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93)
- 2023(4831)
- 2022(4100)
- 2021(3997)
- 2020(3080)
- 2019(7295)
- 2018(7221)
- 2017(13258)
- 2016(7503)
- 2015(8218)
- 2014(8288)
- 2013(7978)
- 2012(7553)
- 2011(6905)
- 2010(7252)
- 2009(6575)
- 2008(6255)
- 2007(5393)
- 2006(4595)
- 2005(4280)
- 学科
- 济(32697)
- 经济(32670)
- 管理(19475)
- 方法(16833)
- 业(16266)
- 数学(15170)
- 数学方法(14805)
- 企(13098)
- 企业(13098)
- 农(7845)
- 地方(7789)
- 中国(7496)
- 学(7494)
- 理论(7158)
- 环境(5724)
- 业经(5621)
- 农业(5617)
- 财(5549)
- 资源(4886)
- 教学(4822)
- 划(4616)
- 和(4527)
- 融(4330)
- 金融(4329)
- 贸(4195)
- 贸易(4190)
- 地方经济(4142)
- 技术(4084)
- 教育(4050)
- 制(4045)
- 机构
- 大学(103814)
- 学院(103255)
- 济(39197)
- 管理(38783)
- 经济(38327)
- 研究(34974)
- 理学(33763)
- 理学院(33316)
- 管理学(32300)
- 管理学院(32121)
- 中国(26279)
- 科学(22492)
- 京(22405)
- 所(17912)
- 农(17096)
- 财(16746)
- 中心(16418)
- 研究所(16309)
- 业大(15851)
- 江(15431)
- 范(15335)
- 师范(15192)
- 北京(14372)
- 财经(13471)
- 农业(13158)
- 州(12805)
- 院(12566)
- 经(12280)
- 师范大学(12259)
- 经济学(11742)
- 基金
- 项目(70727)
- 科学(55176)
- 研究(51021)
- 基金(50682)
- 家(44606)
- 国家(44272)
- 科学基金(37787)
- 社会(31212)
- 社会科(29509)
- 社会科学(29502)
- 省(27452)
- 基金项目(26476)
- 教育(25469)
- 自然(25245)
- 自然科(24552)
- 自然科学(24548)
- 自然科学基金(24078)
- 划(23592)
- 资助(21454)
- 编号(21174)
- 成果(17262)
- 重点(16169)
- 部(15784)
- 课题(14883)
- 发(14689)
- 创(14405)
- 教育部(13608)
- 大学(13417)
- 科研(13414)
- 创新(13373)
共检索到153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卢艳霞 高魏 韩立
研究目的:对典型地区耕地保护补偿实践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化研究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各地补偿模式有针对农民的货币补偿、针对基层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耕地保护工作经费补助、针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补偿、针对耕地质量提高的建设补偿、针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问的资源产业协作;地方实践在直接货币补偿政策效力、资金来源、补偿对象和范围确定、基础工作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研究结论: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对统筹城乡发展十分重要,今后可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整合相关支农政策等方面来拓宽资金来源,同时因地制宜探索多元补偿,充分发挥补偿政策...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补偿机制 典型地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兰兰 蔡银莺
以试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四川省成都市、上海市闵行区及江苏省苏州市,以及尚未实行经济补偿政策的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和黄冈市6个典型区域93个村庄940名受访农民的调查为实证,探讨经济补偿对调动农民参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并采用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农民感知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补偿明显增强农民在改善耕地生态环境、维持耕地数量不减少、确保农地用途不改变、平衡耕地质量不降低等方面的积极性;经济补偿显著提升了农民对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的感知评价,已接受经济补偿的农民对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的综合评价值较未享有经济补偿农民对耕地保护成效的综合评价值高0.143;受访农户的个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尊梅 韩学平
耕地保护作为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核心,而生态补偿引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兴杰 谷树忠 董德坤 张新华 武红 周洪
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能产生高额的土地增值收益,因而建设占用是我国耕地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建设用地的控制是保持耕地稳定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构建了耕地保护经济合理性一般均衡分析理论模型。模型研究表明,为有效控制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必须将土地出让收益与种植业收益比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山东省典型案例区耕地保护实证表明,在耕地变化驱动因素保持不变、提高5%和降低5%的3种情景下,为保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地增值收益惠及农民、政府(地方政府、省级和中央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不受损、土地使用者承担相应耕地保护责任,典型案例区单位面积土地出让收益与种植业收益比年变化率至少应保持在1.09%-8.75%之间;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治胜
研究目的:基于对河南省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和研究,期望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促进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和描述性研究法。研究结果:目前耕地保护补偿工作的重点是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从目前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析,单纯以经济补偿方式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不能成为落实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研究结论:考虑地区发展定位是促使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确定与发展水平适应的补偿标准能够调动保护耕地积极性,拓宽补偿方式来弥补资金和实物补偿成效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粮食主产区以国家补偿为主开展试点。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经验总结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安涛 吴郁玲
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再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根据农户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自然资本拥有量较多的农户家庭倾向于较低的耕地保护补偿需求;而拥有较多金融资本的农户家庭倾向于较高的耕地保护补偿需求;货币化补偿相比于其他补偿方式对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激励更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的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户耕地保护补偿的意愿越强烈。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补偿意愿 影响因素 农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靳相木 杜茎深
研究目的:对已有耕地保护补偿研究文献的技术路线及主要议题进行一个结构性的总体把握,揭示该项研究的脉络演变及趋势,以期为耕地保护补偿问题在研究范式上的改进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外学界对耕地保护补偿研究的现状,总体上可以用"三条路线,两个层面"予以概括。"三条路线"是指从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逻辑看,学界采取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三条:基于外部性内部化原理的补偿研究、基于发展权转移原理的补偿研究和基于社会平均收益原理的补偿研究。"两个层面"是指已有研究涉及的议题主要包括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研究和面向农户的耕地保护补偿研究两个层面。研究结论:今后耕地保护补偿研究应在以下三个方...
关键词:
土地制度 耕地保护 综述 土地用途管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名豪 王坤鹏 郭杰
作为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粮食安全的重要纽带,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国际生态学、地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保障耕地生态功能的稳定持续供给,是解决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多元化、市场化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厘定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利益主体、补偿标准、区域协调内在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耕地生态系统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等4个方面的服务功能,功能决定价值。然而,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主要存在有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体系尚未完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研究方法较传统,缺乏模型创新;区域补偿协调度较低等问题。基于此,今后研究中应注重构建"功能识别—供需分析—区域调剂—区内补偿—长效政策"理论分析框架;加强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研究方法及其模型的创新性研究;构建"省—市—县"三个层级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区域协调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战刚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为我国优化耕地资源配置、保证耕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厘清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理论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耕地保护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理论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合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补偿 耕地保护 合理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利花 杨永福 李全新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护已有的耕地,平衡好耕地与其他行业发展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发地方政府、农户与农村集体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湖南省作为研究区域,测算出湖南省耕地盈余、耕地赤字的市域均为7个。耕地赤字的市域将耕地保护的任务转嫁给了耕地盈余市域,需要对耕地盈余市域支付补偿。采用机会成本法,测算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7.1万元/公顷。其中,耕地赤字最严重的为长沙市,耕地标准面积赤字量为108.56×103公顷,需要支付的补偿额度为77.08亿元。耕地盈余最大的为常德市,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补偿标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小平 宋丽洁 柴铎 刘颖梅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必然不同。依据外部性理论,采用人均耕地阈值方法,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以及耕地盈余区,确定了省级层面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分区结果显示:全国耕地赤字区12个省份,耕地平衡区8个省份,耕地盈余区11个省份,并将补偿分区与我国传统粮食分区进行比较,显示出了我国耕地资源的恶化趋势及补偿的迫切性。分区结果为耕地保护区域横向补偿额度及其流向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分区 人均耕地阈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李景刚 刘志坚
持续了2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耕地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圈地运动的屡禁不止和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变味走形以及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欠发达地区指标用不完的严峻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存在。耕地面积的过速减少将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建设用地指标的严重不足将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对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建立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机制。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区域补偿 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蔡银莺
耕地保护不仅要确保耕地的数量不减少、而且要保证耕地的质量和生态功能不下降。本文综合考虑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属性.采用加权求合法计算耕地的综合水平.并据此采用Jenks自然断裂点法将湖北省102个县(市、区)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以及耕地盈余区.界定了县级层面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分区结果显示:全省共有56个耕地赤字区.28个耕地平衡区以及18个耕地盈余区.盈余区个数仅占总样本的18 %.说明湖北省耕地资源综合水平偏低;省内耕地资源综合水平差异较大.综合水平值最高为0.209 9(钟祥市).最低为0(江汉区、武昌区和黄石港区).平均水平为0.083 8。此外.通过构建耕地资源综合水平与土地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利花 杨永福 李全新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护已有的耕地,平衡好耕地与其他行业发展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发地方政府、农户与农村集体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湖南省作为研究区域,测算出湖南省耕地盈余、耕地赤字的市域均为7个。耕地赤字的市域将耕地保护的任务转嫁给了耕地盈余市域,需要对耕地盈余市域支付补偿。采用机会成本法,测算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7.1万元/公顷。其中,耕地赤字最严重的为长沙市,耕地标准面积赤字量为108.56×103公顷,需要支付的补偿额度为77.08亿元。耕地盈余最大的为常德市,耕地标准面积盈余量为162.72×103公顷,需要接受的补偿额度为115.53亿元。以耕地资源价值分类为基础,采用当量因子法、替代法等方法,测算出湖南省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分别为19.18万元/公顷和107.51万元/公顷,并引入政府支付能力指数和区域社会发展阶段系数进行动态修正,以该值为依据,测算出湖南省农户和农村集体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28.87万元/公顷。以期为地方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补偿标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广辉 孔祥斌 张凤荣 李翠珍 郑红斌
研究目的:在对耕地利用及转用的经济过程与相关利益主体损益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耕地流失经济机理,提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功能外溢引发的耕地利用低收益和耕地非农化的低成本以及耕地保护的巨大机会成本是耕地转用的根本所在,可从耕地利用多功能外溢补贴以及发展机会成本补偿两个方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机制。研究结论:当前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中缺乏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对平衡各相关经济主体间的利益配置关系,形成完备的耕地保护约束激励机制,增强耕地保护的微观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