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5)
2023(12583)
2022(10454)
2021(9928)
2020(8393)
2019(19158)
2018(18805)
2017(35163)
2016(18851)
2015(21288)
2014(20326)
2013(19949)
2012(18452)
2011(16892)
2010(16938)
2009(15576)
2008(15214)
2007(13271)
2006(11744)
2005(10500)
作者
(53981)
(45136)
(45063)
(42612)
(28803)
(21711)
(20146)
(17596)
(17299)
(15885)
(15608)
(15353)
(14615)
(14593)
(14274)
(14102)
(13521)
(13116)
(12936)
(12783)
(11281)
(11131)
(11114)
(10407)
(10176)
(10060)
(10052)
(9676)
(9085)
(9029)
学科
(80732)
经济(80664)
管理(52958)
(49978)
(42021)
企业(42021)
方法(36247)
数学(32524)
数学方法(31935)
中国(24886)
(18374)
技术(18175)
(16986)
地方(16423)
业经(16147)
(15928)
贸易(15915)
(15858)
(15520)
(14622)
(13629)
银行(13599)
(13148)
(12746)
金融(12745)
技术管理(12724)
理论(12445)
农业(12160)
环境(11849)
(11355)
机构
大学(263906)
学院(262286)
(113000)
经济(110989)
管理(99525)
研究(97101)
理学(85938)
理学院(84922)
管理学(83142)
管理学院(82664)
中国(75280)
科学(60120)
(57310)
(49555)
(48388)
研究所(45506)
(43601)
中心(43034)
财经(38662)
(38365)
业大(38349)
北京(36732)
经济学(35763)
(35694)
(35518)
农业(34522)
(34180)
师范(33747)
经济学院(32095)
(30417)
基金
项目(182044)
科学(145499)
基金(134491)
研究(129125)
(120323)
国家(119479)
科学基金(101975)
社会(83699)
社会科(79569)
社会科学(79550)
(70001)
基金项目(69813)
自然(66981)
自然科(65576)
自然科学(65557)
自然科学基金(64420)
(60703)
教育(59932)
资助(55719)
编号(49012)
(42951)
重点(42680)
(40670)
(40338)
创新(39438)
成果(39206)
国家社会(35973)
课题(35872)
科研(35080)
教育部(34606)
期刊
(118734)
经济(118734)
研究(79385)
中国(57057)
学报(42903)
科学(41767)
管理(40350)
(38419)
(35088)
大学(32421)
教育(30721)
学学(30530)
农业(26753)
技术(24303)
(24041)
金融(24041)
经济研究(21234)
财经(19297)
业经(17178)
(16864)
(16806)
问题(14994)
科技(14564)
统计(14400)
技术经济(14230)
(14187)
(13841)
世界(13281)
国际(13149)
资源(12436)
共检索到395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蔚  梁进社  
利用Panel Data模型对1998—2002年间中国各省(西藏除外)14个最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相关企业的集聚、学校研发的成果与能力以及研发中介机构等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的地理集中在创新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不同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对创新的影响程度不同。同时,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创新的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蔚  
创新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创新活动的行业和空间特性与各地区各行业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文章对中国最具有创新性的28个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创新数据进行分析,揭示目前我国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态势和地区专业化特征。目前,中国创新活动已经形成沿海、沿江或沿铁路地理集中的态势,并且呈现不同形式的核心边缘现象;创新活动呈现明显的地区专业化特征,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山东、浙江以及广东等极具创新能力的省市呈现不同的创新行业特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雪  陆平  
构建"研发-商业化过程"创新链模型,对2011—2015年我国30个区域的工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对区域工业创新效率差距及变化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从区域轴的横向比较看,2015年我国南部沿海、西北、东部沿海等区域工业具有较高的研发过程效率,而东部沿海、北部沿海、长江中游等区域具有较高的商业化过程效率,我国多个区域在创新资本投入上存在相对冗余;从时间轴的纵向比较看,近年来我国多数区域工业在商业化过程效率方面有所下降,而在研发过程效率方面有所提升,四川、江西等区域的研发过程效率提升较大,河南、湖北等区域的商业化过程效率提升较为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曙光  张涵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2008—2015年欧盟28个成员国人力资本要素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对欧盟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虽然人力资本要素存在空间相关性,但是正呈现扩散趋势;第二,不同国家的人力资本要素存在不同空间集聚模式;第三,欧盟多数国家的人力资本对专利申请量有正向作用,2534岁博士毕业生数/千人对欧盟区域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最为突出,其次是非欧洲籍博士生比重和3034岁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而2024岁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的推动作用有限,甚至会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志芳  
本文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和五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较大且效率较低,研究期内全国30个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只有0.45;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良好的动态变化趋势,绿色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0%;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均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向相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美娟  陈国宏  庄花  
本文利用具有激励(或惩罚)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评价分析,并根据评价指标值的差异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找出关键指标,对评价指标值和指标值增长率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各省(市、区)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值升降的原因,为各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以1998~2007年中国30个省份的研发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算了各区域的研发创新效率,并基于系统角度,考察了区域创新系统内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等主体要素及其联结关系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发现有:考察期内中国研发创新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逐年不断提高;各主体要素及其之间的联结对创新效率均产生负向作用,这反映出中国当前区域创新系统网络建设并不理想。改善区域创新环境,加强区域创新系统网络能力建设对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广喜  姚奕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对于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环境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03-2006年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利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按综合创新能力大小,将全国分为三类地区。实证结果显示,江苏和广东是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省份,而宁夏则是创新能力最弱的地区,且陕西和海南是创新能力提升最快的两个省份,而河北和青海则是创新能力下降最快的两个地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婧  
本文采用动态空间面板经济计量模型,对中国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进行考察。主要结论包括:Theil熵值表明我国区域创新及其相对增长速度存在空间不平衡性,区域间创新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专利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区域专利产出与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相关性,而合同成交金额与创新投入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R&D经费与人员投入对专利产出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产出均有显著影响,且经费投入的贡献较大;通过动态和静态空间计量模型的比较说明,静态模型中对区域创新投入产出之间空间相关性存在过高估计的偏误,应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上述偏误可得以部分矫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蕾  
"后进型"区域是指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按照评价结果将30个区域划分为四类,且首次对"‘后进型’区域"进行了界定,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特征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后进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倩倩  陈业华  李风燕  
在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准确有效地预测各地区的创新效率,对于提高地区整体创新水平显得非常重要。依据价值链理论,创新过程可分为科技创新过程和产品创新过程。文章以此为基础构建一种共享投入DEA模型,通过模型求解预测不同地区的创新效率。选择我国30个省份的科技创新过程效率、产品创新过程效率以及整体创新效率进行预测,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将预测结果与以往创新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高扬  刘明广  
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对于地方政府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创新能力现状以及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根据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构建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等地区创新能力较强,地处偏远的西部地区如西藏等地区创新能力较弱,而中部地区创新能力则处于中等水平。根据此评价结果,文后给出了提高我国区域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桥  张敏  
需求跟随模式是目前区域经济创新的主要形式,当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果实现产业顺利转型着重在于破坏原有模式以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自主创新模式。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理角度看,熊彼特的破坏性创造理论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故需要建立一个以大国雁阵式的区域创新分析范式。结合当前我国各地区在"二元化"和"混合型"经济上的差异情况,文章从技术基础、人力资源、自然禀赋等各个角度提出了实现大国雁阵模式的路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阳  顾春光  刘浩  
关键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希娟  
文章在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力资本与区域技术创新关系的静态模型,利用2002~2011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一般人力资本、特殊人力资本对区域技术创新作用的特征及差异性。建立了人力资本与区域技术创新的动态模型,分析了长期内人力资本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和差异。最后,比较分析了静态与动态模型的异同点,给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