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8)
2023(7989)
2022(6947)
2021(6445)
2020(5309)
2019(12324)
2018(12057)
2017(23227)
2016(12783)
2015(14106)
2014(14109)
2013(13758)
2012(12573)
2011(11522)
2010(11444)
2009(10495)
2008(9906)
2007(8554)
2006(7578)
2005(6490)
作者
(36054)
(30229)
(30205)
(28406)
(19153)
(14769)
(13624)
(11817)
(11449)
(10738)
(10617)
(10064)
(9710)
(9336)
(9288)
(9058)
(8902)
(8873)
(8726)
(8574)
(7348)
(7333)
(7273)
(6974)
(6883)
(6662)
(6622)
(6542)
(6120)
(6096)
学科
(60856)
经济(60820)
管理(34239)
方法(27126)
(26838)
数学(23822)
数学方法(23394)
(21105)
企业(21105)
地方(19882)
中国(15047)
环境(14477)
(13673)
(11294)
业经(10810)
地方经济(10261)
农业(9893)
(9373)
理论(9337)
(9306)
(8409)
资源(7536)
(7530)
城市(7453)
(6781)
贸易(6777)
技术(6489)
(6408)
(6401)
规划(6359)
机构
学院(177501)
大学(174908)
管理(69589)
(66809)
经济(65091)
理学(60476)
理学院(59653)
研究(59034)
管理学(58217)
管理学院(57884)
中国(42724)
科学(39874)
(37897)
(28913)
中心(27641)
(27593)
(27481)
师范(27275)
(26853)
(26755)
研究所(26702)
业大(26070)
北京(23492)
财经(22599)
(22499)
师范大学(22189)
(22007)
农业(20829)
(20373)
经济学(19499)
基金
项目(128646)
科学(102276)
基金(92737)
研究(91706)
(81192)
国家(80549)
科学基金(70075)
社会(59349)
社会科(56274)
社会科学(56254)
(52239)
基金项目(50325)
自然(46114)
自然科(44973)
自然科学(44964)
自然科学基金(44031)
(43807)
教育(41400)
资助(38072)
编号(36475)
(29336)
重点(28942)
成果(27416)
(26789)
(25824)
课题(25805)
国家社会(24526)
科研(24390)
创新(24195)
计划(23709)
期刊
(73188)
经济(73188)
研究(46356)
中国(31993)
科学(25949)
学报(25196)
(23135)
管理(21798)
(19698)
大学(18814)
学学(17641)
教育(17004)
技术(16193)
农业(16075)
资源(13443)
业经(12294)
统计(11572)
问题(11216)
(10861)
经济研究(10254)
(10253)
金融(10253)
(10135)
决策(9811)
财经(9485)
图书(9029)
(9000)
技术经济(8953)
(8854)
科技(8662)
共检索到251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洁  周传斌  王如松  徐琬莹  韩宝龙  
在旅游环境容量理论基础上,基于前人研究结果,构建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旅游环境容量包括生态环境容量、资源空间容量、经济发展容量三大要素。其中生态环境容量包括生活污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固体废弃物环境容量,经济发展容量包括水资源容量以及住宿设施容量。文章以延庆为研究对象,结合延庆的实际情况,通过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对延庆县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算,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延庆县生态环境容量为5.3万人/日,资源空间容量为75.2万人/日,经济发展容量为3.3万人/日,旅游环境容量取"短板"限制因子为3.3万人/日,990万人/年。根据承载程度指数评价结果看出,2013年整年轻度超载,而高峰日严重超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健雄  朱媛媛  刘雨婧  何庆  
基于1995、2000、2005、2010、2015、2018年6个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分形理论、紧凑度指数、重心转移指数分析张家界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时间层面来看,1995—2018年张家界市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阶段性明显,经历了"低强低速、高强中速、中强中速、高强高速"4个发展阶段。(2)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上来看,5个时期张家界市扩展方向差异性较大,城市重心以向北部转移为主,以北偏东、北偏西的方向发展,城市分散度不断变大,向外扩张趋势明显。(3)从城市空间扩展的具体形态来看,以星状和团状扩展为主,紧凑度指数以2005年为时间节点先增大后减小,城市空间形态以非紧凑化、外延式扩展为主。(4)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城镇化建设是张家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徐飞雄  吴见  邓凯  胡婷  
以典型旅游城市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分类解译、气象、统计年鉴、百度地图等多源数据,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基于NPP与NDVI的生境质量指数评价、InVEST生境质量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与方法,对黄山市2017年生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定量识别了黄山市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黄山市2017年综合生境质量总值为1.84×10~(10)元,平均生境质量值为18 627元/hm~2,在空间上表现出西部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的分布特征。(2)县域尺度上祁门县生境质量最优,屯溪区生境质量最差,乡镇(街道)尺度上环太平湖的龙门乡生境质量均值最高,昱中街道最低。(3)地形是影响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基础因素,海拔、地势起伏度、坡度、坡度极差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均在0.6以上,其中坡度比海拔影响力更大。(4)旅游活动是黄山市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重要外在动力,旅游区生境质量较其他区域与海拔等因素的相关性更高。高等级旅游资源聚集且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区域发展为规模大的旅游接待、集散中心,成为生境质量低值区;高品质旅游资源聚集,但受限于区位、地形与资源保护,成为生境质量中值区;旅游资源分散区,未形成集聚效应,且交通不便,原始生境保持较好,成为生境优质区。空间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生境质量空间分异形成机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艺芳  韩海荣  
在旅游城市生态评价中,选择旅游子系统的关键性指标,与旅游城市生态结构子系统、功能子系统、协调子系统的指标结合,以提取公因子的方法,计算出旅游城市生态综合指数值以及辨识影响旅游城市生态发展状况的关键因子(指标),为旅游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发展政策的制订、调整和实施提供依据。该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同一个旅游城市在不同时期生态水平发展状况,也可以用于分析不同旅游城市在同一时期的生态发展水平的比较。对桂林市1998~2005年的生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桂林市生态综合指数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生态状况逐年改善,生态发展水平逐年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磊  陆林  穆成林  孙小龙  
交通对旅游流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铁作为近年来我国诞生的新兴地理要素,正在对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聚焦高铁对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黄山市为案例地,通过对高铁开通前(2015年4月)、高铁刚开通(2015年8月)、高铁运行两年(2017年7月)、高铁网络形成(2020年)四个时间节点的观测、调查和预测,结合3 600份调查问卷和955条旅行社在线旅游网站线路数据,借助Excel、SPSS、UCINET、ArcGIS、Photoshop等分析软件和研究方法,研究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高铁刚开通,黄山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变化并不明显。②高铁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流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逐渐降低,"核心—边缘"结构显著,核心区逐渐向高铁沿线城市转移,形成新的旅游发展轴线,网络整体合作水平上升,"旅游核心+高铁沿线城市"成为最主要的合作形式。黄山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呈现极化发展趋势,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提升,高铁沿线城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普遍提升,成长为次级旅游中心和交通核心,非高铁沿线城市节点功能普遍下降。③预计到2020年,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将建成,黄山市高铁网络持续优化,旅游流网络规模继续扩大,网络发育更加完善,沿高铁线路将形成多个环形核心区,边缘区将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黄山市与高铁沿线城市的合作关系持续增强,对周边旅游地的辐射功能亦不断提升。黄山市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再次提升,沿高铁网络将形成多个次级旅游中心、交通核心,高铁沿线城市的区位优势继续增强,整体网络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④高铁开通至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空间结构逐渐由不均衡的"网状"结构演化为"网状+链状"结构,待2020年高铁网络基本成型,将再演化为"核心—边缘—飞地"圈层结构,核心区辐射半径扩大至900 km,旅游地系统进入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稳定性好的成熟阶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东国  谢炳庚  邓楚雄  熊鹏  
旅游城市用地是休闲旅游发展的载体,研究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互动关系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升休闲旅游发展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典型旅游城市湖南省张家界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张家界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和休闲旅游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20年来张家界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林地、草地和耕地依然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来看,建设用地增幅最大;从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看,以耕地和草地转化为旅游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研究表明,张家界土地利用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东国  谢炳庚  邓楚雄  熊鹏  
旅游城市用地是休闲旅游发展的载体,研究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互动关系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升休闲旅游发展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典型旅游城市湖南省张家界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张家界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和休闲旅游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20年来张家界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林地、草地和耕地依然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来看,建设用地增幅最大;从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看,以耕地和草地转化为旅游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研究表明,张家界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同时休闲旅游发展又制约着耕地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的总量;张家界土地利用变化对休闲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休闲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张家界在未来休闲旅游发展中要重点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休闲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用地需求,为实现旅游产业要素的合理布局和打造生态型休闲旅游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春阁  
从旅游环境容量测评的现状出发,在总结国内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旅游规划中运用环境容量测算模型指导和优化规划方案的步骤和方法。认为在其量化过程中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环境生态容量的测算模型,应用木桶原理计算核心区的空间环境容量,进一步计算旅游区综合环境容量,最后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正实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明  张辉  魏伟新  
基于星子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九江市政府提出要使"星子旅游业由景区建设向旅游城市跨越"。这是旅游自身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星子县自然山水与文化元素交相辉映,大规模高品味旅游资源集聚,旅游市场基础好,又处于庐山、鄱阳湖两大旅游区的中心,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在江西省努力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政策背景下,星子县具备由旅游强县向旅游城市跨越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星子县的实际,提出了实现这一跨越构想的战略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基瑜  于静  袁浩  
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UTECC)研究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UTECC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由城市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城市旅游资源承载力、城市旅游经济承载力、城市旅游社会承载力、城市旅游心理承载力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科学的界定和使用UTECC指标体系,可以使城市旅游发展更加合理,充分利用城市旅游承载量资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璐璐  虞虎  周彬  
基于改进TOPSIS法和熵权赋值法,分析了中国25个旅游城市的协调水平、空间格局和差异机制。结果表明:125个案例城市可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占总数的4%、8%、32%、40%、16%,协调水平得分的层次结构具有首位度较高,呈两头少、中间多的"橄榄球状";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呈现中心城市高、外围城市低的分布特征,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高、其他城市低的特征,东北地区城市之间表现较为一致;3区位条件、城市类型、城市旅游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是四个主要因素,影响城市旅游的客源市场规模、旅游经济收入、城市产业结构、旅游投资收益,使得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水平出现较大差距。鉴于此,不同区域应根据城市性质、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选择合理的城市旅游发展模式,为城市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深化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京传  李天元  
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品牌要素,也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及其评价的研究很少。文章在分析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内涵和类型基础上,提出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应遵循市场营销之功能性原则。基于此,文章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的IDCAM模型,提出一个好的品牌标识应该具备识别性、区分性、一致性、易于被注意和易于被记忆之特征。以该模型为基础,文章从信号传递、符号意义、要素组合、视觉要素四个视角对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的具体标准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基于IDCAM模型的旅游目的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益  
本文总结了国外和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成果和特点 ,对我国广泛应用的旅游容量传统量测公式进行了评价 ,指出了该公式存在的缺陷 ,并提出了旅游容量修订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最后对旅游容量实践应用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飞  储毓婷  张平宇  
运用集对分析法从经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对我国15个典型旅游城市的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各旅游城市经济系统普遍具有较高的应对能力,但系统敏感性差别较大,其中,武汉和济南由于经济敏感性较低,应对能力较高,表现为低脆弱性;厦门和广州因经济敏感性高、应对能力较低而处于高脆弱性等级。障碍因素分析表明,客源市场集中度、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等敏感性因子,地方财政自给率、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等应对能力因子是影响各旅游城市经济脆弱性的关键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建春  王蓉  
以海南省三亚市经典海岛景区——蜈支洲岛观光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旅游体系容量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法测算观光景区的生态环境能力、设施配置能力、区域环境能力以及社会环境能力。结果显示:设施配置能力和区域环境能力是该观光景区消费者规模的制约要素。建议采取增设新的游乐设施,增加观光景点,完善基础设施配置,对不同的消费力度期间设定不同的管控办法等,以实现景区区域环境能力的全方位提升,缓解消费力度较大期间环境容量过载等主要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