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9)
- 2023(13284)
- 2022(11918)
- 2021(11264)
- 2020(9498)
- 2019(22182)
- 2018(21993)
- 2017(42815)
- 2016(23400)
- 2015(26251)
- 2014(26347)
- 2013(25907)
- 2012(23996)
- 2011(21365)
- 2010(21383)
- 2009(19562)
- 2008(18768)
- 2007(16086)
- 2006(14220)
- 2005(12157)
- 学科
- 济(96223)
- 经济(96111)
- 管理(62611)
- 业(58936)
- 企(48167)
- 企业(48167)
- 方法(45326)
- 数学(39253)
- 数学方法(38680)
- 中国(25075)
- 农(24784)
- 学(22896)
- 地方(21603)
- 财(19822)
- 业经(19393)
- 农业(16884)
- 理论(16376)
- 环境(15057)
- 贸(14850)
- 贸易(14841)
- 和(14663)
- 易(14274)
- 制(13959)
- 技术(13351)
- 划(12555)
- 务(12048)
- 财务(11979)
- 财务管理(11957)
- 融(11291)
- 金融(11287)
- 机构
- 大学(326963)
- 学院(325258)
- 管理(130622)
- 济(122430)
- 经济(119477)
- 理学(113752)
- 理学院(112291)
- 研究(109963)
- 管理学(109938)
- 管理学院(109339)
- 中国(79627)
- 科学(72355)
- 京(71775)
- 所(55419)
- 农(53910)
- 财(53459)
- 业大(51115)
- 研究所(51076)
- 中心(49761)
- 江(46892)
- 范(46168)
- 师范(45768)
- 北京(45476)
- 财经(43889)
- 农业(42303)
- 院(40543)
- 经(39951)
- 州(38834)
- 师范大学(37332)
- 经济学(35446)
- 基金
- 项目(230933)
- 科学(181111)
- 基金(167214)
- 研究(164894)
- 家(147212)
- 国家(145748)
- 科学基金(124851)
- 社会(102631)
- 社会科(97011)
- 社会科学(96982)
- 基金项目(90035)
- 省(89731)
- 自然(83878)
- 自然科(81910)
- 自然科学(81894)
- 自然科学基金(80350)
- 划(76513)
- 教育(75299)
- 资助(69339)
- 编号(67250)
- 成果(53271)
- 重点(51395)
- 部(49802)
- 发(48851)
- 创(47052)
- 课题(46154)
- 科研(44251)
- 创新(43811)
- 大学(42364)
- 教育部(42168)
- 期刊
- 济(132296)
- 经济(132296)
- 研究(90751)
- 中国(61251)
- 学报(53592)
- 科学(50897)
- 农(48404)
- 管理(45110)
- 大学(39605)
- 财(38111)
- 学学(37199)
- 教育(35064)
- 农业(34002)
- 技术(27294)
- 业经(22008)
- 融(21897)
- 金融(21897)
- 经济研究(19902)
- 财经(19800)
- 图书(18817)
- 问题(18812)
- 资源(18344)
- 业(17635)
- 经(16852)
- 科技(16319)
- 版(15241)
- 理论(15091)
- 技术经济(15038)
- 统计(14529)
- 现代(14485)
共检索到466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东国 谢炳庚 邓楚雄 熊鹏
旅游城市用地是休闲旅游发展的载体,研究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互动关系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升休闲旅游发展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典型旅游城市湖南省张家界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张家界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和休闲旅游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20年来张家界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林地、草地和耕地依然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来看,建设用地增幅最大;从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看,以耕地和草地转化为旅游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研究表明,张家界土地利用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东国 谢炳庚 邓楚雄 熊鹏
旅游城市用地是休闲旅游发展的载体,研究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互动关系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升休闲旅游发展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典型旅游城市湖南省张家界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张家界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和休闲旅游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20年来张家界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林地、草地和耕地依然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来看,建设用地增幅最大;从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看,以耕地和草地转化为旅游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研究表明,张家界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同时休闲旅游发展又制约着耕地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的总量;张家界土地利用变化对休闲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休闲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张家界在未来休闲旅游发展中要重点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休闲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用地需求,为实现旅游产业要素的合理布局和打造生态型休闲旅游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健雄 朱媛媛 刘雨婧 何庆
基于1995、2000、2005、2010、2015、2018年6个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分形理论、紧凑度指数、重心转移指数分析张家界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时间层面来看,1995—2018年张家界市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阶段性明显,经历了"低强低速、高强中速、中强中速、高强高速"4个发展阶段。(2)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上来看,5个时期张家界市扩展方向差异性较大,城市重心以向北部转移为主,以北偏东、北偏西的方向发展,城市分散度不断变大,向外扩张趋势明显。(3)从城市空间扩展的具体形态来看,以星状和团状扩展为主,紧凑度指数以2005年为时间节点先增大后减小,城市空间形态以非紧凑化、外延式扩展为主。(4)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城镇化建设是张家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里 罗能生 王良健
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国内旅游城市正面临着旅游产业发展动能力不强,致使区域各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张家界市应依赖地区特色的绿色资源,面向旅游市场,重点发展旅游产品中的地区特色的绿色旅游商品,进而依靠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从横向和纵向上带动与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
张家界市 旅游产业链 产业联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东国 谢炳庚 陈永林
生态环境较脆弱和自然旅游资源较丰富是山地旅游城市的重要特点。在旅游开发中,山地旅游城市的生态敏感性对旅游用地的规模和方式产生影响,旅游用地策略应建立在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以典型山地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为例,基于山地生态特征和人为活动状况,选取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水域和地质灾害易发性等5个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指标,运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因子加权叠加法,得到张家界市域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张家界市域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区域差异明显,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面积比重分别为研究区总面积的20.93%、67.16%、11.57%和0.34%。在对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生态敏感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旅游用地措施,为张家界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成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伍卓 王良健
国际旅游城市是城市国际化和旅游国际化共同发展的产物。张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在全国起步较早,是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而与此同时,旅游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在全国旅游业中也比较典型。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旅游城市的内涵,其次从旅游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理论出发,采用SW0T分析方法,对张家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张家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张家界 内涵 国际旅游城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甄翌
实证研究已证明,旅游目的地存在大量的国际贸易和区域贸易。由于贸易的存在,旅游者发生在目的地的消费所对应的环境冲击并不是全部由这一区域所承受,因此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生态足迹与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两类。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承受的由旅游活动带来的生态压力;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可以通过贸易等方式向其它地区转移的生态压力。新模型有利于测度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影响的真实压力。以张家界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6年张家界市旅游生态足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严斧 雷凌 蒋江龙 苏江峰 徐小进
1982年以来,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很快,但由于社会和自然诸多因素的影响,客流量年际间仍出现一些波动,年内季节波动尤其明显。旅游客流量的时空差异变化,是旅游经济的固有特性。在客流量波动中,该市主导景区对卫星景区起主导作用。本文分析了该市客流量时空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对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减少旅游经济负面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
张家界市 游客流量 时空变化 季节波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袁正新
文章通过对张家界旅游客流量年际间时空变化基本特征的分析,反映出对张家界市的经济、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与环境等问题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减少客流量波动的负面影响,从正确认识武陵源的景观涵义到适当控制旅游服务业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张家界 旅游业 问题 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麻学锋 孙根年
文章提出旅游城市化响应强度的概念,并将旅游城市化响应强度周期划分为快速、平稳、创新和分化4个阶段,以旅游城市化响应强度系数为测度旅游城市响应强度的变量指标,利用张家界1989~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张家界旅游城市化响应强度的时序演变特征,并进一步从静态和动态分析了张家界旅游城市化响应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989~2010年张家界旅游城市化响应强度呈现出上升趋势,并呈现阶段性演变特征;从静态来看,张家界人均GDP、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建成市区面积和市域旅游开发强度与旅游城市化响应系数存
关键词:
旅游城市化 响应强度 影响机制 张家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英 邱文君 熊焰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3-2010年张家界旅游发展状况与城市竞争力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张家界旅游发展水平、城市竞争力分析模型并计算了两者的得分值。研究结论认为,地区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保障力、社会公共服务力等三个城市竞争力构成要素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而区域经济外向力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负向影响。
关键词:
旅游发展 城市竞争力 张家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长生 郭小东 简玉峰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以张家界市的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性别、婚姻、职位、企业盈利状况等。其基本结论是:张家界市的旅游企业男性员工年度收入比女性员工的年度收入高20%左右,性别歧视严重;不同员工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员工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因素,且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员工收入与工作经历呈现出倒"U"形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在男性员工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父母身份对男性的收入产生积极影响,而对女性的收入产生负面影
关键词:
旅游企业 收入差异 人力资本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麻学锋 刘玉林
利用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张家界不同时期建成区统计资料,利用阈值提取的方法,提取张家界不同时期建成区面积,对张家界城市扩张方向进行分析;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及索洛模型,结合张家界市1989—2015年的基础数据,分析张家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及其与旅游产业成长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张家界城市建成区呈现外延性的扩张趋势;②张家界旅游景区分布呈现的"三星拱月"态势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重要影响;③旅游产业成长对空间形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组织形式的演替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对旅游城市空间的物质要素和功能要素产生影响;④张家界城市形态演变速度总体上较为稳定,但1995、2002、2009、2011、2014年城市空间变化率相对较低,而1990、1992、1999、2003、2012年城市空间变化率相对较高。在此基础上完善旅游产业成长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和逻辑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徐飞雄 吴见 邓凯 胡婷
以典型旅游城市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分类解译、气象、统计年鉴、百度地图等多源数据,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基于NPP与NDVI的生境质量指数评价、InVEST生境质量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与方法,对黄山市2017年生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定量识别了黄山市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黄山市2017年综合生境质量总值为1.84×10~(10)元,平均生境质量值为18 627元/hm~2,在空间上表现出西部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的分布特征。(2)县域尺度上祁门县生境质量最优,屯溪区生境质量最差,乡镇(街道)尺度上环太平湖的龙门乡生境质量均值最高,昱中街道最低。(3)地形是影响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基础因素,海拔、地势起伏度、坡度、坡度极差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均在0.6以上,其中坡度比海拔影响力更大。(4)旅游活动是黄山市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重要外在动力,旅游区生境质量较其他区域与海拔等因素的相关性更高。高等级旅游资源聚集且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区域发展为规模大的旅游接待、集散中心,成为生境质量低值区;高品质旅游资源聚集,但受限于区位、地形与资源保护,成为生境质量中值区;旅游资源分散区,未形成集聚效应,且交通不便,原始生境保持较好,成为生境优质区。空间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生境质量空间分异形成机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娄丽芝 刘长生
本文针对旅游业的就业模式具有很强季节性这一特殊性,将旅游企业工资划分为一般工资和加班工资,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旅游企业选择不同工资变动模式对员工劳动供给量的影响。从模型推导可知增加加班工资一定会提高员工的劳动供给量,而提高一般工资水平则有可能增加或减少员工的劳动供给量。当旅游企业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变动模式应该是改变一般工资水平,而不是实行加班工资制度;当其工资水平较高时,应该实行加班工资制度,以克服提高一般工资水平所产生的收入效应的负面影响,并以张家界市旅游企业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关键词:
旅游企业 工资模式 劳动供给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