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8)
2023(5227)
2022(4355)
2021(3993)
2020(3368)
2019(7493)
2018(7262)
2017(13527)
2016(7709)
2015(8377)
2014(8390)
2013(8129)
2012(7315)
2011(6717)
2010(7053)
2009(6405)
2008(6195)
2007(5497)
2006(4839)
2005(4179)
作者
(23445)
(19571)
(19460)
(18342)
(12202)
(9436)
(8730)
(7774)
(7433)
(6867)
(6807)
(6787)
(6384)
(6278)
(6125)
(6032)
(5764)
(5558)
(5496)
(5470)
(5021)
(4719)
(4699)
(4423)
(4375)
(4287)
(4249)
(4061)
(4024)
(3881)
学科
(37334)
经济(37319)
管理(20371)
方法(17594)
数学(16416)
数学方法(16054)
(14467)
地方(12000)
(11435)
企业(11435)
环境(10267)
(9379)
地方经济(7713)
(7635)
中国(7555)
生态(7027)
资源(6932)
(5924)
(5758)
业经(5749)
农业(5479)
理论(5248)
(4676)
(4671)
(4155)
区域(4146)
规划(4073)
(3893)
贸易(3890)
(3865)
机构
学院(107414)
大学(106842)
管理(41667)
(40798)
经济(39832)
研究(39377)
理学(36115)
理学院(35618)
管理学(34534)
管理学院(34355)
中国(28384)
科学(27538)
(24112)
(20239)
(19563)
业大(19466)
研究所(18868)
中心(17572)
(16273)
(16105)
北京(15499)
(15463)
(15141)
师范(15012)
农业(14853)
(13048)
(12853)
财经(12734)
研究院(12209)
科学院(12126)
基金
项目(80756)
科学(63930)
基金(58177)
研究(55094)
(52980)
国家(52666)
科学基金(44665)
社会(34467)
(32909)
社会科(32759)
社会科学(32752)
基金项目(30797)
自然(30679)
自然科(29812)
自然科学(29808)
自然科学基金(29198)
(28467)
教育(24999)
资助(24221)
编号(21035)
重点(19114)
(18316)
计划(16477)
(16471)
(16086)
科研(15718)
课题(15435)
创新(15107)
成果(15084)
科技(14746)
期刊
(45603)
经济(45603)
研究(27487)
中国(20498)
学报(19088)
科学(18730)
(15912)
大学(14252)
管理(13893)
学学(13571)
农业(11332)
教育(10897)
(10296)
技术(10169)
资源(9552)
林业(8535)
统计(7837)
业经(7765)
(7392)
科技(6879)
(6842)
决策(6632)
经济研究(6055)
问题(5968)
(5802)
金融(5802)
技术经济(5721)
财经(5427)
(5385)
业大(5215)
共检索到154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祖英  王兵  赵雨森  牛香  
【目的】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和生态效益监测的重点地区,工程实施面积占到全国退耕面积的33.60%。为了对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定量化监测和评估,对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生态区划十分必要。【方法】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年平均降水量、≥10℃积温、地貌数据以及中国行政区划,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中叠加分析法,区划得出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东  
为研究典型立地条件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配合,综合效益最佳的退耕还林模式,推动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区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典型立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和方法,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入户调研集成等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共获取原始数据10 000多个,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凉城县试验点退耕还林优化模式为山杏×沙棘×紫花苜蓿,并研究提出了其系统仿真模型、模式配套技术及模式机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文俊  王兵  牛香  宋庆丰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土地沙化尤为严重,该区自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量化该区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该区内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森林生态站等的数据资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LY/T 2573-2016),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评估了北方沙化土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得到北方沙化土地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263.07×108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翁奇  
基于以往学者对于西部若干个省份的研究并结合同期的宏观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出现很可能为部分地区传统粗放型农业经营模式带来挑战,也使得部分农户的生产与社会行为发生根本改变。因此,结合国内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工程施行之后的实际情况,针对工程本身对于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和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并通过对于相关情况的分析提出因地制宜安排补贴标准,提高政策灵活性;扶持龙头企业,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情况;改革户籍制度,解决转移人口生计难题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尤刚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所依据的恢复生态学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施条件,系统分析工程区域规划布局、作业技术设计、规划质量保障、规划管理、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聪  贾俊雪  
本文基于1997年和2002年的村级调查数据,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框架下,利用双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识别出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生态恢复和农户收入增长的因果处置效应。研究表明,该工程显著增加了参与村庄的人均林地面积,对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并未对农户纯收入产生明显影响。仅对现有的退耕还林工程设计进行完善不会提高其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但是通过在工程设计中减少资金和劳动力的配套要求、由上级政府统筹工程的执行以及加大工程的投资额会进一步增加人均林地面积,在更大程度上改善工程参与村庄的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聪  贾俊雪  
本文基于1997年和2002年的村级调查数据,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框架下,利用双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识别出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生态恢复和农户收入增长的因果处置效应。研究表明,该工程显著增加了参与村庄的人均林地面积,对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并未对农户纯收入产生明显影响。仅对现有的退耕还林工程设计进行完善不会提高其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但是通过在工程设计中减少资金和劳动力的配套要求、由上级政府统筹工程的执行以及加大工程的投资额会进一步增加人均林地面积,在更大程度上改善工程参与村庄的生态环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超学  文冰  
以碳汇为生态指标,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县级政府支付能力、县域经济中农业贡献率、农户后续生机情况等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线性比例变换法规范指标值,然后对云南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129个县(区)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之分为3个等级,建议不同等级的县(区)实施不同的补偿额度,同一等级内实施不同的补偿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回顾和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剖析退耕还林(草)工程主要经济政策、成本结构和补偿现状,指出当前补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期限以及补偿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探索建立我国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能途径;提出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洁  杨江澜  谷建才  陆贵巧  肖永青  
要: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河北省11个地市级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11个地市级区域中,仅有廊坊市全技术效率值为1,表明其退耕还林工程资源配置合理;其他10个地市级区域的全技术效率均低于1,表明其资源利用不充分,存在冗余。投入冗余率较高的植被恢复类型是封山育林,表明在现有产出的生态效率水平下,封山育林的投入面积过多;产出不足率较高的指标是涵养水源,表明在现有投入水平下,涵养水源的产出有待提高。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高敏  杨宗儒  查同刚  张志强  吕志远  张晓霞  王红艳  朱嘉磊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退耕20年后典型林地间持水能力的差异,选取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退耕20年的次生林和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比较分析了该地区退耕林分间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结果表明:1)次生林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为201.20和154.32 t/hm2,分别是人工林的1.35~2.14倍和1.33~2.06倍,人工林之间表现为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2)退耕林地土壤层的最大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介于5 102~5 563 t/hm2和1 007~1 25...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栋会  沈素平  
以规范退耕还林活动,保护退耕还林者合法权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而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实施以来,已近两年了。为了解《条例》执行情况,作者在2004年寒假期间对云南省部分退耕还林乡村进行了调查,发现《条例》的执行有喜有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盈盈  姜志德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退耕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产生影响。本文以农户收入结构为调查对象,以典型村庄为分析单位,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安塞县典型村庄产业结构变化类型进行划分和分析。结果发现:根据样本农户的收入信息可将典型村庄产业结构变化类型划分为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型、产业结构调整单一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型等3种类型;而非农业收入因子、特色农业收入因子和种植业收入因子是造成上述产业结构调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子,据此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玉涛  余新晓  鲁少波  鲁绍伟  
本文深入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绩效管理中绩效管理目标分散、绩效管理手段和措施不到位、绩效管理评价反馈体系不健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科学规划,为工程绩效管理明确目标和任务;二是完善政策,为工程绩效管理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建立健全工程绩效管理评价反馈体系,为工程绩效管理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