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9)
- 2023(13446)
- 2022(11685)
- 2021(11034)
- 2020(9258)
- 2019(21396)
- 2018(21523)
- 2017(40976)
- 2016(22497)
- 2015(25128)
- 2014(25271)
- 2013(24531)
- 2012(22497)
- 2011(20122)
- 2010(20115)
- 2009(18421)
- 2008(17712)
- 2007(15448)
- 2006(13325)
- 2005(11469)
- 学科
- 济(85396)
- 经济(85298)
- 管理(67847)
- 业(63563)
- 企(54981)
- 企业(54981)
- 方法(41927)
- 数学(36202)
- 数学方法(35633)
- 中国(22456)
- 农(21371)
- 财(20830)
- 学(20459)
- 技术(19713)
- 业经(19141)
- 地方(17119)
- 理论(16949)
- 制(16019)
- 和(14286)
- 农业(14160)
- 贸(13858)
- 贸易(13849)
- 易(13415)
- 银(13290)
- 银行(13241)
- 技术管理(13226)
- 环境(13117)
- 务(12981)
- 财务(12901)
- 财务管理(12878)
- 机构
- 大学(311930)
- 学院(310941)
- 管理(126146)
- 济(117494)
- 经济(114817)
- 理学(110067)
- 理学院(108831)
- 管理学(106641)
- 管理学院(106068)
- 研究(101465)
- 中国(74009)
- 京(66476)
- 科学(65673)
- 财(53144)
- 所(50899)
- 农(50493)
- 业大(48465)
- 研究所(46758)
- 中心(45868)
- 江(45015)
- 财经(42806)
- 北京(41782)
- 范(41407)
- 师范(40947)
- 农业(39696)
- 经(38892)
- 院(37417)
- 州(36756)
- 技术(35124)
- 经济学(33935)
- 基金
- 项目(219370)
- 科学(172348)
- 研究(159723)
- 基金(157477)
- 家(137862)
- 国家(136693)
- 科学基金(117501)
- 社会(98356)
- 社会科(93060)
- 社会科学(93037)
- 省(87920)
- 基金项目(83583)
- 自然(77941)
- 自然科(76189)
- 自然科学(76171)
- 自然科学基金(74743)
- 教育(74265)
- 划(73678)
- 资助(65180)
- 编号(65173)
- 成果(52813)
- 创(49123)
- 重点(48885)
- 部(47374)
- 发(46103)
- 课题(45735)
- 创新(45129)
- 科研(41867)
- 项目编号(40649)
- 大学(40645)
- 期刊
- 济(124647)
- 经济(124647)
- 研究(88497)
- 中国(59988)
- 学报(51307)
- 管理(47330)
- 科学(46350)
- 农(44947)
- 教育(40269)
- 财(39031)
- 大学(38315)
- 学学(35918)
- 农业(31430)
- 技术(29052)
- 融(23176)
- 金融(23176)
- 业经(21062)
- 财经(19741)
- 经济研究(19739)
- 科技(17804)
- 图书(17327)
- 经(16752)
- 业(16628)
- 问题(15846)
- 技术经济(15763)
- 理论(14897)
- 统计(14588)
- 版(14336)
- 策(13976)
- 实践(13826)
共检索到445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牛盼强 谢富纪 刘奕均
创新体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但国内外很少学者从创新体系这样一个大的范畴对创新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文章主要把创新体系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地理纬度,一类基于物理维度。并对其中的典型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三重螺旋模型和部门创新体系的主要观点、不足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强 鲍悦华
文章从科技行政机构设置、科技经费、不同创新主体在创新体系中的特点等方面出发,对德语区国家创新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科技行政机构设置方面,德语区国家都建立起了完善的科技行政关联机构体系,并且都非常注重发挥科技委员会的作用,这些共性做法可供我国借鉴。同时,德语区国家在科研经费投入总量、来源及资金分配,以及各创新主体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针对这些方面,文章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玉臣 彭建平
论文分析了基于组织制度、地域空间和技术联系的创新体系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各自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局限,以及导致这些局限的原因;指出了这些理论在对创新的本质,创新体系的目标、功能与作用机理等方面认识的不足,提出应该立足于知识创造与流动定义创新体系的认识。
关键词:
制度 地域 技术联系 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姜巍 王昊
瑞典在国际上具有较为先进的健康产业发展理念和健康产业政策经验。通过研究瑞典国家的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梳理其在构建健康产业创新体系方面的经验,针对我国在发展健康产业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新时代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健康产业政策体系,促进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健康产业 产业政策 创新理论 产业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本文根据美国研究与开发(R&D)体系经费的投入方向、基础研究活动和科技成果形成的密集程度,详细地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R&D体系中的“集结点”作用,说明研究型大学是美国R&D体系中的特殊群体。这对我国当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研究与开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储节旺 闫士涛
分析国内外学者构建的典型的知识管理学科体系,总结这些知识管理学科体系基本特征,并认为这些体系可归纳为4种类型:"理论-方法-应用"型、"流程-价值链"型、"实践应用"型、"战略管理"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综合集成型知识管理学科体系。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学 学科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洪军 张红霞 王鹏
我国许多地方通过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竞争优势,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如何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以维持产业集群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群创新体系 创新 运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中文 刘韬 张双杰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珊珊
对各年度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各校以理念创新为引领,以构建特色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或体系为行动抓手,将理念落实于行动的各个环节,将组织、课程、资源、平台等要素嵌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形成了"行动有理念、教育有体系、实训有基地、孵化有平台、服务有保障"的工作推进模式。其中,多元融合与多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多元协同与多层衔接的平台体系构成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最重要的载体,组织与制度的协同推进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运行提供了基本保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磊 郑丕谔 李京 王中权 朱连泰
加快建设、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要继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国家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努力建立一个既能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够提升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有效动员能力;既能够激发创新行为主体自身活力,又能够使各部分有效整合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当前要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围绕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政策上、体制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政策动因 国际比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建坤 李应博
文章从国外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创新体系协同演进的相关研究着手,分析了两者协同演进的趋势。系统研究了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状况、目标定位及特征。详细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以及研究型大学与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关系。文章最后给出了促进两者协同演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区域创新体系 协同演进
[期刊] 预测
[作者]
孙玉涛 刘凤朝
本文运用研究与发展经费指标对中国和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就中美两国的创新组织要素和来源执行结构问题提出了几点讨论,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结构优化目标设计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明喜 周代数 张俊芳 苏牧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金融支持国家创新体系是关键一招。在梳理金融支持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源流基础上,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和比较金融等基本原理,从需求和供给角度出发,对中国和美国金融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展开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处于创新体系的成熟阶段,中国处于创新体系的成长阶段,创新体系的阶段性特征对金融提出新需求;美国金融体系市场导向更为明显,中国金融体系银行导向更为明显,但正在向市场导向过渡,金融供给正在发生新变化;中美创新体系与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短板各不相同,使命任务存在差异,但面临在技术—经济扩散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挑战。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提出完善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的启示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国家创新体系 中美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