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6)
- 2023(14719)
- 2022(12280)
- 2021(11474)
- 2020(9807)
- 2019(22753)
- 2018(22571)
- 2017(43261)
- 2016(23726)
- 2015(27096)
- 2014(27135)
- 2013(26826)
- 2012(24641)
- 2011(22230)
- 2010(22540)
- 2009(20953)
- 2008(20786)
- 2007(18599)
- 2006(16054)
- 2005(14763)
- 学科
- 济(104034)
- 经济(103946)
- 管理(62835)
- 业(62228)
- 企(49642)
- 企业(49642)
- 方法(48646)
- 数学(43679)
- 数学方法(43022)
- 中国(30244)
- 农(27861)
- 财(24344)
- 学(21596)
- 业经(21078)
- 贸(20072)
- 贸易(20061)
- 易(19534)
- 制(19404)
- 地方(19218)
- 农业(18029)
- 银(16083)
- 银行(16050)
- 理论(15476)
- 融(15362)
- 金融(15360)
- 行(15344)
- 务(14860)
- 财务(14803)
- 财务管理(14767)
- 和(14300)
- 机构
- 大学(346199)
- 学院(344233)
- 济(145588)
- 经济(142698)
- 管理(127867)
- 研究(121811)
- 理学(110495)
- 理学院(109139)
- 管理学(106860)
- 管理学院(106222)
- 中国(92122)
- 科学(75398)
- 京(74421)
- 财(64641)
- 所(62665)
- 农(60870)
- 研究所(57254)
- 中心(54729)
- 财经(52108)
- 业大(52054)
- 江(50860)
- 农业(48021)
- 经(47531)
- 北京(47205)
- 经济学(46432)
- 范(45480)
- 师范(44975)
- 院(43675)
- 经济学院(41935)
- 州(40238)
- 基金
- 项目(230014)
- 科学(181183)
- 基金(168862)
- 研究(163508)
- 家(149153)
- 国家(148053)
- 科学基金(125841)
- 社会(104648)
- 社会科(99353)
- 社会科学(99323)
- 基金项目(88233)
- 省(88077)
- 自然(82139)
- 自然科(80371)
- 自然科学(80350)
- 自然科学基金(78917)
- 教育(76384)
- 划(75542)
- 资助(70908)
- 编号(64544)
- 成果(52864)
- 重点(52774)
- 部(51749)
- 发(49571)
- 创(47304)
- 课题(45589)
- 科研(44556)
- 创新(44439)
- 国家社会(44384)
- 教育部(44054)
- 期刊
- 济(155306)
- 经济(155306)
- 研究(100866)
- 中国(67242)
- 学报(57446)
- 农(55414)
- 科学(52688)
- 财(49734)
- 管理(46417)
- 大学(43180)
- 学学(40668)
- 农业(37443)
- 教育(36259)
- 融(30603)
- 金融(30603)
- 技术(30187)
- 经济研究(26802)
- 财经(26365)
- 业经(23910)
- 经(22789)
- 业(21463)
- 问题(21428)
- 统计(18893)
- 贸(18278)
- 技术经济(17594)
- 策(17000)
- 版(16994)
- 世界(16381)
- 国际(15814)
- 图书(15285)
共检索到506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锦泽 廖和平 李靖 范宣辉
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典型城镇化模式,是中国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借鉴。本文概述了其特点、成因,并做典型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分析中国城镇化趋势及合理途径。研究认为,典型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存在地理、历史和体制的规律性因素,模式适用应做尺度和地缘的相似性分析,省域尺度是典型模式的适用尺度,多层次集聚模式是中国城镇空间结构的应有模式。应放宽特大城市发展限制,在改革中"去中心化"而不"去等级化",建立产业、人口、土地联合指标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锦泽 廖和平 李靖 范宣辉
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典型城镇化模式,是中国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借鉴。本文概述了其特点、成因,并做典型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分析中国城镇化趋势及合理途径。研究认为,典型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存在地理、历史和体制的规律性因素,模式适用应做尺度和地缘的相似性分析,省域尺度是典型模式的适用尺度,多层次集聚模式是中国城镇空间结构的应有模式。应放宽特大城市发展限制,在改革中"去中心化"而不"去等级化",建立产业、人口、土地联合指标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修岩 李松林 秦蒙
什么样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其效应在不同地理尺度上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校正后的夜间灯光数据度量了地区经济效率,并对城市内部、市域以及省域3个地理尺度上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测度,进而考察了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尺度差异。研究发现,在城市内部和市域等较小的地理尺度上,单中心的空间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经济效率,而在省域这一较大的地理尺度上,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能促进本地经济效率的提升。上述发现对Glaeser等(2015)提出的"中国到底应选择单中心巨型城市,还是多中心城市网络占主导的发展
关键词:
单中心 多中心 空间结构 经济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修岩 李松林 秦蒙
什么样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其效应在不同地理尺度上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校正后的夜间灯光数据度量了地区经济效率,并对城市内部、市域以及省域3个地理尺度上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测度,进而考察了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尺度差异。研究发现,在城市内部和市域等较小的地理尺度上,单中心的空间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经济效率,而在省域这一较大的地理尺度上,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能促进本地经济效率的提升。上述发现对Glaeser等(2015)提出的"中国到底应选择单中心巨型城市,还是多中心城市网络占主导的发展模式"这一问题给予了经验回答。其政策启示是,在城市层面上,应强调要素的空间集聚,坚持空间紧凑式发展模式,而在全国或省域层面上,则应更多地发展多中心城市网络,以形成分布合理的城市体系。
关键词:
单中心 多中心 空间结构 经济效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闻海燕 陈飞跃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决定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推进人的城镇化。浙江店口、江苏华明、天津新桥三个小城镇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为新时期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一是差异化推进市民化;二是促进产城融合;三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四是加快中心镇建设。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建设模式 小城镇 样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磊
选择广州城中村、城边村和远郊村的典型案例,分析和比较各类型村庄治理模式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受城镇化影响比较大的城中村、城边村,集体收入增加,行政村、经济社两级集体组织对于村民个体的影响力也上升,村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也增强,所以形成了多元治理、经济精英治理的模式,而在远郊村则依然保持由传统政治精英主导的治理模式;在城中村和城边村,村社之间对于村庄公共事务责任边界也形成惯例,行政村集体组织负责基本公共服务,而社则负责提供更高水平服务和村民分红,形成事实上的分权关系;对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共同体逐渐弱化的理论进行了修正,研究发现广州的村庄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经济集体收益增加、共同的开发利益诉求,村庄共同体的凝聚力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有所增强。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村庄治理模式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猛 宋家宁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说过: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两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镇化。在中国的城镇化模式探索过程中,城镇规模的选择和典型模式的推广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核心。针对此,本文拟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城镇化模式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期在总结与提炼中为中国城镇化模式的探索提供些许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普秋 张向阳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二者关系的演进,经历了从偏差到逐步协调的发展过程,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初步形成,通过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典型相关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了初步的结论。
关键词:
中国工业化 城镇化 典型相关 区域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丛茂昆 张明斗
以政府全面主导的城镇化思路与实践是一种外生型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市场主体的自主性,造成城镇化效率低下。在我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应选择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内生型城镇化模式。本文通过城镇化发展模式全面梳理,系统分析了我国内生型道路及其要素,提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的逻辑关系、强化新型城镇化包容性的发展力度、合理有效分配城市级差地租收益等一系列的内生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孟亚平
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大力推动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支持城镇化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城镇化发展投融资体制的建立完善城镇化建设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钢
从定位于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城乡关系变化的视角出发,将城镇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模式:"城市瓦解农村模式"(20世纪50年代前)、"城市馈补农村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农村转变城市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否定之否定",是一个历史性进步。"农村转变城市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城乡一体化最终是要把农村"化"为城或镇,亦表现为第三阶段城镇化模式的路径创新。城镇化的实质在于解决城乡之间诸多方面的对接和均等化问题,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整体素质"少差别或无差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文举
本文以1978~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空间,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法、Engle Granger误差修正理论和Granger因果分析法对中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有别于其短期关系、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变动均具有惯性等结论。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及其原因的探讨,提出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认识到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二者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有选择地引进、改造和吸收适宜先进技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城镇投资环境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潘鹤思
筛选出3类资源消耗指标和4类污染排放指标,分别与城镇化水平以及相关传导控制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并基于1996~2011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论显示:城市供水总量、建成区面积分别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间存在正"U"型关系,拐点分别为64.38%和81.55%;能源消费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分别为81.28%、66.57%、76.02%、63.61%和72.37%。通过与当前实际城镇化率比较,全国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4个省区超过相关拐点,进入城镇化发展集约型阶段,而...
关键词:
城镇化 “U”型传导 拐点识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立 钱佩佩
文章构建2008—2015年50个全国典型城市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反映城镇化效率变动趋势与规律的GML指数,从区域差异、不同行政级别差异、时间变化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城镇化效率变化趋势差异显著,GML及其分解项的累积变化率和平均变化率均呈现出与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行政级别相一致的空间格局;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是阻碍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导致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水平增长较慢的根本原因则是技术进步;所有城市都应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措施和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锟
本文从中国城镇化的时代条件、基本国情、城镇化过程和城镇化道路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城镇化的特殊性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和论述,认为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以及世界性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时代特征构成了中国城镇化特殊性的国际约束条件,而人口资源状况、发展阶段、经济改革、社会制度等基本国情则构成了中国城镇化特殊性的国内约束条件,这决定了中国城镇化的特殊过程和特殊道路。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城镇化道路 约束条件 特殊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