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20)
2023(12654)
2022(11181)
2021(10429)
2020(8744)
2019(20129)
2018(19924)
2017(38378)
2016(21142)
2015(23667)
2014(23519)
2013(23271)
2012(21273)
2011(19219)
2010(18944)
2009(17314)
2008(16481)
2007(14233)
2006(12368)
2005(10743)
作者
(63085)
(52220)
(52167)
(49331)
(33268)
(25217)
(23521)
(20660)
(20043)
(18461)
(18074)
(17643)
(16690)
(16586)
(16296)
(16197)
(15734)
(15675)
(14918)
(14915)
(13178)
(12773)
(12631)
(12008)
(11773)
(11683)
(11427)
(11410)
(10590)
(10389)
学科
(88217)
经济(88132)
管理(59343)
(53343)
(44717)
企业(44717)
方法(43619)
数学(38606)
数学方法(38033)
(21243)
中国(20800)
(20435)
地方(19817)
(18625)
业经(17617)
环境(15851)
理论(14306)
农业(13957)
(13877)
(13665)
贸易(13659)
(13203)
技术(12722)
(12634)
(12629)
(11690)
财务(11623)
财务管理(11602)
地方经济(11298)
企业财务(11017)
机构
大学(299753)
学院(297134)
管理(118096)
(113991)
经济(111503)
理学(103601)
理学院(102408)
研究(102172)
管理学(100155)
管理学院(99655)
中国(72805)
科学(68352)
(64362)
(52571)
(52522)
业大(48985)
(48915)
研究所(48635)
中心(45394)
(42087)
农业(41730)
北京(40377)
财经(40022)
(39489)
师范(39005)
(37731)
(36528)
(34376)
经济学(33820)
技术(32261)
基金
项目(215390)
科学(168720)
基金(156455)
研究(151179)
(139024)
国家(137951)
科学基金(117467)
社会(93609)
社会科(88694)
社会科学(88667)
(85117)
基金项目(82916)
自然(79927)
自然科(78059)
自然科学(78039)
自然科学基金(76580)
(72467)
教育(69469)
资助(65888)
编号(60360)
重点(48924)
成果(47652)
(46497)
(46188)
(44458)
课题(42117)
科研(42028)
创新(41511)
计划(41313)
大学(39284)
期刊
(117921)
经济(117921)
研究(82985)
学报(53723)
中国(53209)
科学(48211)
(46237)
管理(42369)
大学(39372)
学学(37267)
(34302)
农业(32706)
教育(32414)
技术(25895)
(20604)
金融(20604)
经济研究(19179)
业经(18719)
财经(18451)
(16916)
图书(15888)
科技(15762)
(15665)
问题(15156)
技术经济(14789)
资源(14525)
业大(14384)
统计(14323)
(14173)
理论(14139)
共检索到417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俞珊  瞿艳芝  张增杰  孙成春  张双  王军玲  韩玉花  
通过计算北京市4个典型区域的容积率、污染物现状排放强度和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析北京市典型区域开发强度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现状排放强度分别为74~147 t/km~2·a、73~139t/km~2·a和15~31 t/km~2·a,且各选区的容积率与现状排放强度之间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容积率均与污染物排放强度成正比。基于PM_(2.5)达标的情况下,A、B选区的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别为23 t/km~2·a、46.87 t/km~2·a和8.11 t/km~2·a,C、D选区则分别为12.71 t/km~2·a、25.89 t/km~2·a和4.48 t/km~2·a。4个典型区域的现状污染排放强度是允许排放强度限值的2.7~7.1倍。因此,对于现有的居住和商业区,建议通过探索污染治理新技术和新政策来降低污染物排放;而对于正在开发建设的郊区新城,建议从宏观层面控制容积率、人口规模等指标,从而降低由此带来的污染物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俞珊  瞿艳芝  张增杰  孙成春  张双  王军玲  韩玉花  
通过计算北京市4个典型区域的容积率、污染物现状排放强度和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析北京市典型区域开发强度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现状排放强度分别为74147 t/km2·a、73139t/km2·a和1531 t/km2·a,且各选区的容积率与现状排放强度之间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容积率均与污染物排放强度成正比。基于PM_(2.5)达标的情况下,A、B选区的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别为23 t/km2·a、46.87 t/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小伟  韩芳  王卫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状况非常严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工业粉尘是大气污染及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论文利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选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工业粉尘4种大气污染物的总量及各自排放量作为因变量,以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第二产值比重和去除比作为自变量,应用IPAT模型建立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去除比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影响作用不明显。通过对比发现,模型模拟结果低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公布的数据,高于《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该模型模拟的误差百分比为12.4%,可用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弥补排放清单和环境统计公报的不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际  刘慧  吴先华  王莹莹  
大气污染物减排是中国环境治理中的急迫任务。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前提下的排污权交易是实现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可行途径。其中,基于总量目标的初始排放权分配是排放权交易的关键。本文利用投入导向的ZSG-DEA模型,探讨了总量目标固定前提下的PM2.5排放权的省际分配效率。结果发现:1按照ZSG-DEA模型进行初始排放权的分配以后,各省份的PM2.5排放将处于新的共同的DEA前沿面上,可以实现总量控制下的整体帕累托最优;2在实际分配中考虑各个省份的国土面积和大气环境容量两个因素,避免了以往有关分配效率评价文献将各评价单元均质化看待的弊端,评价效果更符合各省实际情形。研究思路可为排污权交易中的初始排放权分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及地方政府的减霾工作提供实证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保留  罗宏  薛婕  
通过近十余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从年际变化特征、行业分布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三个角度,对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随时间推移基本呈下降趋势,污染物排放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行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且行业集中度均超过60%;污染物排放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其中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为重要控制地区。对"十五"以来的三个"五年计划"期内的污染控制政策效果分析表明,大气污染物政策目标基本实现,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控制。而为了进一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需针对污染物基本的排放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未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参考和建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晨龙  王堃  左朋莱  梁全明  高佳佳  童亚莉  韩悦  张晓曦  
在北京市选取了6家典型化学实验室,通过采样探针和不锈钢罐收集,GC-MS-FTIR和FID仪器分析,获得周期性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定量分析了这类实验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并估算其排放量和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具有物种分布广、单一成分浓度低等特征,其中VOCs的排放受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影响较大。此外,化学实验室的污染物排放周期性较强,实验过程使用的原材料是影响最终污染物排放浓度的主要因素,从OFP值和排放总量可以看出,实验室的排放应作为未来环境管控的重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人均排放量(1992年)国家或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万吨)其中来自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泥生产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世界总计2,233,940.8858,841.6905,008.0382,888.062,654.44.1...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钱芳  
对船舶大型化与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船舶行驶状态、主辅机信息、负载因子、低负载校正因子、排放因子及燃油校正因子等多要素分析,推导了船舶排放强度的计算式。选取3艘不同吨位的集装箱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船舶载箱率较高时,大型船舶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当船舶满载时,船舶污染物单位排放达到最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苗壮  周鹏  王宇  孙作人  
本文借鉴"零和博弈"的分配思想,结合环境生产技术,提出针对多个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分配模型,以研究兼顾节能目标与"减霾"目标的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权分配机制,并实证分析了中国2015年30个省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权的区域分配,首先讨论基于节能潜力与"减霾"潜力的效率分配,其次结合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地区分类,并对ZSG效率分配机制与国家行政分配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经过多阶段计算分配后,各省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处于共同DEA前沿面上,从而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前提下的整体帕累托最优;②基于节能潜力与"减霾"潜力的分配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节能是实现"减霾"目标的主要路径,绝大多数省份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独孤昌慧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2000-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规模、结构和技术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贸易引致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加剧了我国大气污染,技术效应缓解了环境污染;三者的总体效应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强弱关系,从"两正一负"的实证结果分析,总效应为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熹  于渤  
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潜力是大气污染物减排规划制定的基础。在环境学习曲线的基础上,借助于异质性随机前沿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包含干中学、研发中学和引进中学等因素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潜力模型及测算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存在26. 5%至33. 5%的下降空间;东北地区和东部的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潜力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海南、吉林、江西等是我国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潜力最大的地区;干中学、研发中学及引进中学均对工业大气污染物减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圣倩倩  郭志铭  戴安琪  张慧会  祝遵凌  
【目的】研究道路绿地不同条件及环境因子影响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消减作用,可为南京市典型道路绿地消减大气污染物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京市江北大道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道路绿地、小区出入口和立交下绿地3个地段,采用大气质量检测仪和氮氧化物分析仪,实地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分析不同环境因子与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拟合关系。【结果】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趋于一致,而氮氧化物则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周边环境对大气污染物浓度产生明显影响,高架覆盖的街谷周围形成的涡流导致颗粒物不易离开,而植被覆盖具有促进氮氧化物转化同化或阻碍氮氧化物扩散的生态净化功能。3个监测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受环境因素影响,颗粒物与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O_2与气压在监测区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近地面气压越低,越不利于氮氧化物的扩散。【结论】大气污染物浓度受到气象因素及周边环境关系的影响,植被对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态净化功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桂梅  刘宏斌  胡万里  付斌  翟丽梅  段宗颜  李文超  鲁耀  潘艳华  杜彩艳  
对凤羽河流域2013年3次典型降雨全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测定了径流量及降雨径流过程中氮磷(N、P)的形态、浓度与通量变化。结果表明,N、P各形态浓度变化曲线与流量曲线趋势大致相同,总氮(TN)浓度随降雨量增减迅速,硝态氮(NN)浓度变化平稳,铵态氮(AN)浓度较低且峰值出现均晚于其它氮素形态峰值,颗粒态氮(PN)与颗粒态磷(PP)浓度在径流过程中迅速达到峰值后陡然下降。暴雨径流前期氮素迁移以PN为主,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受降雨强度影响;后期以NN为主,来源于土壤硝酸盐随壤中流淋失。磷素主要以地表径流迁移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振信  闫洪举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框架,本文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对烟(粉)尘和SO2两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省份两种大气污染物排放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实现烟(粉)尘和SO2减排,但会增加其邻近省份的排放;产业结构合理化只能促进烟(粉)尘减排,并未产生显著空间溢出;烟(粉)尘排放与经济增长符合EKC假说,而SO2排放与经济增长呈U型曲线关系;大气污染治理投资能促进本省及其邻近省份的烟(粉)尘减排,而对SO2排放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而如何实现区域内联防联控、如何避免"搭便车"、如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