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2)
- 2023(17071)
- 2022(14301)
- 2021(13060)
- 2020(11062)
- 2019(24581)
- 2018(24168)
- 2017(45386)
- 2016(24669)
- 2015(26814)
- 2014(25712)
- 2013(24858)
- 2012(22322)
- 2011(19981)
- 2010(19666)
- 2009(17618)
- 2008(16738)
- 2007(14488)
- 2006(12236)
- 2005(10189)
- 学科
- 济(99713)
- 经济(99630)
- 管理(73236)
- 业(69461)
- 企(57683)
- 企业(57683)
- 方法(48311)
- 数学(43151)
- 数学方法(42518)
- 农(25354)
- 中国(24760)
- 财(23590)
- 技术(22759)
- 地方(22699)
- 业经(21679)
- 学(20312)
- 环境(18271)
- 农业(17750)
- 贸(17242)
- 贸易(17234)
- 易(16749)
- 理论(14997)
- 制(14938)
- 务(14889)
- 财务(14841)
- 财务管理(14813)
- 划(14604)
- 和(14347)
- 技术管理(14260)
- 企业财务(14105)
- 机构
- 学院(332280)
- 大学(330086)
- 济(133637)
- 管理(132751)
- 经济(131220)
- 理学(117073)
- 理学院(115785)
- 管理学(113372)
- 管理学院(112764)
- 研究(108971)
- 中国(79711)
- 科学(71210)
- 京(68139)
- 农(59080)
- 财(56965)
- 业大(54908)
- 所(53676)
- 江(52159)
- 中心(51745)
- 研究所(49814)
- 财经(46937)
- 农业(46685)
- 经(43052)
- 范(41555)
- 经济学(41146)
- 师范(40956)
- 北京(40606)
- 院(40430)
- 州(38124)
- 经济学院(37463)
- 基金
- 项目(246353)
- 科学(195881)
- 基金(181080)
- 研究(171726)
- 家(161535)
- 国家(160291)
- 科学基金(138511)
- 社会(111955)
- 社会科(106482)
- 社会科学(106457)
- 省(98569)
- 基金项目(96160)
- 自然(92551)
- 自然科(90499)
- 自然科学(90476)
- 自然科学基金(88853)
- 划(82704)
- 教育(79139)
- 资助(73122)
- 编号(66431)
- 重点(56138)
- 创(55744)
- 部(53045)
- 发(52998)
- 创新(51518)
- 成果(49903)
- 科研(48119)
- 国家社会(47715)
- 计划(47104)
- 课题(45617)
- 期刊
- 济(133025)
- 经济(133025)
- 研究(83817)
- 中国(61783)
- 学报(57976)
- 科学(52198)
- 农(50536)
- 管理(48810)
- 大学(43448)
- 财(42897)
- 学学(41357)
- 农业(35043)
- 教育(31574)
- 技术(31511)
- 融(24567)
- 金融(24567)
- 业经(22892)
- 经济研究(22240)
- 财经(21893)
- 业(20045)
- 科技(19237)
- 经(18834)
- 统计(18152)
- 策(17856)
- 技术经济(17676)
- 问题(17102)
- 资源(16681)
- 版(16473)
- 业大(15373)
- 决策(15076)
共检索到46314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娜仁 张晗璐 万伦来
在厘清生态补偿对受偿区技术创新非线性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我国首个跨省流域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试点—安徽新安江流域2010—2018年7个区县的经验证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该地区生态补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补偿对该地区技术创新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呈非线性的"U"型曲线特征,即当生态补偿整体资金投入额小于一定数额即门槛值时,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一旦跨越门槛之后则对技术创新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注重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连续性以促进受偿区技术创新,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娜仁 陈艺 万伦来 林春鑫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安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的经验数据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能否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并对受偿区具有减贫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输血型与造血型生态补偿财政支出均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不过后者的减贫作用更大;前者的减贫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而后者却具有单一门槛特征且越过门槛后一直保持显著的减贫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财政支出体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文佳 杨柏寒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地方环境协同治理的产权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能促进生态系统服务进而提升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在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采用2007~2020年皖浙两省2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双重差分法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试点政策对上下游地区影响效果不同,对上游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影响,对下游地区有显著影响,且随时间发展正向效应越来越大。(3)从影响机制来看,试点政策会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这一途径促进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据此,未来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政策的深入推广、创新上下游地区动态合作机制、加大科学技术创新研发及与其他配套政策互动等方面,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麻智辉 高玫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跨界 生态补偿 试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晖 顾典 吴霜 虞祎
作为中国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正逐步探索由单一水环境治理向流域综合环境治理的转变之路。现如今,流域补偿政策能否实现碳减排效应,在碳达峰、碳中和双重挑战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2006—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著降低黄山市碳排放总量,抑制效应为4.9%;(2)补偿政策的外溢效应与政策效应的作用方向一致,且该溢出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3)碳减排效应机制分析结果验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产业结构转型—推进技术进步—碳排放下降”正向传导机制成立,且该政策并未通过抑制经济增长实现碳减排。最后,从逐步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现补偿模式多元化、警惕污染产业就近转移等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凤平 邵志颖 季英雯
基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不仅能在短期内显著抑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从长期来看也能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实现绿色发展。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从徽州十万大山里磨砺而出,新安江的波涛,带着峰的楞角,绿的色彩奔跑,记录了时代的音容笑貌。一又是一个周二,安徽省休宁县流口村的"生态美超市"门前,村民们排成了长队正忙着兑换,10个矿泉水瓶兑换一包黄酒或一支牙刷,5节旧电池兑换一包盐,60个香烟盒兑换一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以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并且实施效果具有可持续性,政策实施更多地通过效率的改善而非技术进步来提升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通过改变被解释变量测算方法、变换对照组、剔除直辖市、反事实检验、缩尾截尾检验、增加省份固定效应和改变窗宽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欣 姚洪兴
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度等吸收能力变量分别作为转换变量,采用包含外生控制变量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检验了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上述吸收能力变量均存在单一门槛,当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的门槛值并使得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均为正向显著;对应于不同的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门槛值的样本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两个吸收能力变量,但跨越各自门槛的样本比例较低;随着吸收能力变量水平的连续增加,OFDI对区域技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新海 柯善淦
通过计算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之间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差异,建立各省间水资源利用和经济补偿的联动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长江流域各省份水资源超载指数,结合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结果,考虑地区补偿能力,构建水资源生态补偿的量化模型,计算各省份应当支付的生态补偿量。长江流域各省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高达9.37×1012元,各省生态服务价值也都在3.1×108元以上。整体上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趋势,上中下游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分比为44%,49%和7%。因此,处于长江流域下游以及中游的地区理论上应当对上中游地区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服务价值外溢...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足迹 长江流域 补偿系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超显 彭福清 陈鹤
以湘江流域长沙段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CVM调查数据对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外部特征"、"现状评价"、"心理特征"取代传统研究的"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作为"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更具全面性和解释力;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比传统回归模型分析更具整体建构性和优越性;居民的支付意愿不仅取决于外部条件和现实能力,也取决于居民的心理特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慧 陈晓华 周禄松
本文在构建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新型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测度了150个经济体1997-2011年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系数,进而运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揭示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首先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具有显著的"逆水行舟"特征,赶超并不是发展中国家的"专有策略";其次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出口技术复杂度适度赶超能够有效地改进一国的能源效率,过高和过低的赶超均不利于能源效率改进,跨越"极限门槛"型赶超是中印高出口技术复杂度与低能源效率并存的根本原因;最后高等教育对能源效率改进具有显著的边际递减特征,经济增长能有效地促进一国能源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鑫伟 牛雄鹰
利用2011-2015年中国省域层面的中小企业相关数据,构建了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中小企业的两条国际化路径(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并探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对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影响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鑫伟 牛雄鹰
利用2011-2015年中国省域层面的中小企业相关数据,构建了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中小企业的两条国际化路径(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并探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对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影响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鲁元平 张克中 欧阳洁
本文利用中国267个地级市2002-2012年的发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显著阻碍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2)土地财政模式下的政府支出偏向、企业创新要素的"挤出效应"、对制度环境的负面影响是阻碍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3)土地财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区域、土地出让形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逐步减轻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鼓励企业的创新要素投入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是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