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1)
2023(8469)
2022(7348)
2021(6663)
2020(6020)
2019(14088)
2018(13783)
2017(26135)
2016(14834)
2015(16846)
2014(17031)
2013(17037)
2012(15989)
2011(14598)
2010(14835)
2009(13793)
2008(13816)
2007(12722)
2006(10726)
2005(9454)
作者
(47526)
(40096)
(39971)
(37910)
(24974)
(19374)
(18101)
(15960)
(14926)
(14283)
(13602)
(13399)
(12823)
(12794)
(12710)
(12574)
(12521)
(11855)
(11517)
(11480)
(10320)
(10002)
(9755)
(9280)
(9001)
(8946)
(8916)
(8869)
(8236)
(8067)
学科
(65815)
经济(65761)
管理(39577)
(37836)
方法(35325)
数学(32258)
数学方法(31817)
(29864)
企业(29864)
(16866)
(15636)
(14997)
中国(14324)
地方(13883)
(12382)
贸易(12378)
(11984)
业经(11721)
农业(11336)
(9862)
环境(9795)
(9579)
(9144)
财务(9116)
财务管理(9092)
理论(8958)
企业财务(8559)
技术(8394)
(8310)
金融(8307)
机构
大学(220901)
学院(220860)
(87763)
经济(85886)
管理(82147)
研究(77194)
理学(71376)
理学院(70527)
管理学(68820)
管理学院(68433)
中国(55615)
科学(52752)
(48207)
(46807)
(41717)
业大(40321)
研究所(38570)
农业(38481)
(38199)
中心(35400)
(33285)
财经(31064)
北京(29406)
(28149)
(27710)
(27448)
师范(27350)
经济学(27134)
(26378)
(25356)
基金
项目(153705)
科学(118394)
基金(110462)
研究(102701)
(100262)
国家(99545)
科学基金(82742)
社会(63371)
(60973)
社会科(60138)
社会科学(60114)
基金项目(58424)
自然(57140)
自然科(55773)
自然科学(55752)
自然科学基金(54710)
(52601)
教育(47656)
资助(46980)
编号(40349)
重点(35708)
(33233)
(33026)
计划(31903)
成果(31638)
(31260)
科研(30645)
创新(29411)
科技(28828)
课题(28507)
期刊
(90002)
经济(90002)
研究(57319)
学报(44648)
(42379)
中国(39275)
科学(37550)
大学(31793)
学学(30523)
(29711)
农业(28326)
管理(26894)
技术(19054)
教育(18880)
(16541)
(16171)
金融(16171)
财经(15006)
经济研究(14770)
业经(14297)
统计(13424)
(12878)
问题(12640)
(12402)
(12078)
技术经济(11849)
业大(11814)
资源(11337)
科技(11187)
决策(11067)
共检索到312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从建  侯慧新  陈伟  杨伟  郑振婧  
基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塬区2014-2016年的自然降雨数据及5种植被措施(乔木、灌木、撂荒、人工种草、耕地)下的坡面产流、产沙情况的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措施下的黄土坡地水土流失对不同类型侵蚀性降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降水集中于4-10月份,其中引发水土流失的侵蚀性降雨集中于7月、8月。(2)根据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及降雨总量可将侵蚀性降雨分为5种类型,其中小雨量、小雨强类型的降雨是当地发生频率最多的侵蚀性降雨类型;降雨强度最大的Ⅴ雨型降雨侵蚀力最大,降雨量最大的Ⅰ雨型降雨侵蚀力次之,而Ⅱ雨型降雨侵蚀力最低;Ⅴ雨型在观测期内产流产沙量最大。(3)5种植被措施在不同降雨类型下均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应,在不同类型降雨下不同植物措施减沙率和减流率变化规律不同。研究结果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磊  饶良懿  崔飞波  李志斌  杜柳红  刘利峰  
基于山西省平顺县白马小流域标准坡面径流小区的观测试验,以裸地作为对照,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降水量和降雨强度下典型植物措施坡面的产流产沙量进行对比,同时分析各坡面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研究太行山土石山区典型植物措施坡面的产流产沙规律和降雨对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雨和暴雨是造成各坡面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类型;在中雨强和高雨强条件下,各坡面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占总产流量的71.94%73.60%,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80.78%90.35%。(2)在各降雨类型条件下,各坡面的产流产沙量为:裸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洁  莫明浩  宋月君  陈晓安  
根据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2001~2008年不同处理措施柑橘林地径流小区的降雨产流产沙的定位观测资料及2010年土壤含水量测试数据,分析了坡面尺度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下柑橘林地的产流产沙及土壤水分的特征,研究了狗牙根带状覆盖、狗牙根全园覆盖、果园清耕3种措施下的蓄水保土效应。结果表明:有草被覆盖的柑橘林小区的产流产沙量明显小于柑橘清耕小区,狗牙根带状覆盖小区减流减沙效果最好,减流率为98.21%,减沙率为99.84%。在大部分土层深度,草被带状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均大于清耕措施,而全园覆盖由于植物蒸腾耗水量大水分含量反而低于带状覆盖。条带植草是防治柑橘林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具有明显的减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志伟  朱捍华  
本研究以砂页岩紫色土为对象,研究不同坡度下生态措施对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相应的裸露荒地相比,坡度5°时,坡改梯、横坡种植、杨梅林地和恢复草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降低10%、18%、37%和94%;10°时,坡改梯、刺槐、枫树和枣树林的地表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分别降低7%-60%和15%-86%,而林间除草的藤茶林增加30%和77%;15°时,草地恢复结合谷坊工程的地表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30%和40%。坡改梯、横坡种植、经果林和水保林可在较低坡度(≤10°)降低水土流失,但须减少土壤扰动、增加林间或林下植被覆盖;人工或自然植被恢复结合谷坊工程可在较大坡度(1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欣  王玉杰  张会兰  王云琦  王彬  歌丽巴  
为了研究官厅水库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典型植物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选取5个标准样地,通过分析该地区侵蚀性降雨特性和植物多样性程度,研究不同典型植物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随雨量、雨强和时间的变化,并评估不同植被盖度对径流深、产沙量的影响,得出在官厅水库上游布设水土保持典型植物措施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1)草坡盖度越高减水减沙效益越好,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条件下时效果明显,但盖度在45%~60%的草坡即可以达到水土保持典型植物措施的有效盖度,因此这一盖度适宜在北京山区范围内推广。灌草结合可在减少径流和泥沙方面达到较好效果,在官厅水库上游布设较草坡安全。2)合理的植被群落配置可以增强该群落自身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贾蕊  陆迁  
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区849户农户调查数据,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从行动信息、行动参与、行动组织和行动效果4个维度对农户集体行动参与程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考察了土地流转面积、流转期限对农户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土地流转面积、流转期限通过改变农户集体行动参与程度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行为的间接影响,并对农户集体行动参与程度影响水土保持实践过程中政府补贴的调节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流转面积对修筑梯田、使用地膜和造林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并不显著;土地流转期限对以上4种措施的实施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集体行动在土地流转面积、流转期限影响农户修筑梯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接受政府补贴较少农户的造林活动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但在土地流转面积、流转期限影响农户地膜使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3)政府补贴在农户集体行动影响造林和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中发挥调节效应,但在集体行动影响造林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为负,在集体行动影响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为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青勤  王奕淞  蒋治岩  陈祥伟  王秀伟  
【目的】探究典型黑土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器官水平的分配规律及其种间差异,以期为水土保持植物的科学选择与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典型黑土区5种水土保持树种(小叶锦鸡儿、榆叶梅、白桦、糖槭和红皮云杉)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植物叶片、枝条、干材、树皮及树根,测定并比较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及总NSC的含量。【结果】(1)NSC含量在树种和器官之间均差异显著(P <0.05)。5种树种中叶和根的NSC含量较高,树干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根中淀粉含量最高,叶片中含量最低。红皮云杉叶和枝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糖槭干和根淀粉含量和NSC显著高于其他树种。(2)不同生活型树种的NSC及其组分的含量和分配也有明显差异,乔木叶片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高于灌木,乔木淀粉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树种大于常绿树种。(3)红皮云杉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上部分,榆叶梅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下部分。(4)落叶灌木将大多数的NSC分配到细根和中根上,乔木(红皮云杉)选择将细根作为根系储存NSC的主要组织。【结论】可溶性糖和淀粉在各器官中分配不同,叶和根分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存结构,乔木树的NSC分配利于叶片碳同化和光合作用。在5种树种中,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均具有抗旱性,此外,红皮云杉还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可以更好地适应低温干旱的生长环境,因此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是研究区域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水土保持树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照良  田红卫  王冬  郭亚军  
在中国土壤侵蚀严重的情况下,运用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关理论可以正确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并为合理的生态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文章在梳理国内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环境价值、土壤学、土壤地理学、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借鉴蓄水拦沙指标体系经济参数,对梯田(淤地坝)蓄水与保土量、梯田(淤地坝)减洪与减沙量的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进行计算,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以期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良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宪立  张科利  刘雯  孔亚平  陈济丁  
公路建设加速了区域的原有侵蚀,为了摸清公路边坡的侵蚀特征,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青藏公路边坡布设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观测小区,进行了两年的观测(2003年和2004年),结果表明:(1)工程措施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其减流(减沙)效益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达到38.83%(81.89%)和48.72%(95.81%),其中截排水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一方面说明公路路面来水也是边坡侵蚀的重要动力,有效拦截路面来水将会极大地减少径流和泥沙,另一方面也说明要提高公路边坡土壤侵蚀的预测能力,应该将路面来水作为重要的驱动力之一;(2)植被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减流减沙效果,其中人工植被措施有很大的潜力,其减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磊  冯青郁  陈利顶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自1950s以来大规模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举措,在减少入黄泥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坡面、沟道的水文过程和物质迁移过程等,改变了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时空分配格局,在土壤保持、粮食供给、水文调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贡献。本文系统综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发展演变,阐述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水土过程的作用机制及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探讨了新形势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面临的问题、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应加强维护和管理,提升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统筹工程措施与植被措施,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合理的时空配置,以维护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维持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社会经济效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津涛  张建军  郭小平  
对沙棘次生林71块样方以及对123株沙棘单株生物量的调查表明,沙棘在黄土残塬沟壑区各种立地条件下均有天然分布并形成盖度在50%以上的单种群丛.3~12年生沙棘分布密度为1~10万株/ha,生物量为5~25t/ha.沙棘单株地径(D)与其地上部分生物量(W)密切相关,相关方程为W=74.91D~(1·97).作为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沙棘生物量愈大。对于土壤改良的效果愈好.在一次63.9mm的暴雨条件下,沙棘林地地表径流量仅为同等地形条件下农地的1/5,为草地的1/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明玉  王百田  
【目的】为兼顾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控制和供水安全,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径流和产沙影响,以寻找节水、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技术。【方法】利用甘肃平凉纸坊沟典型小流域1955—2003年的水上保持措施与径流和输沙等监测数据,建立年径流系数和产沙模数与土地利用的线性关系,定量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和产沙的影响。【结果】1955—2003年,年降水量呈不显著降低趋势,年径流深和产沙模数显著减少;小流域降水产流能力随植被破坏而提高,随植被恢复而大幅降低;修建梯田和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可增加小流域的径流拦蓄能力,但会因工程老化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小流域单位径流深的侵蚀与携沙能力随林草面积增加而下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瑄  刘宇  刘彦辰  辛艳  王晓虹  
为了确定水土保持措施对土石质山区减水减沙效果的影响,针对梯田、横垄耕作、水平槽、鱼鳞坑、自然修复等7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和对照坡进行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量的观测,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产沙产流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降雨量的坡面措施产流产沙效果各不相同,在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同措施的减水效果依次为:水平槽>鱼鳞坑>大豆梯田>密植横垄耕作>水平梯田>疏植横垄耕作>自然修复坡>对照坡;不同措施减沙效果依次为:水平槽>鱼鳞坑>大豆梯田>水平梯田>密植横垄耕作>自然修复坡>疏植横垄耕作>对照坡。降雨量和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产流产沙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宇  王瑄  刘彦辰  辛艳  王晓虹  
关键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仇亚琴  王水生  贾仰文  王浩  周祖昊  胡冬梅  严登华  李娟  
应用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模型(W EP-L),模拟了不同下垫面条件情景下的水循环过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水资源效应。通过对比分析2种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量,初步得出: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影响了局部水循环和水资源量及其构成,加强了水循环的垂向过程,引起地表截留量、土壤入渗量、土壤蒸发量以及补给地下水量增加;削弱了水循环的水平过程,引起地表径流量和河川基流量减少,壤中流微弱增加;地表水资源量衰减,而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增加,狭义水资源量减少,但有效蒸散(发)量增加,广义水资源量有一定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大尺度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具有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