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发生病害,累计死亡率约为25%,患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通过肉眼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患病鱼肾脏、脾脏、肝脏和肠道存在大量圆形结节,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病变明显,肾小管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脾脏中存在大量的坏死细胞。此外,在脾脏和肾脏组织中发现大量的抗酸杆菌。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具有典型症状的濒死大菱鲆肾脏组织分离到优势菌株myco-10,利用该菌株注射攻毒能导致健康大菱鲆66.7%的死亡率,且表现出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采用16S rDNA、Hsp65、ropB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试对菌株myco-10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myco-10的16SrDNA、Hsp65、ropB基因序列与分枝杆菌属细菌(Mycobacteriumspp.)相似度最高,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与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marinum)和溃疡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ulcerans)聚为一簇,生理生化反应与海分枝杆菌一致。综合生理生化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myco-10鉴定为海分枝杆菌。这是中国首例分枝杆菌引起大菱鲆病害的报道,可为大菱鲆内脏结节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大菱鲆 结节 海分枝杆菌 鉴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交平 罗蒙 冯国清 梁志凌 刘振兴 郝乐 马艳平 马江耀 柯浩
从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部位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MY1,采用形态观察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回归感染实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采用琼脂稀释法和微量液体稀释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并通过不同温度、pH值、盐度条件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MY1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对加州鲈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_(50))为1.03×10~4个/mL。药敏实验表明,该菌对两性霉素B、克霉唑、益康唑、制霉菌素4种药物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16、8、32μg/mL。生理特性研究发现,MY1在10~35℃和pH4.32~11.44时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85;2%~8%NaCl显著抑制其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桓桥 商宝娣 赵凤 周贤君 张效平 李小义 孔杰 杨星 陶莎
为探明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患"溃疡病"的致病原理,本研究在无菌条件下从患病昆明裂腹鱼体表溃烂处、肝脏与肾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病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DNA、dnaJ、cpn60等基因的序列分析进行细菌种类鉴定,通过回归感染确定其致病性,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自患病昆明裂腹鱼分离纯化获得形态大小均一的细菌菌落,随机选取肾脏分离细菌(BL61C)作为试验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L61C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健康昆明裂腹鱼回归感染BL61C后的发病特征与自然病例一致,并从组织中再次分离到同种致病菌,表明维氏气单胞菌BL61C是引起本次昆明裂腹鱼溃疡病的致病菌,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5.09×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大观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氯霉素、氟苯尼考、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和头孢噻肟等8种药物敏感,对克拉霉素、制霉菌素、四环素等20种药物耐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鸿鹄 袁娜 傅超英 贺洁 罗华明 鲍佳伟 钱冬
2017年4月,浙江台州某海水养殖公司跑道式养殖池黑棘鲷大量发病,病鱼活力下降、食欲减退、体表溃疡,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肿大且有不同程度的白色结节,同时伴随大量腹水。用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从典型结节病濒死黑棘鲷器官分离到革兰阴性短杆菌。分离病原菌AS15对健康黑棘鲷的致病力结果显示,AS15腹腔注射可使健康黑棘鲷发病死亡,死亡黑棘鲷可出现自然发病症状,在(24±1)°C的条件下,(25±2) g黑棘鲷的半数致死浓度(LD_(50))为6.5×10~4 CFU/尾。经API 20E鉴定,分离菌株AS15生理生化特性与类杀鱼爱德华氏菌LADL05-105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典型菌ATCC15947相似度为86.2%,与杀鱼爱德华氏菌ET~T883的相似度为82.8%;AS15的16S rDNA与杀鱼爱德华氏菌ET~T883同源性达99%,gyrB与类杀鱼爱德华氏菌LADL05-105和杀鱼爱德华氏菌ETT883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8%;16S rDNA进化树显示,AS15与ETT883、LADL05-105聚为一簇,gyrB进化树与LADL05-105、NCIM2056聚为一簇;采用4种爱德华氏菌属种特异性引物对AS15进行PCR分析,结果显示,AS15可扩增出类杀鱼爱德华氏菌的种特异性片段,不能扩增出迟缓爱德华氏菌、鲇鱼爱德华氏菌、杀鱼爱德华氏菌的种特异性片段,表明AS15属类杀鱼爱德华氏菌成员。分析了AS15的菌毛基因、sodB等毒力基因,发现AS15具有fimA、fimB、fimC、fimD等4种菌毛基因和sodB、citC、esrB、mukF、katB等毒力基因。本实验首次从黑棘鲷上检出致病性类杀鱼爱德华氏菌,该菌对黑棘鲷的发病机制和毒力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黑棘鲷 类杀鱼爱德华氏菌 结节病 致病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安沛 王印庚 廖梅杰 张正 李彬 于永翔
对青岛市黄岛区人工繁育金乌贼(Sepia esculenta)苗种大规模坏死病进行了病原、组织病理、传播途径和防控药物研究。发病金乌贼幼体不摄食,生长缓慢,体色发黑;体表、肌肉、口腕、触腕及内脏团大面积溃烂,死亡率高达90%;组织病理学显示:患病金乌贼皮肤色素细胞崩解,肌丝断裂,鳃丝崩解,肝细胞大量坏死脱落,肠道微绒毛脱落;从患病金乌贼分离出3株优势菌(SE-A、SE-B和SE-C),人工感染实验表明,SE-B、SE-C对金乌贼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98×10~6 CFU/mL和8.91×10~5 CFU/mL,有较强致病力,为该病的致病菌;根据细菌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SE-B和SE-C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塔氏弧菌(Vibrio tubiashii)。分析金乌贼幼体、育苗用水和生物饵料糠虾的病原菌来源、分布和优势度,发现致病菌主要由糠虾携带进入育苗系统。分析了2株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SE-B对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SE-C对氟苯尼考和罗美沙星等敏感,对新霉素和克拉霉素等耐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瑞君 熊筱娟
从患烂皮病的棘胸蛙(Rana spinosa)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该致病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同时,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1种抗生素、11种中草药、4种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链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不敏感;未观察到黄芪、茵陈对该菌的抑制作用,忍冬藤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依次为紫花地丁、金银花与甘草、鱼腥草、大青叶与柴胡、陈皮、黄连;致病菌株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高锰酸钾﹥三氯异氰脲酸﹥硫酸铜﹥氧化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英 吴荣华 申君宇 李伟平 何滔 李云 丁诗华
为鉴定患病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病原菌,从大鲵肠、胃、脾脏中分离得到菌株int1705,分离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RNA和aspC管家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经人工感染,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能使健康大鲵发病并致死,半致死浓度(LD_(50))为3.16×10~(6 )CFU/mL,且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对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10种药物敏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董靖 刘永涛 胥宁 宋怿 鄢志红 杨秋红 杨移斌 艾晓辉
为了明确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a)发病的病因并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为新渔药研究提供新思路,采用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RNA基因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细菌进行了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和棋盘式微量稀释试验测定了该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的联合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对妥布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头孢拉定、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药物耐药。联合药敏试验发现恩诺沙星与异土木香内酯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抑菌作用(FICI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席席 皮大明 高晓建 陈楠 刘晓丹 张莹莹 付立霞 叶金明 张晓君 ZHNAG Yue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试了2017年春季分离自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育苗场的5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35种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了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WJ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对阴沟肠杆菌的杀菌效果最好,最小杀菌浓度为4 mg/L;其次是诺氟沙星,最小杀菌浓度为7 mg/L;盐酸土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8 mg/L和10 mg/L;红霉素和头孢曲松对阴沟肠杆菌杀菌效果最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洁南 宋长江 王力 李建 黄晓声 张学振
针对2014年发生在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的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溃疡病,开展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药物敏感性试验和中草药抑菌、杀菌试验。实验从杂交鳢脾脏中分离到一个菌株s8,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直、两端钝圆。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和gyr B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此致病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当人工感染剂量大于1.0×107CFu/尾时,能引起杂交鳢100%发病死亡。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s8对阿米卡星、头孢拉啶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