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4)
2023(9288)
2022(7530)
2021(7039)
2020(5847)
2019(13565)
2018(13353)
2017(25672)
2016(13706)
2015(15252)
2014(15087)
2013(14501)
2012(13258)
2011(11910)
2010(12315)
2009(11241)
2008(10822)
2007(9525)
2006(8254)
2005(7262)
作者
(37415)
(31311)
(30828)
(29303)
(19926)
(14966)
(13896)
(12034)
(11769)
(10982)
(10688)
(10478)
(10025)
(10023)
(9693)
(9356)
(9312)
(9080)
(8907)
(8852)
(7791)
(7537)
(7482)
(7185)
(6934)
(6931)
(6886)
(6772)
(6247)
(6199)
学科
(59500)
经济(59449)
管理(42368)
(41233)
(36080)
企业(36080)
方法(27706)
数学(24312)
数学方法(23766)
技术(16834)
中国(14938)
地方(14606)
(12519)
业经(12457)
技术管理(12247)
(11913)
理论(11065)
(10727)
贸易(10719)
(10410)
(10383)
金融(10381)
(10262)
(8964)
(8855)
银行(8849)
(8821)
地方经济(8749)
农业(8669)
(8537)
机构
学院(190863)
大学(189918)
(79242)
经济(77702)
管理(76764)
理学(66919)
理学院(66207)
管理学(64863)
管理学院(64505)
研究(61722)
中国(46529)
(39198)
科学(36813)
(34442)
(29980)
中心(28376)
(27850)
财经(27718)
研究所(27376)
业大(25577)
(25315)
(25272)
(25188)
师范(24949)
北京(24627)
经济学(24355)
(22728)
(22712)
经济学院(21962)
商学(20856)
基金
项目(132250)
科学(106523)
研究(98184)
基金(95923)
(83481)
国家(82840)
科学基金(72539)
社会(63141)
社会科(60118)
社会科学(60107)
(53385)
基金项目(50176)
教育(46731)
自然(46444)
自然科(45514)
自然科学(45508)
(44768)
自然科学基金(44679)
资助(39386)
编号(38892)
(33344)
成果(31195)
重点(30360)
创新(30192)
(29414)
(29153)
课题(28060)
国家社会(26330)
教育部(25384)
大学(24889)
期刊
(82752)
经济(82752)
研究(55002)
中国(37786)
管理(30892)
教育(26011)
科学(25172)
学报(25117)
(24720)
(22251)
大学(19939)
技术(19756)
学学(18528)
(16772)
金融(16772)
农业(15909)
经济研究(13783)
财经(13074)
业经(13059)
科技(11391)
(11340)
(11308)
统计(11063)
技术经济(10789)
问题(10397)
(9988)
国际(9972)
(9689)
(9134)
论坛(9134)
共检索到277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安娜  宋超  
美国、日本、韩国和芬兰的创新之路各不相同,本文分析了美国原发性创新模式,日本"技术引进"向"技术赶超"创新模式,韩国主导产业创新模式,芬兰大型跨国企业创新模式,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国际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创新模式的特征、路径,从政府功能、产业结构布局和官产学研结合角度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樱  古继宝  
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现象。论文通过归纳法给出了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认为自然、历史、居民、政府等四大要素是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基础与动力所在。论文选择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作为典型,通过将区域发展模式这一概念加以操作化定义,对三大模式进行了测量与比较,发现模式之间既有趋同的一面,又有差异化的一面。从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角度分析得出,我国模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趋同的力量与各自探索、形成自身特色的力量同时存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各自探索、形成区域特色的力量更为强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仁成  
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先进典型,发挥榜样教育作用,是中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客观分析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作用及其现状,进一步明确在时代发展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进行先进典型培育模式的创新,注重以先进文化为沃土,不断创新先进典型的内涵要求;以范式效应为目的,不断提升先进典型的群体数量;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不断增强先进典型的作用发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展和取得实效,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力  李文良  王欢  李贵根  
区域是承载国家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基本单元。纵观我国军民融合改革30余年发展历程,在区域层面先后演化形成了两类颇具典型特征且较为成熟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模式:一类是以国防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为主导力量,"自下而上"自然自发的"演进型"模式;另一类是以区域政府为主导力量,"自上而下"设计推动的"建构型"模式,两种模式有其各自特点。随着军民融合实践深入推进,兼具"演进型"模式与"建构型"模式特征的"混合型"模式,将成为区域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基本形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卓勇良  
本文对区域市场化的产生、发展以及形成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并着重对江浙粤三省颇具典型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 ,认为浙江模式中的“体制引擎”和“发展引擎”较具典型意义 ,对全国其他省份的市场化发展具有现实借鉴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清文  陆小成  资武成  
上海、保定、杭州和天津等典型区域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发展,构建了彰显地方特色的低碳创新模式。国内典型区域低碳创新实践与探索对中国其他区域的重要启示在于,树立低碳创新理念,完善区域低碳创新政策;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低碳创新共同体;培育低碳创新型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视低碳创新的智力支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参与低碳创新,构建低碳消费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种照辉  曾永  郑慕强  
区域性创新中心的建设对于一个城市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了上海、深圳、珠海、伦敦、旧金山、新加坡这六个区域创新中心,分析它们的建设历程与发展特点,国内的上海建立的是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发展模式;深圳建立了多元化、市场化的创新发展模式;珠海则着力于打造"创新环境型"区域创新中心;而国外的伦敦、旧金山、新加坡则分别依托金融市场、硅谷、航运与贸易推动创新发展。依据这六个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特点,对我国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提出了四项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春明  史建玲  
现实中,很多企业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关注虽多,但在产业发展中,多是一代技术、一代产品,走开、走大、走长的寥寥无几。本文探讨产业创新发展的11种模式及四种典型实践模式,用于指导企业技术和业务更好地结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春明  史建玲  
现实中,很多企业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关注虽多,但在产业发展中,多是一代技术、一代产品,走开、走大、走长的寥寥无几。本文探讨产业创新发展的11种模式及四种典型实践模式,用于指导企业技术和业务更好地结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旭,方一兵  
高校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其他创新主体的互动,在区域的科技创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高校与政府、企业等各方在创新体系中的链接纽带出发,总结了世界上几种典型的大学与政府和企业的互动模式,以期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陶小龙  甘同卉  张建民  姚建文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会激发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跨界创新作为开放式创新的一种形式,是小微创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跨界搜索视角,应用SPS案例研究法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与分析,初步构建了小微创业企业跨界创新模式框架。通过跨界搜索知识、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实现不同维度跨界战略与跨界能力组合式协同提升,是企业实现跨界创新的有效模式,也是小微创业企业不断创新的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宗国  赵倩倩  
通过对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案例解析,发现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分为创新政策系统引导、营商环境系统共享、企业研发创新系统驱动、创新型人才系统驱动、文化系统培育五种发展模式;在演化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某一子系统起主导作用,其他子系统起辅助作用,共同促进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成功升级;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创新人才的驱动作用、创新环境的基础作用是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借鉴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应完善园区顶层规划,制定"和而不同"的园区创新政策;打造特色鲜明的园区高端主导创新群落,优化宜居宜业的园区生态环境;实施园区创新人才系统"强磁场"战略,创新园区人才"引、留、用"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必良  
"增城模式"的核心就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基本线索是:减少农业人口,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并改善农业效率;其科学内涵在于:一是以人为本,围绕民生促发展;二是统筹兼顾,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武  程小军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在重新考察比较东亚—拉美模式和苏南—温州—珠江模式等典型国内外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几点关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中国现有区域发展模式的政策启示,即,经济增长须内需与外需均衡拉动,利用外资的同时应注意资本的内化,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社会公平,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要动态调整和有效结合,产业调整应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强  王浩  敦帅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随技术革命、创新模式和产业政策等因素兴起更替。本文在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演变路径梳理归纳的基础上,以伦敦、纽约、首尔和东京为例,分析总结了其在科技金融互补、创新生态优化、公民创新共治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典型模式、路径与特点,并进一步结合我国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提出着力营造创新型社会氛围、广泛吸纳创新主体意见需求、协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并及时调整社会治理政策响应科技变革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